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试验选用9只6月龄雄性辽宁绒山羊,随机分为3组:协同组(大豆黄酮与半胱胺联合应用)、大豆黄酮组和对照组,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基础日粮中同时添加大豆黄酮与半胱胺及单独添加大豆黄酮对绒山羊绒毛品质和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试验组均明显改善绒山羊绒纤维品质,使绒纤维明显增长,变细,协同组作用效果大于大豆黄酮组(P>0.05).同时,2试验组均显著提高血液中T3和Ins水平,协同组作用效果大于大豆黄酮组(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20头6月龄的辽宁绒山羊,平均体重约为16 kg,完全随机分为半胱胺组和对照组。两组饲喂的基础日粮一样,半胱胺组每周添加1次半胱胺,剂量为100 mg/kg,制成颗粒料一次性饲喂;试验期60 d。研究半胱胺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胺组绒自然长度、毛自然长度、绒伸直长度、毛伸直长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强度,绒、毛伸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半胱胺组粗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可以改善辽宁绒山羊绒毛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探讨光照控制和通风设计对绒山羊在非产绒期绒毛生长和羊舍氨气(NH3)浓度的影响,为非产绒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相近的56只3~4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羊12只;Ⅱ组为试验组,采用控制光照,试验羊22只;Ⅲ组在同等控制光照条件下,粗饲料饲喂量相同,精料水平饲喂量增加15%,试验羊22只。对照组采用完全自然光照;试验Ⅱ、Ⅲ组每日进行光照7 h(09:30~16:30),其余17 h(16:30~次日09:30)进入光控舍内进行光控处理,并设置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案,测定试验羊绒毛生长性状和羊舍NH3浓度。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试验羊末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略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可极显著增加绒毛混合重(P<0.01)、显著提高绒毛比(P<0.05)、极显著增加绒重(P<0.01),分别较Ⅰ组提高了68.40%和78.78%。Ⅱ、Ⅲ组绒毛混合重、绒毛比及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控制组可极显著增加绒纤维伸直长度(P<0.01),但在控制光照条件下增加精料摄入量对绒纤维伸直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显著增加了绒纤维细度(P<0.05),但对绒纤维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每日清粪的基础上,在白天非光控时间(09:30~16:30)同时开启4个风机,可有效降低光控羊舍内NH3浓度。结果提示,在绒山羊非产绒期,通过光照控制可增加羊绒产量,但应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素浓度,以保证绒纤维品质。同时,应根据圈舍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风机数量和功率及清粪间隔,以保障圈舍内空气质量和试验羊健康。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绒山羊绒毛纤维物理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绒山羊绒毛纤维物理性能的测定结果羊绒细度公、母羊为(14.25±2.67)μm和(14.36±2.57)μm,公、母羊绒伸直长为(8.00士2.01)cm和(8.22±1.42)cm,强度5.00~6.41cN,伸度39.33%~40.87%,绒毛比3763~4357,1 cm2皮肤面积上绒和毛纤维根数分别为1 895~2 278根和381~413根.表明柴达木绒山羊绒毛品质良好,可做为优等毛纺原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I 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体重27~28 kg,5~6月龄健康的东北细毛羊育成羊21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I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能显著提高东北细毛羊的生长性能(P<0.05),其中以7.5 mg/kg BW半胱胺组和7.5 mg/kg BW半胱胺+3 mg/kg BW大豆黄酮组效果较佳;(2)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和肌肉中IGF-I mRNA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对皮肤中表达量的影响:对照组与添加3和6 mg/kg BW大豆黄酮组和7.5 mg/kg BW半胱胺+3 mg/kg BW大豆黄酮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添加7.5和15 mg/kg BW半胱胺组和15 mg/kg BW半胱胺+6 mg/kg BW大豆黄酬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能提高肝脏和肌肉中IGF-I mRNA的表达量,但协同应用并没有促使IGF-I mRNA表达量在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明显提高,综合分析以添加3 mg/kg BW大豆黄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在对四个主产区的柴达木绒山羊产绒量及绒样品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后发现:四个地区的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区域间成年公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区域间成年母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绒纤维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统计分析后认为,德令哈市地区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和纤维品质方面优于其他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辽宁绒山羊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的关系,对1~8岁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31 μm),随年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6岁时达到最粗(18.02 μm),而后缓慢下降.②周岁羊绒产量最低(508.21g),5岁羊绒产量最高(790.30 g),5~8岁羊绒产量差异不显著.③1~8岁内在3岁和5岁时出现了两个绒长高峰,分别为7.62 cm和7.61 cm,3~6岁阶段羊绒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④一般认为,细度和长度与绒纤维品质最为密切,1~2岁绒纤维直径虽小,但因其长度和产绒量均很低,不是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的最佳阶段.2~4岁时绒细度适中、绒长较长、绒纤维品质较高,然而其产绒量很低同样降低了经济效益.6~8岁绒产量较高且绒长下降平缓,但其绒纤维直径较粗且降低幅度小,因而不可作为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的最佳阶段.由上述可知,4~5岁年龄段的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4~5岁羊在群体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硫营养元素在绒山羊代谢过程中是限制绒山羊绒纤维生长的主要因素,绒毛纤维中硫含量影响绒毛的纺织性能。针对陇东地区牧草含硫量低的问题,通过对陇东绒山羊生绒旺季补饲硫营养,观察绒纤维品质和产量,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饲0.25%蛋氨酸、0.25%硫酸钠、0.3%硫酸钠,产绒量分别为513.67±109.36g、538.76±135.29g、570.69±125.83g,对照组产绒量为418.83±98.29g,试验各组比对照组分别增绒22.64%、28.64%和36.26%,试验Ⅰ、Ⅱ组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比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适当补饲硫营养对提高陇东绒山羊产绒量有显著影响,提高了绒产量和绒品质。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绒山羊绒纤维物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绒山羊绒纤维物理性状的测定结果为:细度13.61~14.49um,伸直长度7.15~8.36cm,净绒率61.97%~77.42%;强度4.31~6.05cN;伸度39.28%~43.02%;绒毛比38:62~57:43;原绒毛束的纯绒率32.51%~42.69%。表明柴达木绒山羊毛品质与内蒙古白绒山羊相当,优于国内其它部分品种,具有“开司米”的特点,是优等毛纺原料。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白绒山羊生绒期羯羊锌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析因法确定内蒙古白绒山羊生绒期锌的需要量。研究4种不同日粮锌水平(Ⅰ组2 8.2 3 mg/kg、Ⅱ组5 0 mg/kg、Ⅲ组7 0 mg/kg、Ⅳ组1 0 0 mg/kg),对生绒期绒山羊机体锌代谢情况的影响以及体锌蓄积情况。结果表明:①进食锌量与排泄锌量之间呈直线回归关系,其回归公式为:y=0.766 2x 0.094 4(R2=0.958 5,P=0.000 1,n=9),由此确定生绒期绒山羊锌的维持需要量为0.094 4 mg/(d.kg)活体重(liveweight,LW);②生绒期绒山羊增重1 kg机体沉积98.04 mg锌,每长1 kg被毛沉积110.87 mg的锌。析因法确定总锌需要量为8.04 mg/d。  相似文献   

11.
辽宁绒山羊与阿克苏本地山羊的级进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杂交的级进,成年杂种羊的外貌特征逐代接近于父本,体格变长增粗,毛丛背线分明,毛丛中绒含量逐渐上升,绒用体型明显;抓绒量逐代上升,母羊略强;绒丛自然长度较辽宁绒山羊短,但较阿克苏本地山羊的长,且逐代上升;杂交至F3代,绒的伸直长度较阿克苏本地山羊有明显提高;绒纤维直径均较辽宁绒山羊小,杂交至F3代和阿克苏本地山羊无显著差异,绒细度保持在14μm以下,其它代数也在15.38μm以下。说明杂种羊的产绒量和绒品质在逐渐上升,杂三代绒用性能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大豆黄酮对白羽番鸭繁殖性能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mg/kg和12mg/kg大豆黄酮饲喂44周龄的白羽番鸭.结果发现:6mg/kg大豆黄酮组番鸭产蛋率显著提高(P<0.01),血清孕硐和T3水平上升(P<0.01),而12mg/kg大豆黄酮组番鸭产蛋率呈下降趋势;两试验组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分泌,进而影响番鸭的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和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0只1周岁辽宁绒山羊,根据体重分为5组,每组4只。采用3个蛋白水平(7.7%、9.4%和11.2%)和3个代谢能水平(7.6、8.6、9.6 MJ/kg DM),设计5种日粮饲喂绒山羊。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辽宁绒山羊绒细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绒毛长度和绒毛强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同蛋白水平对绒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和蛋白代谢率随日粮能量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蛋白代谢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辽宁绒山羊日粮中适宜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分别为8.6 MJ/kg DM和9.4%。  相似文献   

14.
对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的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过近几年的不断选育,成年母绒山羊比抓绒前活重提高了2.66kg(P<0.05),胸围增加了4.39cm(P<0.01)。体高和体长变化不大,(P>0.05)。产绒量和绒层厚度分别增加了60g(P<0.05)和0.85cm(P<0.01),绒纤维细度和伸直长度选育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了 3个生产阶段的蛋用鹌鹑。 35日龄开产期蛋用鹌鹑日粮中添加 3mg/kg大豆黄酮 ,鹌鹑的产蛋率和血液中T3 水平均发生显著性提高 (P <0 0 5 )。 7月龄蛋用鹌鹑日粮中添加 3mg/kg大豆黄酮 ,可显著提高鹌鹑的产蛋率 (P <0 0 5 )和血液中T3 水平 (P <0 0 5 ) ;而日粮中添加 6mg/kg大豆黄酮则使鹌鹑的产蛋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12月龄蛋用鹌鹑日粮中添加 6mg/kg大豆黄酮 ,鹌鹑的产蛋率提高 10 3% (P <0 0 1) ;血液中T3 、T4和IGF 1水平分别提高 34 8% (P <0 0 1)、2 7 6 % (P <0 0 5 )和 30 8% (P <0 0 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大豆黄酮能显著增加开产期、高峰期和后期蛋用鹌鹑的产蛋率 ,并影响其内分泌机能  相似文献   

16.
3.4.3绒毛品质 1)绒毛自然长度辽宁绒山羊纯繁的成年羊与原产地比较,绒纤维自然长度公母羊均明显降低(P<0.01)公羊粗毛减短(P<0.01),母羊略有增加(P<0.05).藏山羊绒自然长度比辽宁绒山羊公母分别短2.17 cm和2.32 cm(P<0.01),但达到纺织要求(≥3.5cm).因此提高藏山羊产绒性能还需增加绒长.通过杂交和选种试验,一代绒毛分别比藏山羊公羊长1.38cm和0.47 cm,母羊1.66cm、0.81 cm,效果极显著(P<0.01).详见表4.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mg/kg和12mg/kg大豆黄酮饲喂44周龄的白羽番鸭。结果发现:6mg/kg大豆黄酮组番鸭产蛋率显著提高(P〈0.01),血清孕酮和T3水平上升(P〈0.01),而12mg/kg大豆黄酮组番鸭产蛋率呈下降趋势;两试验组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分泌,进而影响番鸭的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40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按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n=10),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45、60、70mg/kg的大豆黄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在试验前及试验后10、30、60d颈静脉采血,测定4组奶牛血清中SOD、GSH-Px、CAT活性,MDA含量、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数,探讨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GSH-Px、CAT和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饲喂大豆黄酮前(P<0.01);大豆黄酮60、70mg/kg添加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河西绒山羊性别、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间的关系,对1~4岁的198只河西绒山羊的产绒性能和绒纤维直径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间产绒量差异显著(P<0.05);羯羊的产绒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随年龄增长母羊和羯羊的产绒量均呈上升趋势,在2~4岁保持稳定(分别维持在359.09~392.33g和454.75~503.149),差异不显著(P>0.05);绒纤维直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母羊和羯羊的绒纤维直径在1岁时最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随年龄增长绒纤维直径逐渐变粗,24岁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维持在15.17~15.54 μm和15.27~15.81 μm.由此可见,河西绒山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岁处于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