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京津和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一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在介绍水源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基础上,论述了建立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地方性法规的明确要求,进而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原则、主体、对象、途径、方式和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水源区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从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并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衡量了水土保持项目效果。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水土保持项目改善了陕西水源区整体质量,但在不同效益之间存在差异。基础效益方面表现最优,治理度、土地利用率、道路硬化率等有大幅提升;生态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次之,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提高率和资金产投比等提升不够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项目对受教育程度、农产品商品率等拉动不足。该研究为南水北调工程水土保持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陕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陕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研究对象,评价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对水源区水土保持功能区进行划分,运用典型推算法建立评价指标,对比一期工程实施前后各分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货币形式评价工程实施后各项措施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由1.67万km2下降到0.90万km2;植被覆盖度由29.73%上升到39.48%;每年可拦蓄径流从68.67亿m3增加到84.59亿m3;保土效益从0.97亿t增加到1.16亿t;每年坡改粮梯为当地增加收入11.02亿元,每年坡改果梯和经济林为当地增加收入1.35亿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水土保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为陕西水源区水土保持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构建水土保持对该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相互间的区间判断矩阵以及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系统评价水土保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样本地区产业影响评价得分的排序依为留坝县、丹凤县、宁强县、白河县、商南县、旬阳县、镇安县、洋县、宁陕县。[结论]陕西水源区的产业增长水平与水土保持的投资占比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以面蚀、沟蚀为主要形式,还有局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为保中线调水水质,应坚持生态经济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按不同类型区施予不同水保措施,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封禁区群众生产生活补贴机制,加强水源区水土保持科研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改善水源区生态环境,促进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在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定义、必要性和原则的基础上,从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行为主体确定、生态补偿量计算、生态补偿模式与途径选择等方面对水源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结果]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核心在于回答"为什么要补偿?""谁给谁补偿?""补偿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补偿?"等问题。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途径主要包括实物和资金补偿,项目和产业扶持,政策和技术支撑,智力服务等。[结论]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协调水源区及受水区关系,推动生态保护共建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汉中、安康、商洛等陕南三市28个县(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近年来,陕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河湖红线约束,实行水污染联防联控,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积极采取项目带动策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水源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目前仍存在的缺乏环保设施运行费用,水源区涵养保护缺乏项目支撑,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保护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的水质,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对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区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水源地生态与水资源动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补偿形式以及补偿的主体、对象、范围和方式,指出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的条件已趋于成熟,并提出了"广泛宣传、达成共识,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水源地生态补偿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指标考虑,对水源地的供水量进行分摊计算,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修正。利用费用分析法确定了商洛水源地较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为每吨水0.6元,商洛地区年均供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量为12.22亿m3,因此商洛水源地年生态补偿额应为7.33亿元。按照这样的补偿方法,供水区得到了补偿,调动了其保护水源地的积极性,提高了供水水质;受水区有了优良水质的供应,经济社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是全国能源资源大省,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在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本就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建立能源资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对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区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介绍了陕西省建立能源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背景、过程、应用效果及修订完善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水土流失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对中线工程的输水量及其水质造成了很大影响。为确保中线调水区水量和水质,依据研究区的历史资料与遥感解译资料对陕西水源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该区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及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作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当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和辨析,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核心,即补偿依据、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的标准,和平共处水土保持补偿的方式,即政策补偿、项目补偿、资金补偿、实物补偿、培训补偿、就业补偿、道德补偿等.另外,还对当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要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即树立了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及理念,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典范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定出有效的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策略,保证水源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商洛市水源地SWOT矩阵模型,确定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商洛市水源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4类策略取向。通过对商洛市水源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更清晰地分析,形成了一系列备选的策略,不同水源地可结合实际情况,择优实施。该研究结果对其他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雷波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48-51,58
依据2007—2010年的统计与调查资料,在对典型流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有无水土保持项目对比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南安康、商洛、汉中三市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各地类拦蓄径流量、保土效益明显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同措施对拦蓄径流的作用顺序依次为:封育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坡面整治措施>能源替代措施>保土耕作措施;不同措施对保土效益的作用顺序依次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封育措施>坡面整治措施>能源替代措施>沟道防护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立试点,强化相关立法,加强基础研究,以推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工作深入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陕西省实行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的背景、界定水土保持补偿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所存在的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的法律地位尚未全面确立、现行的补偿标准偏低、水土保持补偿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省要尽快从法律层面建立与完善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机制、修订地方法规和合理确定水土保持补偿收费标准、依托法治建立和完善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制度、提高水土保持补偿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努力形成水土保持补偿的完整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DEM计算、遥感解译等,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流域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利用USLE估算了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量。以1990年的价格为基准,利用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估算了水源区年均土壤侵蚀带来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水源区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94 t/(km2·a)。研究区表土流失造成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损失量在分别换算成标准化肥磷酸二铵、氯化钾及薪柴后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64×108,7.25×107,1.17×109和2.97×107元;年均侵蚀的土壤相当于61.94 km2的土地被废弃,经济损失为3.71×107元。土壤侵蚀导致的涵养水分、泥沙淤积和泥沙滞留方面的经济损失分别为3.22×105,1.88×107和1.95×106元。水源区年均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达1.50×109元,其中养分损失占9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