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出水(原水、厌氧水和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水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灌溉对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厌氧水高量灌溉、中量灌溉、低量灌溉分别使0~20cm和20~40cm土层中交换性钾含量提高了291.76%、152.70%、83.11%和116.10%、74.29%、49.85%;对交换性钠、钙、镁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阶段出水混水灌溉对交换性钾、钠、钙、镁的含量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土壤中交换性钾和钠含量在0~20cm和20~40cm和处理间呈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验证了竞争吸附点位理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天津杨柳青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原水、厌氧出水和仿生态塘与地下水稀释(1:5)灌溉以及厌氧出水高、中、低定额灌溉对潮土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场废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中量厌氧水灌溉增强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过高或过低量厌氧水灌溉降低土壤酶活性;原水、厌氧出水和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对土壤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与对照(正常施肥和灌溉)相比,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促进土壤脲酶活性;所有的稀释灌溉处理对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抑制趋势,但其中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处理的降幅较小。建议适宜的猪场养殖废水厌氧出水灌水定额为500m^3·hm^-2,适宜的稀释灌溉处理为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的稀释比例。  相似文献   

3.
猪场废水灌溉对潮土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应用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的出水(原水—猪圈舍干清粪后冲洗直接流入积水池的水;厌氧水—原水经厌氧池处理后的出水;仿生态塘水—经曝气和植物吸收处理的厌氧水)与地下水1︰5(体积比)配比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进行冬小麦小区灌溉试验,通过监测土壤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和残留量筛选适宜的混合水类型和厌氧水灌溉量,为制定合理的猪场废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应用3种混合水灌溉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呈现“S”形变化趋势,小麦收获后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比初始值有所增加;收获后3种混合水灌溉处理0~10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比拔节期均有很大增加,仿生态塘水︰地下水1︰5处理变化幅度最小,较适宜灌溉;厌氧水灌溉量与土壤中硝态氮淋溶量和残留量成正相关关系,中灌水量(500 m3/hm2)较适宜。灌浆期灌水大大增加了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灌浆期宜使用地下水灌溉。  相似文献   

4.
王风  张克强  黄治平  杨鹏 《土壤》2010,42(6):993-997
应用养殖废水进行农田灌溉是解决农业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特别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应用不同处理阶段的猪场废水稀释(分别应用原水、厌氧水和氧化塘水与清水进行1∶5稀释)和厌氧水不同量(830m3/hm2,简称"厌高";500m3/hm2,简称"厌中";160m3/hm2,简称"厌低")灌溉冬小麦,应用中子仪定期监测土壤含水量,结合降水量、灌溉量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返青拔节水后,厌氧水不同量灌溉处理170cm土体贮水量和冬小麦耗水量分别呈现厌中厌高厌低和厌高厌中厌低的趋势;不同处理阶段的猪场废水稀释灌溉处理土壤贮水量差别较小,基本稳定在650~700mm之间。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处理和不同处理阶段猪场废水稀释灌溉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呈厌中厌低厌高和厌清1∶5塘清1∶5原清1∶5清水的趋势。耗水量分别与灌溉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达到5%显著相关水平。本文建议高效的养殖废水利用效率模式为厌氧水中量灌溉和厌清1∶5、塘清1∶5稀释灌溉。  相似文献   

5.
制种玉米连作恒量施磷对灌漠土与潮土中磷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恒量外源磷施用对玉米种子生产的影响,为合理施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田定位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选用河西走廊石灰性潮土及灌漠土定位施肥。[结果]制种玉米连作8a,恒量磷二铵525kg/(hm^2·a)施用,除无机态二钙磷(Ca_2-P)外,2种不同土类总磷(T-P)、速效性磷(Av-P)、总无机磷(T-IP)、总有机磷(T-OP),以及其他各分级无机、有机磷组分均显著增加。无机磷占全磷总量65.2%~70.2%,有机磷占全磷总量6.5%~11.4%。无机磷中十钙磷(Ca10-P)>八钙磷(Ca8-P)>铝磷(Al-P)>铁磷(Fe-P)>闭蓄态磷(O-P)。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MLO-P)>高稳性(HRO-P)>中稳性有机磷(MROP)>活性有机磷(LO-P)。随连作年限增加,灌漠土Ca10-P在连作第5a达到最大,Al-P,O-P均持续增加;潮土Ca10-P持续增加,Fe-P,O-P在连作第5a达到最大,磷增加量为3.94%~37.28%。0—60cm土层,两种土类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均呈现由表层至下层递减特点,但不同分级磷在不同土层所占比例不同,Ca10-P,Al-P,O-P,MRO-P底聚,Ca_2-P,HRO-P表聚,制种玉米连作生产8a,磷肥最大表观利用率为4.89%,磷素活化系数<2%,外源磷肥以174.3kg/(hm^2·a)残余在土壤中。[结论]制种玉米连作,总磷转化率低,磷素移动缓慢,大部分以溶解性较低的磷素形态在土壤表层积累,但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对磷素的固持及转化率下降,表现底聚趋势,对生态环境健康存在极大风险,应减量或停止施磷。潮土磷肥施用应采取更加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调亏灌溉两年后土壤速效磷和全P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检验)对小麦收获时土壤P素养分指标年际间的差异及其与全生育期调亏供水量、速效磷与全P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春小麦调亏灌溉对土壤P素养分有显著影响,0~20cm和0~40cm土层土壤全P量和速效磷均与小麦全生育期供水量呈线性正相关;土壤速效磷随着全P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且小麦全生育期供水量与土壤全P量和速效磷及速效磷与全P量的关系0~20cm和0~40cm土层极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猪场废水灌溉对地下水中钾、钙、钠、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猪场废水处理工程中产出的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和3个处理阶段出水与地下水按体积比1∶5混合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进行3年的小区灌溉试验,监测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钾、钙、钠、镁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钾含量在厌氧水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呈现高量厌氧水(Ha)〉中量厌氧水(Ma)〉低量厌氧水(La)的变化趋势,在混水灌溉处理地下水中钾含量均呈厌氧水与地下水1∶5混合(Tag)〉原水与地下水1∶5混合(Tog)〉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合(Teg)的变化趋势;(2)地下水中钠、钙、镁含量大致呈现低量厌氧水(La)〉中量厌氧水(Ma)〉高量厌氧水(Ha),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合(Teg)〉原水与地下水1∶5混合(Tog)〉厌氧水与地下水1∶5混合(Tag)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生物碳对土壤磷素和棉花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两年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下生物碳对土壤磷素含量、 棉花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以棉花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碳,制成三种热解温度(450℃、 600℃和750℃)的生物碳,分别以BC450、 BC600和BC750表示,同时以空白土壤为对照(CK); 磷肥(P2O5)用量设3个水平0、 0.25、 0.5 g/kg(分别以P0、 P1、 P2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碳可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及其有效性,随着生物碳热解温度的升高,土壤水溶性磷、 速效磷及全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对三种磷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水溶性磷 全磷 速效磷。施用生物碳处理两年棉花的干物质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热解生物碳处理对两年棉花干物质重的影响各异。施用生物碳可显著增加棉花养分吸收量,总体表现为750℃ 600℃ 450℃。因此,施用生物碳可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促进棉花生长和养分吸收; 热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碳质量的重要因素,生物碳的热解温度越高(450~750℃),其促进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市石灰性潮土为材料,加入不同磷源和不同有机酸进行培养,培养周期内测定速效磷含量,研究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腐殖酸5种有机酸对合成磷源施入石灰性潮土后速效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合成磷源施入土壤中都会使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增加,而后随时间的推移,速效磷含量迅速下降,大约30~45d后趋于稳定;供试有机酸能明显减弱速效磷含量随时间而降低的趋势,使得土壤速效磷含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速效磷动态变化影响能力因有机酸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能力大小顺序为草酸,腐殖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505个样点表层(0~20 cm)土壤磷素的化验数据,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属中等水平,全磷含量达(0.73±0.18)g·kg-1,速效磷含量达(21.31±16.08)mg·L-1.土壤全磷空间分布总体上呈团状或块状,其中高值区(>0.80 g·kg-1)主要分布于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以及山东、安徽、江苏三省交汇处,并由黄淮海中部地区向南北方向逐渐减少;低值区(<0.50 g·kg-1)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南北两地.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呈小团块状分布,其空间分布较全磷复杂.高值区(>24.0 mg·L-1)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的中部地区,并向东北和正南方向减少.低值区(<12.0 mg·L-1)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南、北部边缘.全磷和速效磷高值区主要分布区地理位置大体一致,均是在黄淮海平原中部区域一带,并以此区域向北降低.不同土壤类型由于成土母质本身含磷量空间分布差异,产生了土壤磷素空间变异.土壤质地、磷肥使用量及部分理化性状影响土壤磷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有效磷的演变及其对磷盈亏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土壤有效磷的演变规律与磷平衡状况,在河南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于1998年始在河南省不同区域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常规施肥(CF)和不施肥(CK)2个处理,对土壤全磷、速效磷累积和土壤有机质等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土壤磷素常年处于亏缺状态,有效磷处于耗竭状态;长期施肥即常规施肥,有12个监测点的有效磷随年份显著上升,2个监测点显著下降,其余持平。土壤有效磷的变化量与磷的盈亏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施肥条件下,土壤每亏缺100 kg P·hm-2,土壤有效磷下降2.7 mg·kg-1;常规施肥下,土壤每盈余100 kg P·hm-2,土壤有效磷可以增加1.2 m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随磷盈亏的变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F的R2=0.5542,CK的R2=0.4039)。由此可见,通过施肥措施来调控土壤有效磷含量,可达到培肥地力和作物高产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为指导磷肥施用以及土壤磷素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团聚体结构及其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施肥试验为基础,从土壤团聚体微域环境的角度研究潮土不同团聚体中磷的形态及含量对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响应.结果表明:(1)潮土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5~5 mm范围,占土壤总重量的60.72%~77.99%;其次为>5 mm团聚体;<0.25 mm团聚体占的比例最低,仅为7.09%~13.68%.化肥处理0.25~5 mm团聚体重量比例(60.72%)显著低于其余处理的重量比例(71.5%~77.99%),而>5 mm团聚体重量比例(25.82%)显著高于其余地块的重量比例(11.90%~19.98%);在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处理(MNPK和1.5MNPK)中,<0.25 mm的团聚体重量比例(7.09%)相比不施肥的(13.68%)降低了6.37%,0.25~5 mm团聚体比例却增高5.95%.(2)不同粒径团聚体,施肥可显著提高有效磷、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增加幅度从大到小均依次为1.5MNPK,MNPK,NPK;全磷中无机磷所占比例(88.25%~92.67%)要远远高于有机磷所占比例(7.33%~11.75%).(3)潮土有机磷组分,MLOP含量最高,所占比重也最大(65.97%~70.29%),MSOP居中,LOP和HSOP含量和比重最小.而作为主要形态的MLOP在各施肥处理中的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CK,NPK,MNPK,1.5MNPK;潮土中的无机磷组分里,Ca10-P含量最高,所占比重也最大(42.6%~66.8%),然后依次是Ca8-P,A1-P,O-P,Ca2-P和Fe-P.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磷水平7年14季定位试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探讨石灰性潮土有效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土壤全磷、无机磷分级形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与各无机磷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初始土壤相比,N0P0K0、N2P0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降低了15.2%,29.7%,无机磷总量降低了13.5%,11.8%,N2P2K2、N2P3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增加了8.2%,27.2%,无机磷总量增加了11.1%,27.8%。供试土壤无机磷含量以Ca_(10)-P、Ca_8-P为主,施用磷肥可提高Ca_2-P、Ca_8-P、Al-P、Fe-P占无机磷总量的相对比例。(2)磷耗竭状态下,植物利用的无机磷来源于缓效磷源(Ca_8-P、Al-P、Fe-P;75%)、无效磷源Ca_(10)-P(11.5%~14.0%)、速效磷源Ca_2-P(7.5%~8.9%);无机磷盈余状态下,积累的无机磷主要转化为Ca_8-P(50%~70%)、Al/Fe-P(10%~23%)、O-P(8%)、Ca_2-P(0.2%~1.8%)。(3)Ca_2-P、AlP对3种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均具有正向作用且贡献率较大。Olsen法测定的无机磷主要是Ca_2-P、Ca_8-P,Mehlich3法主要是Ca_2-P、Ca_8-P、Al-P,阴离子交换树脂法主要是Ca_2-P、Fe-P。(4)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均适于评价土壤有效磷水平,Olsen法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施肥措施对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灌溉后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7个施肥处理:T1(CK),不施肥;T2,常规施肥;T3,优化施肥(减氮增磷);T4,优化施肥+增氧剂;T5,优化施肥70%+生物有机肥;T6,优化施肥70%+生物有机肥+增氧剂;T7,缓释肥(沃夫特26-10-12),取样并检测土壤养分指标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种植前0~20 cm和20~5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激增,分别增加68.65%、70.73%,95.47%、86.41%,434.60%、931.05%和485.07%、580.31%,收获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均显著下降,且处理间差异显著。灌溉后种植前0~20 cm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分别增加10倍、50倍和1.5倍,微生物总量增加34倍,收获后T1中土壤真菌有所下降,其余施肥处理下土壤真菌显著增加,各施肥处理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显著降低,放线...  相似文献   

15.
以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砂壤、河潮土、砂姜土 3种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土柱试验,研究土壤pH、温度、含水率等理化性质与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土壤有效磷(Olsen—P)和全磷(TP)淋失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减少全磷淋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pH在偏中性或弱碱性时磷素有效性最高,pH偏酸性时,...  相似文献   

16.
造纸废水灌溉对轻度盐碱芦苇湿地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轻度盐碱退化芦苇湿地土壤改良效应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废水灌溉次数下的随机分组实验,分析不同灌溉次数下芦苇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造纸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容重有下降趋势,土壤持水量、总孔隙度则呈上升趋势;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含盐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2)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随着造纸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比CK增加19.73%~73.42%,14.32%~73%,12.49%~60.6%,4次灌溉后上升趋势有所减缓;(3)随着造纸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脱氢酶显著增加,比CK高出1.4~2.8倍,而磷酸酶和脲酶分别高出1.3~2.0倍,1.7~2.6倍,并在4次灌溉后增加趋势减缓;(4)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造纸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比CK增加了0.15~1倍。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盐碱湿地造纸废水合理灌溉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土旱塬施肥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其有效磷富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其有效磷富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土壤颗粒组成都呈现颗粒愈小比例愈高的规律,而不同施肥处理对同一粒径颗粒含量又有一定的影响。在单施磷肥(P)的基础上,配施氮肥、有机肥(NP、PM、NPM)有利于增加<0.25mm颗粒的比例,以NPM处理最为明显。长期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颗粒中有效磷水平,但也提高了土壤颗粒有效磷中水溶性磷的比例。土壤中的有效磷(包括速效磷、水溶性磷)主要富集在<2mm粒径的土壤颗粒中,<0.25mm的土壤颗粒中有效磷富集率最高。氮磷配施(NP)、氮磷有机肥配施(NPM)有利于增加<0.25mm颗粒中土壤有效磷的富集,PM处理更促进土壤有效磷在0.25~2mm粒径中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