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华刚 《植物医生》2005,18(1):28-29
小麦白粉病是金沙县小麦生产上的个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多数品种种植时间过长,品种抗性退化,发生危害较重.为加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2003年秋播,金沙县选择了几个主栽小麦品种,用15%粉锈宁WP拌种进行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流行频率增加、危害加重。本文对5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0g/L氯氟醚·吡唑酯EC(50mL/667m~2)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最好,防效高达99.01%,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除三唑酮外的三唑类单剂和复配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较好,防效为70%左右;三唑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差,仅50%左右。生产上要注意各类防治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特谱唑与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靠粉锈宁防治,但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药性。据国外报道,特谱唑对白粉病特效,因此我们对此药进行了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在世界各麦区广泛发生。国内原主要分布在川滇黔及山东沿海等地。近年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许多麦区白粉病日益严重;目前推广的小麦良种大都不抗病,因而此病已成为小麦高产的突出矛盾。 白粉病系气流传布,适生温度范围广,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侵入麦株地上各部,且发生时间长,再侵染频繁,药剂防治难以普遍应用。所以抗病品种作为防治的主要手段,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2015年大丰市小麦白粉病重发现状,通过使用不同杀菌剂单剂、复配组合和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白粉病重发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相对好的醚菌酯+戊唑醇组合以及醚菌酯和戊唑醇单剂,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邵开勋 《植物保护》1985,11(3):46-46
小麦白粉病是我县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自1979年以来,随着小麦品种退化、密度加大和偏施氮素化肥,加之气候适宜,小麦白粉病连年严重发生。1981年,108万亩小麦,发生白粉病面积达40多万亩,成灾面积近10万亩左右,千粒重降低4.25%。82年全面推行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治措施,使84年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减少到2.1万亩,  相似文献   

7.
王海燕  张忠山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3):246-246,266
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国内外有不少报道,而将有效药剂、防治适期、次数、防治方法等各方面配套起来对小麦白粉病进行防治的研究报道很少。作并根据目前河南省小麦的生产情况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为害情况,采用当家品种百农321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筛选出了防病保产的药剂,找出了最适的防治时期和次数,并将这些单方面的研究结果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试验,制定出了一套最佳药剂及其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是我省沿海地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感病的小麦减产率一般在5—10%,重者达20%以上。掌握小麦白粉病的发展动态,对于分析其发展过程、及时地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田间调查得来的数据,对小麦白粉病的发展动态进行了数学模拟。一、数据的收集本文的数据来自具有水浇条件的丰产麦田。该麦田一直未喷施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小麦白粉病从侵染小麦到小麦收获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在小麦白粉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笔者定点地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每次调查100—250个小麦叶片,并计算病情指数。从发现小麦感病至小麦收获,共进行了6次调查,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上升为主要病害,严重制约小麦生产。沿海北部及淮北地区,小麦白粉病常年发生4级左右。目前麦类白粉病的防治药剂主要有三唑类、嘧啶类、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等。但小麦白粉病菌变异快,繁殖迅速,以及药剂长期单一使用,造成小麦白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1995年我国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平均抗性水平在16.8倍以上。因而,急需寻找和开发替代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型药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继三唑类杀菌剂后出现, 是一类内吸保护型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细胞色素bc1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抑制真菌生长。此类药剂于1996年投入德国市场,尚未在我国小麦白粉病防治上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常发性病害之一[1]。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用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辅之以栽培措施的综合防治技术。由于目前生产上抗病品种相对缺乏,药剂防治成为我国小麦白粉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唑类杀菌剂一直是我国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药剂,由于长期、大范围、单一的使用导致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大大提高。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酮的平均抗性水平已经达到56.58倍,抗性频率达到99.09%,其中高抗菌株占49.09%[3]。目前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性形势十分严峻,寻找三唑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成为控制该病害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特谱唑防治小麦白粉病研究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主要病害,目前生产上靠粉锈宁防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已开始显示出抗药性,为了开发新品种,取代粉锈宁或与粉锈宁交替使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从1991~1994年连续4a进行了12.5%特谱唑可湿粉防治小麦...  相似文献   

12.
防治小麦白粉病药剂试验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喻大昭,石鹏皋,赵永玉,喻小珍自80年代初我国引进和生产粉锈宁以来,该药剂以其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白粉病孢子堆的铲除效果好。一直被用来防治小麦白粉病。尽管有的年份和地块白粉病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在我市每年都有发生,但各年轻重不等。1998年小麦白粉病、赤霉病达偏重至大发生,未防治田块产量损失,有部分高达50%以上,严重威胁着小麦产量的提高。为摸清其发病原因,采取有效防治对策,本站于1998年小麦中后期在全市29个乡镇,20...  相似文献   

14.
安顺市小麦白粉病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是安顺市小麦生产中重要的常发性病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危害程度均为中等偏重发生,1999-2008年平均发生面积6300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4.27%。每年因小麦白粉病危害而造成的粮食损失在822.35t以上,因此,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防治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准确把握小麦白粉病发生趋势、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粉病是四川省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在川北地区呈现发病品种多、发病早而重、扩展蔓延速度快等特点,对小麦优质、高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寻求小麦白粉病防治的有效药剂配方.从而为大面积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县植保站于2005年3月。在四川省梓潼县进行了3种药剂(含不同剂量)共6个处理的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及应用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白粉病发生为害特点1.1 发病始期提早2 0 0 2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始期为 1月 7日 ,比 1998年提早 15d ,比 1999年提早 2 7d ,比 2 0 0 0年提早 4 5d ,与 2 0 0 1年相当。1.2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以前 ,小麦白粉病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方轻度或中度偏轻发生。 1981年至 1990年 10年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 110 0hm2 ,因白粉病损失最高年份不足 30 0t,从顺庆…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前 ,上海地区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一般都很轻 ,从未列入防治对象。自 1972年在局部地区发现白粉病较重危害后 ,以后每年都有白粉病发生 ,且逐渐加重。 90年代起几乎每年都中等以上发生。1 小麦品种演变与白粉病发生关系密切上海地区小麦的主栽品种 ,从解放初到 1971年的 2 0多年中 ,以茧子头、菜籽黄、矮粒多等农家小麦品种为主。白粉病虽然年年都有发生 ,但发生程度均很轻 ,对小麦产量基本无影响。从 1975年起 ,扬麦系统小麦品种取代了当地农家品种。从扬麦 1、2、3、5、7、9号 ,直到如今种植扬麦 158,这些品种与白粉病在本地从次要病…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因缺少抗性品种,长期以来依赖于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由于长期、大量、单一的应用,致使病菌抗药性发生。我国胶东沿海是小麦白粉病的多发地区,使用三唑酮防治该病近10年,病菌抗药性的研究与探明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应用小株法和叶段法进行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3年共监测单孢堆菌系333个。结果较基线MIC高3~7倍者占86%,表明已进入抗药性发展初期。由于近年春旱抑制发病而抗药性发展很慢,一旦白粉病有中度以上流行条件,大面积连续用药即会发生抗药性,使防治失效,威胁生产,建议尽早治理。  相似文献   

19.
特谱唑(速保利、消斑灵、烯唑醇)是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其用药量低,持效期长,使用安全,是粉锈宁理想的换代产品或与粉锈宁交替使用。田间示范表明,666.7m~2用成药30g于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一次可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白粉病为害,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防效93.21%。增产率为5.20%,对白粉病具有很强的治疗和铲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口烟叶霜霉病卵孢子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小麦白粉病日趋严重,急待解决。由于国内对此病初侵染源各说不一,故在防治上所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为了摸清贵州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源,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做了如下一些工作。调查与试验方法一、调查 1.小麦收获后,分期调查重病田的病残体。2.在大田小麦播种期,调查省内有代表性地区的带病麦秆及自生麦苗。3.小麦收获时,将带有大量闭囊壳的病叶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