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林业产业》2009,(5):67-67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区体制性矛盾迈出了突破的一步。“林改"触及了产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产业》2009,(8):45-45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区体制性矛盾迈出了突破的一步。“林改”触及了产权,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国有森林资源向统分结合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在林业战线工作的同志.我一直对伊春比较关注。中国林业发展的骨干在国有林区.而伊春在全国国有林区中开发最早、贡献较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伊春对于国家的贡献。绝不仅仅是开发建设60年来为国家提供了2.4亿立方米的木材,更为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伊春林区开发建设几十年的实际状况,论述了原国有单一经济造成的弊端,并提出了发展多元化经济——建设林区特色经济的必要性及几项具体实施设想,对指导建设林区特色经济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2005年,伊春市在全国林区率先提出在所辖区域内全面停伐红松;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有林区惟一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和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7年,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以“关注伊春,保护红松”为主题的《红松龙卡》,设立了红松保护基金;2008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到位的情况下,已准备在所辖境内全面停止天然林主伐。近几年来,伊春市委、市政府、市林管局在林区发展上为什么能够采取这些开历史先河的举措?实施这些举措后对国有林区的森林培育、资源管护、森林管理可以带来哪些变化?伊春林区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为国有林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前不久,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6.
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是全国第一个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伊春积极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了在困境中崛起,开始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那么,伊春为什么要推进经济转型?实施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伊春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拥有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公顷.森林蓄积2.2亿立方米,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绿色伊春”、“恐龙家园”之美誉。194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1958年建市,同年经中央批准,将中共伊春林区委员会改为中共伊春市委员会。从此开启了伊春全面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林改第一槌敲醒了林区职工 2006年4月29日.一个春机盎然的日子.一个改变了伊春林业职工命运的日子。根据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关于加快实施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全国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在伊春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正式启动实施.并相继在5个试点林业局全面展开.试点面积8万公顷。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决定活力,产权决定效率,产权决定出路。备受瞩目的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林区正式启动了。这是全国国有林区一开先河的历史性创举,是惠及林业职工、实现林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在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必将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国有林区林权改革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本期刊发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市长、伊春林管局局长许兆君同志《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前瞻》一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伊春市是全国著名的国有林区,在连续多年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不利情况下,仍然保持着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的良好局面。 1996年至 1999年,连续 4年保持经济发展两位数增长; 2000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城市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截至目前,伊春林区实现了连续 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累计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积达 117.47万公顷,森林抚育 19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72.8%,成为全国国有林区第一个实现更新造林和森林抚育面积双超千万亩的林管局。取得这些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林区各级党政组织在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伊春林区生态产业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产业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从伊春林区现有状况入手,简要论述了该地区进行生态产业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用新的举措发展生态产业及开发生态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伊春林区如何进行生态产业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伊春林区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林业施业区面积达400万公顷,是我国的重点国有林区。据测算,自194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共生产木材2.4亿多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地方政府和森工企业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和伊春林业管理局,是我国林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在林区开发建设四、五十年的进程中,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近十年以来,政企合一体制运转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今后如何推进改革,需要解决哪些相关政策。最近我们到这两个林区进行了调研,考察了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新林、图强、西林吉4个林业局,伊春的南岔、美溪、友好3个林业局,与各级地方政府和森工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座谈。通过深入研讨,大家普遍认为:国有林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加快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区的体制改革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和难点。2004年,我为此到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伊春考察调研,对森林资源产权不明的体制弊端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较清晰的认识,随即专门向国务院领导同志建议尽快启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时隔三载,看到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倍感欣慰和振奋,作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热心支持者.我愿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希望这项利国、利民、利企的改革实践取得圆满成功,以促进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重在激活林区经济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创造多元化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趋势.也是国有林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必然选择。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国有林区一开先河.是惠及林业职工、实现林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备受关注的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黑龙江伊春林区正式启动了。这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的关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历史性的创举,惠及林业职工,是实现林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必将在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林权是一种产权形态,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除林木有个人所有形式以外,其余均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温家宝总理曾在2006年1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上指出:“伊春国有…  相似文献   

17.
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以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为主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定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AHP及TOPSIS模型,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631 4,其经济发展处于攻坚阶段。最后,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和社会的发展距目标差距较大的现实,提出通过财税政策调整、接续产业建设等措施来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森工集团所经营的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808.0万公顷,占全国国有林区森林总面积的10.2%;活立木总蓄积7.23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活立木总蓄积的10%。自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1.7亿立方米商品材,上缴利税、各种费用和社会公益性投入16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资的3.8倍。  相似文献   

19.
谈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是我国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曾经是我们为之骄傲的“绿色宝库“。可是,由于近几十年的经营不善和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几尽枯竭;生态质量下降;林区经济发展滞后;林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为扭转这一局面,2006年,国家决定将伊春林区做为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对制约林业发展的机制体制进行改革,即将部分国有林地承包给林业职工经营,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本文从4个方面分别对伊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意义、实施模式等进行了介绍,并对今后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