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春林 《蜜蜂杂志》2010,30(3):20-20
我地的刺槐花流蜜日一般在5月5日左右开始,而蜂群的开繁日是在2月25日左右,到刺槐流蜜开始日可达70天。我多年总结的经验是:鲁西南蜂群开繁日至大流蜜日能达到70天时,  相似文献   

2.
我地的刺槐花流蜜日一般在5月5日左右开始,而蜂群的开繁日是在2月25日左右,到刺槐流蜜开始日可达70天。我多年总结的经验是:鲁西南蜂群开繁日至大流蜜日能达到70天时,这期间1脾蜂到大流蜜日能  相似文献   

3.
秋末背荫放置蜂群少培养越冬蜂40%以上前几年,秋末培养越冬蜂时,我总是把蜂群背荫放置、降温,认为这样可多培养越冬蜂。但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少培养了越冬蜂。1992年秋未开始,我将5群蜂(蜂种为意蜂,蜂王为当年刺槐花时培养。其中,3群为单王,2群为双王同...  相似文献   

4.
巧取雄蜂蛹     
刺槐花蜜期后,一连下了几十天雨,两个多星期未能检查蜂群。调整时发现,新介绍的双王群有一侧脾上是整片的雄蜂蛹。割去房盖,拍出雄蜂  相似文献   

5.
“杀螨一号”诱王法蜂王质量不好,蜂群失王、分群和组织双王群,都需要及时给蜂群换王和补王。蜂群在蜜源缺乏或在密源后期,以及群内有蜂王台时和新王产卵没有封盖时诱入,常会出现蜜蜂围王现象,尤其是微型交尾王产卵后不好诱入。1994年我们采完刺槐花密转到剂门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养蜂场,早春蜂群鄙很衰弱.主要表现为:蜂群繁殖很慢,刺槐花流蜜期群势较弱,不但不能多采蜜,而且也不能生产王浆,仅能繁殖蜂群。到花期过后,蜂群才能繁殖强壮,但已无蜜源、只能多消耗饲料蜜,这样就不能收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为解决此问题,1988~1989年我们做了如下试验。我们的15群试验蜂是定地饲养,通过改进管理技术,由早春发展到刺槐花期前10余  相似文献   

7.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6,57(6):15-15
每逢5月上旬,我地的刺槐花流蜜期间,最低气温降到10~13℃的时候特别多。在这样的低温下,对于夜间蜂群排出巢内花蜜中多余水分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低温对强群的影响是不大的。可我地春繁起步群势一般为3框足蜂,蜂群经过60天的繁殖,到刺槐开始流蜜,最多也不会超过14框蜂,如饲养管理不当的话,只能有9~10框蜂,这样的蜂群,如在夜间气温低时,采取人为加强通风来排出花蜜中多余水分,成效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刺槐泌蜜集中、丰富,而且蜜的质量高,加之流蜜期正值春夏之交,气候宜人,所以养蜂者都想在刺槐花开之际,夺取丰收。每年蜂场采一季刺槐花下来,群产蜂蜜几十公斤,产值超百元的为数不少。但也有的蜂场虽东奔西战,连采多个刺槐点成效甚微,往往采垮了蜂群,累倒了养蜂人,还赔了运输费用,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对刺槐蜜源了解  相似文献   

9.
外媒     
<正>2018年4月~2019年4月美国养蜂者蜂群损失率超过40%美国马里兰大学牵头的非营利组织"Bee Informed Partnership"开展的最新年度全国调查初步结果显示,2018年4月~2019年4月,美国各地的养蜂者损失了40.7%的蜂群。冬季蜂群损失率为37.7%,是自2013年前开始调查以来的冬季损失最高的一年,比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蜂群烂子深有感受和体验,1986年开始着手观察研究,1987年5月烂子基本得到控制,1988年完全根除。现将有关蜂群烂子危害现象、原因、防治措施分述如下。一、蜂群烂子危害蜂群夏季烂子在全国很多省均较为常见。一般在4月初至10月底出现,贵州从4月底至10月中旬也常有发生。河南、山西、陕  相似文献   

11.
杨金贵 《中国蜂业》2007,58(5):23-23
刺槐花期巢蜜生产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造脾。如果在刺槐花期前造脾加入蜂群,一般年景下,大部分巢蜜脾都能形成天然采集型商品巢蜜,花香味浓。如在刺槐花开时再造脾加入生产群,为时已晚,好年景花期过后,很少形成天然采集型商品巢蜜,  相似文献   

12.
蜂群在严寒的长白山区室外越冬,初包装从11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先后分三次把蜂群包装好。在12月21日前必须结束保温物的包装,12月21日是24节气中的"冬至"也就是一九的第一天。从12月中旬至翌年4月5日"清明"这段时间,只要注意巢门不被死蜂堵死就可以,这期间是养蜂人最清闲的一段时间。从4月5日至4月30日这段时间是长白山区蜂群早春管理最关键的,如果不精心管理会使蜂群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3.
赴太行山采刺槐·鲁西蜂场荆兆旭蜂满车,路途遥,夜半黄河桥。早有饭店把手招,佳肴,服务真周到。奔太行,喜眉梢,刺槐花盛茂。但等蜂群那时到,共享,蜂蜜几大瓢赴太行山采刺槐$鲁西蜂场@荆兆旭...  相似文献   

14.
刘诚 《中国蜂业》2003,54(1):22-22
许多蜂友都在春繁前治螨 ,我认为这时期治螨不妥。蜂群经过漫长的越冬以后 ,体质弱 ,抵抗力下降。春繁前治螨蜂群极易受到肉眼感觉不到的危害 ,喷药时稍微过重 ,就会使蜂群中毒死亡。由于箱内有螨药味 ,一部分蜂不愿返巢而冻死在外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自 1999年至 2 0 0 1年 ,连续 3年进行了对比试验 ,方法是一半蜂群春繁时治螨 ,一半春繁直接包装 ,不治螨。试验结果发现 ,不治螨的蜂比治螨的蜂群新老交替要快 ,老蜂死亡率也低。刺槐花前期不会受到蜂螨的危害。2 0 0 1年 ,我采取秋季狠治蜂螨 3~ 5次 ,使蜂螨寄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春季…  相似文献   

15.
四月4月份,“清明”至“谷雨”,气温持续升高,温度高达25℃以上。上、下旬蜂群迅速壮大,扩巢加继箱,蜂量增至高峰。上旬全场蜂群保温物减装结束。正常年份,4月上旬开始取油菜蜜,一般群产可达25~30公斤。适时取蜜产浆,力争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谈辽西地区如何夺取刺槐蜜高产稳产辽宁省建平县军休所(122400)叶俊刺槐,是辽西地区第一个主要蜜源。它分布广、数量多。在正常年景里,每个定地蜂群产量可达25公斤以上,结合小转地可达35公斤以上,绝产是极少见的。正是这样,每当刺槐花快要泌蜜时,谁都想...  相似文献   

17.
地胆 ,一般称为芫菁 ,它的幼虫是蜜蜂体外寄生虫 ,虽然不常发现 ,但有时对蜜蜂危害很严重。1 地胆幼虫危害蜂群情况及分析2 0 0 3年 4月 ,在长白山北部的吉林省舒兰市新安乡石砬村 ,于学华、张国祥等 4~ 5个蜂场发现地胆幼虫寄生在蜜蜂体上。同期 ,附近 30km的开原乡也有多个蜂场发现地胆幼虫寄生蜜蜂。于学华等蜂场的蜂群自 4月中旬开始发现地胆幼虫被外勤蜂带进蜂群 ,此时正是侧金盏 (冰朗花 )、元胡、柳树花期。于学华蜂场有蜂 4 0群左右 ,当时全场蜂群都寄生地胆幼虫 ;张国祥蜂场的蜂群也寄生地胆幼虫。被地胆幼虫寄生的蜂群表现不安 …  相似文献   

18.
罗勤 《蜜蜂杂志》2001,(11):22-23
蜜蜂白垩病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病害 ,对蜂群造成严重危害。自 1990年起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蜂场开始发现蜜蜂白垩病 ,并迅速蔓延 ,全国各地的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受白垩病危害的蜂群 ,主要表现在蜜蜂老熟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减少了蜂群新生蜂的数量 ,群势迅速下降 ,不能维持正常的蜂群活动 ,严重的甚至弃巢飞逃 ,整群灭亡。虽然多年来广大的养蜂者不停地对此病采取预防措施 ,但始终不能根除。我县蜂群从 1993年开始发现蜜蜂白垩病 ,到1997年全县蜂群发病率达 4 0 %。发病时间主要在每年 2~ 4月和 7~ 8月 ,都是大蜜源的流蜜期 ,发病后不…  相似文献   

19.
石河子地区早春气温低,回升快,变化大,蜂群3月中下旬出室,蜜源4月上旬出现。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蜂王于3月下旬开始产卵,4月初出现封盖子,蜂群几乎在动态平衡中度过恢复期,一般为30~40天,强群较弱群短,4月上旬蜂王日产卵量可达1000粒左右,越冬蜂寿命长达6~7个月,强群具有较强的调温能力,锯末保温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高寒地区越冬蜂群出窖以后,气温尚低而不稳,时有倒春寒发生。在外界无蜜粉源的情况下,必须暂时采取不治螨、不奖饲、不过度保温的措施,保存实力,靠自然发展维持到气温稳定,外界柳树、杨树吐粉时才开始正式春繁。切记达不到稳定温度,外界无蜜粉源时过早春繁,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使蜂群加速老化。有的蜂群出窖很强,到后来由于过早春繁,入不抵出,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温差原因,高寒地区的东北春繁起始时间也有所差异,吉林大约在4月中旬开始春繁,辽宁在4月初,黑龙江要4月末才能达到春繁稳定温度。就是吉林省内开始春繁也有差别,所以说不能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