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细胞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对车前子、麦冬等40种中药进行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筛选试验。通过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石榴皮等5种中药有抑制CPE的作用。培养细胞有20%发生CPE,认为这些中药有抗IBV的作用。应用空斑形成抑制试验对5种抗IBV中药进行复筛,结果表明5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毒空斑形成作用,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作用较强,空斑形成抑制率可达98%以上。应用鸡胚培养法对5种中药进行抗IBV试验,结果发现5种中药均显著地减少了鸡胚体的死亡,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抑制制胚体病变的作用最强。通过不同加药时间观察到在接毒前48h给药,有2种中药具有明显抑制CPE的作用;接毒同时加药以及接毒后1h加药,这5种中药均能明显抑制CPE。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速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东地方分离株D41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筛选及克隆,成功地建立了6株可分泌抗IBVD41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B5、B8、C7、D8、D9、G11。其中B8、C7、G11的稳定性最好,腹水McAb效价高达1010,无血清培养上清McAb(浓缩30倍)效价达4×104以上。6株杂交瘤细胞的特异性均很好。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A型魏氏梭菌滤液处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使其产生血凝性,成功建立IBV血凝抑制试验方法(IBV-HI).血凝效价为1:256~1:1024.抗原在2~8℃的保存期至少为5个月.用该抗原对IBV标准阳性血清、SPF鸡血清、其它鸡病标准阳性血清以及含M41株病毒的灭活苗免疫的鸡血清进行检测,证明IBV-HI试验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可用于疫苗质量控制和疫苗免疫效力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澳大利亚T株)进行纯化,制成抗原,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5株分泌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免疫球蛋白的亚类分别属于IgG1、IgG3、IgM。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稳定,长期传代对其抗体分泌能力没有影响。5株单克隆抗体与其它1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对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及禽流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用此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的ELISA效价为10-6~10-7,抗体对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别。抗体纯化后,经SDS-PAGE凝胶电泳表明具有单克隆抗体的特征,经快速蛋白分析鉴定其纯度为89.49%。竞争ELISA法证明其中4株的单抗与抗原结合位点并不完全相同。采用单抗夹心ELISA法,对抗原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遗传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长期以来困扰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基因突变、重组和免疫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发生遗传变异,这给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文章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遗传变异的机理及其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方阵试验分别与人O型红细胞及羊、猪、兔、鸡、鸭、鹌鹑、麻雀、小鼠等8种动物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结果证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_(120)株和M_(41)株均能凝集人O型以及羊、猪、兔、鸡、鸭、鹌鹑、小鼠的红细胞,而不能凝集麻雀的红细胞;GIBV株和Connecticut株能凝集人O型以及免、鸡、鹌鹑、麻雀的红细胞,而不能凝集猪、羊、鸭、小鼠的红细胞;Gray株能凝集兔、鸡、鹤鹑的红细胞,不能凝集人O型以及猪、羊、鸭、麻雀、小鼠的红细胞;而经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T株和未经处理的6株病毒对人O型以及8种动物的红细胞都没有凝集性。试验还证明,M_(41)株和H_(120)株对人O型及8种动物的血凝活性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不同的消化时间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处理,用血凝试验测定其血凝价.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浓度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价的测定有较大影响,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消化时间的长短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价的测定无明显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测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价时,用终浓度为2%的胰蛋白酶进行处理,既经济实用,效果又好.  相似文献   

8.
同IBV参考株比较,中国IBV流行株血清型内和血清型间在基因型和组织嗜性上均已发生变异;研究首次表明IBV血清型、基因型及组织嗜性间存在有规律的相关性;病毒免疫原S1基因的点突变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病毒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细胞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对42种中药进行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筛选试验。通过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对42种中药进行初步筛选,结果发现石榴皮等5种中药有抑制CPE的作用。培养细胞有20%的细胞发生病变,认为这些中药有抗ILTV的作用;应用空斑形成抑制试验对5种抗ILTV中药进行复筛,结果表明5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毒空斑形成作用。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作用较强,空斑形成抑制率可达98%以上;应用鸡胚培养法对5种中药进行抗ILTV试验,结果发现5种中药均显著地减少了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的痘疱,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抑制痘疱形成的强度最高;通过不同加药时间,观察CPE抑制情况。结果表明,在接毒前48h给药有2种中药具明显的抑制CPE。接毒同时加药以及接毒后1h加药,这5种中药均呈现明显的抑制CPE。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紫花地丁总黄酮(TFV)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细胞中炎症介质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体外抗炎活性的作用。试验采用MTT法筛选出TFV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最佳添加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炎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并分析了TFV的体外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TFV在5~50 μg/mL浓度范围内能提高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力(P<0.05);与LPS模型组比较,TFV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TNF-α、IL-6、IL-1β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内TNF-α、COX-2等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TFV能显著下调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量和下调TNF-α、COX-2 mRNA的表达量,说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实现其抗炎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提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抗原滴度途径及抗原灭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7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H120、Holte、Gray、Connecticut、Iowa609和T株)和6株分离株(NIBV、GIBV、M、SH、J和H株)分别接种于鸡胚,收获尿囊液,经浓缩后,用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制备血凝抗原。其中,H120株血凝滴度最高,T、M、J和H株无血凝性。应用含有不同滴度IBV母源抗体的鸡胚增殖病毒制备抗原,效价与用SPF鸡胚增殖病毒制备的抗原效价一致。尿囊液经反复冻融后再制备抗原会使血凝价降低。抗原分别用甲醛、高碘酸钠、硼氢化钾和SDS灭活,其中甲醛灭活效果最理想。抗原对氯仿敏感,对乙醚稳定。适宜浓度的Na+、Mg2+可显著提高抗原的血凝性  相似文献   

13.
从天津、河南、北京的鸡场分别分离到TJ9602、HN9604、BJ960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对其进行了动物回归、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血清学试验、抗原定位,对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核酸序列分析等研究.确定3株分离毒株为致肾病变的IBV,亲嗜器官为肾脏.HN9604和BJ9601与M41和H120均有较强的中和抗原交叉反应性,S1基因同源性分析,HN9604和BJ9601 S1基因与H120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与H120毒株同属于A分支,均属于Ⅰ群.U9602与H120、M41等参考毒株的中和抗原交叉反应均较低,S1基因同源性分析,属于Ⅱ群.  相似文献   

14.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正受到兽医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就人们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对IBV S基因的结构特征、免疫活性、与病毒血清的关系、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了综述,并且根据病毒与热休克蛋白(HSPS)之阃相互作用,设想使IBV的S基因与HSPS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的IBV疫苗。  相似文献   

15.
用索氏回流法正交提取唐古特白刺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用黄酮类化合物最大吸光度(吸收波长510 nm)对提取物进行可见光谱检测,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以芦丁标准品做对照,对比选取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两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的不同对唐古特白刺中黄酮的提取均有影响。其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5%、乙醇体积250 mL(唐古特白刺10.0 g)、回流时间1 h、超声功率70%、超声时间40 min;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35 mg/mL和0.50 mg/mL。  相似文献   

16.
游洪  王林川 《动物医学进展》2001,22(1):47-49,55
采用RT-PCR方法分离得到了五个IBV地方分离株(HN2,HN4,JX1,SC2和SC4)的S1基因片段,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五个IBV地方分离株S1基因的cDNA进行RFLP分析。结果显示,五个IBV地方分离株S1基因cDNA的HaeⅢ带型与标准毒株M41和Beaudette相同。根据Kwon建立的RFLP分型标准,本试验的五个地方分离株应归属于马萨诸塞血清型。  相似文献   

17.
18.
分离并鉴定出山东省不同地区的IBV分离株A、B、C、D和北京分离株F,利用中和试验分别对各分离株及标准株M41、T等进行血清分型。设计一对此物,分别对各毒株的S1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片段长约1700bp,利用其PCR产物进行HaeⅢ酶切,根据酶切图谱,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A、C、D和M41酶切图谱相同,属Mass基因型,分别为900、400和300bp左右的片段;北京F株有4条酶切条带,与4/91基因型不同,分别为1000、300、200和小于100bp左右的片段;B株有4条酶切条带,理论推断与T株相似,分别为700、500、300和180bp左右的片段,可能为同一基因型。血清学分型结果与基因分型结果不符。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利用Marc-145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活性提取物成分体外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对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感作后同时加入),初步探讨中药活性提取物的抗病毒机制。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水提物体外对PRRSV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连翘、黄芪水提物和黄芪多糖体外对PRRSV均具有明显的阻断和抑制作用,为筛选抗PRRSV中药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基因克隆到毕赤巴斯德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M,电击转化毕赤巴斯德酵母GS115,经MD和MM平板筛选和PCR鉴定后,采用G418抗性梯度筛选得到高拷贝重组菌株GS115/pPIC9K-M His~+Mut~+,重组菌株用1%的甲醇诱导分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IBV M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获得了表达,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000,能与IB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将表达蛋白初步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表达蛋白与特异性抗体反应良好,表明表达的M蛋白生物学活性良好.本研究表达的IBV M蛋白可作为制备IB诊断抗原的基础材料,对IB的防治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