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播小麦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丘陵旱地种植,可以充分利用七、八、九月雨水多、温度高、光照足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发挥天时地利的优势;为改变我省旱地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局面,探索了一条新的增产途径。目前可利用适合夏播的小麦品种不多,主要的是夏麦1号(青春13×墨巴66)与晋春3号即忻春矮2号(咸农39×墨巴66),播种面积逐年扩大,1981年在平遥夏播小麦684,4亩,平均亩产153斤;最高亩产521斤。1982年在榆次县扩大面积1389亩,平均亩产190斤;最高亩产达到531,5斤。 1981年在榆次县选用13个品种(系),1982年选用12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与区域试验。结果产量较高超过对照的有:伊尼亚×44,3696,80-1和7064等,主要增产原因是每亩穗数较多超过23万;每穗有20粒左右,千粒重达到40克以上。因为亩穗数增加,叶面积系数也相应大幅度增加,这样,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同化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为获得高产奠定物质基础。多穗形品种的穗数增多,与产量提高密切相关。保苗增穗的主要途径有三:(1)窄行匀播,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2)种子处理,增强抗性;确保总茎数。(3)提高分蘖力,促进增加成穗数。单靠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来提高夏播小麦产量,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培育多穗型品种可能是主要方向。在多穗型的基础上,再选择大粒品种也是夏播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产量结构的设计是:每亩20——25万穗,每穗20粒,千粒重40——45克;亩产就可达到300斤左右。  相似文献   

2.
豫南稻区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7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0%。自推广三系杂交水稻以来,常规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目前豫南稻区推广的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为汕优63。由于其品种单一,不抗白叶枯病,而且生产上所用杂交水稻种子有99%靠外省调入,种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于1988年引进广东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特青2号水稻品种,经试验、示范,于199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现将其产量表现及利用情况简结如下。1 特青2号产量表现1.1 试验、示范产量结果 1989年在5个点试种,共种特青2号182.8亩,平均亩产稻谷497.7kg,其中有8.2亩平均亩产稻谷550.3kg,比同等条件下汕优63略为增产,比桂朝2号增产8.8%。1990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水稻良种区域试验,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 麦茬水稻旱种,就是在收麦后即在地里施入肥料,耙松表土,把浸种后晾干种皮的种子直接播种.浇蒙头水引苗,实行间歇灌溉种稻法.1981年水稻旱种法在我县发展到6个公社和辉县的三个公社,示范面积391亩.该年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274.3毫米,日照683.4小时,比历年同期降水少115.3毫米,日照少157.9小时.在这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我县196亩麦茬水稻旱种田平均亩产493.1斤,比玉米亩产367斤增产25.6%.冯庄公社职庄大队第8生产队常规育苗插秧水稻每亩投工24个,平均亩产542斤;旱种30亩,每亩投工11个,平均亩产536.7斤.其中11亩灌水8次,亩产达到756.4斤.经过几年的试验和  相似文献   

4.
1981年,我县种植37万亩汕优3号杂交稻,占全县62万亩水稻的59.6%.总产3.6亿斤,平均亩产981斤,比1980年增产67斤,比产量最高的1978年增产36斤.全县一季亩产超千斤的社、场占40%,超1100斤的大队占11.9%,超1200和1300斤的生产队占11.2%.主要栽培技术经验是:一、树立以增穗为主,兼顾穗粒的主导思想对汕优3号分蘖成穗规律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出生的分蘖成穗率和经济性状,年度之间是比较一致的.1981年,据县苗情点调查和珥陵公社农科站分蘖追踪观察,秧  相似文献   

5.
川优6203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川106A与自育恢复系成恢3203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组合. 2013年度,该品种在资中县明心寺镇茅店子村、油坊山村、莲池铺村示范种植,示范面积3 518亩,亩产水稻614.7kg,比其他品种(平均亩产553.4kg)增产61.3kg,增产11.1%,总增产水稻21.6万kg,增加经济收入142.7万元. 该品种生育期为150天,株高114cm,株型适中,剑叶直立,叶鞘、叶耳绿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4.8万,穗长26.5cm,每穗平均着粒166.5粒,千粒重为28.2g,易脱粒;品质优良:出糙米率79.1%,整精米率54.4%,粒长7.9mm,长宽比3.6,垩白粒率20%,垩白度2.5%,胶稠度61mm,直链淀粉含量18.1%、蛋白质含量10.8%,米质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  相似文献   

6.
信阳地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历年在10万亩左右波动。近两年,发展迅速。1988年种植面积43.14万亩,其中汕优63面积占75%,平均亩产539.5公斤。1989年落实面积为105万亩,预计1990年将达到200万亩。为了发挥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促进我区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1987—1988年,我们对汕优63众多数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基本认识与研究方法《中国稻作学》指出,“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产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乘  相似文献   

7.
泉港区种子管理站于1997年引进旱育稀植栽培 技术,几年来累计推广面积8.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效益。为了扩大示范效应,从2002年开始,泉港区连续3 年在水稻主产区建立旱育稀植高产栽培示范片,以示 范窗口引导农民认识新品种,掌握良种良法,扩大应用 面积。2002年在潘南垦区示范面积1050亩,设置简比田 1.95亩,种植杂优组合汕优016,收获时组织农技干部现 场实割验收,简比田亩产510.0公斤,比普育普栽增产 36.5公斤,增产率7.7%;2003年在3个镇稻作区扩大示范 面积3500亩,其中高产田150亩,平均亩产526.0公斤,亩 增42.5公斤,增幅8.8%;2004年全区推广12600亩,其中 优质稻佳辐占示范片90亩,经测产验收,亩产482.0公 斤,比同类田非示范片亩增46.0公斤,增幅10.6%。  相似文献   

8.
我省是双季稻面积比重較大的水稻地区,1958年实种水稻2343.3万亩,双季稻占1082.12万亩,其中双季連作稻为707.76万亩。因此爭取連作稻的早晚兩季丰收,对我省水稻增产起重大的作用。1958年我省在早稻大丰收的胜利势形下,掀起了一个轟轟烈烈的晚稻超早稻运动,取得了連作晚稻空前大面积丰收,个別丰产田亩产达到1500—2000斤以上,有力地駁斥了連作晚稻低产論。据初步統計,1958年全省一季水稻(早稻或晚稻)亩产2000斥以上的有50多万亩。早晚兩季合計亩产2000斤以上的,约达400多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省种植单季杂交水稻近80万亩,平均亩产接近800斤,比常规水稻品种普遍增产。同时涌现了亩产900斤以上的地、县,千斤以上的公社,1200斤左右的大队,生产队和亩产1300斤以上、稻麦相加亩产达吨粮的高产典型。铜山县张集公社孟庄大队、国营东辛农场,丹徒县大港公社东方红大队等单位的高产田,亩产均超过了1500斤。据初步统计,全省1500斤以上的田块有13.4亩,1400—1499斤的有9.1亩,1300—1399斤的有229.8亩,1200—1299斤的有76亩(统计到的  相似文献   

10.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87~1988年,高邮县武宁乡大卢村连续两年进行了花培汕优63杂交稻百亩连片高产栽培。1987年丰产方面积为105亩,平均亩产622.5公斤;1988年丰产方面积为104.1亩,平均亩产705.5公斤,比1987年亩产增86公斤,增产13.3%。其中亩产705公斤以上的面积占56.73%,最高田块749公斤/亩,创我县水稻高产纪录。 1988年百亩丰产方的产量结构为:平均每亩有效穗17.8万,每穗总粒数160.1粒,每穗实粒142.9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8.6克,与1987年相比,每亩增穗1.14万,  相似文献   

12.
小麦亩产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构成的,因此增穗、增粒、增重就成为小麦增产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增穗是基础。 小麦亩穗数与亩产量关系极为明显。在一般情况下,亩产随亩穗数而上升。据調查,在50万穗范围內,穗数与产量成直线相关。例如,从10万穗增至50万穗,亩产即由171斤增为533斤,大約每增加10万穗,可增  相似文献   

13.
我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经过1977年的多点示范,表现为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78~1981年,推广面积从100多万亩扩大到200多万亩,亩产连续四年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平.1981年种植236.9万亩,单产847斤,总产20亿斤,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的几年中,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高邮县1981年种植37.68万亩,单产916斤.该县郭集公社13500亩杂交中稻,单产1006斤.泰兴县永安公社胜利大队,1980、1981连续两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14.
我区自1976年开始试种黎优57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2年种植17.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4.6%。单产1100斤(表1)。八一公社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占水稻面积的65%,1982年增加到80%,连续两年5万亩水稻单产保持1100斤以上。黎优57增产潜力很大,1981年三洪四队种植22.8亩,每亩平均实产1620斤,1982年丰收五队种植40.72亩,每亩平均实产1543斤,还有很多单产1300~1400斤的高产实例。生产实践证明,多种杂交稻,种好杂交稻,是继续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黎优57的品种特性和我区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以抗寒防低  相似文献   

15.
赣榆县甘薯每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1978~1982年以来持续五年高产,平均亩产量871.2斤(五折一),比1973~1977年五年平均亩产量726斤增产145.2斤,增产幅度达20%.高产的主要经验是:(一)推广良种.目前主要种植徐薯18和青农2号,搭配种植宁薯2号、群力2号.1981年良种面积占97.1%.徐薯18表现高产、高抗烂根病,青农2号表现高产、抗茎线虫病,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5.9%和46.2%.宁薯2号高产高干,结薯早,群力2号耐湿高产,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3.4%和9.4%.  相似文献   

16.
“六九一”是一个矮秆大穗型的高产籼稻品种。两年来,在我场试种都获得较好的产量。1972年,全场11个生产队共种520亩,平均亩产947斤。其中亩产1200斤以上的5.3亩,1000斤以上的163.1亩。比其他品种增产1—2成。从我场引种的兄弟单位也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一般亩产800—1000斤,也出现了不少亩产1100—1200斤的田块,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是麦稻两熟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1亩高产田块亩产1,529.1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有三个大队在近300亩面积上平均亩产1,300斤,并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有些单位由于种了杂交水稻,实现了麦稻两熟亩产超吨粮。我们  相似文献   

18.
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其中麦茬稻面积占85%左右,而单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左右。自1988年引进豫粳四号以来,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亩产比68—11亩增产130—150公斤,出现了大量麦茬稻亩产超500公斤地块,最高亩产达602公斤,使我县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2公斤。在栽培技术上,  相似文献   

19.
<正> 1981年,豫西水稻麦后旱种面积350亩,亩产平均205公斤,至1984年种植面积3.9万亩,亩产263公斤,其中亩产在400—500公斤的4010亩。临汝县杨楼乡叶庄村2亩地,亩产545.5公斤,偃师县城关镇后庄村185亩,亩产526公斤。从以上的产量看,在豫西实行水稻麦茬旱种,不仅可行,且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