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2007年12月覆盖广州市的印度IRS-P6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GIS为平台,结合GPS定位外业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得到2007年广州市城市景观格局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广州市各类城市景观分布不均匀;城市森林景观类型比较集中;道路和水体的景观分维数相对较大,其景观边界格局最复杂,城市景观受人为干扰大;广州市城市景观类型丰富,破碎化程度高。该研究可为广州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的绿色名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大小、类型、空间格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并且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塑造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1-3].有鉴于梅州市2007年4月成功申报广东省园林城市并获批准,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地进行,本文试图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探讨梅州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问题,希望能对梅州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手段,运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4.1,计算不同水平上不同景观要素的特征值,对永安市现有城市景观和城市森林景观在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景观类型分布较为均匀,不存在明显的优势主体;城市森林整体分布不够均衡,研究区还未形成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城市森林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森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城市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科普等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5个景观指数对1955年、1972年、1990年、2007年四个时期建成区、近郊、远郊的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城市湿地分布空间梯度较太(2)在1955年至1972年间,湿地面积增长率大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湿地在这段时间内呈现正向增长,在1972年至2007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都大于湿地面积增长率,湿地在建成区上呈现出退化现象; (3) 1972年与1990年长沙市城市湿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在建成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将景观格局指数和梯度分析相结合,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城市景观格局与结构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校园景观格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分析原理,对校园植物景观格局进行研究。根据校园景观的功能区块,将校园景观分为科研生产区、教学学院区、东湖景观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对5大区各类斑块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园以绿地为基质,东湖景观区的植物景观格局较好,对校园后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从功能、格局和景观生态效益的角度,提出对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7.
城市湖泊是城市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述西湖景观形成发展的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生态学角度入手,探讨了西湖作为城市景观基质中的一个景观要素的形成及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西湖与杭州整个城市景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相互影响,旨在为整个城市及西湖风景区的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琛  覃林  谭玲 《绿色科技》2014,(4):60-62
指出了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关系是现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数学工具的不断引入,出现了大量的前沿理论与研究方法。在近十年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最新景观数据获取及处理、景观格局分析、景观动态模拟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等实际应用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当前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暴露出的一些不足:突出反映在格局指数的滥用,以及对景观格局时空分布与城市化这一生态学过程相互关系的忽视。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个旧市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景观指数法对个旧市城市森林5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了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特征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标、景观空间关系指标等。结果表明:个旧市城市的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有较大差异,其整体上,异质性较差。而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和斑块数来看,以公共绿地的斑块数最多,面积最大,为个旧市城市森林的主导景观。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较近于均匀分布格局,生产绿地和风景园林接近于随机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应用RS、GIS技术,对张家港市建成区绿地景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指数的分析,并获得了绿地景观格局的现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建成区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其绿地格局能较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游憩需求,并有较大的改善余地。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山地乡村景观组成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以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缙云村山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分类,将其划分为若干汇水单元,从汇水单元角度探讨山地乡村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组成、景观格局特征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为主,旱地、果园次之,空闲地所占面积比例较少;研究区山地乡村景观类型丰富,部分区域受到一定程度人为干扰,出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连接度降低等景观问题;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旱地、果园、菜园、农村宅基地、坑塘水面面积占比与之呈正相关关系,林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面积)占比与之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不同汇水单元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分割指数、多样性指数与之呈正相关关系,斑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指数、蔓延指数、斑块内聚指数与之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①斑块特征指数分析表明:各景观类型的密度、分维数指数都较小,植被景观的深展指数都不高,扩散比较均匀,没有极端复杂的形状产生,植被景观在演替系列中还没有普遍达到演替的顶级,斑块之间自相似程度较高。②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总体多样性程度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结果所包含的意义一致,这种一致性充分说明了各植被景观类型分布均匀,各景观类型地位相差较小。③空间构型指数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斑块密度为1.001,即1 km2上有1.001个斑块。这说明斑块数目较少。各景观类型分布也较均匀。保护区景观破碎度指数为0.007,这表明该区植被景观在研究期内所表现的生境破碎化程度是很低的。每一植被景观类型破碎度指数最高的是灌丛和灌草丛景观,其次为栲林景观,其余的破碎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内部生境破碎化指数以灌丛和灌草丛景观、栲林景观为最低,它们的单独斑块面积较大,故破碎化指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破碎化指数相差不大,这与植被顺向演替是相关的。景观分离度指数的排序结果与斑块密度的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M apInfo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塞罕坝地区不同地貌下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深入探讨了森林景观的林分类型、起源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塞罕坝山地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破碎度,分别都高于沙地和曼甸,但山地的景观多样性低于曼甸和沙地。森林景观以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大,为38 306.7 hm2,其次是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为16 470.5hm2,9 455.5hm2,灌木林和混交林面积最小。曼甸以落叶针叶林景观优势度最高,且多为落叶松人工纯林;山地以落叶针叶林和阔叶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其中,阔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桦树为主;沙地以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优势度较高,其常绿针叶林多为人工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4.
岳阳市园林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相关指标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岳阳市岳阳楼区园林绿地景观类型齐全,面积分布均匀,云溪区和君山区受某一种类型园林绿地景观的支配,分布较不均匀;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斑块密度大小依次为居住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廊道密度指数较小,城市绿地景观之间的连接性较差。根据研究结果,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建设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建设功能完善、生态效益明显、景观优美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林场施业区内的森林资源为对象,利用GIS技术对其森林景观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桃山林场森林景观以混交林为主体,其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60.42%,斑块数量占景观斑块总数量的29.01%,优势度达到3.474 5。在斑块规模中,以混交林斑块最大,纯林和荒山荒地也有较大规模,疏林地也有相当规模分布,未成林造林地、宜林沙荒地、灌木林、耕地和其它用地景观规模最小;各类斑块的极差值均较大,斑块大小的分化较强烈。混交林的形状最复杂;其次是未成林造林地、纯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宜林沙荒地、耕地和疏林地;其它用地的形状规整,边缘形状简单,说明这类景观斑块受人为干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粤西南华农场3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生产性用地中,斑块类型、块块数目与面积变化较大。70年代,景观优势度较高,多样性和均匀性较低;80年代,随斑块类型和斑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显著增加,破碎化指数增大,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90年代,一些斑块类型逐渐消失,景观优势、多样性和均匀性较80年代有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林地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福州市林地景观的地形分布格局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统计,然后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别从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斑块规模特征、斑块破碎化特征以及斑块形状特征等4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林地景观类型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FRAGSTATS的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1987,1997和2008年夏季的Landsat卫星影像,在RS和GIS支持下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南四湖湿地1987—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湿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是: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自然景观面积减少,人工景观面积增加;景观斑块破碎化加重,其中芦苇地、荷田和养殖水面景观格局变化最为剧烈。2)从景观指数方面看:类型水平上,不同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规律不同,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景观水平上,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蔓延度指数不断减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3)从转移矩阵看:1987—1997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对和缓;1997—2008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当剧烈;各种地类相互转化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芦苇地和荷田两种湿地自然景观面积转出的比例很大;并且转化更多的是自然景观转化为人工景观,体现了湿地明显的人为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