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总共120回,其中有112回讲到茶,其中对名茶、茶具、择水、茶俗、茶礼皆有涉及。本文从茶事活动、茶对人物的塑造两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浅作评述。红楼茶品,精茗叠见;红楼茶事,亦雅亦俗;曹雪芹展现了全方位的中国茶文化,也借茶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茶诗话(续)     
茶诗话(续)《深圳商报》侯军雪水茶时进陵冬,天降瑞雪,我们的“茶诗话”也该聊聊冬令茶事了。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在前两篇谈论《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茶诗话中,我有意绕开了两段重要的茶事情节:一是《金瓶梅》第二十回的“吴月娘扫雪烹茶”,二是《红楼梦》...  相似文献   

3.
茶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生活资料很早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明清小说中,对品茶生活及其含蕴的文化事象描写比比皆是.《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都记载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对此已有论者写文章进行多方面的阐释.李绿园创作的《歧路灯》是反映中原地区十八世纪中下层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108回,涉及茶的就有97回,"茶"字在书中出现381次.小说中居家饮茶、待客献茶敬茶、醒酒或提神用茶、治疗感冒等疾病也用茶……茶事活动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之一.但是,至今尚无人论及《歧路灯》中丰富的茶事活动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本文立足小说文本资料,进行细致梳理,以探究书中的茶事描写及其含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茶文化研究已经广泛深入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但以笔者所见,已有研究对其中蕴涵的茶道精神缺少关注和揭示;同时,在《红楼梦》中,茶做为尘世生活中的重要"色相",它是贾宝玉由"色"入"空"的辅助物之一,茶与禅的关系在其中有多层次反映,值得特别审视和细加厘定.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的古典名著。自清代乾隆年间刊行以来 ,二百多年传诵不衰 ,毛主席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 ,并对全书有独特评价 ,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一位博学多才 ,知识面广 ,学术很深的文学家。其中不但对当时社会经济、民俗世情、封建道德、人物性格作了客观反映 ;对山水、林木、花鸟、诗歌、衣着、饮食、医药等方面都有生动的描述 ,特别是书中讲到茶处很多。 12 0回《红楼梦》中 ,就有 112回讲到茶 ,并对茶具、茶类、茶诗、茶联、茶礼、泡茶、品茶等等都有相当的讲究。可以说 ,《红楼梦》中…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中茶事多福建省漳州市常发反映明代社会生活众生相的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描述到茶的场面很多。书中提到点茶有多处,如第二回写“(西门庆叫王婆)点两杯茶来我吃,王婆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碗稠茶,放在桌子上,西门庆都吃了。”第七十三回连写点茶,一是写...  相似文献   

7.
喝茶、品茗,在我国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事了,无论是全书60多处写到茶,被赞为“满纸茶叶香”的《红楼梦》,还是中国古代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茶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尤其是进入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及精神需求都跟着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歌舞厅、游乐场、咖啡馆等等,都开始冷清起来,随之而来的一种既传统又新潮的茶楼、茶艺馆在全国各地兴办起来。江西,作为天下第一名泉和庐山云雾茶的故乡,作为全国茶文化研究成就最突出和专业研究人员最集中的地区,作…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一桩茶文化公案浙江湖州市江晚秋笔者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载《陆羽茶文化研究》第二期)一文中,曾提到该书第八回的“枫露茶风波”,乃是《红楼梦》茶文化的“一大公案”,当时因限于篇幅,一笔带过。本文将作进一步的阐述,揭开这桩公案,这对于...  相似文献   

9.
吴骥 《农业考古》2000,(4):311-312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多次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老君眉”茶是“老祖宗”贾母最爱吃的养生茶。每次贾母吃此茶时,都取梅花雪水冲泡,而且此茶色泽澄亮,香气郁爽,其味甘醇,既醒神养心又保健养生。《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翠栊庵》,有一段妙玉烹茶的故事:当贾母一行来到翠栊庵,妙玉捧着一个海棠式填金“云龙献寿”步茶盘,盘里端放着一个成窑小茶盅,盅内盛着色泽澄亮的茶水。妙玉清老祖宗饮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着,又问:“这是什么水冲泡的?”妙玉说:“是旧…  相似文献   

10.
方健 《农业考古》2002,(4):260-270
笔者校证本《中国茶书全集》 ,将并非茶书———如仅数百言的单篇短文 :叶清臣之《述煮茶泉品》、唐庚《斗茶记》等 ;或从一书录出有关茶事的章节 ,如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本朝茶法》 ,旧题陶谷 (方按 :实误 )《清异录》37门之一《茗录》等 ;或书佚而序存如裴汶《茶述·序》者 ,或仅佚存吉光片羽者 ,如宋周绛《补茶经》、丁谓《北苑茶录》佚文等 ;及敦煌文献中之《茶酒论》( 1) 、摩崖石刻中之茶文 ,均编入附录 ,以略存其概。这里先刊布的《百丈清规》是附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顾名思义 ,乃禅刹古规 ,今收入者乃与茶事有关者 ,或许对当…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茶字茶名的茶史学术文章中 ,林鸿荣先生的《茶事探源》(刊《中国农史》1 994年 1 3卷 2期 )堪称一篇佳作 ,值得推荐。在重读论文之后 ,笔者附带提出一点看法以供商榷。1、该文名为《茶事探源》 ,实为茶文献中的茶名茶字探源。取名《茶事探源》 ,未免失之过宽。2、关于《僮约》中“买荼”之荼非“烹荼”之荼。前人也多持此说 ,林文则更从两字所处不同音韵角度发挥论证 ,颇具新意。然而笔者以为也不应忽略郭璞在《尔雅》“木贾 ,苦荼”注释中关于茶叶“可煮作羹饮”的记述。而《僮约》这篇戏文中所设之宴显然是一次上乘宴席 ,有可能用较…  相似文献   

12.
不知已是多少次翻阅《红楼梦》了。然而那时阅读,只是欣赏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欣赏书中主人公吟诵的佳诗妙句,欣赏众多的人物描写与刻画。而今翻阅读《红楼梦》,却虔心品味起《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来。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红楼梦》成书的清朝年代,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完美。所以,只要你一翻开《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处处呈现出茶的甘冽、醇厚之味。在《红楼梦》中,喝茶最讲究名气。特别是在贾府这样一个大户人家里,喝的条普遍都是“千红一窘”、“枫露  相似文献   

13.
陈香白先生近作《中国茶文化》,开创了用《周易》“天人合一”观审视茶事、从而构筑起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尝试。陈著全书由上、中、下三篇有机组合而成。上篇简叙茶史,突出了茶文化体系对于“生态环境优化”、“人类生命优化”的深远意义。中篇阐明茶理,提出了中国茶道“七义一心”说,首创《中国茶道太极图》,揭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中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是中国文化之内核。下篇详析条法,以潮州工夫茶为实例,全方位论证了“中国茶道”、“中国工夫茶”、“…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八世纪初,清宫廷专立有普洱茶“贡茶案册”,将其视为珍品。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女儿茶”,即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有喝中国普洱茶的描写。清代古诗词中,还有对普洱茶的吟唱,思普区民间更有不少歌唱普洱茶的山歌曲调。这是悠久的普洱茶文化的体现。在“两个文明”一齐抓的今天,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笔者结合历史文物考古,就普洱茶的栽种史和分布区域、普洱茶的特点和品种、普洱茶马道的兴起和衰落、普洱茶与古诗曲、解放后的普洱茶发展状况等诸方面作一简略考述。  相似文献   

15.
文天祥咏茶诗江西省文天祥纪念馆周承忠文天祥诗文中提及酒的甚多,与许多骚人墨客一样,他嗜酒豪饮,诗情横溢。但翻遍《文山先生全集》,却见不到几处提到“茶”的。是否可以认为他不善茶事呢?似乎不能作出这样的结论。文天祥有一首佚诗《饮中泠泉》,为各种版本的《文...  相似文献   

16.
用茶水漱口并非现代人发明,在《红楼梦》的开场情节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寂然饭毕,各有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可见,用茶水漱口保健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是绚丽的中华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唐代已产生文化内涵丰富的“茶宴”,并且出现了专著——陆羽的《茶经》。至宋代,茶文化进入了新的繁盛期,浙江余杭径山寺的茶宴,就在这时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品之一传至日本,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茶道”。至明清,茶文化已达于化境。在民间,茶是民众文明生活之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文苑中,不但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而且在许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著作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均有繁富而生动的记述和考论,截至清代,专著已刊行二十余种,重要者有温庭筠的《采茶记》、蔡襄的《茶  相似文献   

18.
王褒《僮约》中“荼”非茶的考证中国茶叶博物馆周文棠王褒《僮约》一文,由于其中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其”之句,在茶叶历史上曾被认为标志着西汉时代蜀地茶叶已被作为日常生活的内容和有客来饮茶的习惯,并已有一定的茶叶商品市场。有的还认为当时已有专用的茶具。...  相似文献   

19.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 ,驰名中外。早在唐代 ,《茶经》就记载有“六安茶”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茶叶卷》认定宋朝就出现“片茶”。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 :“六安州之片茶 ,为茶之极品”。另外 ,《红楼梦》、《太平天国》等书中也有记载。“浙杭龙井、徽六瓜片” ,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在清代 ,六安瓜片为贡茶。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 ,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直到现在 ,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 ,仍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真正的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市的齐云山等地 ,其外形似瓜子 ,单片…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农,茶商十分重视和讲究茶叶包装。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就谈到了茶叶保鲜、保香的包装技术,说到一种封藏器物叫“育”,它类似烘箱,以木作框,以竹编墙,外裱以纸,旁有一门,内分两层,下层放火盆,上层放饼茶,这是一种低温长烘用以防潮的方法,这说明早在唐代对于成品茶的防潮防霉就很重视。到了宋代,对茶的包装,特别对朝贡名茶的贮藏包装更加重视,有用蒻叶封裹,每隔二三天放在培中用相当于体温的温度烘茶。宋代徽宗皇帝赵佶对茶事很考究,他著的《大观茶论》中就进一步谈到茶叶的包装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