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湘阴县稻田为例,探讨了23年来典型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代表性稻田土壤,与1980年比较,2003年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6%和2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8%和5.6%,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23.2%,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研究的稻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 8*,n=18),而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42 6**,n=18).该区稻田氮和钾投入量基本适宜,但磷素投入量可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2.
以嵊州市6个水稻长期监测点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酸碱度为指标,分析嵊州市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019年嵊州市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40.03、2.51 g·kg-1,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0.94 mg·kg-1,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8.83 mg·kg-1,处于缺钾状态。整体来看,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较大,速效钾缺乏问题比较严重。1984—2019年间,嵊州市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上升较为明显,积累较快,有效磷也得到了积累,但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贵州省稻田土壤养分及pH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贵州水稻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05-2015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水稻种植区采集的177 944个代表性耕层土壤养分测定数据为基础,运用Arc GIS地统计方法和Kriging理论模型对贵州水稻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序列上,贵州省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及p H与第二次(1991年)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贵州省稻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 H的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差异较小;东南大部分地区的稻田土壤偏酸性,全氮、有机质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较低;黔东北的思南、石阡一带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偏低。在不同稻田土壤类型中,潴育型稻田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均较高,潜育型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低。【结论】贵州省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p H与1991年普查数据相比呈下降趋势,不同区域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以潴育型稻田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山西中部和中西部盆地与丘陵区26个石灰性土壤的磷素总量及其形态差异,并利用通径分析分析了不同磷素形态与速效磷的关系,以了解供试土壤利用状况对土壤磷素总量、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无机、有机磷总量均差异明显,无机磷以Ca-P为主,有机磷以MLOP为主。大棚石灰性褐土无机磷中Ca2-P、Ca8-P和Al-P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土壤,且Ca8-P含量超过Ca10-P,有机磷中MLOP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土壤,且LOP和MROP含量也较高。无机形态磷与速效磷均显著正相关,除HROP外,其余有机形态磷与速效磷均为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Ca2-P对速效磷的直接影响达显著水平,其余无机形态磷的间接影响均达显著水平;MLOP和LOP对速效磷的直接影响均达显著水平,LOP和MROP的间接影响都达显著水平,HROP既无直接影响,也无间接影响。利用管理强度特别是施肥不同是导致供试石灰性土壤有机和无机磷总量及其不同形态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通径分析不同形态磷素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更为简单明确。  相似文献   

5.
枣粮间作生态系统土壤磷的空间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异质性,通过在不同位置采样测定,探讨了枣粮间作系统内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枣粮间作生态系统中,在小麦收获期和玉米收获期2个时期,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垂直方向上,0~20 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下部土层.水平方向上,0~20 cm土层全磷空间差异性较大,而0~20 cm土层速效磷水平分布特性在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小麦收获期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距枣树种植行距离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 m样点处.而玉米收获期速效磷水平方向上空间差异性变小.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磷钾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速效磷钾养分时空分布研究,结果是棉花滴灌水前0~20 cm土层水平方向速效磷钾含量变化波动幅度较大,20~6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小。滴水后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波动逐渐变小,速效钾含量变化幅度且较大;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自表层垂直向下的分布特点分别是:磷素为10~20 cm>0~10 cm>20~40 cm>40~60 cm,钾素为0~10 cm>40~60 cm>10~20 cm>20~40 cm;随时间变化特点是: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从苗期开始均上升,到盛蕾期达最大值,盛蕾期后基本呈直线缓慢递减,不同的是棉花吐絮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回升较快。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供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滇池流域不同类型的表层土壤磷素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滇池流域表层土壤磷素的演变与累积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滇池流域表层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水溶性磷的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显著累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顺序一致,均为:大棚土壤>耕地土壤>建城区土壤>林地土壤,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水溶性磷之间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滇池流域土壤磷素含量都已经达到了极丰富水平,累积特征明显,磷污染风险很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疆棉田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速效磷空间分布的规律,在棉花不同生育期采用 0.5 mol/L NaHCO3浸提-钼蓝比色法,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测定棉田土壤速效磷(Olsen-P).研究分析后认为:垂直方向上,在棉花各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棉田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水平方向上,棉田各土层土壤速效磷的变化呈随着与滴灌带距离的增大而缓慢增加的趋势;随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水平方向土壤速效磷变化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8种土壤类型之间磷素含量差异较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速效磷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丘陵区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渣与化肥配施的方法,研究丘陵区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稻田土壤的pH值呈"先上升后有所降低"的趋势。土壤pH值随菌渣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灌浆期在化肥50%+菌渣100%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化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随菌渣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在无菌渣的条件下,土壤全氮含量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单施化肥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素。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有些不同。稻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变化主要受磷素易移动性和菌渣与化肥配施的互作效应影响,在当地化肥用量为50%时,施用大量菌渣会促进土壤对速效磷的释放;而在化肥用量为100%时,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反而先升高后降低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3种水分模式(干旱交替型,浅水层连续灌溉型和控水模式)及分次施氮条件下,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影响,还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交叉影响.氮素因子一般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就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有显著影响,到孕穗期,水分条件开始起作用,在成熟后期,水稻不仅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交叉作用影响.这说明在分次施氮的施肥模式下,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保持一定的持续作用,而水分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起作用.同时在水稻生长周期内的各个时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根际土壤酶等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铅(Pb)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早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 Pb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旱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 Pb 处理水平(0,300,600 mg/kg)下,接种 Glomus mosseae下旱稻(Oryzal Sativa L.)的生长效应。[结果]接种处理下,旱稻根系侵染率随着土壤 Pb含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300 mg/kg Pb处理下旱稻生物量以及地下部分 Pb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 Pb含量,这与接种处理显著降低了 R/S值的结果一致(P〈0.05);600 mg/kg Pb处理下,接种显著提高了地下部分生物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旱稻地上部分以及地下部分 Pb含量(P〈0.05),接种处理与未接种处理下 R/S值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土壤 Pb处理下接种 Glomus mossea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Pb对 Oryzal Sativa L.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条件下旱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覆盖条件下旱稻试验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物理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化。在旱稻生育期,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真菌等8种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增加;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蔗糖酶、蛋白酶等5种土壤酶活性有明显增强。在所有覆盖条件下,秸秆覆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旱稻(旱香1号)和水稻(粮香3号)的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旱稻种植的适宜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以旱稻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水稻为对照,设置5个灌水量,分别为 375 mm(W1)、525 mm(W2)、675 mm(W3)、900 mm(W4)、1 125 mm(W5),研究滴灌覆膜下不同灌溉量对旱稻和水稻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不同灌水处理下,旱稻和水稻随灌水量减少生育期延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WUE等呈下降趋势。675 mm(W3)处理下旱稻产量及WUE显著提高,分别为4 506 kg/hm2、0.67;1 125 mm(W5)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为7 485 kg/hm2,WUE为0.67。当灌水量大于675 mm后增加灌溉量旱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旱稻在 675 mm(W3)灌溉量时比水稻产量高60.45%、水分利用效率高61.19%。旱稻各灌溉下产量平均值比水稻高11.24%、水分利用效率高10%、节水22.2%。【结论】 新疆干旱区种植旱稻受水分限制小,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新疆旱稻种植的最优灌水量为675 mm。  相似文献   

15.
Allelopathic compounds reduce the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of upland rice plants, especially in consecutive plantations. The rhizobacteri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RM-32111 and Burkholderia pyrrocinia BRM-32113 have been recorded as growth promoters in rice. This study was develop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rhizobacteria on upland rice plants in consecutive plantation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of four treatments: rice seed inoculated with P. fluorescens BRM-32111, rice seed inoculated with B. pyrrocinia BRM-32113 (both sown on soil with rice residue), non-inoculated plants sown on soil with rice residue (control with residue (WR)), and non-inoculated plants on soil with no residue (NR). Roots and seedling growth were adversely affected by allelopathic compounds in control WR plants. Plants inoculated with rhizobacteria P. fluorescens BRM-32111 or B. pyrrocinia BRM-32113 induced an increase of 88% in biomass, 3% in the leaf area, 40% in length, 67% in root biomass, 21% in chlorophyll a, 53% in chlorophyll (a+b), 50% in rate of carbon assimilation (A), 227% in A/rubisco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i) and 63% in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compared to control WR pla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hizobacteria P. fluorescens BRM-32111 and B. pyrrocinia BRM-32113 increase the tolerance of rice plants to stress from allelochemicals. There are possible practical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allelochemistry on upland rice.  相似文献   

16.
利用砂培试验,研究了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不同铁供应水平对旱稻和水稻生长与铁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铁显著促进了水稻和旱稻的生长,提高了铁吸收量;与铵态氮相比,不供铁时硝态氮加重了缺铁旱稻和水稻的铁缺乏状况。就氮素形态的影响而言,铵态氮明显促进了旱稻和水稻的生长,表现在株高、地上部干重的显著增加,植株铁营养状况的显著改善,叶片SPAD值和植株铁含量、铁吸收量的显著增加,尤其是不供铁条件下,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铵态氮还促进了植物体内铁的转移。硝态氮的作用则与此相反,特别是在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硝态氮的供应降低了叶片SPAD值和植株铁含量,加重了铁缺乏症状。以上结果表明,铵态氮有利于旱稻摄取更多的铁营养,并改善生长状况;土壤中氮素以硝态氮为主可能是水作转为旱作后旱稻缺铁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红壤旱地施用保水剂和稻草覆盖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江西丘陵红壤坡地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和稻草覆盖均可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花生的产量,但对花生的出苗率影响不大.施用保水剂、覆盖稻草以及两者叠加处理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花生产量26.6%、7.69%和29.1%,其中以单施保水剂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佳,比对照增加纯收入6330.60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土壤压实对陆稻根系生长的胁迫作用,关键是确定土壤中陆稻根系生长的参数变化。制作水─土分层装置便于统计根系穿出土壤层的时间,从而比较出土壤压实对根系轴向生长速度的影响。基于Visual C++6.0开发环境和Open G L图形库对土壤压实下,陆稻根系进行可视化模拟,为研究不同土壤压实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春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内径10 cm 高50 cm 的硬灰质塑料管为盆钵,研究了正常供水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3种施钾处理(上层施钾、下层施钾和不施钾)对植物生长和吸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不仅严重抑制根系的生长,而且显著降低单位根长的吸钾量。上层施钾显著增加了单位根长的吸钾量,提高了植株体内含钾水平,促进了植株生长,增加了水分利用效率。土壤下层施钾无明显效果。土壤供水充足情况下,上层施钾虽能增加植物的含钾量,但对生长量干重并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是促进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式,也对提升农田地力有较好效果。以南方典型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三个秸秆还田水平和两种水分管理方式的两因子田间定位试验,于定位试验开展后的第5年通过测定早稻和晚稻季稻田土壤无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动态、植株吸氮量动态以及收获期主要土壤肥力因子、水稻产量和植株各部分氮素累积量,分析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制度下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p H,长期淹水较之间歇灌溉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在氮肥用量一致条件下,早稻季秸秆还田降低了分蘖期土壤氮素有效性,导致水稻生育期内氮素吸收量显著下降,且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较对照下降2.0~7.6个百分点,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晚稻季秸秆还田提高了生育期内土壤氮素有效性,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期内氮素吸收量,增加水稻产量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较对照提高8.6~13个百分点,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间歇灌溉和长期淹水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早稻季秸秆还田配合长期淹水灌溉将加剧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下降。双季稻稻田实行间歇灌溉下的早稻季秸秆不还田、晚稻季秸秆全量还田(6 t/hm2)有利于获得较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