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与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6年4月8-9日发生在漳州中北部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此次过程以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为主,具有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和强度强等特点;二是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结构,引起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有利于对流发展,冰雹的落区与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强垂直风切变重叠区对应较好;三是在强对流监测预警中,雷达产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3-4月份是漳州市强对流天气的频发期,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常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广大农户要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趋利避害,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秋季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岛2000年和2008年两次秋季暴雨的特性和影响系统的分析发现:暴雨的发生、维持和消失主要与大陆冷高、南海低值系统、热带云团活动密切相关,暴雨一般与华南沿海的低空偏东风急流相伴。对流层中层正差动涡度平流和副高南侧的暖平流破坏了海南岛及邻近区域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导致暴雨区上空的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暴雨增强。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正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强的风垂直切变更促使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这对暴雨局地的再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综合提出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 0.5°×0.5°全球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观测,雷达资料等,综合分析2010年10月海南岛秋季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并对相关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高空低槽、低层东风急流和低压环流共同影响所造成的,持久的东风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所揭示出的强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辐合越强,暴雨的量级越大。回波的“列车效应”使降水增幅,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在厄尔尼诺大气候背景下,长沙2018~2019年冬季出现了持续性阴雨寡照天气。分析了此次整个低温阴雨寡照过程的特点和成因,并通过历史上4次阴雨寡照个案,对比分析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等气象要素。结果表明:此次阴雨寡照过程日照时数和降水日数刷新同期历史记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油菜生长迟缓,渍害较重,黄叶、烂叶现象较多,菌核病有所发展;蔬菜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早春蔬菜苗无法整地移栽导致生长季推迟。  相似文献   

5.
2023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出现了不利天气过程7次(混合型),包括8级以上大风天气6次,沙尘暴天气4次,连续性降温天气2次。根据不利天气的发生特征、种类、持续时间等,对2023年4月阿拉尔的不利天气及其对棉花播种出苗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当地5月棉花生产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以促进2023年棉花生产,也为当地今后棉花播种出苗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2007年海南省酸雨状况及其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2007 年海南省气象局 4 个酸雨观测站的 282 个观测数据, 对酸雨 pH 值、 酸雨出现频率、 K 值和酸雨观测降水量进行分析, 并与往年的资料进行比较, 分析海南省天气系统对酸雨的影响。 结果表明: 2007 年全省酸雨出现频率为 19.8%~28.9%, 平均为 24.5%; 海口、 三亚、 东方和西沙的酸雨年平均 pH 值 分 别 为 4.96、5.62、 5.22 和 5.30。 对酸雨影响最大的是冷空气, 其次是低压槽, 其中以西路锋消和南海低压槽影响较为明显,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FS资料、高空和地面探测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9月30日20时至10月9日20时海南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可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对流层顶南亚高压持续控制海南、南海及中南半岛上空,南海热带低压系统和3个反气旋环流(即大陆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反气旋)对峙为此次暴雨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冷空气东风回流影响华南西部和中南半岛北部,使低层冷平流侵入热带低压系统致使海南东部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低空偏东急流、东南急流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3股急流在海南东部及东北部汇合给当地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力的水汽条件;高空形势预报ω方程涡度平流和假相当位温平流的差动项为热带低压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动力和热力强迫作用致使热带低压呈东强西弱不对称结构,以及海南东半部降水强于西部的分布不均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05年“达维”台风登陆海南岛过程与登陆越南大陆过程大尺度物理量场的垂直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达维”经过岛屿过程的结构演变与登陆大陆不同之处在于结构复原现象。登陆海南岛过程及岛上移动初期,水平风场的对称结构以及次级环流被破坏,在岛上移动后期及离岛入海过程,结构复原。“达维”台风经过海南岛过程水汽不被切断,反而由于陆地摩擦加大、辐合增强而导致水汽通量辐合增加,暖心及位涡中心下移,中低层对流在登陆岛屿过程短暂减弱后,在岛上移动阶段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北方粳稻在南繁北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辽宁省主栽品种辽粳9号、辽星1号、辽星21和杂交粳稻骨干亲本C62、C41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各品种在沈阳、海南三亚及海南乐东种植时稻米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产地间差异不显著,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粒长及长宽比等不同产地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水稻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品质指标可表现出较大变异性,且品种间变化趋势不同。在水稻南繁北育过程中,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可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协同选择,而其他米质指标应以北方当地育种区域的性状为主进行考察筛选。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海南岛18个市县气象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海南岛进行新的气候区划,以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岛的气候概况。区划结果显示:海南岛划分为2个温度带、3个干湿区、8个气候区。区划结果中对8个气候区进行了分区简述,概括了其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这对于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南主栽芒果品种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采用6个随机引物对海南岛主栽的10个芒果品种进行RAPD研究,共扩增出325个DNA片段,其中清晰可辨,重复的有201条,占61%;检测出不同品种的RAPD标记,计算了各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初步确立了RAPD技术进行芒果DNA指纹图谱构建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外源氮对琼北不同类型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输入是影响土壤氧化吸收大气甲烷(CH_4)的重要因子之一。通过对琼北5种旱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评价不同类型土壤对低浓度CH_4的吸收能力及其对硝态氮和不同浓度铵态氮的响应。结果表明:火山灰土、富铁土、雏形土、铁铝土和淋溶土的CH_4氧化速率分别为67.01,50.05,47.00,72.82和57.10 ng/(kg·h)。按100(mg/kg)N添加的硝态氮仅对铁铝土CH_4氧化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按此浓度添加的铵态氮能显著降低5种土壤的CH_4氧化速率。铵态氮对5种土壤CH_4氧化的抑制率与铵态氮添加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每单位(mg/kg)铵态氮添加量对铁铝土CH_4氧化的抑制率最低,仅为其他4种土壤的53%~60%,这很可能跟铁铝土的高C/N和低N/P有关。因此,对这些土壤进行科学管理时,应根据土壤类型选用适宜的N肥类型,同时,还应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P肥,充分发挥土壤对大气CH_4的氧化潜力。  相似文献   

13.
海南10种园林乔木生物学特性与抗风性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受强台风“达维”侵袭之后,海南省儋州地区常用的10种园林乔木,进行受损情况分级打分并以各树种的得分为参考数据列,以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作为抗风性能分析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树种的自身指标因素与其抗风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树种的自身指标因素与其抗风性能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10种园林乔木的抗风能力,大王棕、黄葛榕、小叶榕、樟树、油棕、桃花心木和凤凰木较强,伊朗紫硬胶中等;羊蹄甲与印度紫檀较差.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岛是我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有78属21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1种(包括海南特有种14种),非中国特有种但在中国仅见于海南岛的有20种。种数在10种以上的属有羊耳蒜属(Liparis)、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Eria)、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和兰属(Cymbidium)。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变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51.3%,热带分布属有71属,占绝对优势。海南岛兰科植物的生活型多样,附生兰有43属,地生兰有32属,腐生兰5属(其中羊耳蒜属和兰属中存在附生和地生2种生活型)。多个种在叶型和花色上变异较大,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与邻近地区相比,海南岛兰科植物与西双版纳共有属最多(为56属),其次依序为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虽然海南岛与台湾和西双版纳同处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但其兰科植物在属、物种和特有种的数量上比后两者要少。总的说来,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区系较为多样,与亚洲热带兰科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海南羊山地区半野生荔枝种质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岛羊山地区半野生荔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地区荔枝核心种质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从74条引物中筛选出23条多态性引物,用ISSR方法对115份海南羊山地区半野生荔枝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5份种质的遗传距离在0.04~0.66之间,平均为0.28.在遗传距离为0.53的水平上,115份荔枝种质被分为5个类群,美品村、儒道村荔枝基因型分别单独为1个类群,苍道村、杨南村荔枝基因型覆盖其它3个类群.应作为核心种质的村庄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瓜菜苗期湿涝是海南冬种瓜菜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根据海南冬种瓜菜苗期自然降水情况,利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温室内人工模拟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得出番茄苗期湿涝死苗率的回归模型,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表明降水量越大,对番茄苗期湿涝危害越大。当降水天数达到一定量时,随着降水日数增多,死苗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瓢虫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岛瓢虫科昆虫125种,其中小毛瓢虫亚科种类最多61种;瓢虫亚洲次之,为22种;食植瓢虫亚科种类相对少,仅13种。在海南岛的瓢虫科昆虫中东洋区系种占绝对优势 于中部偏南的热带山地雨林区,种的分布频率最高,并且特有种多集中于此。热带季节性阔叶林区与台地一滨海区情况相似,种类相对贫乏五热带山地雨林区差异显,以小毛瓢早族及食植瓢虫族种的分布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