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夏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施肥上,普遍存在重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和微肥的现象。因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律所制约。单一过多施氮肥并不能达到高产目的,反而会因施氮肥过多,造成抗倒性差、病虫害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另外,施肥时期不当,以及盲目施用某些有效养分含量太低的“玉米专用肥”,均会造成产量下降。因此,夏玉米要增产,科学施肥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3.
4.
5.
该病的病原是真菌,主要为害枣树叶片,严重时果面也会出现病斑,一般于6月下旬。7月上旬病菌侵入叶片,使叶背生淡黄色的锈状孢子堆,7月中旬开始发病,8—9月降雨多则发病重,引起大量落叶落果,严重影响大枣的产量和品质。其防治方法有四:①药剂防治。树上喷药的时间从7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喷1次,多雨年份喷3-4次。药剂种 相似文献
6.
拜城县作为新疆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基地之一,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在扩大,今年全县玉米繁种面积已达到了4万多亩。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往往放松后期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田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质量。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玉米杂交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为此,对玉米制种田的后期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9.
10.
11.
玉米一次深施复合肥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长效复合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一次深施复合肥比追施尿素增产,增产幅度为5.2%~9.8%。同时比一次深施加长效剂的尿素更增产。深施长效复合肥能提高玉米的生长势,同时降低玉米的空秆率。施用玉米一次深施复合肥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特别是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能提高经济效益,可增收507.7元/hm2。 相似文献
12.
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吉林省蛟河市对玉米进行"3414"肥效试脸,拟合了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三元二次方程得出,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最高施肥量为(kg/hm2)N-P2O5-K2O=212.24-57.0-78.3,对应的最高产量为10 551.5 kg/hm2;最佳施肥量(kg/hm2)N-P2O5-K2O=168.4-55.4-63.2,对应的产量为10 432.7kg/hm2。通过拟合一元二次方程得出,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最高施肥量为212.1 kg/hm2、67.0 kg/hm2、64.0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184.1 kg/hm2、63.0 kg/hm2、60.3 kg/hm2。 相似文献
13.
14.
番茄最佳施肥量及配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沈阳地区冲积型菜园土上,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和配比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底肥基本接近时,不同施肥对番茄开花期和座果期生物学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到第1次收获时,番茄产量有明显变化,增施氮磷钾肥均可增产。但当氮肥(N)用量超过0.24g/kg(每667m^2 36kg N),磷肥(P2O5)超过0.26g/kg(每667m^2 39kg P2O5)钾肥(K2O)0.35g/kg每667m^2525kg K2O)时,增产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减产的趋势。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产量有明显的作用,符合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模型。其最佳N:P2O5:K2O配比为1:1:2,最佳施肥方案为N:0.12g/kg(每667m^2 18kg N),P2O5:0.11G/KG(每667m^2 16.5kg P2O5),K2O:0.23g/kg(每667m^2 34.5kg K2O)最高产量施肥量的养分用量和配比与最佳产量的接近,这为生产番茄专用肥配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应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培肥地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做了玉米应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的试验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在辽宁省西部建平县马场乡和张家营子乡的栗褐土区,采用最优回归设计设置玉米氮磷复因素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配置了二元二次效应方程,计算出两个乡在不同边际利润下的玉米氮磷最佳经济用量和配比。1987年在这两个乡的一千余亩玉米田上推荐 N 用量6~7公斤/亩,P_2O_5用量5~6公斤/亩的肥料配方,玉米平均增产15.1%,每亩平均获利润20.7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海藻酸肥料在大豆上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田间试验,初步研究了海藻酸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海藻酸肥料对大豆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明显改善了大豆的各种经济性状;并且有利于后期产量形成,增产10.6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