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禾梯管蚜(Brachysiphoniella graminivora)于2000年由张丽坤和张广学定名,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的无翅孤雌蚜。笔者于2003年4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的野生稻上发现大量蚜虫危害,经鉴定是食禾梯管蚜。对其有翅孤雌蚜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和描述,并列出梯管蚜属(Brachysiphoniella Takahashi)已知3种的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检索表,提供实际工作中鉴别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栾多态毛蚜的形态特性、消长规律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室内制片、镜检,描述了各蚜型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外采样调查,研究栾多态毛蚜消长规律。[结果]栾多态毛蚜属于同寄主全周期型,其蚜型有干母、孤雌蚜(分有翅和无翅)、性母(分有翅和无翅)、性蚜(分有翅和无翅);孤雌蚜中,又分干雌和干雌后代;虫态有卵、若蚜(1~4龄)、滞育型、成蚜。孤雌蚜于4月中旬种群数量开始上升,5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之后下降;滞育型蚜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中旬达到高峰,5月下旬下降,6、7月少量发生,8—10月上旬未见;性母于10月中旬开始发生,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达到高峰,11月中旬下降,与此同时,性蚜开始出现,11月下旬,性蚜迁移到枝条或主干上,雌性蚜开始产卵,然后,以卵越冬;卵主要分布在栾树的主干和一级分叉;不同类型绿地,蚜虫、天敌发生情况具有差异。[结论]春季是该蚜的主要危害期,夏季叶片上基本未见蚜虫,秋季虫量虽然多于春季,但危害并不严重;不同类型绿地,可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REBb01,B12和Bxs对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生殖力的影响。感染的成蚜在死亡前能正常产仔。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就群体而言,由于部分感菌成蚜的死亡导致在观察时限内平均产仔量明显下降,但就单个蚜虫个体而言,感菌与否对其死亡前的产仔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后其内禀增长力虽比对照要小,但下降不是很明显。图1表2参7  相似文献   

4.
对梨九绵蚜 ( Siciunguisnovena Zgang et Hu,1 999)的干母 (在原生寄主榆树上 )、有翅干雌 (原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 )、无翅侨蚜 (次生寄主梨树上的无翅孤雌蚜 )、有翅性母 (次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 )、雌、雄性蚜 (在原生寄主上 )、卵 (在原生寄主上 )等各型成体均进行了描述 ,除有翅性母外 ,其余各型均为首次记述。所有研究用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5.
苹果根爪绵蚜一些新型记述(同翅目:瘿绵蚜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苹果根爪绵蚜(Aphidounguis pomiradicicola Zhang etHu,1999)的干母(在原生寄主榆树上),有翅干雌(原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无翅侨蚜(次生寄主苹果树上的无翅孤雌蚜),有翅性母(次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雌雄性蚜(在原生寄主上),卵(在原生寄主上)等各型成体均进行了描述,除有翅性母外,其余各型均为首次记述,所有研究用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明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5~35 ℃范围内的7个恒温下测定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 (Takahashi)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寿命、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有直接的影响. 在5~30 ℃范围内,该蚜虫均能存活和产仔,成蚜产仔数以16 ℃时最高. 平均世代长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5 ℃时为54 d,30 ℃时为9 d. 成虫寿命10 ℃时最长(33 d),高于或低于该温度时,随温度升高或降低而缩短. 在25 ℃下,若蚜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内禀增长力最大. 但在35 ℃下,若蚜不能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7.
对秋四脉绵蚜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4月初至5月中旬,在室外定时定点观察榆树上虫瘿的发生发展情况,在室内解剖镜下观察虫瘿中有翅孤雌蚜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秋四脉绵蚜1年发生有多种形态,于4月初干母在榆树上产生虫瘿,5月初至5月中旬虫瘿破裂产生有翅孤雌蚜,迁飞到禾本科植物上,9月末有翅性母再次飞回到榆树上产卵越冬。其在不同形态下分别对榆树和禾本科植物有严重的危害。可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8.
榆绵蚜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首次发现榆绵蚜的第二寄主是梨树,并确定榆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5月中旬至6月中旬,榆绵蚜以有翅干雌蚜迁飞到梨园,在梨树根稍产无翅孤雌侨蚜为害;10月初至11月初,又以性母蚜迁飞到榆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后雌蚜产卵越冬;春季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为害榆叶形成伪虫瘿。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苹果绵蚜越冬生物学及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在伊犁河谷的越冬生物学及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伊犁河谷苹果绵蚜无翅孤雌蚜越冬主要位于根蘖部,其次在树干和枝条上。全年只有一次迁移高峰期并靠若蚜来进行。无翅孤雌蚜在1d的迁移高峰在16:00至17:00,阴天活动量少。在温度25-28℃的条件下完成一代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2.04d。  相似文献   

10.
<正>1.蚜虫1.1危害特点:危害茄果类蔬菜的蚜虫主要是瓜蚜。成虫和若虫在瓜叶背面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生长停滞,甚至全株萎蔫死亡;老叶受害时不卷缩,但提前干枯。1.2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多为黄色,春秋为墨绿色至蓝黑色。有翅孤雌蚜体长2毫米,头、胸黑色。1.3防治要点:喷施农药此法最常用,必要时喷洒50%灭蚜松乳油2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11.
1998 年至1999 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锦城、横板和青山等3 镇食用笋竹园进行竹冠喷雾和竹林放烟等方法防治食用笋竹蚜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20 %杀灭菊酯、5 %蚜虱净或2.5 %功夫乳油1 000 ~ 2 000 倍液竹冠喷雾防治竹色蚜、矢竹斑蚜、竹后粗腿蚜、竹精凸倍斑蚜等食用笋竹蚜虫, 防治效果在94 %以上, 用上述农药固定放烟和流动放烟, 防效在97 %以上。竹冠喷雾和竹林放烟, 尤其是人工流动放烟, 是防治食用笋竹蚜虫在操作上最为方便经济上最为合理防治上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表4 参7  相似文献   

12.
以阿维菌素、竹焦油为活性成分,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kaxinus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为供试靶标害虫,选用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50%竹焦油乳油和80%竹焦油钾盐水剂等3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在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千头椿Ailanthus altissimaQiantou树上进行林间活性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药后3,7,14 d调查防效。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白蜡绵粉蚧的防效均在65%以上,其中体积分数为50%的竹焦油乳油效果最佳,防效高达90.13%,与对照药剂体积分数为50%辛硫磷乳油无显著性差异;3种药剂对臭椿沟眶象的最高防效均出现在药后14 d左右,其中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和体积分数为50%竹焦油乳油最高防效分别为71.71%和77.55%,与对照药剂的73.99%无显著性差异,但体积分数为80%竹焦油水剂在P<0.01水平上与对照药剂有极显著差异。证实体积分数为50%竹焦油乳油作为杀虫、驱虫剂的开发研究有一定的前景。表2参9  相似文献   

13.
对刚竹属的5种竹类植物(紫竹、绿槽毛竹、毛金竹、早竹和淡竹)成熟叶和衰老叶的N、P含量及内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刚竹属的5种竹类植物成熟叶具有较高的N含量[(18.46±0.40)-(25.84±0.86)mg.g-1)],成熟叶的P含量在(1.08±0.02)-(1.26±0.02)mg.g-1之间;从成熟叶到衰老叶,N、P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5种竹类植物叶片N、P的内吸收率均在50%以上;N的内吸收率与成熟叶片的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不存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竹龄与部位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纤维形态及结晶度的影响,为实现毛竹在制浆造纸、竹纺织品等工业生产中的高效选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采用纤维离析法,借助普通光学显微镜,测定纤维形态;通过Segal法计算相对结晶度。  结果  竹龄主要影响竹材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度随竹龄的增长而增大,且80%的纤维长度为1 000~2 500 μm,属长纤维。轴向高度对毛竹材纤维形态的影响较小,纤维壁腔比、长宽比在3个取样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但未有明显变化规律;轴向上,不同位置纤维长度未见显著差异。径向纤维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竹肉、近竹青、近竹黄;结晶度与竹龄无明显关系,径向上由近竹黄到近竹青呈现递增趋势。在影响竹材纤维形态的因子中,竹龄贡献率最大,影响最为明显。  结论  毛竹纤维形态受竹龄影响最大,受径向取样部位影响明显,轴向高度影响较小,所有部位纤维可用于工业生产,建议将竹龄作为原材料筛选的优先指标。图6表6参22  相似文献   

15.
魏琦  岳永德  汤锋  王淑英  王进  郭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23-6925,6943
[目的]研究竹醋液抑菌活性及对杀菌剂增效作用,为竹醋液的综合利用及其化学杀菌剂复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苹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及番茄灰霉菌等3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4种竹醋液及多菌灵、异菌脲等6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结果]培养48h后,咪鲜胺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0.0012、0.0088、0.1266mg/L;戊唑醇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0.0388、0.0725、0.7993mg/L;竹醋1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5199.7932(稀释192.32倍)、5701.2827(稀释175.40倍)、6232.0030mg/L(稀释160.46倍)。咪鲜胺EC50∶竹醋液1EC50=1∶5复配组合共毒系数(CTC)为261.23,戊唑醇EC50∶竹醋液1EC50=1∶5复配组合CTC为249.49。[结论]咪鲜胺、戊唑醇及竹醋液1的抑菌活性较强,竹醋液对咪鲜胺、戊唑醇2种供试杀菌剂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笋用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竹疯病。该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当前已成为发展笋用竹生产的一大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在3 月底到4 月中旬或9 月, 清除林中病枝, 集中林外烧毁, 防治效果达92 %;清除病枝后喷洒50 %多菌灵500 倍液或25 %三唑酮500 倍液,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9 %和97 %;仅喷洒50 %多菌灵500 倍液或25 %三唑酮500 倍液, 每周1次, 连续3 次, 防治效果均达100 %。表3 参6  相似文献   

17.
笋用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笋用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竹疯病、该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当前已成为发展笋用竹生产的一大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在3月底到4月中旬或9月,清除林中病枝,集中林外烧毁,防治效果达92%;清除病枝后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25%三唑酮5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9%和97%,仅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25%三唑酮500倍液,每周1次,连续3次,防治效果均达100%。表3参6  相似文献   

18.
竹林地覆盖是利用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温和保湿作用,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技术措施,在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园竹Ph. propinqua和红哺鸡竹Ph. iridescens林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林地覆盖对毛竹Ph. pubescens林立地生产力和丰产林分结构维护,竹子抗逆能力和地下害虫发生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林地覆盖毛竹林选择条件,技术熟化度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并提出了林地覆盖毛竹林土壤劣变,留笋养竹,节本省力环保栽培和地下害虫防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和生产性问题。参31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2012和2014年各大年毛竹林标准地数据,选择最近邻竹株数、角尺度、大小比和竞争指数等4个空间结构指数做主成分分析,分析毛竹林空间结构与更替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空间结构因子对新竹生长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最近邻竹株数>大小比数>竞争指数>角尺度,对毛竹死亡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最近邻竹株数>大小比数>竞争指数>角尺度;新竹更容易在最近邻竹株数 < 4株或最近邻竹株数>7株的区域内发笋生长,老竹更容易在最近邻竹株数>7株的区域死亡;毛竹活竹、新竹和死竹均呈现聚集分布,三者在角尺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毛竹林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新竹主要处于亚优势状态,而死竹主要处于劣势状态,三者在大小比数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就平均竞争指数而言,死竹平均竞争指数最大,新竹最小。说明竹子生长状况对毛竹更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竹焦油对8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初步分析了竹焦油的主要抑菌成分.结果表明,竹焦油对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和EC90分别仅为29和68μg.mL-1;抑菌成分集中在水溶性油、酚类和芳香酸部分,采用热水萃取法可简便地分离竹焦油中的强抑菌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