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视角,以全国5省238个生猪养殖企业为调查对象,设置了技术支持、排污费、技术标准、沼气补贴和粪肥交易市场五项畜禽污染治理政策属性,运用选择实验方法分析了养殖企业畜禽污染治理政策的选择行为,并引入廉价磋商方法降低选择实验方法的假设偏误。研究表明:全面技术支持、排污费、技术标准、沼气补贴和粪肥交易市场等五种畜禽污染治理政策对养殖企业的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一般技术支持政策对养殖企业的选择行为没有影响;养殖企业对粪肥交易市场政策的偏好最高,其次为沼气补贴政策和技术标准政策,再次为排污费政策,最后为全面技术支持政策;廉价磋商法在畜禽污染治理政策边际价值较高时,可以缩小假设偏误,当畜禽污染治理政策边际价值较低时,无法发挥纠正向上偏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省的892个农户样本,实证分析了认知冲突及不同政策工具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认知冲突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消极影响;宣传、补贴和惩罚三种政策工具均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政策工具在认知冲突与技术采用行为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只有宣传和补贴政策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惩罚政策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逻辑契合点。利用驻村观察与问卷访谈等方法对G村秸秆焚烧治理个案进行了深描,详细考察农村社会资本变化对于秸秆焚烧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G村在秸秆焚烧治理过程中出现了社会信任基础松动,多元主体之间协同效率式微;规范体系的缺失,诱发约束机制失灵;关系网络受损,抑制沟通功能发挥等等相关现象及问题。研究进一步指出:需要从高度重视农村传统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和强化对农村现代社会资本投入等两大策略安排出发,进而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秸秆焚烧治理的困局及乱象。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回答"从众意识对农民秸秆焚烧危害认知有何影响"这一问题,文中利用山东、湖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从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从众意识对农民秸秆焚烧危害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众意识对农民的秸秆焚烧危害认知存在正向激励作用,适当的从众意识可以促使农民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增进其对秸秆焚烧危害的认知。2)尽管影响农民对秸秆焚烧危害认知的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受教育水平高、务农年限长、种植面积大、环境容忍度低的农民,更能认识到秸秆焚烧的危害。此外,地域因素对农民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通过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传播绿色环保知识,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秸秆焚烧危害认知,对促进作物秸秆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H村为例,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阐释农村秸秆焚烧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与政府禁烧政策的失灵.借鉴日本环境社会学“生活环境主义”视角理解传统时期村庄生活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生活者的生活世界,秸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原料;2)建构社区伦理与地方知识.新时期,科学知识所遭遇的“本土化困境”、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以及市场的悖论使得秸秆渐次沦为无用之物.政府“恩威并施”的禁烧策略(经济补贴与项目扶持、“严防死守”与“宣传动员”、严厉的“规训”)效果甚微.在案例分析中折射出我国农村环境领域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在引领城市转型方向、规模及进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工具—目标—效力”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及PMC指数模型,对2007-2022年间37项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文件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呈现出波动发展的趋势,且强制性政策使用频率较高;政策工具的选取总体上呈现出“重环境、轻供需”的特征;政策目标在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率及保障民生方面的宏观引用作用有待加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效力整体表现良好,但在发布机构、政策时效等指标上的得分仍有提升空间。基于此,应从多元化配置政策工具、完善政策目标体系及优化政策效力机制三方面提高政策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增量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1949年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法律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规制强度、规制工具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得出: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统筹、职能部门协调、规制工具选用偏好等方面均呈现出协同效果不足的困境。《黄河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对流域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引领功能。应尽快理顺流域规制思路,完善规制路径,推动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黄河安澜。  相似文献   

8.
9.
10.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有助于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转型,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对牧民生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未来的政策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政策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提高生态奖补标准,完善奖补资金发放办法,着力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力求实现奖补手段的多样化,不断提高政策的法制化、系统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中的行政村调查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土地流转价格与土地流转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价格支持政策抬高了土地流转价格,增加了规模经营的成本,但是同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使得规模化经营的粮食收益得到保障,从整体上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促进了土地流转,推动了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建议政府在短期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防止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倒退,在长期政府支持规模化经营要逐步从资金补贴转向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7年赴禁牧区宁夏盐池和草畜平衡区内蒙古鄂托克旗获取的307份农牧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认知、收入影响、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等因素对两区域农牧户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农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存在差异,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高于草畜平衡区; 2)补奖认知、收入影响和家庭特征对两区域农牧户满意度均具有显著影响,个人特征对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补奖对家庭重要程度、补奖的及时性和对成本上升的弥补效果对两区域农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政府的监管力度、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和草地面积对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影响显著,从事养殖业人数、养殖规模和收入变化对草畜平衡区农牧户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文中基于政策创新可持续性相关研究,结合涉水行业特征,从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特有的三方利益诉求出发,构建背景、动机、资源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20个财政部地市级层面水环境治理PPP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分析框架内公众环保诉求、PPP回报机制、政府注意力分配、地方财政自主、地区环保事业发展五个条件变量互动耦合,对地方水环境治理PPP创新可持续性的复杂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水环境治理PPP创新可持续性的生成机制可识别为:地方政府高位推动型、多元主体协作型、财政压力与环保发展联动型。在这三种模式下,水环境治理PPP通过政策议程跟进、互信协作及供需匹配,实现政策创新的稳定长效。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对提升地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及提高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学效用理论,通过调查陕北延安地区160户果农,采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果农有机肥使用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有机肥补贴对果农有机肥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有机肥补贴政策有效激励了果农使用有机肥;果农有机肥使用效果认知方面,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提高苹果销售价格的认知与有机肥易用性认知对果农有机肥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果农受教育程度对有机肥的使用行为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有机肥补贴政策、提高果农有机肥使用效果认知程度及提高果农教育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文中选择黄河流域23个县1422个农户成本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具体分层次研究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耕地利用集约度越高,粮食保障能力就越强;而制约集约度的主要因素是灌溉系数和农药强度。研究所体现的政策指向是: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粮食研发资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研发高效低污染农药,使粮食生产在保持产出效率不降低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实践表明农地租赁市场不完善、契约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农地有序、高效流转,因而研究农地流转中的契约选择,有利于理解农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机制,并为完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文中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及1079苹果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苹果种植户契约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出:1)流转租金有利于提高契约化程度;2)流转对象间的关系和谈判时间成本影响农地契约化程度;3)流转期限越长,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正式契约;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提高契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