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冠层结构稳定时期20场降雨数据,分析了落叶松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再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落叶松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198.9mm,12.6mm,127.6mm,分别占同期林外降雨的58.65%,3.72%,37.63%;(2)根据模型估算,当降雨量超过4.2mm落叶松林开始出现穿透雨,降雨量超过7.2mm才能产生树干径流;(3)穿透雨、树干径流及林冠截留的绝对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但其占林外雨的比例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4)穿透雨量的空间变异随降雨量的增大显著减小,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5)本研究林冠层截留率处于兴安落叶松林冠截留(13.04%~39.89%)的较高水平,高于全国主要森林平均林冠截留(14.7%~31.8%)。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测毛乌素沙地典型灌木(羊柴、中间锦鸡儿和油蒿)对降雨的再分配现象,分析三种灌木在不同雨量和雨强下的再分配特征,比较不同灌木降雨再分配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1)在试验期间,监测降雨26次,总降雨量为280.9mm.2)羊柴、中间锦鸡儿、油蒿灌木累积树干茎流率分别为11.1%、8.5%和7.2%,穿透雨率分别为80...  相似文献   

3.
大青山区油松人工林降雨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青山区30 a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观测了林分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根据2006年的观测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林冠穿透雨量、林冠截留、树干茎流所占降雨的比例分别为65.83%、33.04%、1.13%,枯枝落叶层有效拦蓄量为0.62mm,截留率为8.9%,地表径流率为2.6%;林冠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与林外降雨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谷子( Setaria italica)、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inn 。)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测定了不同降雨强度和生长阶段两种作物植株的穿透雨,采用人工喷雾法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冠层截留,根据水量平衡法计算了不同观测阶段的茎秆流。结果表明:谷子、冬小麦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显著,谷子冠下穿透雨率平均约为79%,茎秆流率平均约为20%,冠层截留率平均约占1%;冬小麦冠下穿透雨率平均约为79%,茎秆流率平均约为19%,冠层截留率平均约占2%。在其全生育期内,两种作物冠下穿透雨与茎秆流呈彼此消长趋势。穿透雨量和茎秆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穿透雨率和茎秆流率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显著。茎秆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及其二者占总降雨量的比率均与作物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穿透雨量及穿透雨率随叶面积指数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植物根系水力再分配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研究》2021,38(5):1411-1419
植物根系水力再分配(Hydraulic Redistribution,HR)指水分在根-土界面水势梯度的驱动下,经由植物根系在土壤不同部位之间的被动传输过程。它是植物根系为了适应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而形成的一种生理调节对策,不仅能够优化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而且对生态系统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开展水分限制环境下HR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干旱区植物生存的生态水文学机理及其调控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HR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及进展,分别从HR的发展历程、在生态水文中的作用、量的大小、普遍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利用数据挖掘在全球尺度上对HR定量化描述,发现HR主要发生在较干旱的乔木植物群落中。此外,HR占蒸腾比例介于3%~79%,平均值为32%;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土壤特性等方面重点讨论了HR的影响因素,发现干燥指数和土壤质地显著影响HR的量(P0.05)。最后,结合全球变化背景下HR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当前HR研究面临的难点问题及其在生态水文效应中应重点关注的科学前沿问题。本研究为今后HR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梭梭根系的水分再分配特征对其生理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上下分根方法及根系观测技术,设置控制处理(仅接受白天自然光照),夜间光照处理(接受24 h光照),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接受24 h光照+加水),对梭梭根系是否存在水分再分配作用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分再分配对梭梭生理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控制处理梭梭黎明前及正午同化枝水势高于夜间光照处理,且控制处理和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梭梭上管部分根水势也较夜间光照处理高,说明夜间弱蒸腾作用下,控制处理的梭梭发生了水分再分配作用。(2)水分再分配作用促进梭梭蒸腾及光合作用,控制处理与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的梭梭蒸腾速率均大于夜间光照处理,且控制处理和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的梭梭最大净光合速率也较夜间光照处理高。(3)控制处理与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梭梭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夜间光照处理,不同处理的梭梭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上管地下部分生物量及上管比根长的关系为: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控制处理夜间光照处理。梭梭具有水分再分配作用,在夜间弱蒸腾条件下,根系吸收下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并释放至上层干燥土壤中,以缓解干旱环境下植物的水分亏缺,水分再分配作用可促进植物蒸腾及光合作用,增加植物的根冠比和根系碳分配。  相似文献   

7.
冀北山地白桦全生长季树干液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对冀北山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气温、相对湿度、净辐射、总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五台地区白桦树干液流启动于4月下旬,结束于10月上旬,前后历时160多天。晴天条件下,不同月份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2)生长季各月白桦树干液流速率日均值变化表现为单峰型,以7、8月最高,分别达到0.074和0.083kg·h~(-1)·cm~(-1);5、6、9月次之,达到0.06kg·h~(-1)·cm~(-1)以上。3)白桦5-9月单株日耗水量在65.04-86.69kg·tree-1·d-1之间;生长季单株总耗水量11452.07kg·tree-1,其中以7、8月耗水量最大,分别为2374.32和2687.24kg·tree-1。4)白桦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净辐射、总辐射、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相关关系不显著。辐射和气温是影响白桦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9.
为合理评价水源涵养林垂直结构改变对其水文功能的影响,在对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内4种典型结构林分(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华北落叶松纯林、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天然灌丛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的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林分生态水文功能的层次结构模型,并用综合评分法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林冠层生态水文功能以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最优,枯落物层以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最优,土壤层以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最优。不同林分生态水文功能整体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0.902)>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0.893)>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0.782)>天然灌丛(0.708),说明复层林的综合生态水文功能要好于单层林,表明在六盘山营林区对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林下补植灌木和对退化的天然灌丛稀植乔木等措施有助于林分生态水文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安城市居民收支状况调查数据,采用隔离指数、贫困熵和空间自相关等计算方法,从三个时间断面(1990、2000和2013年)研究西安城市贫困阶层聚居的时空演化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时间上,西安城市贫困阶层聚居表现出阶段化的特征。空间上,贫困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区、"三环线"附近及部分中心区,贫困阶层聚居正经历着由"城市边缘的传统贫困聚居区"向"城市边缘的传统贫困聚居区+内城衰退区"的空间转移。西安城市贫困集聚空间的转移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城市再生与更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从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出发,以2005-2010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和1999-2012年企业点个数等数据和资料为基础,利用逻辑曲线法,建立西安市文化产业生命周期的数学模型,并揭示其产业生命周期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文化产业生命周期存在时空和行业上的差异,总体上遵循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规律,且在整体和区位上均处于成长前期向成长后期的过渡阶段;在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产业生命周期具有超前性的特点,而区位生命周期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预测气候变化对森林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量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落叶松材积生长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998,说明降水是影响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落叶松材积生长量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温度的升高不利于西伯利亚落叶松的生长;而落叶松材积生长量与年平均最低温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而降水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对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市城区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各污染等级下,气温T和露点温度Td与气态污染物SO_2、CO、NO_2呈显著负相关,与O3呈显著正相关;4级污染时,露点温度Td与PM_(2.5)呈显著负相关,气温T与PM_(10)呈显著正相关;3、4级时,气温T与PM_(2.5)呈显著负相关。3级污染时,仅有气压趋势Pa对PM_(2.5)、PM_(10)、SO_2、CO存在显著相关性;4级及以上污染时,大气压P0、平均海平面大气压P与各污染物浓度间的显著相关性基本一致。4级污染时,湿度RH与PM_(10)和NO_2呈显著负相关,4级及以上污染时,RH与SO_2呈显著负相关。PM_(10)主成分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很好且无多重共线性,CO、NO_2、PM_(2.5)、T、Td、RH对PM_(10)浓度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秦岭地区白粉寄生孢的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我国秦岭地区白粉菌寄生孢的资源状况并进一步筛选开发对植物白粉病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作者于2002~2003年对秦岭地区陕西境内的秦岭北坡、渭河两岸及渭北旱原三个不同生境内白粉菌侵染植株标样上的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进行了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在白粉菌侵染的旋花科、伞形科、唇型科、菊科、车前科、蓼科、十字花科、豆科、鸭跖草科、凤仙花科、葫芦科、锦葵科、玄参科、蔷薇科、大戟科、茄科、卫矛科、葡萄科、木通科、槭树科、蝶形花亚科等21科(亚科)植物的1145份标样中发现白粉寄生孢菌株39个。白粉寄生孢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及氮源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为20℃,pH为6.0,采用葡萄糖作碳源及L-甘氨酸作氮源时菌株生长较好。调查结果显示秦岭地区有丰富的白粉寄生孢自然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同时生物学特性测定显示出其存在的多种生理类群也为进一步从分子角度研究白粉寄生孢遗传机制,进而从大量菌株中开发用于防治白粉菌的生防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