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正>后背鲈鲤是澜沧江和怒江部分江段及其部分支流特有野生鱼类,地方名江花或花鱼。自2013年开始,我站对后背鲈鲤进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幼鱼培育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该研究重点探索解决鱼苗鱼种培育技术难题。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 cui et chu)隶属鲤科、!亚科、鲈鲤属,是澜沧江和怒江部分江段及其部分支流特有野生鱼类,地方名江花或花鱼。自2013  相似文献   

2.
科技     
《海洋与渔业》2014,(4):16-16
<正>云南后背鲈鲤人工繁育成功近日,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实现了后背鲈鲤的人工繁育。这次获得后背鲈鲤人工繁殖卵40000多粒,大概可以孵出鱼苗20000多尾。后背鲈鲤是澜沧江和怒江部分江段及其支流特有鱼类,如维西、六库、漾濞、云县这些地方均有分布,地方名叫花鱼。主要形态特征是背鳍后位,吻部及口裂较宽,触须发达,体色和斑纹较淡且散乱不成行。食性为肉食。因其体色金黄,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抚仙湖特有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花鲈鲤,恢复其种群数量,2008年以来,先后收集从抚仙湖捕捞的花鲈鲤原种28尾,在鱼池开展人工驯养繁育试验。试验结果:经过多年的驯养培育,至2016年花鲈鲤原种存活12尾,驯养成活率42.9%;2011-2016年,在花鲈鲤的繁殖季节共进行了10次人工繁殖试验,其中2015年前均未获得成功,2016年获得鱼卵260粒,孵出水花鱼苗160尾,至2017年底培育获得全长20 cm的大规格鱼种8尾,人工繁殖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4.
泥鳅养殖技术之三大刺鳅人工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蛇鱼、刀鳅、镰刀鱼,为小型野生淡水鱼类,我国长江以南各水系均有分布(云南省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怒江、元江各水系),但产量甚微。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名贵鱼种,云南省水产研究所从2001年开始实施“云南野生珍稀鱼虾人工驯化养殖研究”课题,大刺鳅为其中一个品种,并于2004年开始利用已驯化的大刺鳅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经过2年中的10余次试验至2005年6月10日首次催产成功,以后又相继2次催产获成功,人工孵化出鱼苗1850尾,经过20天~35天的培育,获体长3.8cm~7.0cm的幼鱼1016尾,为今后扩大繁殖规模和推广养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鲈鲤[Percocypris pingi(Tchang)],属鲤形目、鲤科、鲈鲤属,俗称花鱼、大花鱼、黄鱼、花鲈鲤、金沙鲈鲤。笔者在2014年鲈鲤人工繁殖过程中,对产后亲鱼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极大提高了亲鱼的利用率。一、材料与方法1.产后亲鱼来源驯养成功的亲鱼共30尾,雌雄各半,亲鱼发育成熟度良好,且体质健壮、基本无伤。对上述亲鱼相继采取人工催产,在预定的效应时间内,雌鱼均顺产,雄鱼也正常排精。2.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巨魾,Bagarius yarrelli(Sykes)隶属鲇形目、鮡科、魾属;分布于澜沧江和怒江水系,是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体重可超过50千克。野生巨魾经驯化后可以在池塘中养殖。2012年,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华能澜沧江糯扎渡鱼类增殖站进行巨魾人工繁殖试验首次获得成功。2013年5月和8月进行的2次巨魾人工繁殖生产,在鱼苗培育阶段,均发生了斜管虫病。第一次因  相似文献   

7.
巨魾人工繁殖初报与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水系.2012年3月24日人工繁殖试验成功,4月20日再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苗约1 000尾;观察记录了巨魾的胚胎发育过程.孵化水温27℃时,巨魾的出膜时间为20 h.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中国华南6水系及澜沧江(云南勐腊)-湄公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萨湖)的125尾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线粒体部分ND2基因1 010 bp序列,分析发现39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总遗传多样性较低(h=0.369,π=0.003 8),推测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中国攀鲈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低(h=0.282,π=0.000 4),处于边缘区的中国攀鲈群体是造成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单倍型网络图中柬埔寨和中国攀鲈各自聚类,具有明显地理结构和谱系结构,推测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导致基因交流受阻所致。核苷酸错配图和中性检验表明中国群体经历过种群扩张,时间约为(5.94~4.13)万年前。华南水系群体间基因交流通畅,不存在明显分化;但与云南澜沧江群体间分化大而显著(FST=0.775,P0.01),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组群间(77.41%),推测二者分化时间约为(4.0~2.8)万年前,云南群体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基因交流受阻而出现分化。中国群体和柬埔寨群体可作为2个管理单位进行保护;就中国群体而言,韩江水系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建议优先保护;澜沧江与华南水系间群体分化显著且遗传多样性极低,建议对澜沧江水系群体进行保护,以避免种质资源灭绝。  相似文献   

9.
鲈鲤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鲈鲤(Percocypris pingi)的全人工繁育技术,2012年对人工驯养的鲈鲤亲鱼进行了4批次共计23组催产试验,在4种不同的催产剂组合中选出催产效果较好的一组,于2013、2015年再次应用,分别进行了6组和10组鲈鲤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催产效果较好的催产剂组合为鲤鱼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对所有雌亲鱼采用一次或多次注射,每次注射的催产剂量为PG每千克鱼体质量不超过8 mg,LHRH-A_2每千克鱼体质量不超过12μg。采用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8~1/6,余下剂量第二次注射完。在水温17~21℃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2~20 h。结果表明,对养殖条件下的鲈鲤进行人工繁殖是可行的,但亲鱼培育和苗种孵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畜牧兽医水产局2016年10月从深圳市东方海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美国银斑鱼苗1万尾,进行试验、示范养殖。该鱼苗规格为6~8 cm,分别由5家养殖户进行网箱或池塘专养。美国银斑学名黑莓鲈,属日鲈科,莓鱼属,是一种中小型广温性鱼类,广泛分布在北美大陆的江河湖泊中。该鱼种于1993年由珠江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其适应性较强,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能生  相似文献   

12.
永州市七里店乡麻元村是人工繁殖革胡子鲶(即埃及塘虱鱼)鱼苗的专业村。由于乡政府的重视,1992年6月27日成立了以养鱼专业户为主体的“麻元村特种水产专业技术研讨会”。市科协、市畜牧水产局、市畜牧水产学会负责同志到会祝贺。麻元村位于永州市南津中路旁,农民素有养鱼习惯和经验。1985年,该村支书陈天祯同志开始从事革胡子鲶人工繁殖鱼苗,现已发展到21户,1991年孵苗育种1000余万尾,产值达97800元,户平4657元;今年可生产鱼苗鱼种2000万尾,产值能达20万元,户平9523元,陈天祯同志能孵育鱼苗120万尾,产值可实现2万元。目前,革胡子鲶苗种已销至北京、浙江、安徽、河南、云南、郑州、江西、湖北等  相似文献   

13.
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 Pellegrin et Chevey)俗称江鲫、黄板鲫,主要分布于我国珠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其肉嫩、味美,为鱼中上品,是广西江河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为增殖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广西水产研究所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了三角鲤野生鱼种驯化、亲鱼培育、人工繁殖等研究工作,2003年获重大突破,至2004年,系统研究解决了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成功繁殖鱼苗300多万尾。人工繁殖种苗经初步推广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鲈鲤(Percocypris pingi)主要分布于四川岷江、雅砻江、青衣江、金沙江下段等长江上游支流,属凶猛肉食性鱼,肉质细嫩,是产区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鲈鲤人工繁殖技术逐渐成熟,为推广鲈鲤的人工养殖提供了种苗保障。结合养殖实践,笔者将鲈鲤高位池人工培育亲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期为大家提供养殖参考。一、生活习性鲈鲤适宜生活水温13~25℃,当水温低于10℃时,摄食强度明显减弱,水温低至5℃时,基本停止摄食;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耐低氧,溶氧需保证在8毫克/升以上;生性胆小,易受惊吓,喜欢成群躲避在阴暗地方;有咬死饵料鱼、只吃其部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大鳞鲃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16.
<正>两万尾人工繁殖的澜沧裂腹鱼苗8月25日欢快地游进了澜沧江。李光华站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巴迪乡澜沧江畔看着这一幕,很是欣慰。李光华是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为了这一天,他和他的团队努力了整整7年。澜沧裂腹鱼,又名为面鱼、江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仅分布于澜沧江中上游水域,栖息于急流的江河中,主要以浮游生物、着生藻类等为食。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开始我们在河南省安阳市彰武水库利用大水面发展网箱养殖加州鲈。网箱面积544米2(4个网箱规格8米×17米×3米)。2013年5月13日从湖北大明水产公司购进加州鲈夏花鱼苗8万尾,经一年多饲养后,成活率86%,在2014年5月15日开始出售到9月20日结束,总产量35780千克,总产值128.8万元,利润71万元。一、放养水域选择彰武水库位于安阳市西20公里,库容7800万米3,是一座中型水库,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p H值在7~8,符合无公害渔业养殖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8.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二、三十年来 ,人们对胭脂鱼的移养驯化 ,人工繁殖作了许多研究。但与四大家鱼相比 ,由于胭脂鱼种群数量小 ,繁殖习性特殊 ,其人工繁殖技术远没有四大家鱼那样成熟稳定。 2 0 0 1年 3~ 4月 ,作者对一组蓄养了 8年的胭脂鱼亲鱼开展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鱼 亲鱼系由 1993年人工繁殖的鱼苗 ,在 1 8亩的池塘中专池培育而成。池塘中混养少量的叉尾鱼回和鲢、鳙、鲤、鲫 ,平时投…  相似文献   

19.
<正>鲈鲤(Pexcocypxis pingi)属鲤科、鲃亚科、鲈鲤属,地方名金甲鱼、大花鱼、青脖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四川岷江、马边河(岷江支流)、青衣江、安宁河、细砂河(雅砻江支流)[1],为凶猛性鱼类,自然状态下专门猎食小型鱼类。20世纪80年代前是产区的主要大型经济鱼类,但受生态环境的改变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目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江河中已很难捕到,已被列为四川省珍稀保护鱼类之一[2]。开展鲈鲤的人工养殖及繁育,对渔业生产的发展及对鲈鲤的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开展了鲈鲤的移养驯化及鱼苗培育工作,现将鱼苗培育的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建华 《内陆水产》2000,25(8):16-17
为了充分发挥我场杂交鲤制种优势 ,自1995年至1999年 ,我们集中力量 ,进行了杂交鲤制种生产试验 ,孵化出售杂交鲤水花鱼苗6580万尾 ,其中 :芙蓉鲤4230万尾 ,三杂交鲤2150万尾 ,年均出苗1316万尾 ,经济效益良好。现将试验报告如下。1材料1.1种鱼来源芙蓉鲤 ,以黑龙江水科所花浦试验场的散鳞镜鲤雌鱼为母本 ,以江西省兴国县红鲤原种场的兴国红鲤雄鱼为父本 ,进行杂交组合 ;三杂交鲤 ,本场自制的芙蓉鲤商品后代中四次选育出的雌鱼为母本 ,益阳资江内的正宗资江野鲤雄鱼为父本 ,进行杂交组合 ;丰鲤用本场引进繁殖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