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41-243
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高效生态新型农业"的战略思想是我国农耕生态文明传统和现代科学理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实践孕育了丰富的生态农业思想,走出了一条"精耕细作、用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农业道路。面对当今工业化和化学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从农耕生态文明中吸取经验和智慧,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走出一条"高效生态新型农业"的发展道路。在明确该认知的基础上,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论文研究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还介绍了基于环保理念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土壤再生能力下降,同时存在乡镇企业干扰生态平衡。论文提出"播种—施肥—收割—消化—播种"的闭路循环模式,取之土壤用之土壤的发展理念,从模式思想引入,科学种植和减少生态破坏,废弃物集中处理模式,充分调研协调规划,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组织和大力宣传等5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新理念的思想、实施及保障。  相似文献   

3.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绪论为了迎接祖国伟大的经济建设,我们将在这里逐期的讨论一个有关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特来沃颇利耕作法"。这个讨论将涉及到它的各方面。讨论的目的是要说明"特来沃颇利耕作法"的意义和内容;讨论它在我国农业建设上的重要;从而加强对于我国农业必须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78-27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研究习近平"三农"思想对于解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一直为国家所重视和关注,国家积极谋求科学的手段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兴行业,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行为等具有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休闲农业的特点和功能,分析了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我国休闲农业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策略,望对以后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然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不断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姜廷志  刘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74-12075,12099
21世纪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不断进步,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我国农业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要保证我国农业持续的稳产高产,关键要解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才能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关键是要教育农民和培养农民,使他们能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重点讨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生产现状· 模式· 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利用模式,分析了我国沼气利用现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的沼气生产主要以农业废弃物沼气为主,主要包括户用沼气和农业工程沼气,工业工程沼气在我国沼气产业中的比重极低。介绍了与沼气生产结合的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包括户用模式(包括"三合一"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和"五配套"模式)和大中型工程模式,其中大中型工程模式着重介绍了"德青源模式"。最后分析了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巨大,但资源浪费严重;沼气池废弃率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多样化,但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政策亟待完善;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是我国农业文化条件下的精粹,它提倡的人与自然统一思想影响深远,至今我国农业结构仍然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治理理念。探究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促进农业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薄一波同志提出要把提高农民素质、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他还通过总结我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促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薄一波提出了"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重要思想,这对于破解"三农"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思想既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意义,也对现今党和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专家系统、精确农业、网络服务正在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本文着重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指出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智能农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前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农业科技在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电脑农业、精准农业等方面的进步,重点讨论了如何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农业的问题。对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基于目前智能科技的进步和农业对现代高科技的迫切需求,以及如何真正降低人的参与、使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等,引入了大系统闭环控制理论,提出了要建立智能农业大系统的观点。并对智能农业的内涵、系统构建等进行了阐述,也给出了发展智能农业的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提高科技水平、节约投入品、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模式等作用。本文总结了我国农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简述了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作用、集成和应用,说明了农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后来学者研究农业信息技术以及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洋 《现代农业研究》2019,(11):152-153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农业的方式也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面临变革。本文对当前的 计算机在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几种当前在农业应用的比较广泛的软件与硬件, 阐述计算机技术对农业灌溉中的具体的使用,审视计算机技术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以实际 应用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达到用水效率提升和农作物生产收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在近十几年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已达到35%以上,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并且农业科技要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为此,要深化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工作从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两方面展开,以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努力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是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文章提出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支持机制等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属于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根据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在生态农业技术中推广的现象,笔者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利冬  顾鹏 《农学学报》2020,10(1):97-100
笔者从农科学会如何坚持政治引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致力于乡村振兴,更好地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三农”服务发挥作用为出发点,结合16家农科学会党委工作总结,梳理各自特色特点,从“坚持党对农业科技社团的领导、坚持服务三农,致力乡村振兴、坚持团结凝聚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3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针对国内社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其因,提出了执行学会党建工作“四同步”制度、深化“党建强会”,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强化党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受晚清重农政策的影响,竺可桢赴美留学的初衷是学习农业,但由于中美农业差异巨大,他毕业后改选与农业相近的气象学为研究方向。回国以后,他又致力于气象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实际运用中涉及大量气象学与农业的学科交叉。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主要负责农业相关科学研究,并设立以农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地理研究所,其组织领导的综合考察队为农业增产作出大巨大贡献。通过梳理竺可桢在农业科技实践方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竺可桢从年轻时对具体农业科学知识的追求,一直持续到老年时作为国家科学机构领导者对农业兴国政策的重视及执行,他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与实践在整个人生中持续不断地深化,诠释了农业在其科学观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和进步。农业科技投入的水平是衡量农业科技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实现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发展的联动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必要前提。根据两次全国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资料汇编数据及现有农业科技投入研究文献,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数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世界各国农业R&D经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了解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