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杜娟 《农学学报》2022,12(1):84-89
塿土是关中平原主要的人为土类型,其形成受耕作方式、施肥和灌溉等农耕活动的影响,每一次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定会引起土壤资源利用方式及强度的变化.本文通过历史文献中关于农业生产过程的梳理,复原了关中人为土的历史形成过程,并探讨农业技术变革与土壤资源利用及土壤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自原始农业开始,对土壤环境与作物的自然...  相似文献   

2.
就分布于陇中兰州地区的灌淤土分类和特征作了简要的概述,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厚层灌淤土的特征特性、理化性质、剖面结构、形成原因、土壤养分、盐分分布规律、机械组成作了详细的阐述,以达到对该类土壤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避免由于盲目使用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方面的负面效应。同时对本土属中的红吃劲土也作了精要的介绍,为该土壤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就分布于陇中兰州地区的灌淤土分类和特征作了简要的概述,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厚层灌淤土的特征特性、理化性质、剖面结构、形成原因、土壤养分、盐分分布规律、机械组成作了详细的阐述,以起到对该类土壤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避免由于盲目使用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方面的负面效应。同时对本土属中的红吃劲土也作了介绍,可为该土壤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宁夏温室的分布状况,按照土壤类型(灌淤土、黑垆土、灰钙土)分别采集了不同层次温室土壤,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灰钙土、灌淤土的容重较大,而黑垆土的容重较小;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均表现为黑垆土>灌淤土>灰钙土;全盐量的高低依次为灌淤土>灰钙土>黑垆土;黑垆土、灰钙土的pH值较高,而灌淤土较低;碱解氮的高低依次为灌淤土、黑垆土>灰钙土。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全盐、pH值、有机质、全磷、缓效钾在3类土壤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人为土形成初探———灌淤土,土娄土和厚熟土之形成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贾恒义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特别是有悠久耕种史的古老农业国,由于人为的生产活动(耕种、施肥、灌溉及其他),使原土壤形成过程加速或被阻甚至逆转,形成了有别于地带或地域的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宁夏枸杞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对3个土壤类型枸杞根际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土层深度、枸杞根际不同远近距离间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园0~20 cm土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20~40cm土层土壤。土壤细菌数量在不同亚类土壤之间表现为灌淤土(ZN)淡灰钙土(YLC)盐碱土(PL),表土层灌淤土细菌数量在枸杞根际橫向距离上表现为W1W2W3。灌淤土表土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淡灰钙土和盐碱土,淡灰钙土真菌数量在枸杞根际橫向距离上变化明显,即W2W1W3;亚表土层土壤灌淤土和淡灰钙土真菌数量在横向距离上表现不同,灌淤土为W1W3W2,淡灰钙土为W3W2W1。表土层放线菌数量在3个不同亚类土壤之间变化明显,在亚表土层W1和W2处,盐碱土和淡灰钙土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灌淤土。盐碱土、淡灰钙土、灌淤土不同亚类土壤微生物总数在表土层表现为W1W2W3,亚表土层盐碱土和灌淤土微生物总数表现为W1W3W2。枸杞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在枸杞根际垂向和横向之间均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极其丰富的史籍中,记载着引浑灌淤的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我国古代引浑灌淤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仅笔者所查阅到的历史文献,对我国古代引浑灌淤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沙苑是关中平原的唯一沙地,其在西周秦汉时期灌草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为历朝的牧马场所,后逐渐演变为明代中后期池涸沙徒、旱涝频繁的环境恶化之地。阐述了沙苑的历史传说和古代农业的变迁。介绍了沙苑地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揭示出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环境变迁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土壤养分变化趋势 1、土壤有机质变化土壤有机质下降占监测点的80%;有机质上升占20%.按土类分析,灌淤土和灌耕土下降,潮土上升.  相似文献   

10.
长期耕种土壤剖面累积有机碳量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陕西关中地区古老的耕种土壤--塿土(系统分类属土垫旱耕人为土)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耕种及施肥对土壤削面有机碳贮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土壤剖面由于人为生产活动形成的覆盖层的厚度在40~71 cm之间(平均59 cm),其中有机碳贮量平均达59 268 kg·hm~(-2),占0~10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的69%.与同一区域由黄土母质新垦殖的土壤相比,长期耕种塿土剖面有机碳的贮量显著增加;为期7 a的定位试验也发现,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10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说明长期耕种及施用有机肥在增加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方面具有突出的效应,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贮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塿土这一古老的农业土壤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这类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稳定性的机理,以及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对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有机碳的转化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古代汉水中下游流域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及方志舆图的梳理,分析了4个历史时期该流域城镇从农业文明发展、工商业文化交流、城镇格局的稳定与发展到城镇网络功能完善的演变历程,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古代汉水中下游地区城镇营建特色。旨在为当今流域地区滨水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根据8年化肥、有机肥配合试验,研究Mo、B、Zn、Mn、Cu、F、Cd在土中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极显著提高有效Mo、Zn、Mn、Cu的含量;磷肥极显著降低有效Mn、极显著提高水溶性下的含量。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欲维持土壤中Mo、Zn、Mn、Cu的原供应水平,每年应施37.5t/hm ̄2优质厩肥或75t/hm ̄2土粪。有机肥施用量和土壤中Zn、Mn、Cu、F、Cd的消长值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18 a的长期定位试验, 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关中(土娄)土土壤有机碳、导水率、体积质量、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体积质量均下降,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长期配合施用不同有机物与化肥均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施用有机肥处理比对照饱和导水率显著增加;长期施用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团聚结构,秸秆还田对非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有良好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则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羊粪还田对巨峰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通过合理施用羊粪提高葡萄园土壤肥力,降低羊粪中氮、铁、铜等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以充分腐熟羊粪为基肥,设施入羊粪基肥20、40、60、80、100t/hm~2等5个处理,以不施羊粪基肥为对照(CK),研究羊粪还田对巨峰葡萄园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以及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羊粪基肥的CK相比,羊粪还田处理可提高葡萄园土壤含水量,且随着施肥量增加土壤深层土壤蓄水能力增加;羊粪还田可降低葡萄园土壤pH值;羊粪还田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羊粪施肥量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在不同土层中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各土层在施入100t/hm~2羊粪时土壤阳离子交换值(CEC)达最大,0~15、15~30、30~45cm土层的CEC分别为15.62、14.70、12.25cmol/kg。  相似文献   

15.
渭南盐渍土有盐化塿土,盐化潮土和草甸盐土3类,属氯化物硫酸盐或硫酸盐氯化物盐土;其周年水盐运动可明显分为雨季脱盐(6~11月)和旱季积盐两个阶段;是“旱、涝、盐、瘦”相伴共存的一种低产土壤。改良中需综合运用水利、生物、农业措施,主要是开沟排水;种稻洗盐;淡水灌溉;引洪淤灌;种植绿肥;麦糠覆盖;因地种植;合理耕作及轮间套种等。  相似文献   

16.
黄慧 《农学学报》2023,13(9):13-17
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根系空间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玉米根系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期促进根土互作、加强根系与水肥的耦合性,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单施无机肥(U)、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U+M)和不施肥作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氮素吸收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处理增加根系干重、根长密度,尤其增加40~80 cm土层根长密度,使其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并且深层根系多,深层根系与养分的协调性较好,根系功能期长,既能满足前期养分的需要又能够为玉米后期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有利于籽粒的形成、产量的增加。单施有机肥和单施无机肥处理增加表层土壤根系,不利于产量的形成。通过有机无机肥配施在不降低谷物产量且降低环境风险的情况下维持较好的氮素平衡,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可为黄淮海玉米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81~1990年在关中塿土进行了肥料定位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氮与磷或厩肥配施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与厩肥配施产量高于氮磷配施。长期施用厩肥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等养分含量。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施用氮肥和磷肥分别显著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磷素在红油土中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长期定位试验中的红油土0~100cm各层次进行无机磷和有机磷分组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磷组成以Ca-P为主,有机磷组成以中度活性有要磷为主,施用无机磷肥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仅限于0~40cm土层,其中各形态无机磷均有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Al-P,Ca-P1和Fe-P。施用有机肥可明显提高0~80cm土层内有机磷含量,其中中度活性有机磷增加量最大,对无机磷在各层次的分配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 ̄(36)Cl标记扩散池法测定了不同含水量及不同容重下4种质地土壤Cl ̄-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Cl ̄-扩散系数随土壤水分增加和容重增大而近乎线性增大,在有效水范围内,4种土壤增大的幅度为:黄绵土>黑垆土>土>黄褐土;在容重1.1~1.6g/cm ̄3范围内,以1.3~1.4g/cm ̄3为界,质地较轻的黄绵土和黑垆土,在此之前Cl ̄-扩散系数随容重增加较慢,在此之后增加较快;而质地粘重的土和黄褐土则相反。对Cl扩散而言,水分与容重、容重与温度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