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蚕的多回育(年5~6回饲育)从昭和40年(1965年)前开始在日本国推行,曾有“多回育养蚕不安全”之说,还确实为之恐怕不安过.笔者在当时,曾就蚕的多回育有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是:1—2龄共育,要求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养蚕室和上簇室分开,并确保室外病原不进入蚕室,养蚕工作没有不安全的.现在正在推行蚕的超多回育(年10~12回饲育),有关防治蚕病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不过,因超多回育的情形例如1—2龄共育与1—4龄共育(也有1—3龄共育的)、桑叶育与低成  相似文献   

2.
近来,“超多回育”一语常被提及,但一年中究竟养多少次蚕却未必清楚。据最近统计资料表明,年饲育次数在1~4次的养蚕农户约占84%,饲育数量约占66%,其中以三回育的蚕农户数和四回育的饲育量为最多。一年养蚕在7次以上的蚕农不过1%,饲育数量  相似文献   

3.
<正> (一)原蚕少回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改革原蚕饲育从多回育(每日5~7回)改为少回育(全龄每日8~4回)是适应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改革。根据有关科研单位和蚕种场的试验和实践成绩表明:原蚕少回育与多回育比较,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桑叶利用率,节省劳动力,提高担桑产值,今年下半年,我场连续三批进行三回育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试养的方法和技术处理1、供试品种:桂夏二号.2、试养方式:共分二个类型,全令五回育,全令三回育.3、饲育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蚕业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地促进了蚕丝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农村推广的少回育技术,使蚕茧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劳动生产效率与蚕农的经济效益得以不断的提高.然而,有关原蚕少回育方面的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更没有相关的饲育技术标准.目前的种茧生产中,原蚕饲育普遍采用的还是常规育标准,其饲育用工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也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对此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原蚕少回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小规模的生产应用,探索原蚕少回育的可行性和少回育的饲育技术标准,以期降低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蚕种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晖 《中国蚕业》2005,26(1):35-36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前农村单家独户养蚕的实际情况,多年来我们通过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研究成功小蚕水缸二回育.所谓小蚕水缸二回育,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家庭水缸、米筛饲育小蚕,一日给桑二回,改变了以往用蚕室蚕具养小蚕和一日给桑4次的传统方法.这项技术的推广,极大地节省了养蚕设备的投入,解放了劳动力,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7.
一日二回育在许多省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在应用该技术时,二回育的给桑均以一早一晚各给桑一次进行饲育.但早晚什么时候给桑好,两次给桑间隔多长时间为佳,这方面尚无专门研究报道.笔者在关于提高二回育茧质成绩的技术研究中对给桑时间间隔曾作了初步试验,结果以夜间间隔14h,白昼间隔10h成绩较平均间隔成绩好.  相似文献   

8.
我们为了节约养蚕劳力、用叶,简化设备,提高屋外条桑育省力效果,从1961年起,参照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饲育方法的试验资料,并根据土壤比热大,温度变化迟慢,吸湿力强的原理,提出桑蚕土坑育经济饲育法的试验。 1.试验方法:稚蚕期同对照区一样,在室内用普通防干纸六回育。壮蚕期从四龄开始,对照区仍在室内用普通全叶四回育;试验区用全叶饷食,第二次给桑前移入土坑中开始用条桑二回育。 土坑设在桑园内2公尺以上的桑树行间。土坑深约30公分,坑口宽1公尺,长因收容头数而定,如收容5000头其长5公尺,10,000头其长10公尺。  相似文献   

9.
以前,推行桑园密植技术,其目的在于扩大经营规模,利用桑收获机械进行采桑,以具有相当大规模的养蚕农家(丝茧生产)为推广对象。由于密植桑园收获周期短,桑树的生长发育容易受气象条件影响,产量也不太稳定。因此,大多农家均采取与普遍桑园配合种植的方式。从养蚕方面来看,密植桑园桑有水分含量高,容易凋萎的特点。但作为饲料价值,增加给桑量就可得到补偿。总之,从收获到贮桑,给桑的过程中,叶质得到保证,其营养价值就不会有大的影响。千叶县从1977年开始,首先在丝茧育的壮蚕用桑园中推行密植,其普及率占全国首位,在养蚕经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多回薄饲育在浙江省几年蚕茧生产上已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所费劳力和桑量均较多,对于养蚕成本不够节约。如果能设法减少给桑回数而同样能使蚕儿饱食达到蚕茧丰产。这不但有利蚕茧生产,同样有利整个农业生产。为此在今春进行了稚蚕四回育,壮蚕  相似文献   

11.
诸暨蚕校1956年进行新建桑园规划,当年冬季栽桑160多亩,1957年春期没有采桑,秋期和晚秋期只采少量的桑叶,1958年春期正式开始收获。新桑园开辟在荒地上,坡度10度左右,地势高燥,粘性土壤,酸度5—6之间,肥力很低。虽然桑地土质很差,自然条件并不好,在加强了桑园的肥培管理后,在短短的两年内,无论在山地、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日二回育是一项省力高效,适宜于目前农村养蚕劳力不足的实用新技术。目前已从多方面对二回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报道。但从饲育温度与蚕儿生长发育关系方面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是从高温27℃,常温24℃对桑蚕五龄施行一日二回育。称量调查蚕儿体重增长变化情况,食桑量,消化量,以比较蚕儿生长发育差异,结茧后调查茧质。旨在给不同温度条件的蚕区推广二回育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桑园速生丰产和桑叶收获、养蚕省力化,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2020年,在淳安县汾口小蚕共育专业合作社宋祁蚕桑基地进行大蚕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和常规片叶育对比试验,经试验得知,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除盒蚕种产茧量、盒蚕种产值分别比嫁接桑片叶育低10.7%和9.7%;但是每667 m2桑园多养蚕种18.7%,多产茧5.9%,产值多7.1%,用工量少32.2%,净收入多25.8%,有效地降低农户采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现代蚕桑产业实现省工节本、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嘉兴市秀洲区是嘉兴市重点蚕区之一,2002年蚕种饲养量12.92万张,茧款收入5683.82万元,蚕桑生产是该区农民的一项重要副业收入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省工省力养蚕技术的使用成必然趋势,由该区制定并获奖的春种春养二回育已推广多年并深入人心.如小蚕二回育已达100%,大蚕二回育、三回育已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河南省小蚕室内育、大蚕大棚育的生产实际,改一日三回育为一日两回育,总结提出节本、省力、高效配套生产技术,详述了全龄一日两回育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6.
王晖 《蚕桑通报》2005,36(1):54-55
为了适应当前农村单家独户养蚕的实际情况,试验了小蚕水缸两回育,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家庭水缸、米筛饲育小蚕,既利用了现成设备,又节约了劳力.  相似文献   

17.
桑前  李瑞 《江苏蚕业》1993,(3):11-15
试验认为,生产中稚蚕期采用人工饲料育,由于蚕儿摄食性、发育整齐度好,蚕体质强健、发病少,有利于共育;饲育成绩和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无大差异。采用稚蚕期1~3龄一回平板下层给饵饲育,操作简单,劳动生产效率至少可以提高5倍以上。还可调整养蚕布局,不需配备稚蚕专用桑园,能提高桑园产叶量,扩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夏秋期5龄蚕立体条桑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5龄立体条桑1日2回育饲养技术在春蚕期已试验成功,为探索夏、秋蚕5龄立体条桑1日2回育技术,于2000年夏期、中秋、晚秋期在海盐县进行了试验,该试验的主要方法是改5龄平面片叶1日3~4回育为立体条桑1日2回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单位蚕室面积的饲养量,减少养蚕投入,改善养蚕环境,延长桑叶的保鲜时间,提高桑叶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永德 《四川蚕业》2007,35(4):43-43,45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专业经营组织不断增多,蚕茧生产的规模化和新的型式不断涌现,要提高蚕茧生产的效益,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蚕业技术体系。1建立与现代蚕业相适应的技术体系1·1桑园建设一是选择优质高产的桑树品种,探索科学合理的栽植模式,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产量,增加效益;二是通过桑园化除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省力化管理有效利用劳动力;三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新的桑园管理模式。1·2小蚕少回育探索小蚕少回育重点是解决桑叶保鲜和蚕儿换气的矛盾,同时探索每次给桑的数量程度和如何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20.
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半化蛹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平 《蚕业科学》1996,22(2):77-83
家蚕全龄人工饲料饲育的现行二化性4眠杂交种和原种,其幼虫期的眠起、生长及结茧均能正常进行,但化蛹期半化蛹较普遍发生。杂交种2回育Ⅰ区显著高于2回育Ⅱ区和3回育区,日×中品种高于中×日品种,雌蚕的发生率高于雄蚕;日系品种显著高于中系品种。半化蛹发生率的高低,与给饵回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半化蛹多数可变态为半化蛾,但不能交配和产卵。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氧化剂或在5龄期2回以上给饵,可有效防止半比蛹的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