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维多利亚时期的主流伦理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人性和自由的压抑、对名利的追求、对上帝的怀疑等。丁尼生对诗人所应承载的道德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从个人的意志自由、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上帝的关系的层面对当时的自由观、生态观、爱情观和宗教观等方面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新的构想,倡导超越世俗的精神自由、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自然伦理、平等互信的爱情关系、以及超越教义的宗教信仰等伦理思想,从而有利于缓解维多利亚时期思想混乱和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64-266
在先秦时期,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历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原文化始终同荆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是多方面的和长时间的,中原文化无论在器物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始终是荆楚文化的源头活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荆楚文化的流变。中原文化随着北人南迁而逐步南渐,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流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涉及经济、科技、农业、民俗等。其中,中原和荆楚之间在农业文化领域的传播与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千姿百态的紫砂茗壶钮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和人体工学、材料学、物理学、陶瓷工艺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与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商品学、营销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流行元素及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儒家所追求的社会美与道家所追求的自然美之间有着相互补充的可能,都有着慰藉情感.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不加分辨不利于伦理学、道德哲学的发展,也不利于网络具体问题的解决。本文从道德与伦理、个体网络行为与网络伦理关系、网络道德自由与网络伦理秩序三个层面,分别对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各自侧重对象和范围,但就其形成与实现的现实性而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5.
指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二的有机结合,必须确定和把握德治与法治本质的同一性,使社会主义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相互渗透,并在内容上分层次对应吸收,在实践中相互支撑、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6.
儒学是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形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在今天仍然有其内在价值及合理因素。儒家伦理所重视的道德自律,群我关系,诚信守义的义利之辨,家庭伦理的论述等对当代人文道德都有值得吸取的精华。探讨儒学的传承与转换,对当今社会基本伦理的重构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多元化是西方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而道德的泛化则是我国儒家道德一元化的表现,中西伦理文化这一两极对立的特征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各自由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外部文化环境这些两相悬殊的不同条件而造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拒斥道德的泛化而采取道德的多元化立场。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道德,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不同形式,他们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总体上说宗教不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但宗教道德的某些内容与社会主义道德并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挥有益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察当下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就是考察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就是进一步从历史进步的维度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和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两种现代文化形式, 二者具有共生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它可以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 并与社会主义文化构成当下中国整体性的“德性道德”为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构筑内在的精神家园; 它亦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误读, 同时作为自然经济文化, 它对商品经济公共文化中的“规则性道德”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选择、积淀、传承所形成的共同的道德情感、价值追求、理想和信念,既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也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打造并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和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道德建设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文章聚焦社会道德风尚引领这一话题,从文化视角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析,着重分析了文化与道德之间包含、依托、反映的关系,指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风尚引领需从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国革命与建设文化从汲取养分。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文化建设分为四个文化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图书馆物质文化的重心是物质资源的多样性和物质资源的动态平衡.图书馆制度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走向理性的标志,在文化理念和精神的完善上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文化与信息文化在图书馆目前与未来的存在中是相互涵化、转变和一体同构的.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分为形象、道德、服务、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礼仪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二者统一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学习礼仪,开展必要的礼仪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礼仪水平,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三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人们的讲礼重义的行为上。  相似文献   

14.
宗教精神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0,(4):249-258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本文探讨的是,儒释道三教特别是禅宗是如何作用于茶文化并使中国茶文化形成盛大气象的。尽管儒是否成为“教”仍属争论之列,但儒所具有的宗教精神和宗教性的道德功能则是无可争辨的;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就指出儒是“道德性与宗教性之存在”。因而本文将儒列入三教之中仍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离开了儒来谈宗教与中国茶文化是不够公平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道教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虽是人们谈论最少的,但实质…  相似文献   

15.
康德对人及人的自由的思考与重视,正是他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的大前提。康德哲学美学是主体性学说,在哲学人类学的背景下,美必然以道德为旨归;该命题有着深远的历史思想渊源,在其哲学探索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背景中诞生;同时也与康德推崇卢梭有重要关系,受卢梭影响而对人及人的自由重视;该命题的提出有着它的现实基础,康德感于当时人的生存状况而对人及人的自由思考与重视“,美是道德的象征”就是在意识层面上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从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研究遗传与变异的联系、发展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对于认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辩证关系以及推动遗传育种工作有着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及其员工本身知识素质造成的知识环境的重要内容是隐性文化发展程度的基础。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积极性相互地转化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大、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焦虑产生道德耻感,道德耻感能有效催生人之道德良知,道德良知能唤醒人对非道德行为的追悔,进而产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内驱力,敦促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与逆向耻感文化均能有效催生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从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道德耻感则是从反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道德人格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对于国家兴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分析其呈现如此特点的原因,探索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机制,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本文通过对通化县森林文化资源与价值的分析,揭示了森林文化对该县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