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1条纹叶枯病 1.1麦田防治 随着气温的回升,灰飞虱上升至麦株上产卵危害。我场在4月6-10日对小麦田进行以防治灰飞虱、白粉病为主,兼冶蚜虫、麦蜘蛛进行灰飞虱防治工作,每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20克+辛硫磷75毫升或对水30千克喷雾。4月下旬5月初小麦田结合防冶赤霉病、灰飞虱兼治其他病虫,每667平方米用40%乙酰甲胺磷120毫升或40%虫死快20毫升+32%禾得宝100克,间隔7天用第2遍药,全场防治2遍。5月底麦田灰飞虱每667平方米有成虫34.23万头,若虫110.46万头,合计144.7万头,成虫占22.75%。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麦田灰飞虱的理想药剂,笔者在小麦穗期开展了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每667m2用20g对小麦田穗部基部灰飞虱均具良好的防治作用,是目前防治灰飞虱较理想的药种;20%杀灭菊酯每667m2用100mL对小麦穗部灰飞虱防效达90%以上,可作小麦穗部高虫量田块的补治药种;40%绿丰每667m2用60mL对麦田灰飞虱防效也较理想,可作为交替使用药种。  相似文献   

3.
根据洪泽农场植保站麦田、秧田定期对灰飞虱虫态发育进度及虫口密度调查,截止5月29日,小麦田虽经2次防治工作,667平方米仍有灰飞虱成虫34.23万头,若虫110.46万头,合计144.7万头,田间虫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成虫占22.75%,进入成虫迁飞盛期。若虫龄比是:2龄占6.3%,3龄占23.45%,4龄占20.83%,5龄占20.64%,根据当时的气温,麦田灰飞虱将在6月上旬进入羽化和迁飞高峰。秧田虫口密度:5月29日普查11块秧田,667平方米有虫口(成虫)15~330.0万头,平均83.78万头,田间虫量之大为历年同期所罕见。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媒介。2000年以来,我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强 《新农民》2010,(8):73-73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麦蚜、灰飞虱兼治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灰飞虱。在玉米上,  相似文献   

5.
水稻灰飞虱自1999年在我县局部稻区发生为害.近年来虫量逐年增加,其传毒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亦逐年加大,病情逐年加重。2004.年灰飞虱大暴发,虫量超历史。据调查.5月18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20.94万头;6月1~15日秧田灰飞虱系统田虫量维持在10~20万头,最高峰日达40万头;6月22~30日大田灰飞虱系统田百穴虫量60~380头,虫量是2003年相应同期的20~50倍。  相似文献   

6.
正1."两迁"害虫稻飞虱防治指标为:分蘖至拔节期防治指标800~1000头/百丛,穗期1500~2000头/百丛。每667平方米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克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克防治1次或48%毒死蜱乳油80毫升防治1次。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为百蔸小苞达到30个,每667平方米选用10%阿维·氟虫双酰胺悬浮剂20~30毫升或72%丙溴磷乳油40~5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8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80毫升或50%稻丰散乳油100~200毫升防治1次。如施药后遇到阴雨天气,天晴后  相似文献   

7.
<正>1.四要要看草情。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10%苯磺隆粉剂(每667平方米10~15克)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每667平方米1~1.8克)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用6.9%骠马乳剂(每667平方米60~70毫升),对水30千  相似文献   

8.
邰祥友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45-146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探明了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病毒来源,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来源,麦田是灰飞虱向秧田和直播田迁入传毒的主要虫源地。如果秧苗期与灰飞虱迁入期吻合程度大,发生危害程度重,4月底-5月下旬早播的秧田,感染灰飞虱传毒的机率大。如果灰飞虱基数大,该病就易大流行。直播田还受到二代灰飞虱的传毒风险,因此直播田要加强防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应坚持“治虫防病、早预防早控制”的防治策略。药剂拌种和秧苗期采用长效药进行预防,其次是合理调整播期,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高峰,减轻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麦田灰飞虱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可减少水稻秧田灰飞虱虫源基数,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起到间接的控制作用.2006年我们在雪堰镇进行了80%敌敌畏乳油不同施药方法防治麦田灰飞虱越冬代成虫和一代若虫试验;并在勤丰测报观察区设置了不同药剂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烯啶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为明确烯啶虫胺对麦田灰飞虱和稻田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今年5月份.江苏省植保站委托本省的常熟市、姜堰市植保站和广西区的合浦县植保站.分别开展了麦田灰飞虱和稻田褐飞虱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麦田灰飞虱防治效果与氟虫腈、醚菊酯相当,比吡蚜酮差,对稻田褐飞虱防治效果较好、控制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秋播江苏省建湖县因稻田套播麦面积占三麦面积的80%以上,麦田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造成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冬后调查,越冬代灰飞虱麦田平均16.05万头/667m^2,5月中旬普查,一代虫量4.9万-2094万头/667m^2,平均304.4万头/667m^2;测定带毒率,冬前五代为41%,冬后越冬代为46%,一代为48%-54%。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秧田期条纹叶枯病自然病株率38%,剔除病株后移栽大田,7月中旬自然病株率100%,全部死苗。露天旱秧秧田用药防治,条纹叶枯病和秧苗矮缩病大田期徐稻3号病株率分别为0.67%和1.9%,扬粳9538分别为0.89%和2.8%,武育粳3号分别为2.53%和1.97%。  相似文献   

12.
<正>1.矮壮素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拔节初期每667平方米喷0.15%~0.3%矮壮素溶液50公斤~75公斤,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若与2,4-D丁酯混用,还可以兼治麦田阔叶杂草。2.助壮素在小麦拔节期,每667平方米用助壮素15毫升~20毫升对水50公斤~60公  相似文献   

13.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灰飞虱及蚜虫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麦田第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每667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对水50kg喷雾,药后2,5,10,15d对灰飞虱的校正防效分别达85.67%、84.08%、76.1%、70.6%,显著好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g、25%扑虱灵(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g、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处理。但每667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对小麦蚜虫的兼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因灰飞虱大爆发,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已被人们熟知。随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的提高,殃及了越冬寄生小麦,小麦条纹病也逐年加重,2004年仅零星发生,而2005年发病率在20%左右,严重田块达80%以上,几乎绝收。笔者就小麦条纹病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作初步探讨。1发生原因1.1灰飞虱数量大、带毒率高我县以种植中晚粳水稻品种为主,有利五代灰飞虱繁殖,增加越冬虫量,90%以上稻套麦田形成新老寄主套叠,更有利灰飞虱越冬。越冬灰飞虱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每亩越冬虫量0.69万头,2004年13.14万头,2005年达16.05万头。且带毒率也逐年增加,2005年越冬代…  相似文献   

16.
在灰飞虱成虫带毒率39.4%的基础上,对水稻品种武粳15和武运粳7号进行了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接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灰飞虱接虫量与水稻的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武运粳7号和武粳15,灰飞虱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99+2.81x、y=0.2648+1.84x。由此建立了这两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虫量的防治指标:对于武粳15,防治指标为16900头/667 m^2,对于武运粳7号,防治指标为11400头/667 m^2。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生产上应采取“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重点在水稻秧田期和移栽前期(各地大致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防治从麦田迁入的一代灰飞虱成虫和二代灰飞虱若虫,适用药剂有锐劲特、毒死蜱、敌敌畏、丁硫克百威、异丙威、扑虱灵、吡虫啉等,注意交替或混合使用不同药剂。  相似文献   

18.
25%启旺、30%奇侠防治麦田越冬代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防治灰飞虱对小麦生长安全;药后6 h、1 d、3 d的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明显提高,药后7 d由于虫量有所上升,基本无防效.可见此两种药剂防治麦田灰飞虱具有速效性,建议在防治时间尽可能提早,使用剂量1 500 mL/hm2为好.  相似文献   

19.
对于秋季麦田除草效果不理想或没有来得及除草的麦田,可利用春季小麦反青后、拔节前这一段有利时机,及时进行小麦杂草化学防治。春季麦田及时进行化学防除杂草,一是用药量少,成本低,经济上比较划算;二是杂草防除时间越早,对小麦后期产量影响越小;三是小麦还没起身,防治起来比较容易,可减少劳动强度。春季麦田化学除草大多选择茎叶处理剂,对于禾本科杂草,可选择30%世玛油悬剂每667平方米(1亩)25毫升,6.9%骠马水剂每667平方米50毫升,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每667平方米50毫升。对于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667平方米可选用75%杜邦巨星1克,或70%二钾…  相似文献   

20.
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药剂对稻飞虱兼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种药剂兼治稻飞虱效果调查表明,每667 m2用48%毒死蜱80 mL、15%茚虫威8 mL、35%毒.乙酰100 g、50%稻丰散100 mL、10%虫螨腈40 mL对单季稻4(2)代白背飞虱及总体兼治效果较好,药后7 d各处理对白背飞虱校正防效分别为87.3%、86.6%、84.5%、81.7%和78.7%,对稻飞虱总体校正防效分别为87.0%、86.3%、84.4%、81.3%和78.5%;而48%毒死蜱80 mL、5%氟虫腈50 mL、10%虫螨腈40 mL对4(2)代褐飞虱兼治效果也较好,药后7 d各处理对褐飞虱校正防效分别为79.2%、62.5%和62.5%。25%毒死蜱.氟虫腈70-80 mL、5%氟虫腈40-50 mL、48%毒死蜱80 mL对单季稻5(3)代稻飞虱兼治效果较好,各处理药后7d对白背飞虱、褐飞虱、总稻虱校正防效分别达86.1%-97.5%、80.2%-88.9%、80.2%;97.7%-98.4%、92.4%-95.8%、94.7%;93.6%-96.4%、86.8%-95.2%、8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