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湿地松人工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g、Cu、Fe、Zn、Mn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湿地松的70块标准地资料的统计分析,运用计算机等手段,对其胸径—冠幅、胸径—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打破常规的密度推导法,采用树冠交叉改正系数进行密度推导,由此得出湿地松的合理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林杆材阶段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我们于1978—1981年在广西禄峰山调查了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16块,以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营养元素的积累以及密度与生物循环和养分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杆材林阶段,Ⅱ密度组林分(3210株/ha)的生物量、净生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最高,养分利用效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块天然集水区 ,研究了湿地松人工林内K、P、Ca、Mg、Zn、Cu、Fe、Mn等矿物质元素。 1998~ 1999年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积累、归还和吸收等循环过程。湿地松人工林有较高的生产力 (生物生产量为 2 0 349t·hm-2 ·a-1、材积生长量为 9 40 8m3·hm-2 ·a-1) ,原因在于它对矿物质元素有较高的利用率。林分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 ,并且归还量少 ,林分矿质元素循环效率低。建议采用阔叶树混交等方法调控湿地松林 ,以提高林分生产力 ,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用16a连续测定资料,对不同密度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不显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胸径在1~4a差异不显著,5~7a差异处于显著水平,8~13a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后随着林冠生长的稳定,不同密度的胸径差异稳定在一定的显著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8~10a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用全省范围内调查所得的220块标准地作为编图,检验材料,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湿地松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编制出广东湿地松人工林密度管理图,经精度和适用性检验表明,该图的编制精度达94%以上,适用性F检验差异不显著,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鹅掌楸混交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湿地松鹅掌楸人工混交林的乔木生物量及其养分 ,枯落物及其养分的生物循环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林分生物量各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分配各异 ,N、P、K、Ca、Fe、Zn元素的现存量均是混交林的大 ,Ca和Fe分别比松纯林高 2 74.9%和 10 2 .5 %。两种林分各元素分布顺序是 N>K>P>Mg>Fe>Zn,混交林中 Ca>P>Mg,湿地松纯林 P>Mg>Ca;混交林与松纯林相比各元素的吸收量 (除 Mg外 ) ,均以混交林为大。混交林各元素的归还总量为 132 .0 kg· hm- 2 ,纯松林仅为 6 5 .4kg· hm- 2 ;不同林分生产每 t干物质所需消耗各元素的量不同 ,除Ca、K外 ,元素的利用量以松纯林稍大。说明混交林地可较好地满足 N、P、Mg元素的需求 ,其归还的量较多 ,表明混交林既能满足林木生产对养分的需求 ,又能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连江县境内不同造林密度6年生的湿地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采用数学方法对树高、胸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密度(1352、1605、1890和2500株/hm2)对6年生湿地松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但胸径的差异性显著,且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同时,对冠幅、生物量和生长曲线的比较分析结果也说明:福建省引种湿地松宜适当稀植。最后,通过胸径和冠幅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计算出湿地松各径级林分的保留株数。 相似文献
9.
对连江县不同造林密度6年生湿地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密度(1352/hm2、1605hm2、1890hm2和2500株/hm2)对6年生湿地松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但胸径的差异性显著,且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同时,对冠幅、生物量和生长曲线的比较分析结果也说明:福建省引种湿地松宜适当稀植。最后,通过胸径和冠幅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计算出不同径级湿地松林分的保留株数。 相似文献
10.
以19、21年生不同种植密度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密度和采脂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胸径、保存率出现下降趋势,而材积、林分内小径级的株数不断增加,小径材出材量比例增大。随着树龄的增加,各密度林分保存率下降,而其它林分生长指标均上升;19年生时密度与树高差异不显著,但21年生时不同密度的林分树高差异显著。采脂试验表明,密度越大,单株产脂量越小,但单位面积产脂总量越高,1 080株/hm2和1 680株/hm22种密度采脂前后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材积与胸径的相关性最高,而与树高的相关性较低。综合分析表明,2 520株/hm2可培育较多的中小径材,1 080株/hm2和1 320株/hm22种密度适用于培育湿地松大、中径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点湿地松种源8年的试验结果,对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及树种对比进行显著性检验,湿地松种源生长与原产地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种源×地点交互作用不显著,种源间病虫害无显著差异;在较北的河南鸡公山林场,产自南部的S-7及S-3受冻害较重,而对照种火炬松L-3未受冻害。2年生湿地松高、径生长与8年生树高、胸径生长呈显著相关,这为早期选择提供了依据,根据生长快与适应性强的特性,选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带的湿地松优良种源及适宜发展的树种,达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火炬松木材密度变异和优树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影响湿地松、火炬松木材密度变异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对木材密度进行综合选择的选优方法,选出湿地松,火炬松优良单株73株。 相似文献
13.
14.
油桐林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生育期的油桐林生物量和大量营养元素(N、P、K、Ca、Mg)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桐林的生物量随树龄的增大逐渐积累,从幼龄期开始到20年生的桐林,其生物量的积累值为79,61t/ha。桐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经济产量(果生物量或种仁生物量)随树龄的动态变化服从二次抛物线函数:W_(FR)=-2.11398+0.82471(t-1)-0.03540(t-1)~2W_S=-1.37257+0.38539t-0.01706t~2不同生育期,桐林中大量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和输出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5.
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力资源利用和养分循环综合评价杉松混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和松树混交试验,都是按66%杉木加34%松树(湿地松、加勒比松、热带松、火炬松、晚松)混交组合的,只有对照区是杉木纯林。试验林的密度为2500株/hm ̄2,其中杉木1650株10.66hm,松树850株/0,34hm ̄2。均是一年生实生苗于1983年春季造林,小区面积全是0.2hm ̄2。10年生时进行了生产力调查,并计算了生物能积累,辐射能利用,养分利用效率和归还串等。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火炬松混交林生产力最高达到6.55t/hnta,养分利用效率好,每吨养分可生产生物量73kg/hna‘·a:杉木加勒比松混交林辐射能利用率最大达到3.97%,生物能积累总计为17336kJJm2·a,养分归还率最好达到4.86%。从生产力、辐射能利用率、养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归还率等综合比较,得分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杉木晚松混交林)杉木加勒比松混交林杉木湿地松混交林杉木火炬松混交林杉木热带松混交林)杉木林。总之,经营杉松混交林经济效益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湿地松幼林生长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黄红壤立地上湿地松幼林施肥种类、施肥量及施肥配比对生长量、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1)施用N肥对湿地松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K肥处理材积明显下降 ,P肥和P肥与N、K配比施肥及N、P、K配比施肥显著地促进湿地松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 ;(2 )施肥处理对木材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纵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差异干缩 5个气干干缩性状的影响没有达到差异显著的水平 ,但单施P肥、NP配比施肥使木材差异干缩、纵向干缩率明显减小 ,单施K肥、单施N肥使木材纵向干缩率增大 ;(3)单施P肥或P肥与N、K配比施肥及单施一定量的K肥能明显提高湿地松木材晚材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 ,且P肥量与材性提高量成正比 ,而N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木材性质 ;(4)施肥处理对生长量与木材性质间相关性的影响因施肥种类而异 ,树高、胸径、材积因子与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基本上呈正相关 ;晚材率、木材密度与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呈正相关 ;(5 )林分内优势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明显优于中庸木 ,中庸木木材性质优于劣势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