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茯苓菌种容易老化,生产上应选用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优质丰产、“不跑苓”或“少跑苓”的菌株.如“川杰一号”。菌龄不能过长,以20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3.
4.
茯苓松段木"菌引法"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茯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性平,味甘,具有宁心安神、止咳化痰、益脾生津等功效,对肿瘤、肝炎病人也有一定疗效,还是一种营养滋补食品。现结合3年来种植茯苓的经验,将其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茯苓形态特征茯苓属多孔菌科,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菌丝是茯苓的营养器官;菌核是一种休眠体,又是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它是由菌丝体发育而成的;菌核即为做药材的茯苓。茯苓成熟后,在菌核向地一侧的下方便产生一层白色组织,平铺于菌核底部,即为子实体,呈蜂巢状,是茯苓的有性繁殖器官。2.茯苓生活条件(1)营养茯苓… 相似文献
5.
茯苓是我国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抗肿瘤、镇静、利尿等功能,同时也是大宗的出口药材之一。由于当前松木资源日渐枯竭,菌林矛盾突出。导致茯苓产量锐减,收购价格直线上升,鲜苓已由去年的每公斤1.6元上升到今年的每公斤5元,利用砍伐后的松树蔸作不断根栽培茯苓,具有省工、省时且产量高、质量好,最高产量每蔸产鲜苓90公斤,单个苓最重达60公斤,现将这一新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6.
利用松木砍伐后遗留在山上的松树蔸栽培茯苓,松树蔸不用挖起.直接在树蔸上接种,栽管容易,产量稳定.省时、省力、省菌种。2003年在岑溪市昙容镇大垌、旺庆、六新等11个村采用此法栽培茯苓8万穴,一般直径20厘米的树蔸产鲜茯苓12公斤/蔸以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茯苓的特性及段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茯苓属于多孔菌科.子实体无柄,平伏贴生于枯木老松树或菌核的表面,大小不定,厚30~40毫米,初为白色,老后或干后呈浅黄色.管口圆形,多角形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蜂窝状,口径0.5~2毫米,深2~3毫米,管壁薄,老时渐变为齿状. 相似文献
8.
9.
利用砍伐后残留在山上的松树蔸栽植药用菌茯苓,可变废为宝,直径15~20厘米松树蔸6个月一般可产鲜苓17公斤~20公斤。…… 相似文献
10.
11.
12.
茯苓Pofia cocos(Schw.)Wolf是我国常见中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文通过对茯苓药理、有效成分介绍,生产栽培技术等简要阐述,以期对茯苓未来生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茯苓松段木"菌引法"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茯苓属多孔菌科真菌,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菌核即为做中药材的茯苓。茯苓性平、味甘,具宁心安神、止咳化痰、渗湿利水、益脾生津等功效,并兼具营养滋补功效。为加速菌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1年我站与县药材公司合作,从三明市尤溪县引进茯苓“川杰一号”,采用松段木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a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食用菌产业尚需努力,特别是食用菌的安全问题,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加上国外的绿色壁垒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菌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生产的成功与失败.优良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本条件,劣质菌种会使食用菌生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菌种生产技术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菌种质量.近年来,我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迅猛,但菌种生产管理相对滞后,生产缺乏统一标准.因此,菌种质量优劣不定,成本居高不下,对食用菌规模化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食用菌教学、科研与生产中,总结出了食用菌菌种生产实用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高效实用、成功率高、污染率低等特点,解决了大批量生产菌种数量难满足、质量无保证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一、防止食用菌退化防止菌种退化,可以提高产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减少农药施用量,是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的基础。 1.培养菌种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8℃。另外,培养好的菌种在常温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半个月。 2.切实掌握好培养基出菌时间和温度,防止破坏营养成分,酸碱度要适宜。 相似文献
20.
利用段木栽培香菇,接种前要检查测定段木含水量后方可接种,否则会直接影响菌种的成活率和产菇质量。较适宜的含水量应为45%左右。现将几种简便检测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