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在皖西 1a发生 8~ 10代 ,1a 1个发生高峰 ,属秋季重发型。冬季温室大棚是主要越冬场所。气温、降水、寄主植物种类及天敌对其田间消长有重大影响。通过调查受害叶片虫道可掌握幼虫发育进度 ,调查百叶蛹量可掌握化蛹进度 ,采用黄板诱蝇法可监测成虫消长动态。美洲斑潜蝇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 ,以药剂防治为重点 ,注重抓好冬季温室大棚内越冬害虫的控制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多食性植物检疫害虫,现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山东、重庆、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1995年该虫传入我市,由于防治措施没跟上,发生程度迅速上升,受害作物种类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连云港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有害生物。1危害持点美洲斑潜蝇主要危害豆科、葫芦科、菊科、十字花科、伞形科和茄科等蔬菜作物,以幼虫潜蛀叶片取食叶肉,在叶片内形成上下弯曲的蛇形蛀道,破坏海锦组织和叶绿素,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  相似文献   

3.
逐行逐株调查了400余株自然生长棉花上美洲斑潜蝇危害的棉花叶片和幼虫潜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美洲斑潜蝇的自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棉田发生的初期,其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在棉田发生一段时间后,即棉花生长进入蕾、花、铃盛期,被害叶片在棉田仍呈均匀分布,但幼虫潜道在棉株上、中部和以整株棉花为取样单位时为聚集分布,在棉株下部则为随机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幼虫潜道在棉株上、中部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以整株为取样单位时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或美洲斑潜蝇自身活动习性所引起的。当以整株棉花为取样单位时,幼早潜道的聚块面积为1株棉花。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在寄主作物上的虫道呈蛇形,且主要分布在叶片正面,明显有别于豌豆彩潜蝇、番茄斑潜蝇。幼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蛀食能力差异明显,在丝瓜、茄子和豇豆上单个潜道面积分别为53.34、51.76、34.55 m m 2 。不同龄期幼虫蛀食量差异较大,其中以3 龄幼虫为最大,约占蛀食量59.30% ~70.68% 。在25℃下,卵历期2.3~2.8 d, 寄主作物对卵的发育影响不明显,对幼虫历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洲斑潜蝇不仅危害蔬菜,还危害桃树。其成虫利用产卵器将卵产于桃叶正面,孵化出的幼虫即在叶片中潜食叶肉,致桃叶正面出现条状白色潜道,且潜道末端渐大、略呈黄白色。叶内幼虫多时,致整个叶片发白干腐脱落。1999年以来,我地桃园斑潜蝇发生严重,有90%以上不同年龄的桃树受到危害。美洲斑潜蝇抗药性较强,防治不易。我们经实践总结出几条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来在蔬菜上发现的检疫性害虫,以为害瓜果、豆类为主,幼虫钻蛀取食叶片,严重影响蔬菜的品质和质量。本试验的目的,就是验证集琦虫螨克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为大田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洲斑潜蝇是温室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为主,该虫在阿图什市温室大棚蔬菜上不同程度发生,平均危害率达20%。一、危害特点美洲斑潜蝇成虫将卵产在叶片上下表皮的叶肉  相似文献   

8.
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蛹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花卉瓜叶菊上饲养的美洲斑潜蝇在15、20、25、30、35℃时全世代的发育历期为47.0、25.0、15.5、12.5、12.0 d;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9.8、10.2、10.4℃,有效积温分别为52.7、75.8、158.5、262.2 d.℃;美洲斑潜蝇在宁夏露地瓜叶菊上一年发生7代,温室中全年发生。温室中美洲斑潜蝇在瓜叶菊、翠菊、黄瓜、豌豆上的发育历期长短顺序为黄瓜〉翠菊〉瓜叶菊〉豌豆,而蛹的羽化率顺序为豌豆〉瓜叶菊〉翠菊〉黄瓜。在10、0、-15、20℃时美洲斑潜蝇蛹存放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宁夏露地美洲斑潜蝇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9.
安阳市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宏伟  王彬 《中国农资》2002,(1):25-25,28
<正>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rate Blan-chard)是一种世界性植物检疫害虫,自1994年传入我国,到目前为止,危害已遍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1996年经过普查,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为进一步证实,将1996年8月8日在安阳市郊区东郊乡所采集的成虫标本,于8月13日送中国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经陈乃中研究员对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及雄性生殖器内部构造进行鉴定,确定我市所送标本为美洲斑潜蝇。1 发生与危害 美洲斑潜蝇幼虫为蛆状,初孵时半透明,后为鲜橙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2.5毫米。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取食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方法]从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云斑天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云斑天牛主要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每2~3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的重要特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措施(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成虫和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结论]为有效控制云斑天牛的危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斑潜蝇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发育周期短,世代重叠.主要以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危害,形成不规则弯曲的蛇形蛀道,俗称"鬼画符".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早衰变黄、枯死,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死苗绝收.  相似文献   

12.
苦瓜叶片提取液对美洲斑潜蝇杀虫作用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乙醚、丙酮、乙醇3种有机溶剂浸提和热提7个品种的苦瓜叶片,获取叶片提取液,利用提取液研究其对美洲斑潜蝇的杀虫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叶片提取液对美洲斑潜蝇成虫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对卵的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孵化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其中以大麻子苦瓜叶片的丙酮浸提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正>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以幼虫潜叶为害,另外成虫刺破叶片表皮产卵于植物叶肉中,吸取植株叶片汁液,并传播病毒病,严重为害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由于保护地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斑潜蝇能在保护地安全越冬,从而在保护地周年为害。加之斑潜蝇世代重叠严重,幼虫潜伏在蛀道内为害,杀虫剂不能直接接触,给防治带来了较大难度。为了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农民经常过量使用杀虫剂,造成有毒物质残留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4.
寄主作物对美洲斑潜蝇蛀食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在寄主作物上的虫道呈蛇形,且主要分布在叶片正面,明显有另于豌豆彩潜蝇、番茄斑潜 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蛀食能力差异明显,丝瓜、茄子和豇豆上单个潜道面积分别为53.34、51.76、34.55mm^2。不同龄思期蛀食量差异在,其中以3龄幼虫为最大,约占蛀食量59.30-70.68%。在25℃下,卵厍期2.3-2.8d,寄 主作物对卵的发育影响不明显,对幼虫厍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卵密度和幼虫密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其种内竞争的密度效应;明确三叶草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L. sativae)在不同1龄幼虫密度下,各自幼虫对食物资源的竞争能力,探索两种斑潜蝇之间的种间竞争取代机制。【方法】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用针刺死三叶草斑潜蝇多余的卵和幼虫,使其形成不同的卵密度梯度和1龄幼虫密度梯度,再继续培养。根据相关文献判定昆虫各种致死因子是否存在密度依存性的方法,令N1为该因子作用前的虫口数,N2为该因子作用后的虫口数。以lgN1为因变量,lgN2为自变量,求回归系数,再以lgN1为自变量,lgN2为因变量,求回归系数。如果这两条直线在b=1的等分线一侧,则认为作用于N1→N2之间的因子为密度依存因子,如果这两条直线在b=1的等分线两侧,则不认为是密度有关因子。选取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各1、2和3对成虫,在固定叶片面积上产卵24 h后,形成不同的卵和幼虫密度,统计后代中两种斑潜蝇的生长状况,分析卵密度和1龄幼虫密度对种间竞争取代的影响。【结果】三叶草斑潜蝇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的存活、生长发育以及发育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实验室饲养条件下三叶草斑潜蝇卵存活率均在91%以上;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幼虫密度对幼虫的存活率、平均蛹重、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寄主植物矮生菜豆上,三叶草斑潜蝇1龄幼虫密度超过0.87头/cm2时,幼虫死亡率上升,平均蛹重减少,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1龄幼虫密度对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没有影响,对羽化成虫的雌性比也没有影响;卵密度对两种斑潜蝇各自的竞争力没有影响,不同卵密度下两种斑潜蝇总的孵化率均在94.25%以上。两种斑潜蝇的幼虫密度越高种间竞争越激烈,在幼虫密度较低时,两种斑潜蝇子代数量相当,幼虫密度较高时,三叶草斑潜蝇子代数量明显的高于美洲斑潜蝇的子代数量。【结论】三叶草斑潜蝇卵密度对其种群消长没有显著影响,1龄幼虫密度过高时种内竞争激烈,对其试验种群的增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与美洲斑潜蝇相比,三叶草斑潜蝇幼虫的种间竞争能力更大,主要原因是三叶草斑潜蝇的幼虫比美洲斑潜蝇的幼虫拥有更强的抗拥挤能力、适应环境恶化的能力以及对食物资源的占有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洲斑潜蝇为害主要是幼虫在作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间蛀食叶肉,形成虫道,从而影响作物光合作用,致使产量、品质降低.该虫为害一般减产20~30%,重的可达50%,甚至绝收.为了解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害对我市主要作物产量的影响,1999年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对该虫的为害与损失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7.
<正>一、玉米螟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出现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为害雄花。2,3代幼虫蛀食花雌基部,雌穗顶端,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秕现象。在豆科植物中,常从嫩茎分枝处蛀入,使上部枯死,蛀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近孔处化蛹。防治措施:(1)越冬期防治。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1996-1998年采用局养观察、定点调查及普查的方法,对辽宁省美洲斑潜蝇的生活习性和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化蛹、羽化多在上午,幼虫与初羽化成虫在叶表、地面暴露时间长、是药牟有利时机;3龄幼虫为害重,宜在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美洲斑潜蝇在无休闲期的大棚内可周年发生,6月中旬至7月份在露地寄主上形成第1个虫口高峰,9月份在秋菜上形成了第2个虫口高峰,秋季比春季虫量多、为害重  相似文献   

19.
<正> 美洲斑潜蝇是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是一种寄主范围极广的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蔬菜、花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以成虫产卵、取食;幼虫潜食叶片,破坏叶肉组织和叶绿素,降低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叶片枯萎,提前落叶,果实易被灼伤,幼苗期引起毁苗,影响作物产量,降低观赏植物花卉的审美和商品价值,并能传播各种植物病毒。美洲斑潜蝇为害虫道是典型的蛇形隧道,终端明显扩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棚室蔬菜栽培中,美洲斑潜蝇为害最重的有瓜类(黄瓜、西葫芦、蜜瓜、西瓜等)、茄果类(茄子、番茄)、豆类(菜豆、豇豆)和甘蓝等。幼虫在叶子上下之间的叶肉钻蛀吃食,造成曲曲弯弯的隧道,并将黑色粪便排泄其中。隧道交叉成片,导致叶片干枯,受害叶由下向上蔓延。美洲斑潜蝇是一种非常顽固的虫害,在我国北方,只能在温室大棚中越冬。 美洲斑潜蝇用一般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目前较好的防治用药是齐螨素,别名尚有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