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树种筛选、整地方式选择、抗旱新产品应用、技术组装配套等方面入手,对不同树种抗旱造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总结,对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地区地处高寒地带,地广人稀,相比湿润温暖的华北华南地区,这里土地较贫瘠,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因此植树造林在青海就具有环境保护,防风固沙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多重意义。一方面,可以巩固水土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一方面对于地处东部的省份,也是一种防风保护,最后合理的种植树木,还能够给农户带来经济收益。因此,近年来青海地区退耕还林工作大力开展,配合国家退耕还林的补贴和政策号召,青海农业部门也积极  相似文献   

3.
4.
我国陕北地区的广大地貌多为干旱区与半干旱区,阳光充足,是典型的荒漠化气候。除此之外,陕北地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充足且全面,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缺少必要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影响了树种的存活。从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乐观,长时间的干旱气候造成的水资源稀少成为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关键问题。改善当地的植被生存情况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还可以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想切实的改善陕北地区植被生存状况不佳的问题,需要从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与抗旱造林技术的提升2方面下手,共同改善陕北地区的植被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生态环境也遭受了破坏,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就北方地区而言,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水系分布不均,具有较少的水系,因而大部分均属于干旱以及半干旱区,荒山秃岭面积较大。为了尽快地改变现状,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鉴于此,本文就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展开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造林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社会上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地区,更加应当注意加强环境保护。本文主要就陕北沙区的植树造林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造林工作中树种的选择及抗旱技术进行分析,从而使造林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保证其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林业产业也随之在不断的扩大与完善,北方主要是以造林树木和抗旱造林为主,在这两个方面应用了许多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树木蒸腾的时候所需要耗水量,并且对北方的树苗耗水的特性做出了简要的分析,为抗旱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开展西宁市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区抗旱造林树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山杏、北美海棠、丁香和香茶藨子等6个树种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均较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作为西宁高海拔干旱地区林相改造的选择树种。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各地都在致力于推广荒山绿化,而与之相应的荒山造林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开展荒山造林活动,应当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荒山栽植的树种,通过这种措施来恢复荒山原有的生态面貌。然而,并非所有类型的树种都适合运用于荒山造林,对此应当开展全方位的抗旱工作以及保水工作,在此前提下才能提升荒山造林的实效性。具体在运用混交树种进行荒山造林时,技术人员有必要明确适合造林的树木类型;结合荒山造林的真实状况,探求抗旱保水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森林发展态势,最近几年,我国森林受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着我国林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还降低了林业发展效益。我国对绿化荒山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极为恶劣,树种的运输和存活率给荒山造林带来了极大困难,我国荒山混交造林效果还不够成熟。基于此,文章从多个角度与层面就荒山混交造林树种及其抗旱保水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东北地区,旱区分布范围较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状态较为脆弱,在国家"十三五"提出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3.04%的目标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的大背景下,北方地区的旱区将成为我国发展生态建设、造林绿化的重要区域。通过对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性的研究,以及深入学习抗旱造林技术,才能够在我国北方地区实现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现科技兴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海波 《农技服务》2011,28(10):1511+1513-1511,1513
从适地适树,做到树地相互适应;细致整地,蓄水保墒;保护苗木,减少水分损失;栽植技术;容器育苗造林几个方面总结了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4.
抗旱造林树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针叶树种的抗旱性显著高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中,油松保存率最高(84.3%);阔叶树种中,非主要造林树种的乡土树种野李子保存率最高(79.6%)。6种造林模式中表现最好的为模式二和模式四,即球花荚蒾、油松、暴马丁香、沙棘、华北落叶松混交;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野李子、山桃、暴马丁香混交。  相似文献   

15.
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整地是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是造林成活的关键环节。而通过节水抗旱综合整地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还可以为林木的成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现就以上技术性措施论述如下:一、整地方法:整地的方法应根据造林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  相似文献   

16.
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类型区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提高山杏成活率和生长量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集流整地、吸水剂沾根、覆膜覆草及幼林地少量施肥技术,均可显著提高山杏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其幅度为11.2%~32.2%和48.9%~80.9%,采用灌木混交和混草技术可明显提高山杏生长量与产果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彭阳县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中的立地类型划分、林种组成布局、树种选择与配置等,以期为相同类型区域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或荒漠地区造林,降雨稀少,风多且风大,加之人力、物力的贫乏等原因,导致造林成活率低。采用保水剂、保水剂 地膜、保水剂 地膜 生根粉等几种抗旱技术,对臭椿的土壤含水量、生长情况、叶含水量及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地区造林中应用这些抗旱技术,与对照相比,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叶含水量以及促进臭椿的生长,其中保水剂 地膜 生根粉综合技术处理的效果最好,保水剂 地膜处理的次之,最后是保水剂处理。干旱或荒漠地区采取有效的抗旱栽植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造林绿化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大部分地区处于水源不足、干旱半干旱状态,这种状态是致使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水源不足,严重影响了树木的存活,压迫树木的生长,因此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出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荒漠化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树木适应生存的能力,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造林树种的抗旱生理生态特性。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它们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了解其抗旱、固沙能力强弱,为选择适宜的固沙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树木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樟子松抗旱生理机能优于其它树种并有较旺盛的生长代谢活力,可作为干旱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油松耐干旱瘠薄的生理生态特性虽比樟子松差,但优于其它阔叶树种;小青杨在丘间低地生长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