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蛋白质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洛氏鱥幼鱼[(6.98±0.01)g]为研究对象,以鱼粉、棉粕、豆粕及菜粕为蛋白源,混合油脂[V(玉米油)∶V(鱼油)=1∶1]为脂肪源,配制成5种蛋白质水平(24.98%,30. 02%,34.99%,40.01%,44.98%)等脂肪(6.0%)的配合饲料,进行了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及肠道的蛋白酶活性,用试剂盒测定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GSSG)。结果表明:洛氏鱥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中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34.99%组(P0.05),30.02%和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组(P0.05),30.02%与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ALT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中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40.01%组洛氏鱥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44.98%组(P0.05),但与34.99%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0.01%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在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中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MDA含量活性显著低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CAT活性、T-AOC、GSH-Px、GSH含量、GSSG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CAT、T-AOC、GSH-Px、GSH、GSSG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综上,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01%时,洛氏鱥蛋白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设计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9种试验饲料饲养克氏原螯虾,探讨饲料蛋白和能量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和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但260和300g/kg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5和17 kJ/g能量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肠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饲料蛋白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等能量不等蛋白的原则,配制蛋白水平分别为28%、32%、36%、40%、44%的5组饲料投喂日本沼虾[体重(0.28±0.07)g].饲养52 d时测定虾的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消化酶活性和免疫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投喂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的各组日本沼虾之间,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肝胰腺中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0%时,日本沼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小;肝胰腺中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饮料蛋白水平超过36%时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当饲料蛋白水平超过40%时类胰蛋白酶活性下降;胃中蛋白酶有随饲料蛋白水平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但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ACP酶活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AKP、SOD酶活性影响的差异不显著(P>0.05).以增重率为指标,采用直线回归法,拟合出线性方程y=0.354 8x 46.338 0.采用抛物线回归法,拟合出抛物线方程y=-0.077 1x2 5.969 1x-53.420 0.由两个回归方程计算出日本沼虾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8.7%~40.3%.结合饲料系数、消化酶活性和免疫酶活性等指标的考察,建议在日本沼虾生产中,中期配合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8.7%~40.3%.  相似文献   

4.
大口黑鲈饲料中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分别于含45%和30%鱼粉的配方中配比上述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58.69±0.07)g的大口黑鲈53 d。结果显示:30%鱼粉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组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大米蛋白组(P0.05),而摄食量显著低于大米蛋白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鱼粉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玉米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对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可以使大口黑鲈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由45%降至30%;去皮豆粕与玉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的替代效果优于去皮豆粕与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初重(11.07±2.42)g大鳞纪幼鱼(Barbus capito)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水平设7个梯度:30.24%(G1)、33.22%(G2)、36.23%(G3)、39.33%(G4)、42.15%(G5)、45.33%(G6)和48.12%(G7),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试验鱼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G5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和G7(P〈0.05);G4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G6和G7(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后肠蛋白酶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各处理组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的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降低:G7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3和G6(P〈0.05);G7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和G4(P〈0.05);G7后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G7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G2、G3和G4(P〈0.05)。从而得出结论: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大鳞鱼巴幼鱼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而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9.33%时,大鳞鱼巴幼鱼的消化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消化酶和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7.64±0.04)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为蛋白源,玉米油和鱼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碳水化合物,配制5种等氮(360.0g/kg)、等脂肪(60.0g/kg)、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16.0%,22.0%,28.0%(均为质量分数)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及糖代谢酶活性和肝糖原含量。【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16.0%和22.0%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16.0%,22.0%和28.0%组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16.0%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0%和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以22.0%组最高,且10.0%,16.0%,22.0%和2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肠淀粉酶活性以16.0%组最高,且16.0%和22.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0%组洛氏鱥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最高,且10.0%,16.0%,22.0%和28.0%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洛氏鱥肝胰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均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6.0%和22.0%时,洛氏鱥肝胰脏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28.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丙酮酸激酶活性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2.0%时达到最高值,16.0%,22.0%和2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6.0%和22.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28.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糖原含量则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2.0%和28.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16.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从消化及糖代谢角度看,洛氏鱥利用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水平在16.0%~22.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消化酶和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 (7.64±0.04)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为蛋白源,玉米油和鱼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碳水化合物,配制5种等氮 (360.0 g/kg)、等脂肪(60.0 g/kg)、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0% (对照组),10.0%,16.0%,22.0%,28.0%(均为质量分数)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及糖代谢酶活性和肝糖原含量。【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16.0%和22.0%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16.0%,22.0%和28.0%组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16.0%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0%和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以22.0%组最高,且10.0%,16.0%,22.0%和2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肠淀粉酶活性以16.0%组最高,且16.0%和22.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0%组洛氏鱥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最高,且10.0%,16.0%,22.0%和28.0%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洛氏鱥肝胰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均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6.0%和22.0%时,洛氏鱥肝胰脏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28.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丙酮酸激酶活性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2.0%时达到最高值,16.0%,22.0%和2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6.0%和22.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28.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肝糖原含量则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2.0%和28.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16.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gt;0.05)。【结论】从消化及糖代谢角度看,洛氏鱥利用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水平在16.0%~22.0%。  相似文献   

8.
用4种等能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饲料(30%、35%、40%和45%)饲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幼虾(5.46 g±0.51 g )28 d后,分析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质浓度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两酶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肠道蛋白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和35%时最高;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均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时最高,且各饲料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35%组和40%组之间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氏原螯虾幼体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波浪式变化;35%组与45%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和30%与45%组之间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只有45%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饲料组肌肉蛋白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浓度的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反而下降,除30%组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灰分的测定表明,饲料蛋白浓度对肌肉中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发酵饲料对鲤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性、肌肉品质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制备了5组饲料:基础饲料(G1)、基础饲料中添加2.5%(G2)或5%(G3)发酵饲料、基础饲料中菜粕用5%(G4)或10%(G5)的发酵饲料等蛋白替代。300尾鲤鱼随机分5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尾,每组饲喂1种饲料。每日将鱼饱食投喂3次,投喂10周。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液、肝脏、肠道、肌肉样品测定免疫机能、消化酶活性和肌肉品质指标。[结果]G3、G4、G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1组(P0.05),但与G2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以及氮/能量保留率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发酵饲料对肌肉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和能量水平、系水力、蒸煮损失、含肉率、肌肉质构以及肉色(a~*、b~*与L~*值)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G1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G3、G4和G5组(P0.05),而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G3与G5组(P0.05)。G1组血浆皮质醇与补体C3含量显著低于G4组(P0.05),但其髓质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G4组(P0.05)。此外,各组间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发酵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鲤鱼幼鱼的饲料利用率,还可以提高其消化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并且不会对肌肉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饲料蛋白水平对宝石鲈增重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进口白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5种蛋白水平(分别为23.64%、28.45%、33.50%、37.04%、41.62%)的等能饲料对宝石鲈增重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经过8周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33.5%时宝石鲈日增重最佳,与23.64%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28.45%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37.04%和41.6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饲料转化效率不断提高,但试验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水平的上升,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活性增加,其中41.62%组与23.64%和28.45%组之间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33.50%组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胃和肠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饲料蛋白水平(24%、26%、28%、30%、32%、34%)对大规格松浦镜鲤越冬前后生长、体成分、抗氧化及蛋白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前期进行完大规格松浦镜鲤对饲料蛋白质适宜需要量的研究试验后,在每个网箱中保留规格齐整,质量为(694.55±64.72)g的20尾大规格鲤鱼进行越冬试验,共18个网箱(2.0 m×2.0 m×2.0 m),时间为2019年10月31日至2020年4月28日.越冬期间水温3~8℃.结果表明,26%蛋白组的体质量损失率及肥满度下降比显著低于24%、32%、34%蛋白组(P<0.05),24%蛋白组的肝体比下降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6%蛋白组越冬后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4%蛋白组,且其下降比显著低于24%蛋白组(P<0.05).24%组和32%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26%组(P<0.05),32%组肌肉水分增加比显著高于26%和34%组(P<0.05).26%蛋白组鲤鱼肝胰脏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30%蛋白组(P<0.05),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24%蛋白组(P<0.05).34%蛋白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6%蛋白组的越冬后肌肉雷帕霉素受体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24%、34%蛋白组(P<0.05).26%蛋白组的肌肉4E结合蛋白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6%蛋白组的肌肉S6K蛋白激酶及蛋白激酶B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除24%蛋白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越冬试验发现,26%蛋白组鲤鱼越冬效果最佳,体质量损失率及肥满度下降比均为最低,鱼体能够储存更多的蛋白质,使机体获得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较低的氧化应激水平,拥有较强的自身内源蛋白质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arginine,Arg)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以0.3%为梯度,配制精氨酸水平为1.74%~3.54%(干物质)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际精氨酸水平分别为1.76%、2.05%、2.36%、2.64%、2.93%、3.24%和3.53%。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63±0.08)g的健康杂交鲟幼鱼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缸3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1.76%精氨酸对照组相比,2.64%和2.93%精氨酸组杂交鲟前肠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36%、2.64%、2.93%和3.24%精氨酸组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36%、2.64%和2.93%精氨酸组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各肠段中脂肪酶活力随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均表现出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1.76%精氨酸组相比,2.36%、2.64%和2.93%精氨酸组前肠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2.93%精氨酸组前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2.64%、2.93%和3.24%精氨酸组中肠皱襞高度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对提高杂交鲟幼鱼肠道内消化酶活性和促进肠道形态结构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营养物质在杂交鲟幼鱼肠道内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蛋氨酸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3.63±0.01)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源,玉米油和鱼油为脂肪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其中添加蛋氨酸使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0.74%(对照组),1.03%,1.33%,1.62%,1.92%和2.21%,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及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活力。【结果】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洛氏鱥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1.62%时,洛氏鱥的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肥满度、脏体比与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特定生长率与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的折线模型拟合,当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时,洛氏鱥饲料中蛋氨酸需求量为1.43%。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1.33%和1.62%时,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2.21%时,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前肠、中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蛋氨酸水平对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淀粉酶与脂肪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洛氏鱥肝胰脏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蛋氨酸水平为1.62%时,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蛋氨酸水平为1.62%和1.92%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角度来看,洛氏鱥配合饲料中蛋氨酸适宜水平为1.33%~1.62%。  相似文献   

14.
不同蛋白水平对鲮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4种蛋白水平(20%、30%、40%、50%)的饲料对鲮(Cirrhinus molitorella)肠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肠和肝胰腺的蛋白酶比活性有所增加,其中50%组与20%组差异极显著(P<0.01),40%组与20%组差异显著(P<0.05);肠和肝胰腺的淀粉酶比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略有下降,50%组与20%和30%组有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比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也有所下降,20%组与30%组,40%组和50%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前4周鲮的消化酶比活性均有所增加,第4周后增加到最大值,此后略有下降,但也基本稳定在同一个水平,表明鲮消化酶活性对饲料蛋白含量具有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程东海  颉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11-11313
[目的]为克氏原螯虾专用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探讨了克氏原螯虾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并分析以昆虫粉作为唯一饲料动物蛋白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生长及蜕壳等的可能影响。[结果]鱼粉蛋白水平为25%时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最高,蛋白水平为28%时最低。昆虫粉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低于各鱼粉组。鱼粉组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末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饲料系数(FCR)则相反。各组克氏原螯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蜕壳率(ER)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T20组SGR显著低于F28(P<0.05)。[结论]克氏原螯虾的饲料蛋白需求量约为25%。昆虫粉可以部分替代鱼粉,但以昆虫粉作为该虾饲料唯一的动物蛋白源可能会影响其存活。  相似文献   

16.
以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日粮饲喂,试验Ⅰ组饲喂冰鲜鱼,其他试验组饲喂膨化饲料,其中试验Ⅱ组、Ⅲ组和Ⅳ组面粉添加量分别为13%、16%和19%(含糖量分别为17.48%、19.55%和21.63%),研究冰鲜鱼和膨化饲料中不同糖类水平对乌鳢生长性能、血糖、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Ⅰ组相比,其他各试验组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下降(P0.05),饲料效率与摄食率也显著降低(P0.05)。乌鳢采食膨化饲料后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且都在摄食后9 h达到最大值。各试验组随着膨化饲料中糖类水平的升高,肝糖原含量呈升高趋势,同时肝胰腺指数也显著升高(P0.05);此外,试验Ⅱ、Ⅲ和Ⅳ组己糖激酶(hexokinase,HK)活性和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活性与试验Ⅰ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但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 1,6-bisphosphatase,FBPase)的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乌鳢摄食3、6和12 h后,与没有采食膨化饲料的试验Ⅰ组相比,采食膨化饲料的乌鳢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上升,且试验Ⅱ和Ⅳ组显著升高(P0.05);乌鳢摄食9和24 h后,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Ⅳ组血浆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摄食后前期(3和6 h),随着膨化饲料中糖类含量的上升,采食膨化饲料的乌鳢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与采食冰鲜鱼的乌鳢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摄食后9 h,其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配制含有3个蛋白质水平(32%、30%、28%)和3个糊精水平(15%、20%、25%)共9组试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养殖周期为8周,探讨了对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糊精对生长性能无交互作用(P0.05)。随着蛋白质水平升高,肝体比显著提高(P0.05);随着糊精水平增加,相对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出现明显升高。蛋白质和糊精水平对体内脂肪及灰分含量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20%糊精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15%和25%糊精水平(P0.05),并且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25%糊精水平(P0.05)。综合分析得出,蛋白水平在30%~32%,糊精水平在20%~25%之间最适宜乌克兰鳞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大米蛋白替代鱼粉以及补充微囊或者晶体赖氨酸对团头鲂生长、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制备了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为鱼粉组(FM)、大米蛋白组(RPC)、大米蛋白添加微囊赖氨酸组(MRPC)和大米蛋白添加晶体赖氨酸组(CRPC)。将鱼饱食投喂8周,每日投喂3次。[结果]FM组团头鲂每日生长指数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RPC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PC组肠道蛋白酶、脂肪酶、Na+,K+-ATP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显著低于FM组(P0.05),而MRPC与CRPC组和FM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PC组肝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C组血浆中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此外,FM组血浆中牛磺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肠道淀粉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以及血浆谷草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团头鲂生长、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及氨基酸代谢有一定影响,但在饲料中补充微囊或者晶体赖氨酸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变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试验设置一个恒温对照组(22±0)℃和四个变温组(22±1)℃、(22±2)℃、(22±3)℃及(22±4)℃,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周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2±3)℃组十二指肠和瓣肠淀粉酶,十二指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22±3)℃组和(22±4)℃组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22±1)℃组(P0.05)。各试验组瓣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2)℃组和(22±3)℃组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22±1)℃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2±4)℃组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1)℃组、(22±2)℃组和(22±4)℃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2)℃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各试验组。综上,(22±2)℃变温模式可显著提高瓣肠蛋白酶活性,同时提高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提五倍子对鳙鱼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0%(试验组Ⅰ)、1.00%(试验组Ⅱ)、2.00%(试验组Ⅲ)的水提五倍子,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提五倍子对鳙鱼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绒毛与隐窝深度比值(V/C)的影响。[结果]15 d,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胰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30 d,各试验组胰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5 d,各试验组胰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5 d,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试验组Ⅰ差异显著(P0.05);30 d,试验组Ⅱ脂肪酶活性较15 d提高了11.11%,试验组Ⅲ脂肪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了16.04%;45 d,各试验组脂肪酶活性均有所上升,试验组Ⅱ脂肪酶活性最高。15 d,各试验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Ⅱ淀粉酶活性最高;30 d和45 d各试验组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5 d,试验组Ⅱ前肠绒毛高度、后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均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水提五倍子,可以促进鳙鱼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分泌,改善肠道黏膜结构,其最适添加量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