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其所辖22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选取反映城镇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22个指标构建了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在计算各乡镇城镇化指数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指数,并综合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农安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级行政中心集聚型城镇化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各乡镇差别不大;农安镇、合隆镇和烧锅镇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程度较高,其余19个乡镇均属于城镇化滞后的耦合失调型。城镇化水平是制约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培育中小型城镇是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需求,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空间聚集度指数,构建了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各乡镇2006年建设用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2006年房山区各乡镇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由此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康乐县15个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康乐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空间差异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5级,其中,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得分为1.051 61,而莲麓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得分在-1.0以下;从县域范围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以附城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  相似文献   

4.
为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与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该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九级评分体系定性与定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余庆县各乡镇总体土地集约利用平均综合得分为0.47,总体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利用水平;10个乡镇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在低度利用水平以上,不存在粗放利用。其中,小腮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值最高,为0.609,达到集约利用水平,其余乡镇为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水平;余庆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区位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东南部和位于县域中心交汇处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北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乡镇比低的乡镇地势平坦,水系密布,平坝地区占地面积多。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开发区土地集约空间分异规律,从实践角度补充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空间聚类、影像识别,以识别土地建成率指标为切入点,对安徽省17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现存实践中对土地建成率判断有误;从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讲,增加的程度潜力指标将有效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和建设用地存量挖潜。由此得出,重构的土地建成率识别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分析可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指标体系,有助于挖掘开发区土地实际潜力,适用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50-15651,15654
以咸阳市为例,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分别对咸阳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单个指标评价和指标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单位GDP交通用地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负相关,而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都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正相关;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城镇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南县乡镇为评价单元,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3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南县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并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分析评价,以期为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利与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2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协调度分析法、聚类及GIS分析法,对评价结果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999-2008年广东大部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东莞、河源等,而阳江、茂名等8个地区则出现下降趋势,江门和汕头下降最为显著.(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与协凋度相关性不强.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应综合考虑综合指数与各要素层之间协调度的问题.(3)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高于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  相似文献   

9.
许素  周勇  郧文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07-690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宏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8县市区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指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吕枫  刘杨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85-3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当前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较高;管理绩效集约度突出。最后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类型反映了土地的自然属性,是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的基础。本文结合公主岭市余庆号小流域实际工作,探讨了吉林省丘陵区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分类系统和分类单元,对高级类型单元区域环境条件进行了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农业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陆地卫星TM 数据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制出1∶10万假彩色增强图像,通过目视解译制图获得黄河三角洲土地评价单元图。在此基础上进行野外调查,收集资料,室内化验分析,得到土地评价的基础数据。用聚类分析把全区资源分为5个类型;用判别分析验证表明五类间的差异显著,同时,筛选出了土样全盐量、土壤有机质,表土质地、排水、灌溉条件等五项指标,建立了精度较高的土地评价模型;用主成分分析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编绘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图。研究表明: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适宜农、林生产的土地资源279.25万亩,占全区面积的32.8%,农业与林业之间用地矛盾突出;适宜牧业生产的土地资源437.74万亩,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0%,面积大,但质量差,只适于劣质牧草生长,要发展牧业生产则需要对土地进行改良和投资。另外,盐光板地134万亩,约占总面积的16%,绿色植被覆盖利用这部分土地,对改善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作用,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矿区土地的管理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生产使大量的土地遭到破坏,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笔者试图从煤矿开采合理的占地规模和已破坏土地的复垦利用两方面,提出了减少土地破坏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土地类型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在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安塞县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用途土地征地补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用农民的土地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的经济价值逐渐得到体现,引起有关利益集团对土地收益的追逐。由于用地单位的性质、级别不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参与征地过程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征地有多种方式,而且土地征用补偿额度不同.以B县1999年至2001年实际征地资料为依据,探讨国家公益、地方公益和盈利性用地三类征地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地租赁均衡价格形成及演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及未来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又是非常之大。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笔者认为,在现行土地承包制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农地租赁实现经营权的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上海市枫泾镇93户农户的访问调查,以较发达农业地区农户农地租赁意愿为案例,实证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及演变方向,并提出土地规模集中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城镇土地资源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城镇用地现状、土地资源低效成因以及新疆城镇土地潜力的总量分析,提出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应采用控制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居住用地、居民住宅建筑面积指标、提高城镇建成区和居住区建筑容积率、提高工业用地地均产出率、提高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率等技术手段,促进内涵挖潜。  相似文献   

18.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投资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有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以及土地复垦三种类型,并以土地整理类型为主。通过分析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它工程等主要分项工程的投资结构,得出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是项目工程投资的主体部分,且近年来土地平整费用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和道路投资比例逐年增加趋势,并对这种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土地质量变化与评价以及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应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城镇土地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研究--以莒南县城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城镇土地质量和使用效益及其在土地空间上分布差异状况进行评定,为全面地、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城镇土地定级分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两种。我们对莒南县城区土地进行了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研究不同定级结果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定级、商业用地定级和住宅用地定级结果比较接近,工业定级与其它定级相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陈明 《农业考古》2019,(1):262-265
人类社会早期土地制度的现代转向是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开始的。但土地私有制并不意味着土地制度"历史的终结"。现代土地权利既不等同于私有制,也不局限于私有制。衡量土地制度现代性的标准在于是否存在不受特权干预的、可在法律框架下自由交易的土地权利。当下中国土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公有还是私有,而在于公权(力)如何对待私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