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属野生种、半野生种是很宝贵的种质资源,它具有抗病虫、抗旱、抗寒、耐盐碱、无棉毒素和高品质潜力等特性,还可提供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对此进行研究和利用,是当前各国棉花育种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加勒帕戈斯群岛野生棉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广泛地考察棉花野生资源,于2015年9月中旬到厄瓜多尔的加勒帕戈斯群岛进行了野生棉野外考察,发现该群岛上达尔文氏棉生长旺盛、分布广泛。找到了23个野生棉自然居群,有21个可采集到野生棉种子,包括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氏棉(AD5)和二倍体野生种克劳茨基棉(D_(3-k))。还发现了达尔文氏棉、克劳茨基棉和海岛棉3个不同棉种自然混生的情况。从加勒帕戈斯多个岛屿及可能存在的自然分布来看,有必要对该群岛野生棉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棉属野生资源是棉花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库,但由于遗传隔离的原因,直接利用野生种的有益种质存在一定困难,而陆地棉半野生种系(Races)与栽培的陆地棉亲缘很  相似文献   

4.
将野生棉的一些特殊性状通过种间杂交转育到栽培棉上,藉以培育新的优良品种,这是当前棉花育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棉属野生种中绝大多数的染色体为二倍体,以二倍体野生棉与目前广泛种植的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杂交,存在着杂交不亲和与杂种不育的困难。而野生棉的夏威夷棉(又称毛  相似文献   

5.
棉属野生种在海南岛的试种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自然条件优越,是一个天然大温室,是我国引种棉属野生资源最适宜的地方。为丰富棉花种质资源及研究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82年11月,在北纬十八度的崖城,筹建了海南岛野生棉种植园,经两年多的培植,先后种植棉属野生种及变种二十四种。其中四倍体种三个种,二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野生种系具有较多的优良遗传特性,通过试验可以看出,7类半野生棉种质材料当中,有许多优良抗源材料和耐寒材料,其中,帕默尔棉(Palmeri)和莫里尔棉(Morrilli)综合性状较好,值得进一步在北疆棉区进行杂交转育和抗性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棉属野生种与栽培棉杂交的效率,尽快转育利用野生资源的有益种质,我们探索出了棉花双芽苗劈接的方法。用做嫁接试验的砧木芽苗为中375,接穗  相似文献   

8.
运用棉花种间杂交向栽培种转移野生种的某些优良特性,以及利用野生种细胞质培育雄性不育系,具有广阔而诱人的前景。由于种间生殖隔离,致使杂交难以成功,本文旨在分析栽培棉与野生棉杂交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热区分布着大量野生剑麻,收集其种质资源和分析其纤维品质,有利于剑麻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育种。试验通过调查和收集广东省兴宁盆地的历史产业和种质资源,分析和比较了野生剑麻和栽培种东一号形态、含麻量和纤维品质。调查结果显示,兴宁盆地历史上曾经有完整的剑麻产业链,目前仍至少有5个镇有大量野生剑麻分布,其主要生境为干旱贫瘠坡地。形态和产量结果显示,东一号和野生剑麻的叶长相近,野生剑麻的叶宽和叶基部厚度高于东一号剑麻,野生种的单叶重约1345 g,大约是栽培种的3倍。野生种叶片不同部分的含麻量(1.51%~2.19%)比东一号(2.60%~2.82%)低0.41%~1.31%,野生剑麻纤维长度为44~60 cm,约为栽培种的一半,其纤维直径(0.15~0.19 mm)比东一号(0.12~0.14 mm)高0.04 mm。总的来看,兴宁盆地分布的野生剑麻资源较多,耐干旱和耐贫瘠性好,叶宽、叶基部厚度、叶片重量和纤维直径指标优于主栽品种东一号,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野生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棉属(Gossypium)中包含多种多样的棉种,它们是棉花育种与品种改良的主要种质资源由于在植物资源考察中不断发现新材料,从而棉属所包含棉种的数目在不断增加,人们对棉属分类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展。本文主要对近十年来棉属分类的一些最新发展予以总结概括。在棉花种质资源中,棉属野生种具有最大的多样性。有关棉属分类的知识对了解野生种的亲缘关系以便对它们有效利用至关重要。棉花野生种中有不少是生长分布在人迹罕见、交通  相似文献   

11.
棉属野生种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发展起来的物种,具有许多现今的棉花栽培种所没有的,但又为育种家热心寻求的经济性状。所以,棉属种间,特别是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的远缘杂交育种,越来越引起棉花育种家的兴趣。棉属野生种是具有潜在价值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花生属植物除一个栽培种外,都是野生种,这些野生种具有多花多实,抗病抗虫,耐旱耐涝等有利性状,其抗性尤为突出,是改良栽培花生珍贵的种质资源。1959年至1983年期间,W.C.Gregory等28人10余次亲赴南美洲收集考察花生野生资源,并编号保存。1984年世界各国收集花生野生资源718份,1986年增加到802  相似文献   

13.
适应当前及21世纪育种需要的印度棉花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棉花品种资源较为丰富,具有7000多份栽培种、杂交种及棉属野生种,其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陆地棉4000份,亚洲棉1700份,海岛棉1700份,非洲棉400份,除了24份棉属野生种外,还有400份特异的多  相似文献   

14.
棉属野生种原产于美洲、澳洲、非洲和南亚等热带和亚热带,一旦引种到其它棉产区,势必表现出对生态环境适应性的显著差异。自然条件下野生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往往滞留在营养生长阶段,难以正常开花结实。钱思颖等(1987)指出:通过人工调节光温,所有野生棉在南京开花、结实的可能性很大。但据付怀勤等(1985)报道:在安阳即使采用人工短日照处理,仍有部分野生棉收不到种子。这样,为用野生棉种子大范围异地引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野生棉的引种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非我国原产,其野生资源需从国外引进。我国海南省崖城,位于北纬18.03度,东径109.2度,气候因素与多数野生棉原产地较接近,是保存多年生棉属野生资源的天然温室。我所在崖城北部约1公里处已建立了野生棉种植园。经10年的努力,不仅收集种植保存了一大批野生棉资源,而且在野生棉的有关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并向全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缺少纤维优质和抗病品种等问题,利用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进行棉属种间远缘杂交培育而成遗传基础丰富、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冀棉25。冀棉25是重要的棉花种质资源,它的育成克服了远缘杂交障碍,拓宽了品种遗传基础,作为亲本培育出24个具有不同特性的棉花品种,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4个,高抗枯萎病品种12个。启示育种工作者:远缘杂交是拓宽作物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品种遗传基础丰富,利用效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哈克尼西棉细胞质对陆海种间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不育系和陆地棉保持系细胞质为亲本配制 A× R、 B× R的 2 1种基因型 42个组合 ,研究了两种细胞质、不同亲本基因型对杂种 F1 的产量、产量组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细胞质对 F1 产量等经济性状的表现有一定差异 ,哈克尼西棉的胞质效应广泛存在 ,主要对F1 单株成铃数、皮棉产量、2 .5 %跨长、麦克隆值有显著负效应 ,但不同的亲本基因型对 F1 表现各不相同 ,胞质效应与母本基因型密切相关 ,差异显著。若要配置产量纤维品质优异的陆海三系组合 ,在陆地棉亲本上的选择是首要关键 ,其次是海岛棉恢复系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苎麻属野生种资源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属野生种资源是中国苎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当前推广品种所缺少或没有的优质基因,是研究和改良苎麻物种不可缺少的物种基础.由于各种原因———其中主要是人为原因,野生苎麻正面临严重的衰退、丢失、甚至灭绝.本文介绍了苎麻属野生种的搜集、保存和分布情况.对野生苎麻种质资源保护提出了浅见.  相似文献   

19.
试验于1991年12月12日至1992年1月10日在海南岛崖城本所野生棉种植园进行。以陆地棉品种中棉12为母本和4个染色体组的10个野生种进行杂交,共10个组合,并以中棉12自交为对照,不辅助任何保铃措施。最后收杂交单铃,统计成铃率、种  相似文献   

20.
中棉胞质和陆地棉核雄性不育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初V. G Meyer育成了第一个中棉(G. arboreum)胞质雄性不育系。据Meyer(1969、1970、1973)和Marshall(1974)等人研究,中棉胞质雄性不育受胞质、基因和环境共同控制,开花前15~16天日温为33℃以上导致雄性不育,27~30℃则恢复育性,而保持系在日温为36℃时均全部丧失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