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所鱼类良种场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于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从南宁等地购进罗氏沼虾苗进行养殖试验,但都没有成功。1995年购苗2万尾,生产成虾4Okg,基本上没有产生经济效益。1996年购苗5万尾,只收几尾成虾,完全失败。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l池塘条件差1995年购苗2万放疗池塘(1000m2),1996年5万苗分放疗和2“池塘(1000m2)。1#、2#池塘每年冬季干池种黑麦草,故底质较硬,淤泥5-10cm。但是两个池塘均渗漏严重,关水不深,常年水位40-60cm。池塘水质难以调节,时肥时瘦,高温季节容易泛塘,1995年9月3日和29日广…  相似文献   

2.
高雪娟  卜利源 《水利渔业》2004,24(5):51-51,83
面积均为0.4hm^2的试验池塘4口,每口池塘放养蟹苗8500只、南美自对虾苗5万~15万尾、鲢鳙老口苗60尾;饲养120d,总产值150547元,总利润80719元。投入产出比为l:2.2;虾蟹池塘混养。蟹种放养规格以160只/kg、虾苗以5万~lO万尾/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总结了在池塘中套放小体积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技术。2000年的试验示范表明,经过6~7个月左右的饲养,共收获大规格鱼种62180尾,其中鲤鱼种43610尾,成活率82.6%,草鱼种18570尾,成活率59.5%;平均饵料系数1.71,共获利2.4万元,投入产出比1:1.89。这种箱池式模式大大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起,我场进行鳅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目前已基本掌握了人工繁殖技术及苗种培育的关键性环节,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1996年人工孵化鳜鱼苗20万尾,孵化率达90%~95%,育成3cm左右鱼种8.9万尾。现将主要技术环节综述如一下:一、鳜鱼的人工繁殖(1)亲鳜选择及培育选用本地大湖内捕捞的成鳜作亲本,共引进亲鳜20尾,搭养在两只3.5亩的草亲鱼池中,饵料鱼靠池塘中原有的野杂鱼虾类。经一年培育后,捕起放入0.3亩暂养池中培育,以便繁殖时操作。冬、春季投放足够的小型野杂鱼类作饵料,加强亲鱼营养。(2)催产选择成熟度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罗非鱼池塘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4年5月19日放养8~9 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7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4.84万尾,成活率92%,平均体重0.7 5kg/尾.  相似文献   

6.
郑晓青 《科学养鱼》1998,(10):17-17
永泰县富安养殖场于1997年投放31万尾欧鳗苗,其中1996年12月6日报第一批奋共15万尾,1997年3月21日投16万尾鳗苗。到1997年底,已出售成鳗26吨,存塘21万尾。规格5~30尾/kg,其中5~8尾/kg3万尾,8~10尾/kg4万尾,10~20尾/kg8万尾,20~30尾/kg3万尾,30尾/kg以上3万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动态     
鲈鱼越冬技术通过专家鉴定于晓平山东省莱州市过西镇党委由山东省莱州市过西镇政府承担的“北方护鱼池塘规模养殖技术”最近通过了专家鉴定。1993年,这个镇投资3万元,在海上建起了第一个占地35立方米的塑料大棚进行鲜鱼越冬试验。1994年,又投资35万元建起了一个500立方米水体的固定式越冬大棚,一次越冬鲜鱼12万尾,获得成功。1龄护查当年长成体重达150~200克,2龄护全长成体重达750克,kbl龄护全每条增值20元。1996年,该镇又投资400万元,建成5万立方米水体的大型越冬池,一次越冬护鱼200万尾,实现增值30005元。几年来,过西镇利用这…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虾蟹混养池塘的增效技术,在虾蟹混养池中进行了套养细鳞斜颌鲴的试验.于2月中旬,每亩投放800 ~1 000尾·kg-1的越冬青虾种1万尾;3月中旬,每亩投放160 ~ 200只·kg-1的蟹种600只;6月上旬,每亩投放15 cm的细鳞斜颌鲴鱼种30尾;7月中旬,每亩投放5 000 ~7 000尾·kg-1当年繁育的青虾苗2.5万尾.试验结果:平均每亩产细鳞斜颌鲴12.4~13.5 kg,青虾56.4 ~61.0 kg,商品蟹61.9 ~65.7kg,投入产出比为1:1.52 ~ 1:1.63.试验结果表明,套养细鳞斜颌鲴可促进虾蟹生长.  相似文献   

9.
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亲本来源于长江武汉金口江段及附属湖泊斧头湖、鲁湖的野生鳡鱼,经6个月暂养或两年池塘驯养后,于2005年~2006年6月分4批共11组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产卵总量1020万粒,受精卵816万粒,孵出水花365万尾。2年试验平均每组次产卵92.7万粒,受精74.2万粒,孵出仔鱼33.1万尾。初步探明了鳡鱼人工繁殖的方法及规律,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0%~100%、30.4%~88.5%、86.3%~88.8%,同时还对影响人工繁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我乡进行了虾蟹混养试验,经过一年的实践摸索取得了明显的效益,500亩池塘投放青虾种1850公斤,河蟹种15.2万只,总产商品虾6100公斤,亩产虾12.2公斤,总产商品蟹10250公斤,亩产20.5公斤,亩盈利2410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位于马公荡西岸边,新挖两口鱼池,面积分别为324亩与176亩,两只鱼池间有池埂相连,常年水位1~2米之间,土质为小粉白土,略有粘土部分,水源以马公荡水为主,由养鱼专业户张伯年、张伯成承包。2.苗种来源:虾种来源,是当地的池塘幼虾及外荡幼虾,规格3厘米左右,放养时…  相似文献   

11.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水产养殖研究中心,用安氏罗非鱼和罗氏沼虾进行混养研究。混养试验在四只0.1公顷池塘中进行,其中二只池塘施无机肥料,施肥量为50~100公斤/公顷。二只试验塘(1号和4号),5月29日放养安氏罗非鱼2,000尾,每尾平均重1.82克,5月31日放养罗氏沼虾稚虾1,100尾,每尾重0.29克。  相似文献   

12.
一、试验池塘的基本状况和生产实绩试验池面积30亩,塘龄3年。共放养180只/千克的大规格扣蟹种16500只,平均亩放550只;套养1200只/千克的青虾种200千克,平均亩放6郾67千克;5厘米以上的鳜鱼200尾,亩套6郾7尾;花白鲢280尾,亩套9郾3尾;鳊鱼火片3万尾,亩套1000尾。全年共产商品蟹189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7,(9):14-14
美国得克萨斯海洋渔业研究站进行了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池塘养殖试验。试验池塘分为苗种池和成虾池两种。池塘大小分为0.4、0.2、0.1公顷三种。试验的内容包括: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每只苗种池里放养平均每尾长度10毫米的仔虾10万尾,饲养40-44天,投喂配合饵料(内含蛋白质36%)。试验结  相似文献   

14.
袁兆祥  徐广友 《内陆水产》1997,22(11):20-21
鳜鱼是我国名贵淡水鱼类之一,自然条件下以活鱼虾为食。为了将低质鱼转化为优质鱼,笔者于1996年在本市沙河渔场采用“两段法”进行了鳜龟高密度池塘养殖试验。现报告如下:1试验条件与方法1.1池塘选择试验池塘2口,面积分别1334m2和2668m2,水深1.4m,沙土底质,淤泥厚10cm。水源为沙河水库,水质清新,溶氧量8mg/l以上,pH>7.5。养殖地均为自流排灌。1.2鱼种投放皈鱼县花为本地人工繁育的翘嘴鳜,规格为3.5-4.5cm。1996年6月16日投放9600尾。投放时用8g/m3硫酸钢消毒。2饲养管理2.1塘口准备1996年2月,对两口池塘进行了清淤…  相似文献   

15.
张延河 《齐鲁渔业》2005,22(8):17-18
为了探索低盐度地区南美白对虾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2004年,博兴县水产局进行了低盐度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试验池塘106.7hm^2(1600亩),投放虾苗9625万尾,5月15日开始投苗,至9月底收获,生长期135天,成虾平均规格11.8cm,共收获成虾32.5万kg,共获收益498万元,投入产出比1:2.2,获得了低盐度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成功。现将试验的主要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倒刺鲃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进行了倒刺鲃池塘养殖试验,放养5万尾鱼种,当年成鱼产量21吨,产值达114万元,利润29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选择阳光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无渗漏的池塘。池塘底质以沙质或卵石为好,淤泥尽可能少。池塘面积以1~6亩,水深1.0~2.0米为宜。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利用土池放养3~5厘米/尾锦鲤夏花进行了养殖试验,经过5个半月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池塘2个,池塘面积均为1660米2,水深1.2~1.6米,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塘基高出水面0.5米。  相似文献   

18.
黔阳县硖州乡太和村村民蒋志友,1993年利用5.5亩鱼塘放养幼鳖380只,大规格鱼种3700尾,夏花鱼种6000尾,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产甲鱼63kg,获产值1.14万元;产鲜鱼2025kg,获产值1.2万元;收获鱼种4500尾,创产值2250元,三项合计收入2.57万元,除去成本开支,获纯利1.8万余元。他池塘鱼鳖混养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梭鲈鱼池塘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池塘中梭鲈鱼人工繁育的试验介绍,阐述利用这种优质鱼类在池塘中进行人工养殖的可行性及重要的推广价值,并对试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应的对策。该试验是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开翔先生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现我局已进行了5年,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1992年,成鱼驯养面积900m^2,繁殖出水花25.4万尾,售出秋片1000尾;1993年,繁育出梭鲈夏花苗50000尾,秋片10000尾。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仔、稚鱼和鱼苗中间培育试验。共进行5批育苗试验,其中每批购受精卵量均为1 kg,平均孵化率为91.5%,5批共孵出仔鱼593.5万尾。共培育出体长2~3 cm的鱼苗82.3万尾,仔鱼平均育苗成活率为13.9%。5批鱼苗进行池塘网箱培育试验,共培育出体长8~10 cm的大规格鱼种70.9万尾,中间培育平均成活率为8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