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蚕业》2007,35(1):39-39
日本广岛县产业科学研究所与广岛大学合作,最近培育成功能分泌人胶原蛋白的转基因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筛选转基因蚕的方法。即用抗病毒的核酶作为筛选基因与目的基因(用荧光素酶基因作代表)一起导入蚕卵,用病毒攻击的方法筛选转基因的个体,经过几代筛选得到转基因蚕。杂交证明荧光素酶基因与核酶基因整合在蚕染色体中,此转基因蚕能抗NPV攻击且表达荧光素酶。  相似文献   

3.
问:春期蚕生不结茧蚕,在饲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呢? 答:熟蚕上簇后不寻找结茧场所,而沿簇的四周徘徊。其特证是蚕体肥大、环节肿胀膨大呈深黄色。这种状态的蚕称为不结茧蚕。在春蚕期发生的不结茧蚕,大部分是由于绢丝腺异常而引起的。 通常,如果熟蚕体内的丝腺分泌物不排出,蚕就不能化蛹,绢丝腺缢束而不能吐丝的蚕,不断地徘徊,不久便死亡。可以说绢丝腺异常是由于蚕体内激索分泌不平衡引起的,但对于蚕绢丝腺组织出现异常机理的详细情况,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是近年来在基因工程中发展很快的一个研究领域,已经有转基因牛、猪和转基因水稻,棉花获得成功并在生产中应用推广.家蚕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昆虫被人们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蚕的许多遗传背景和生理生化反应机制已被阐明,这些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无疑为开展转基因蚕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尽管转基因蚕的研究起步较迟,但已有一些颇有趣味的研究结果崭露,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正>五龄柞蚕绢丝腺增长规律,苏联学者T.C.已有研究.而壮蚕期饲料对五龄柞蚕绢丝腺的增长也有一定关系.摸清柞树叶质对柞蚕绢丝腺增长的影响,以便改善饲养管理方法,这对一化性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部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柞蚕品种地方品种“方12号”.二、材料蚕放养方法(一)大眠场二年生老柞育:一至三龄蚕按河南普通方法放养,饲料为二年生老柞(河南俗称老梢),四龄蚕继续使用二年生老柞饲料喂养.当大眠蚕(四龄眠蚕)起身时,挑选同时期眠起的五龄蚕为材料.于五龄第2天8时.再将柞蚕移人当年生芽柞(河南俗称火芽)上放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山东格”、“高加素绿”、“日115”、“巴格达特”、中亚细亚蚕研所埃字2号、中亚细亚蚕研所11号、中亚细亚蚕研所18号以及“中108”的绢丝腺的分泌活动和组织结构。研究了五龄蚕儿绢丝腺不同部位的细胞数量和范围。上述品种含丝量增长次序的排列是由“山东格”的10%到“中  相似文献   

7.
在养蚕生产中,不结茧蚕时有发生,不仅夏秋蚕期,春蚕期也有发生,然而,引起熟蚕不结茧的原因很多,因此,全面了解不结茧蚕发生原因,根据不同地区养蚕生产实际,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不结茧蚕发生。1不结茧蚕发生原因1.1绢丝腺发育异常1.1.1蚕的遗传因素,导致少数蚕绢丝腺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8.
五龄蚕座密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个时期,主要是蚕儿的成长和绢丝物的积累。为了研究五龄蚕密度对其体重的影响,在阿塞拜疆蚕业试验站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其成绩列表于下:  相似文献   

9.
<正> 养蚕必须良桑饱食,才能高产、优质,为什么呢?请看下面图表所示: 现行多丝量蚕品种,从蚁蚕到老熟,饲养经过一般不过25~26天,体重增加10,000倍,绢丝腺增加160,000倍。这不难想像蚕对饲料营养是高要求的。再从蚕不同龄期的生产发育来看:体重日平均增加倍数是小蚕期多,大蚕期少;绢丝腺则是3龄后随蚕龄增加而增大,5龄期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禽》2004,26(14):62
韩国研究机构全球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荧光鸡,使转基因鸡蛋在食品、制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更近了一步。大邱基督教大学医学院教授金泰完7月12日宣布了这一成果。转基因荧光鸡的体内植入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在普通光线下与其他鸡无异,在紫外线照射下,喙和羽毛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金教授表示,GFP在鸡的孵化过程中表现出某种毒性,影响胚胎的发育,此次培育成功的转基因荧光鸡属于全球首例。GFP基因是一种标志基因,带有该基因的物种会发生荧光反应。GFP往往与其他物种的功能基因一起植入试验物种的细胞,转基因得到的新物种如果出现…  相似文献   

11.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cynthia)与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均是鳞翅目大蚕蛾科吐丝营茧的昆虫,二者的血缘关系很近,成虫的外形也极其相似。为了获得用于樗蚕与蓖麻蚕分子鉴定的DNA条形编码,测定了二者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COI)574 bp的DNA片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FJ788507,FJ772004),对序列特征及与同科其它绢丝昆虫同源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大蚕蛾科绢丝昆虫中,樗蚕与蓖麻蚕COI序列表现出最强的碱基T偏好性(ATskew=-0.194),二者的COI序列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25个变异位点,表明所测定COI序列可以作为各自的DNA条形编码。樗蚕与蓖麻蚕之间基于Kimura-2-Parameter的遗传距离为0.041,而与同科其它绢丝昆虫之间的遗传距离则在0.076~0.159之间,二者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ropia)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用~3H标记蚯蚓制剂,给五龄家蚕进行添食处理后,通过对熟蚕的绢丝腺、茧层和蛹体中放射性含量的测定,以掌握蚯蚓制剂在家蚕体内绢丝腺中吸收和运转的规律,从而探索其生理机制,为该制剂在养蚕生产中进行实用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为了探讨家蚕五龄期的饲育温度与绢丝腺的成长和绢丝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用中124号×日124号品种。在温度70—80%的情况下,把五龄起蚕给第二次桑的雌蚕,分别进行了30℃、25℃、20℃的饲育。每天给桑4次,每次给桑量以25℃为100,20℃为80,30℃为120。老熟蚕都在25℃中营茧。调查的  相似文献   

14.
人工丝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文献述评。借助于基因操作技术进行了人工人合成丝蛋白的研究。国外科学院在合成β一片层状蛋白质、人工类蚕丝蛋白和人工类蜘蛛丝蛋白等方面进行了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认为蚕是这一转基因技术适当的生物反应器,值得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T3代抗菌肽转基因辣椒的PCR检测及青枯病抗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T3代抗菌肽转基因辣椒的11个株系进行了PCR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T3代抗菌肽转基因辣椒仍保持外源抗菌肽基因;对T3代转基因辣椒群体进行了抗枯病测定试验。转基因辣椒群体抗病力提高,表明在转基因辣椒中蚕抗菌肽D、B基因得到了有效表达,从而缓减了青枯病症状。  相似文献   

16.
刊误校正     
《蚕学通讯》2012,(4):62
《蚕学通讯》2012年第1期发表的"自然界中非鳞翅目绢丝昆虫"一文中,题目及文中"非鳞翅目绢丝昆虫"改为"非鳞翅目绢丝动物";表1中的"蜘蛛目"前增加"蛛形纲";英文题目、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蓖麻(木薯)蚕绢丝市场看好,我区蓖麻蚕生产处于恢复发展时期,为了便于广大蚕农掌握蓖麻蚕(木薯蚕)的饲育技术,我们约请从事蓖麻蚕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根据1988年辅的《木薯蚕(蓖麻蚕)生产技术》,重新编写了“广西蓖麻蚕(木薯蚕)饲育技术要点”,供从事蓖麻蚕生产的蚕业辅导员和广大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绢丝昆虫染色体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野蚕染色体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进展所谓野蚕(wild silkworm)即指家蚕以外的绢丝昆虫(田中,1943),多属于天蚕蛾科(saturniidae)和家蚕蛾科(Bombycidae).主要包括柞蚕、天蚕、蓖麻蚕、樗蚕、枫蚕、栗蚕、柳天蚕、姆咖蚕、惜古比天蚕、琥珀蚕、大乌柏蚕、野桑蚕及桑蟥等,而且主要分布在亚州、尤其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为定期季刊,主要刊载蚕业科学论著;蚕、桑、柞、蓖麻及其他绢丝昆虫试验研究,茧丝研究,蚕业资源调查,蚕业遗产等论文和报告,以及国内外蚕业科学译著和文摘。每逢二、五、八、十一月十五日出版。每期定价四角,全年一元六角,全国邮局均可订购。本刊自1957年第一期起均有余刊,如读者须要,请迳向镇江四摆渡本刊编委会  相似文献   

20.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