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蜜蜂放潮与飞逃都是在晴朗的天气下巢内蜜蜂大量出巢飞翔的现象。不过放潮与飞逃有区别。放潮时间通常在午后1~3时出现。放潮是采集蜂(老工蜂)带领幼龄工蜂(新工蜂)出巢认巢试飞。这批新工蜂熟悉自巢之后,将要成为采集蜂。放潮时有大量蜜蜂涌出巢外,但它们既有出巢蜜蜂,又有进巢蜜蜂,  相似文献   

3.
中华蜜蜂王国充满着无穷的自然奥秘。近年来笔者发现,竟同万物之灵的国度一样,中蜂王国也有预案编制。当蜂国有序的生活遭到挫折时,工蜂们马上会启动预案予以补救。我的老年生活离不开蜜蜂,虽身居闹市、住着高  相似文献   

4.
霍炜  文彬 《中国蜂业》2005,56(2):44-44
蜂王贮存通常分为处女王的贮存和受精王的贮存.大多数养蜂人贮存蜂王只不过是短暂的,很快就介绍到蜂群里.贮存群应选择强群,有大量的年轻哺育蜂,用隔板将巢中蜂王囚禁在巢箱卵虫脾,与贮存蜂王要隔开.为了吸引更多哺育蜂,刚羽化的小幼虫应靠近所贮的蜂王,这样年轻的哺育蜂不与贮存的外来蜂王敌对,而采集蜂正好相反,它们会围攻王笼想方设法攻击被囚蜂王.为了能让贮存蜂王尽量靠近幼虫脾,养蜂人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巢框,市场上买不到这样标准的贮王框架. 多年前,俄亥俄州立大学采用一种复杂设备来贮存蜂王,用于蜂王运输或备用.这种特殊的贮王框放在继箱里,隔王板放在继箱底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群体情绪是营群居生活的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在自然选择的强大压力下,出现的一种对群体生活方式的适应现象。对蜜蜂来说,其高效情绪主要出现在早春繁殖初期、处女王产卵初期、飞逃群和分出群迁入新居初期等。高效情绪出现后,蜂群工作效率较高,采蜜量几乎是同等蜂群的1倍以上;高效情绪不能持久,一般不超过两个星期。本文对蜜蜂采集高效情绪的促成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养王,是养蜂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养王时用几日龄的处女王,这一小环节易被养蜂者忽视。有的诱入成熟王台,有的诱入小日龄处女王,也有的诱入7~8日龄的老处女王。其实,诱入不同日龄处女王,结果有差异,如果不当,轻则影响养王效率,重则影响蜂王质量,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诱王应根据处女王的性成熟日龄,结合生产实践,适时诱王。1.处女王的性成熟日龄蜂王性成熟,是指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飞翔交尾。蜂王此时距出房的日期,即为性成熟日龄。处女王的性成熟日龄有人认为是4~7日,根据本人多年观察,与此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正>有些蜂群秋季群势较强,但到了春季,在蜂群没有明显病害的情况下,蜜蜂大量削弱,甚至陆续死亡。其原因是:培育的越冬蜂不适龄、蜂螨寄生率高、越冬饲料质量差、晚秋及早春管理不当、春繁过早等。一、越冬蜜蜂不适龄繁殖越冬蜂过早或过晚都不是适龄越冬蜂,所谓适龄越冬蜂就是越冬前出房的幼蜂进行过两三次排泄飞行,并未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特别是未分泌过王  相似文献   

8.
胡福良  黄坚 《蜜蜂杂志》2009,29(12):26-26
蜜蜂农药中毒损失很大。蜜蜂中毒后大多情况下死蜂很多,死于田间、蜂箱门口及箱内。死于田间的大多为外勤蜂,采集蜂带回毒物于箱内后,可毒死幼虫及青年工蜂,出现一片悲惨状况。中毒蜜蜂在巢门口作垂死挣扎,在地上打滚翻跟斗,有的抽搐,有的颤抖,有的舌已吐出,有的卷着身体死去,十分可怜和痛心。中毒的蜂群群势,大多快速下降,甚至有全群覆没的。  相似文献   

9.
黄孝恩 《蜜蜂杂志》2015,35(5):30-31
<正>对于蜂王的培育时期是在秋天好,还是春季行的问题,至今没有看到确凿的论证。而对今天的养蜂人来说也是各持己见,论点各有所长。笔者翻阅了十几年来的《蜜蜂杂志》,仔细拜读过所有关于蜂王培育季节的文章,归纳起来,对春秋两季的育王各有见解。但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单谈育王时节,笔者拙见,如果一个强壮的育王群,有足够的交尾雄蜂,在蜜粉源充足的情况下,再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无论是春季育王还是秋季育王,差别不大。因为一个强壮的蜂群必须有优良的种王及其优越的杂交后代以  相似文献   

10.
王加喜 《蜜蜂杂志》2005,25(10):17-17
许多蜂友试图利用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蜜蜂的哺育力极限来繁育大量的健壮采集蜂,以获得最高产量的蜂产品.<蜂群生物学>中的哺育力分别是1.12和3.85[1],<数控养蜂法>中的哺育力是4.47[2].如果还有人再测的话,蜜蜂哺育力必然会出现若干个不同的数据,因为蜜蜂的哺育力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据,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据,它随着气候、蜜源、群势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与其研究哺育力的数据还不如研究蜜蜂哺育力的变化规律更有生产意义.下面我谈几条不成熟的哺育力变化规律和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1.
在提交尾群时,选择颜色大小与大群一样的蜂箱,放在大群后面。小群的巢门紧挨着大群后箱壁,巢门关小到只能两只蜂进出。从大群提两脾蜂放入后面小群,在邻近的大群里再提一张正出房的子脾和一张蜜脾放在交尾群的另一侧;一天后小群采集蜂全部飞回原群,导入王台,处女王出房后就以将小群搬到新址,让蜂王交尾。如交尾群起盗可用青草挡住巢门,让工蜂只能出不能进,盗蜂自然停止。如果处女王被围可将小群还原,不起盗后再搬回。此方法的依据是原群提的交尾群放在大群后面,  相似文献   

12.
<正>《蜜蜂杂志》2013年第9期18页《用处女王培育新王》一文中介绍的方法很好。在用处女王介于交尾群的基础上,我补充一点,方法是:可将处女王从巢门口放入,让处女王自己爬入交尾群,这样容易接受。最好是把所介群的工蜂抖落在巢门口,让处女王和工蜂一起爬入巢箱,在巢门口放1块小木板或覆布与地面相连,这样工蜂和处女王可以很顺利地进入巢箱。要说明的是,处女王的王笼开口要对准巢门方向,出台时间越短的处女王越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养蜂者都希望自己饲养的蜜蜂是优良蜂种,蜂王产卵力强,工蜂哺育力强,能维持强大的群势;蜂群的采集力和生产力强;性情温驯便于管理。那么如何解决优良蜂种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杨多福 《蜜蜂杂志》2009,29(6):19-20
<蜜蜂杂志>2007年第12期<再谈蜜蜂哺育极限与工蜂寿命>(以下简称<谈>文)中说:9脾蜂群以后最大群势理论上应有34.65脾蜂,而实际10脾蜂群以后最大群势只有18脾蜂,其原因就是工蜂哺育负担过重寿命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5.
周道义 《蜜蜂杂志》2014,34(10):43-44
<正>我国养蜂老前辈陈盛禄、龚一飞等专家、教授,耗尽毕生精力忘我奉献,兢兢业业从事蜜蜂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探寻蜜蜂王国的奥秘,获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在这极其珍贵的文献数字里,发现一个令人非常惊奇的秘密:蜜蜂生物学特性中的许多数字与3相关联,能被3整除。为什么是这样?这就给本来已经充满奥妙神奇色彩的蜜蜂世界,增添了更加诡秘暗隐的蹊跷玄机。1蜂群中的三型蜂蜂群存在三种类型、职能不同的蜜蜂,即蜂王、  相似文献   

16.
蜜蜂在养殖中,不管是中蜂和意蜂,除防病和治病外,冬季安全越冬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15年的工作经验,现将蜜蜂安全越冬的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从8月份抓起,囚王断子,对治螨有利,不利的方面是因断子而削弱群势。9月份放王后,往往是青老年蜂,没有10日龄幼蜂哺育的越冬蜂,浆量足而且质量高,青老年蜂再吐浆哺育蜂儿,要消耗大量的糖和花粉,才能再次分泌王浆,而且养分差,质量低,因而越冬不健壮,寿命短。  相似文献   

18.
<正>(续2014年第1期上半月)三、培育"胖蜜蜂"的意义"胖蜜蜂"是对体格健壮、寿命较长的蜜蜂的一种褒称,是营养水平高的蜜蜂相比较于营养水平低的"瘦蜜蜂"的一种形容,一般是指那些咽下腺发育良好、卵黄原蛋白及脂肪贮存充足、保幼激素较低的工蜂,比如越冬蜂。"胖蜜蜂"体表浅色,绒毛较密,颜色鲜亮,体型稍胖,能隐隐约约从背板看到体内的脂肪体;行动稳健,爬行或刚起飞时的速度一般,负重及抗风雨能力较强。就像膘肥体壮的家畜一样,"胖蜜蜂"体内含有高水平的蛋白质、脂肪,可以更耐热、更抗寒抗逆,有充足的体能与耐力胜任蜂群中的各项工作,在蜂群的新陈代谢、行为转换方面起着不一般的重要作用,是蜂群安全越冬、春季快速复壮和强群生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换王,就是用同一日龄的处女王在蜂场采蜜群中交尾.平均每群至少获新王1只(双王群饲养者除外).蜂场如能在春季提前完成换王,对全年养蜂生产意义重大:蜂群工作积极、勤奋,不易起分蜂情绪;秋繁好,越冬群势壮等.笔者2007年春季未能及时换王,秋季突击换王是一次教训,2008年枣花流蜜前充分开动脑筋,大胆试验,47个采蜜群用同一日龄处女王交尾,获新王53只.愿把全过程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周子常 《蜜蜂杂志》2005,25(4):22-22
人工分蜂之后,在近距离安置的新分群,飞翔蜂会大量飞回原巢,致使群内工蜂的日龄比例失调,繁殖与采集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笔者自行设计了一种“不返原巢分蜂法”。不但很好地解决了飞翔蜂的返巢问题,而且此法还能按照养蜂者的心愿将各种日龄的成蜂一次性地基本上分匀,使新分群和被分群都能在1~2天内恢复采集,很快成为正常蜂群。感兴趣的蜂友不妨一试。1 备好蜂箱、用具和安置蜂群的新位当被分群里蜂多群强,已出现未试飞的新王或成熟王台,或双王群需要分箱安置时,先准备好新分群所需要的蜂箱、用具,在离被分群5 m以上的地方分别搞好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