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国 《蜜蜂杂志》2003,(12):17-17
在通常 ,人们总以蜂王体形的大小 ,是人工王台、自然王台还是急造王台来衡量蜂王的优劣 ,其次是进一步鉴别蜂王的产卵能力 ,最后才是看此蜂王产卵育成蜂群的采集能力。在选留蜂王时 ,中蜂急造王台及其所育成的蜂王因其形态小等原因首先在淘汰之列。但是数十年的中蜂饲养实践及对比观察我们发现 :许多能维持较大群势 ,采集力很强的中蜂群蜂王体形并不大。它们共同的特征是 :体形匀称而稍长 ;十分活跃而敏捷 ;色泽佳而鲜 ;产卵速度快 ,最佳者每产一卵需 8~ 9秒钟。另外我们对急造王台所育成的蜂王及其繁殖能力、生产采集能力进行了跟踪观察发…  相似文献   

2.
正蜂群的合并和分群,表面看来是对立的,实际上应根据季节和蜂群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一、蜂群合并的原因没有越冬能力的弱群秋后必须合并;开春没有繁殖能力的弱群应及时合并;流蜜期将到,没有采蜜和造脾能力的弱群要合并;蜂群失王或蜂王老弱病残,又无储备王或成熟王台的要合并。中蜂群失王更应及早处理,避免工蜂产卵。二、蜂群合并的障碍蜜蜂以群体为生存单位,蜂群能根据各自的群味,或者不正常的行动,察觉异群蜜蜂,借以防盗。  相似文献   

3.
1 目的要求。养蜂实践说明,检查蜂群分为两种:一是全面检查,二是局部检查。全面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蜂群的整体情况,含蜂数、蜂儿数、蜂王产卵的情况、食料的贮存量、蜜蜂工作情况等。局部检查是为了某些特定目的,在某一期间内了解蜂群的某种特殊情况,例如.在蜂群自然繁殖季节.蜂群是否造了王台;在采蜜时期,蜂蜜是否已经贮满,需不徭要增加继箱或提取蜜脾分离;在培育蜂王时,了解蜂王幼虫的发育情况;在交配时期的处女王是否已经交尾、产卵等。检查蜂群必须有目的,若是没有目的.常随便开箱检查,势必妨碍蜂群正常的工作,对养蜂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4.
反式提群法     
陈其国 《中国蜂业》2013,(11):15-15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的日子,也是养蜂人忙碌之时,在做好日常的摇蜜、取浆、脱粉、造脾,难免会遇上一件最为烦心的事,那就是逃蜂。前一年作出贡献的优良蜂王再也带不住日益增长的庞大群势,老蜂王产卵日趋下降,蜂群内到处可见滥造的王台,采集蜂消极怠工。为了防止逃蜂的损失,养蜂人需要经常检查群内有无成熟王台,及时毁掉。个别老王群受到频频毁台后,老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后离开蜂巢,飞出蜂箱的蜜蜂是漫天覆盖,若逃蜂集结在较高的树梢上,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对这样的蜂群监控一刻不容忽视,遇到这种情况新、老养蜂者都会感到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5.
对无王状态下蜂群的研究表明:无王蜂群烦躁不安,易螫人,出勤率下降36.5—48.3%,采集力降低。成员组配正常蜂群失王后,工蜂改造王台培育新蜂王,与有王群相比群势增长低10.7%。成员组配不正常蜂群失王后16一18天出现工蜂产卵。介绍成熟王台或诱入产卵王后,工蜂产卵即被控制;工蜂产卵时间越长,介绍成熟王台或诱入产卵王越难成功,蜂群群势下降越快。养蜂生产上宜在失王后尽快诱入优质产卵王。  相似文献   

6.
夏季天气炎热,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螨密度增高,是养蜂的困难时期。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蜂群衰弱,甚至逃亡,因此夏季养蜂必须注意以下十点: 1.调换蜂王:老劣蜂王要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王,新峰王产卵早,繁殖新蜂快,这样在过夏后就能在短期内使蜂群恢复和扩大,提高采蜜能力。 2.调整群势: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  相似文献   

7.
1检查蜂群的目的检查蜂群分为两种:一是全面检查,二是局部检查。全面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蜂群的整个情况:蜂数、蜂儿数、蜂王产卵的情况、饲料的贮存量、蜜蜂工作情况等。局部检查是为了某些特定目的,如蜂群在繁殖季节是否造了王台;在采蜜期时,蜂蜜是否已经贮满,需不需要加继箱或提出蜜脾;在培育蜂王时了解蜂王幼虫的发育情况;在交配时期的新蜂王是否已经受精、产卵等。检查蜂群需要有目的,否则经常、随便地开箱检查,会妨碍蜂群的正常生活,对养蜂极为不利。2检查方法2.1检查时间最好在晴暖无风的日子里,10:00~17:00,荫处气温25℃左右为宜。如…  相似文献   

8.
<正>在王台未成熟仍在封盖王台内,群内多次调进各种日龄卵虫脾,不影响处女王台出和以后的出巢交尾,还能增加群内幼蜂数。在处女王交尾期间,养蜂者为了充分利用交尾群内蜜蜂哺育幼虫的潜在能力而向交尾蜂群内调进子脾或卵脾,群内断子多日后,蜂群突然出现蜂卵成片,易产生错觉误认为群内有产卵蜂王,从而  相似文献   

9.
蜂王是蜂群内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之母,其职能就是产卵。在一般情况下,养蜂成败在于养王。一、蜂王的产生当群势旺盛时,工蜂常筑造多个王台,培育新王,进行分蜂。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王台数量多。王台日龄有显著差异,并且位置常在巢脾的下缘和边缘。自然交替台出现的特点是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一般建造1~3个王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6,(5):36-37
正蜂群在自然分蜂之前有一个准备时期,这个准备阶段叫做分蜂热。一、自然分蜂的掌握蜂群在自然分蜂前几天,开始在巢脾边沿造数个王台基迫使蜂王于不同时间在王台内产卵,王台内出现幼虫后,工蜂减少饲喂蜂王,使蜂王的产卵量迅速下降,经1周左右,蜂王完全停止产卵。腹部缩小,体重减轻,以便随飞出蜂群飞走。蜂王产卵量的突然变化,使蜂群哺育工作骤然减少,工蜂停止采集活动,无事可做的蜜蜂越来愈多,聚集在巢门前形成蜂胡子,出现怠工  相似文献   

11.
春繁期间核群的使用核群是养王用的小蜂群,由1只蜂王,最多5张巢脾和大约1千多只蜜蜂组成。蜂蜜生产者利用核群来贮存备用蜜蜂、蜜蜂幼虫和产卵蜂王。以备紧急时应用。商业育王者在蜂王交配季节利用核群饲养新蜂王。这里我们仅就采蜜利用核群的方法介绍一下。核群没有...  相似文献   

12.
蜂群里的蜂王,虽然不外出采蜜,也不泌蜡构筑巢脾,但是它产卵多少,对蜂群的发展快慢和蜂蜜产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一群蜜蜂中,如果有一个优良的蜂王,正常年份的产蜜量可达40—50kg,能分新蜂群1-3箱;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蜂王,年产蜂蜜往往只有10多公斤,蜂群发展很馒,分新蜂群就更困难了。因此,饲养蜜蜂,一定要选择优良的蜂王。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养蜂生产实践中,初养蜂者新购置或新收分蜂群蜂量减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下面算这么一道数学题:假如养蜂者收捕到1群10000只蜜蜂的分蜂群,工蜂寿命3545天,采蜜期过后分蜂群蜂龄在1545天,采蜜期过后分蜂群蜂龄在1545日龄之间,即未来30天中,每日将有总量的3.3%,约330只工蜂自然死亡。在不考虑自然增长的前提下,理论上第31天该群的存蜂量为0。若蜂王第3天有新脾开始产卵,按日产卵500粒计算,卵期3天,幼虫期6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7,(9):39-40
<正>生产蜂场是以采集蜂蜜、蜂王浆、花粉等蜂产品为主要工作,兼顾蜜蜂为作物授粉的一类蜂场,每个蜂场都有不同的生产主体,作为生产经营的目的。但是一年一次更换蜂王,极大地开发蜜蜂的使用效率,是每个蜂场的共同特点,于是蜂群群势大小、采集力成为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达到繁殖能力最大化,蜂王的优劣成为重中之重,如何保障蜂王体质强壮、产卵力高、快速培育大量蜂王,成为育王的焦点。现就我在养蜂生产中采用的无王群育王、继箱小群交尾科学技术介绍给大家,以获得共勉。  相似文献   

15.
刘华兴 《中国蜂业》2009,60(1):29-29
根据往年的经验,我地8月份以后就没有大宗蜜源。由于蜜粉不多,蜂王产卵数量减少,把原来十几框的蜂群抽脾,只剩不足10框,最少的只有7张脾,并撤去继箱。而2008年8月中旬,雨水充沛,多年不遇的益母草开始流蜜。蜜蜂采集积极,刺激了蜂王产卵的积极性,蜂群内显得有些拥挤。检查时发现4群蜂有王台,最多两个,有的已封盖,为防止分蜂就将王台毁掉。  相似文献   

16.
养蜂者介绍蜂王是经常的。近几年,我用蜡片或赘脾把蜂王包起来,留出小口让工蜂喂蜂王,并能很快咬开。放入被介绍蜂群内,介入当天可产卵。只要蜂群内无王台,蜂王介入后不需检查。但要注意,新王需产卵9天以上方可介入。蜂群断王15天以上者介绍后需检查。若发现围王可从别群中提幼虫脾放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6,(2):26-27
正一、什么情况需要合并蜂群1.度夏和越冬是南方中蜂一年中困难时期,对于不能安全度夏或越冬的蜂群需要合并。2.度夏和越冬期间,蜜蜂群势削弱,经度夏或越冬后没有什么繁殖能力的弱群应合并。3.强群能多采蜜,在大流蜜期即将到来而未繁殖起来的弱群应及时合并,利于采蜜。4.蜂群失王以后,既无老熟王台,又无贮备产卵蜂  相似文献   

18.
也谈加巢础     
在蜂群增殖期,没有巢脾及时扩大蜂巢,蜂王的产卵就会受到限制,影响群势的增长。在主要采蜜期,蜂巢内空脾的数量不足,蜜蜂采集的花蜜没有贮存的地方,就会降低蜂蜜的产量。因此根据蜂群情况,适时加巢础造脾,是蜂群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  相似文献   

19.
引言在生产实践中,养蜂者总希望能够根据一些可靠的表面特征获得产卵力强的蜂王。这是因为蜂王产卵力是蜂群繁殖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育种中,许多研究者认为:蜂王的初生重可以作为鉴定蜂王品质优劣的一项指标,因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