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季蜂群繁殖速度的快慢,对蜂群当年生产有着明显的影响。所以,应从早春开始,加强管理,为春末或夏初主要蜜源流蜜期积累工作蜂而培养强群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强壮的蜂群是优质高产的基础,是养蜂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饲养强群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越冬期蜜蜂的死亡率是影响饲养强群的一个主要因素。从秋末或冬初蜂群内最后一批幼蜂出房到翌年春季新蜂出房之前,蜂群内部没有新蜂出世,蜂群中只死不生,逐日减少,蜂群强度下降,以至下降到群势的最低点,这个最低点也是蜂群新一年繁殖的起点。越冬蜂  相似文献   

3.
因地因蜂制宜,适时做好蜂群的春季管理,是加快春繁速度,及早养成强群,实现全年优质高产的关键。华北地区春季辅助蜜粉源比较丰富,在强群越冬的基础上,只要春繁措施得力,到5月初即可发展成为生产强群,不仅对采集刺槐和狼牙刺蜜有利,并为下半年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谈谈管理要点,以供参考。一、“立春”看蜂控制蜂王产卵 1.“立春”看蜂。蜂群经过漫长的越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强群,刘伯瑗同志早在1956年就开始饲养双王群。 1979年早春,他在江苏宜兴分水地区饲养同是2框意蜂的单、双王群。双王群满箱时,比单王群多4框;双王群可以加继箱时,单王群才8—9框蜂;双王群产王浆时间可以比单王群提前10天,春季的双王群王浆产量可达400克,比单王群多一倍;蜂蜜产量也比单王群提高40斤。由此可见,双王群在早春繁殖中有明显的优势:产子多,蜂群发展快,有利于及早获得强群,双王群内过剩的幼蜂(4—12日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地区强群与弱群的标准是:早春4月上旬开始定群,有6框蜂的为强群,4~5框蜂为中等蜂群,3框以下为弱群。“以弱补强”不是目的,而是使强群、弱群平衡发展的一种方法。过去,一般采用“以强补弱”,将强群调出一些蜜蜂补助弱群,让强群和弱群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1,62(7)
秋繁是基础,春繁是继续。春季开繁要求强群,秋繁也需要强群繁殖。秋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安全和来年春季养蜂生产。如何才能强群繁殖呢?笔者根据当地蜜源、气候和蜂种条件,将秋繁分成三个阶段,即蜂群恢复阶段、培育适龄越冬蜂阶段和保子阶段。  相似文献   

7.
发展笼蜂生产,充分利用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和蜜源条件的差异,早春在南方大量培育蜂王和繁殖蜂群,出售给北方采集夏秋蜜源,减少北方越冬,南方越夏蜂群和饲料的消耗;或利用笼蜂、补强北方越冬削弱的蜂群。这种运蜂、不运蜂箱蜂具,可以减轻运输的压力和节省开支,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炎热的夏季,从强群中分离出部分蜜蜂装笼运输,减轻蜂群运输的损失,为保持强群增产成熟蜜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就笼蜂  相似文献   

8.
李华州 《蜜蜂杂志》2015,35(3):25-26
<正>双王群饲养是强群、增群、增收的有效措施。只要讲求科学,管理得当,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蜜蜂,帮你走上致富之路。强群夺蜜是养蜂人的奋斗目标,早春无子期治螨后,蜂群开始繁殖,双王群互依,保暖性好,复壮迅速。结合笔者2014年在第4期《蜜蜂杂志》上发表的《浅谈春季爬蜂病预防》,采取生物预防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春季爬蜂病,蜂群强壮,抗病力强,上继箱早,流蜜期稳产高产,蜂群规模常年不降。这样,蜂群越冬就安全,为来年春天蜂群复壮  相似文献   

9.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3,54(4):18-18
我是个业余养蜂爱好者 ,养蜂 2 0余年 ,曾有过一次滥用药物的教训 :记得是 1983年开始养蜂 ,春天出窖群势很好 ,我用抗生素类药和磺胺类药来预防蜂病 ,由于用药过量 ,只见蜂群大片子不封盖 ,最后 10多箱蜂全部垮掉 ,不得不重新买蜂。这次教训后 ,我采取饲养强群 ,综合治理的办法。 2 0多年来 ,除治螨外没有饲喂任何药物。一、饲养强群 ,增强抗病力春季蜂群排泻后 ,立即合并弱群 ,群势在 3框足蜂以上 ;夏季繁殖期不能低于 5框足蜂 ;秋季流蜜期及准备越冬群不能低于 10框足蜂。只有饲养强群才能有强的防病、抗病能力。二、定期更换蜂箱春季排…  相似文献   

10.
余博薪同志提出的这个問題值得大家重視,特別在春季蜂群發展期,脾多于蜂会延迟蜂群的发展壯大,增加管理上的困难。但是在采蜜期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的作法,是一般群势不壮的飼养方法,如果强群采用这种方法,容易促成分蜂热。在南方,有些人認为飼养弱群并不見得少采蜜。在長江中下游,飼养弱群有利,还是飼养强群有利,这个問題可以大家討論。  相似文献   

11.
王海全 《中国蜂业》2007,58(9):19-19
长白山区蜂群的秋季管理是指蜂群采完椴树蜜以后到培育越冬蜂结束前的蜂群管理,是一年养蜂的关键环节。蜂群管理的好坏关系到蜂群是否以强群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春季群势的强弱。  相似文献   

12.
以前,对中蜂加继箱总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其理由是:中蜂群势小,发展慢,好分蜂。早春繁殖期易产生分蜂热,难以养成强群,更难维持强群。 1980年在全国中蜂协作会议上,我们承担了“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研究”的课题。为了探讨这个问题,1981年我们选用40框中蜂(10只蜂王),进行加继箱试验。一、试验的情况: 1981年我们先从加大空间,使空气流通,减少闷热和蜂群内的拥挤来考虑改善分蜂热的问题。组  相似文献   

13.
<正>中蜂爱分蜂是指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蜂蜂群在繁殖季节经过一次分蜂后,会无节制多次无序分蜂。多次分蜂往往会造成蜂群弱小、抗逆性差、采集力低、抗病力不强、产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是中蜂养殖难的症结所在。那么,造成中蜂爱分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和控制中蜂爱分蜂问题,使饲养的中蜂群在分蜂季节少分蜂或不分蜂,让中蜂容易养成强群、大群。下面介绍中蜂爱分蜂的原因和控制分蜂的办法,供大家讨论:一、遗传因素和强群标准每年春季和夏秋时节,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以前,我饲养的蜂群由于近亲繁殖,蜂群的抗病力弱,不耐大群,常年忙于治病,割雄蜂和毁台的劳动。蜂养的不多,劳动量不小,经济效益不高。1987年7月从吉林省养蜂研究所购进一只纯种“喀尼阿兰”蜂王,秋季育成12只蜂王。(当时我场蜂群为意蜂)组成(喀×意)单交一代蜂群越冬。经过5个多月的越冬,春季出窖时,虽然群势  相似文献   

15.
每个有经验的养蜂者都知道,强群是夺取蜂蜜、蜂王浆高产的基础。但是,因种种原因,蜂群一时又繁殖不起来(比如说:越冬后蜂群过弱,早春发展缓慢;或经过长途运输蜂数大量下降等),如果此时外界粉蜜源充足,温度适宜,正是生产蜂王浆的大好季节,可利用7~8框足蜂的平箱群一边生产王浆,一边繁殖蜂群,只要管理得当,也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油菜、紫云英南北花期连续2个月之久,定地饲养的蜂群,必须加强早春管理,才能在流蜜期到来之前,养成强群,取得丰收。早春的蜂群管理,除了调整群势,防病治螨,紧脾保温,补充饲料以外,因时,因蜂制宜,调整和扩大蜂巢是加速蜂群繁殖的  相似文献   

17.
江淮之间,早春2月下旬和3月上中旬以及晚秋10月中下旬,气温很低,且昼夜温差较大,对早春繁殖蜂群,迎接采蜜、产浆和晚秋繁殖越冬蜂,深为不利,对于六、七框蜂的强群问题不大,而对于不足二三框蜂的弱小群,则需要精心管理,稍有不慎,难免导  相似文献   

18.
<正>5月份以前气温不稳定时,检查蜂群时间和次数增加,蜂群容易出现爬蜂,一只只拖着大肚子的工蜂在蜂箱四周爬来爬去。特别是在农村,一旦出现爬蜂,蜂农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蜜蜂死去,在此我谈谈春季爬蜂的预防。春季爬蜂与所饲养的群势强弱有关,强群不会出现爬蜂或很少发生爬蜂,即使有少量爬蜂也能不治自愈。春季爬蜂除与蜂箱、场地消毒有关,还与养蜂人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7,(7):30-31
<正>夏季是养蜂的主要生产季节,应加强蜂群的管理,以利于蜂群的繁殖和生产,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以下五点。一、维持强群经过春季繁殖的蜂群内,培养了大量的适龄采集蜂,可采用及时更换老劣蜂王、强弱群互相调子脾,利用辅助蜜粉源加巢础造脾,连续生产蜂王浆等方法,维持强群,避免产生分蜂热,影响繁殖和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1,62(7)
第一关,春季繁殖分蜂关,由于中蜂喜好结半球形蜂巢,我们就顺着中蜂的习性,让蜂群在蜂桶中繁殖,把从桶中分出的第一群养在活框箱内,利用活框巢脾摇蜜,然后把桶中随后分出的小蜂群用土法养起来,不取蜜,到越冬时就是个强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