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兔瘟病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研究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外周血液中ANAE^ 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在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后,连续4d每日应用15mg/kg左旋咪唑的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后第7、14、21和28天,外周血液中的ANAE^ T淋巴细胞数量,不论是总数、还是粗颗粒型或细颗粒型阳性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并以ANAE^ T淋巴细胞总数和粗颗粒型阳性细胞增多最为明显。其中除ANAE^ T淋巴细胞总数在第28天时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时间两组相比二种类型的T淋巴细胞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外周血液ANAE ̄+T淋巴细胞动态程相朝,宋文成(洛阳农业专科学校牧医系,171003)薄清如,邱震东(解放军农牧大学)为进一步探讨鸡马立克氏病时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增殖的意义,我们对人工感染京毒1号MD强毒鸡外周血液酸性:小醋酸萘酯酶阳性(...  相似文献   

5.
6.
7.
甘露寡糖对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检测T细胞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甘露寡糖(MOS)对鸡外周血液中T细胞的影响、结果证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能特异地区分T、B细胞,在饲料中按5g/kg添加MOS就艰明显地促进T细胞增殖,提高T细胞百分率。  相似文献   

8.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快,病毒力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兔业造成了极大危害。近几年,尽管全国各地均采取了综合性防制措施和预防接种措施,但仍有兔瘟发生。1 兔瘟发生的原因1.1 应激因素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应激,如兔舍环境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差,保温控湿不良,兔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均能使兔在接种疫苗后,免疫抑制,产生的免疫力不够坚强或没有产生免疫抗体,不能抵抗兔瘟病毒的感染。1.2 疫苗效价低、免疫程序不合理、防疫制度不健全、免疫操作不严、免疫接种剂…  相似文献   

9.
兔瘟又称为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由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常常导致群体死亡,给养兔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各养殖户多使用兔瘟疫苗(或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进行预防注射,但是各地每年仍有散发和群发的情况发生,发病时多紧急接种兔瘟疫苗,而应用同源组织灭活苗的报道较少见,现将笔者遇到的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吉林市某兔场,始建于1997年7月份,共引进种兔368只,8…  相似文献   

10.
从安哥拉兔病死兔的肝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动物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确定为兔瘟病毒(称RHDV-H)。  相似文献   

11.
法氏囊活性肽对兔瘟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滤浓缩技术制备纯化的鸡法氏囊活性肽(分子量1kDa以下,主要成分为法氏囊活性肽),以不同的剂量肌肉注射45日龄母兔,同时颈部皮下接种兔瘟灭活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兔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加快兔瘟抗体产生的速度,缩短诱生抗体时间,提高抗体水平,延长抗体维持时间。实验期间,4mL法氏囊活性肽组的兔瘟HI抗体水平比对照组平均高2-3个滴度。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禽法氏囊活性肽可以短暂地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因此,法氏囊活性肽主要对体液免疫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兔瘟是养兔户最揪心的病症。该病以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发病率最高,可达70%以上,死亡率可达100%,此病多见于冬秋和早春季节发生。该病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坏死性肝炎、兔X病、兔出血性肺炎、兔传染性出血。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1病例介绍2002年早春,刘某由市场购入母兔2只,5日后发现自家原有的36只比利时兔(112d,体重1381g±26g)有26只发病,发病率为72.22%。病兔以食欲减少或废绝、鸣叫而死为主要特征,畜主自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进行了治疗,但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先后死亡14只,占发病总数的53.85%。于发病第4d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14.
鸭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转化MTT比色法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建立鸭淋巴细胞转化检测的MTT 比色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检测的最佳条件为7.2 μg/mL的PHA、7.5 ×106 细胞/mL的细胞数、细胞培养液加入1 % 的SPF鸡血清、细胞培养的时间为72 h。在此条件下,对北京鸭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为:2~6 周龄鸭淋巴细胞转化率从50.2 % 上升到212.3% ,8 ~16 周龄正常鸭在193.0% ~281.0% 之间变动。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鸭体外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感染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致死的兔的脏器(主要是肝),制成10%的兔瘟组织灭活苗和10%的兔瘟蜂胶组织灭活苗。采用常规血凝抑制实验,初步分析比较了注射兔瘟组织灭活苗和兔瘟蜂胶组织灭活苗后兔体内抗体水平的消长情况。结果表明:兔瘟蜂胶组织灭活苗能明显提高抗体效价,增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应用免疫SPA菌体不法和间接ELISE法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血清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和蔼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对照雏鸡,表明CIA疫苗免疫母后,其子代雏鸡全身的体液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CIAV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外周血液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CIAV强毒感染雏鸡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尤其是胸腺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子等密切相关,是导致感染鸡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MTT法和间接ELISA法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增殖功能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表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免疫机能降低,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强毒攻击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