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僧帽牡蛎幼体附着和变态的诱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才焕 《水产学报》2000,24(3):229-234
采用外加人工化学物质检验对僧帽牡蛎眼点幼体的附着和变态诱导活性,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野上腺素和L-多巴可有效诱导幼体不固着变态.在药物持续作用下,肾上腺素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0-5mol@L-1(变态率67.4%),去甲肾上腺素的最佳诱导浓度为5×10-5mol@L-1(变态率52.2%),L-多巴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0-5mol@L-1(变态率43.0%),而对照组变态率为0.幼体大多在药物作用12~24h之间完成变态.三种药物诱导的变态个体中有85%以上是不固着变态.比较多种附着基和EPI的变态诱导活性,显示同种贝壳的活性较肾上腺素还高.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幼体变态效应对低盐海水有较强耐受能力,而对高盐海水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2.
几种阳离子对葡萄牙牡蛎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牙牡蛎眼点幼虫暴露于K+、Ca2+、Mg2+、NH4+不同添加浓度的海水溶液中.结果显示:在最初4h内K+和NH4+可明显诱导幼虫的附着行为;7d后,10 mM和20 mM的K+以及10 ~ 25 mM的Ca2+可显著诱导幼虫的附着变态,Mg2+与对照组相比无效,NH4+造成幼虫高死亡率.这表明K+、Ca2+可能成为葡萄牙牡蛎育苗生产上幼虫附着变态的有效诱导剂.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9年室内和野外附着实验,检验了牡蛎壳(新壳和旧壳)和生物膜(有生物膜和无生物膜)对牡蛎附着量的影响.室内附着实验表明,在生物膜处理下新壳上牡蛎附着量显著高于旧壳(P<0.05);而在无生物膜对照组中,新、旧壳上牡蛎附着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外附着实验发现,生物膜显著提升了旧壳上牡蛎附着量,但对新壳上...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蓄养有越冬的1令牡蛎的浅盘里,偶然混入一只岩黄道蟹(Cancer irroratus),这在控制牡蛎的生物附着及泥沙淤积方面却意外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几乎完全防止了这些问题的发生;而其它养殖浅盘的贻贝附着问题极为严重,并且淤积了一层厚泥沙。根据这种情况所作的一次核实试验表明:不同规格的大小蟹都是有选择地捕食贻贝。所以,在利用栏围空间养殖软体动物的系统里,以蟹来控制生物附着似乎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的5-羟色胺(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附着变态,处理不同时间后,计算附着变态率。结果表明:使用浓度为0.001、0.01、0.1和1mmol/L的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12和24小时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刺参幼虫附着变态率。以浓度为0.1mmol/L的5-HT溶液诱导刺参幼虫24小时效果最好,附着变态率提高12.8%。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9年室内和野外附着实验,检验了牡蛎壳(新壳和旧壳)和生物膜(有生物膜和无生物膜)对牡蛎附着量的影响。室内附着实验表明,在生物膜处理下新壳上牡蛎附着量显著高于旧壳(P<0.05);而在无生物膜对照组中,新、旧壳上牡蛎附着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外附着实验发现,生物膜显著提升了旧壳上牡蛎附着量,但对新壳上牡蛎附着量无显著影响。通过2020年野外附着实验,检验了牡蛎壳(新壳和旧壳)和潮区(滩面以上0.6 m和1.1 m)对牡蛎和藤壶附着量的影响。牡蛎附着量在每个潮区中,15 d、45 d和70 d时新壳均显著高于旧壳(P<0.05)。藤壶附着量仅在0.6 m潮区中、15 d时新壳显著高于旧壳,而45 d和70 d时,各潮区中新、旧壳上藤壶附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新壳的附苗效果好于旧壳,这种差异涵盖了整个牡蛎繁殖、附着及补充的高峰期。因此,牡蛎礁修复中应优先选取新壳作为底物。  相似文献   

7.
用KCl、尿素[CO(NH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诱导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分析同种化学物质的不同质量浓度以及不同的化学物质对变态附着的影响,并对他们的诱导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75 g/L的KCl和0.35 g/L 的EDTA-Na2的诱导作用最显著,而尿素的诱导效果较差,尿素诱导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的最佳质量浓度是0.1 g/L.不同的诱导物及同一种诱导物在不同的质量浓度下对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的诱导作用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GABA及其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GABAA受体)和CGP52432 (GABAB受体)在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中的调控作用,实验通过分析厚壳贻贝不同发育阶段幼虫转录组数据获得GABA受体相关蛋白基因(GABARAP)和GABAB2受体基因(GABAB2R),发现GABAB2R在变态前期的眼点幼虫阶段相较于其他阶段幼体显著高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也得到相似的表达模式,显示GABAB2R可能参与调控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10-4 mol/L GABA对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具有诱导活性(27.2%±3.0%)。在拮抗剂实验中,10-6~10-4 mol/L荷包牡丹碱和CGP52432均显著抑制了厚壳贻贝幼虫变态,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实验还发现GABA及其受体拮抗剂都抑制了厚壳贻贝幼虫的游泳行为。研究表明,GABAA或GABA...  相似文献   

9.
诱导皱纹盘鲍浮游幼虫附着和变态的物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庆浩 《水产学报》2003,27(2):131-136
根据鲍育苗中常用的6种底栖硅藻氨基酸的组成分析结果,选择15种人工合成氨基酸作为诱导物质,进行鲍浮游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发现天冬氨酸组附着率最高,谷氨酸组次之,但均略低于底栖硅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变态率实验,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组结果基本一致,均略高于底栖硅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氨基酸浓度对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天冬氨酸还是谷氨酸,实验浓度为10-5mol·L-1组的附着率和变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几种化学物质对西施舌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如承 《水产学报》2006,30(5):597-602
采用添加不同化学诱导物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素(EPI)、氨基丁酸(GABA)、L-多巴(L-DOPA)、Ca2+对西施舌眼点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确定了化学诱导物最佳诱导浓度。结果表明,EPI对西施舌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当EPI浓度为10-4 mol·L-1时,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8.3%及92.8%,同时成活率也高达98.14%;GABA亦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当GABA浓度为10-5 mol·L-1,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6.9%及87.6%;L-DOPA能诱导西施舌眼点幼虫变态,当L-DOPA浓度为10-6 mol·L-1时,变态率达73.3%,附着率达84.9%. Ca2+最适宜浓度为20 mmol·L-1时,附着率、变态率及成活率分别为86.1%、42.8%和87.4%。以上4种化合物最适宜浓度诱导作用时,西施舌幼虫的附着率和变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还对Ca2+在西施舌大规模人工育苗中的诱导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