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正>美洲鲥的病害主要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两大类,病原性病害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引起,非病原性疾害主要是由敌害生物、水环境恶化和营养不良等引起。目前病毒性疾病还未见报道,美洲鲥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贝类养殖规模的扩大及养殖历史的延长,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去年,在伦敦举行的贝类年会上,PhilippeGoulletquer博士认为死亡并不是因为一种病害,而是与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环境压力有关。英国贝类协会主席EricEdward。指出:外地贝类的引人和移植可能会传播更多的敌害和疾病,所以区域间要加强管理。另外,在对我国贝类养殖的基本情况做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大连水产学院的张国范教授详细分析了发病原因。一是生物性病原致病。引起贝类死亡的生物性病原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正一、准确诊断生物性病害病原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而非生物性疾病主要包括营养、环境影响及机械损伤等,因此可知引起病害暴发的因素多种多样。目前疾病暴发呈现多种症状,而不同疾病很可能出现相同或者类似症状,具备很强的迷惑性,如病毒性出血病与细菌性出血病  相似文献   

4.
沈庞幼 《海洋渔业》1992,14(3):114-115,121
<正> 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和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虾病发生及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常见的虾病可归纳为生物性致病和非生物性致病两大类,生物性致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寄生后生动物(蠕虫类和无脊椎动物)等感染引起的,如黑鳃、瞎眼、长毛等。非生物性致病则是由于水环境条件恶劣或者营养不良等引起,如痉挛、黑死  相似文献   

5.
中间球海胆的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亚青  高绪生 《水产科学》2004,23(12):49-50
(接10期) 3 海胆的病害及其防治 海胆的敌害生物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食害性敌害生物、饵料竞争性生物和病原性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樊海平 《科学养鱼》2002,(12):43-44
养殖鳗鲡疾病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生物性疾病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如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寄生虫等导致的疾病;非生物性疾病主要有机械损伤、营养不良、水质中毒、缺氧、药物中毒等引起的疾病。而养殖生产中引起危害最为严重的为生物性疾病,因而,疾病的防治技术研究也基本集中于生物性疾病研究。非生物性疾病研究主要集中于营养性疾病方面,而其它非生物性疾病基本都可以通过改良养殖设施、规范操作及管理来避免,因而本文所介绍的原则也几乎全针对生物性疾病。一、环境因素、病原体、鳗鲡三因素综合处理众所周知,养殖鳗鲡疾…  相似文献   

7.
一、疾病流行情况 根据上海、天津、重庆、河北、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海南、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对18个养殖种类的77种病害监测,八月份的病害发病率、死亡率因地因品种而异。18个养殖品种中鱼类12种、甲壳类3种、爬行类1种、贝类2种;77种病害中病毒性疾病13种、细菌性疾病39种、真菌性疾病2种、原生动物疾病13种、后生动物疾病9种、寄生虫疾病1种。 八月份致病原仍以细菌生物为主,但细菌性、后生动物性疾病总体比上月份轻,病毒性疾病、原生动物疾病比上月份加重。在病害测报中仍有不明病…  相似文献   

8.
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会引发鱼类的各种病害,这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水体中的生物性环境因子。而诸如水温、不良水质、食物缺乏、  相似文献   

9.
方正银鲫原产于方正县双风水库,是一个优良的鲫鱼品种,现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其抗病力较强,在正常的管理下,很少发病。方正银鲫的疾病,一般是由生物病原和非生物因素引起。由生物病原引起的鱼病有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感染的传染性鱼病和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侵袭性鱼病;非生物因素则是由其它生物或机械物理、化学等引起的。其敌害主要有水鼠、水獭、水鸟、蛙类、凶猛鱼类、水生昆虫等。方正银鲫的发病是较复杂的,我们必须抓好鱼病的防治,发病及时治疗,确保方正银鲫的养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鲍是一种重要的海珍品.世界上至少有7个国家开展鲍鱼养殖养殖,我国年产养殖鲍约2.4千吨以上.养殖鲍面临14种疾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等引起的和管理不当及环境不适造成的疾病,另有一些敌害生物危害.本文分别描述以上疾患及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管理的水环境系统中,对虾疾病的发生是病原生物、环境条件、对虾本身的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引起对虾发病的因素有: 1病原生物病原生物又称为病原体,是指能致病的一些生物。常见的种类包括病毒、  相似文献   

12.
养殖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会引发鱼类的各种病害,这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水体中的生物性环境因子。而诸如水温、不良水质、食物缺乏、机械损伤等因素则属于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不良非生物环境因子也会引发多种病害,影响鱼类生长,造成养殖成活率下降,导致经济损失。现将各种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鳜鱼养殖的常见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鳜鱼终生都是以活鱼虾为食 ,因此常见鱼类的各种病害都有可能在鳜鱼身上发现。人工养殖鳜鱼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藻类等生物致病因子和环境恶化等非生物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病害。鳜鱼病害的防治与其它养殖鱼类一样 ,主要是以防为主 ,而相对于其它鱼类而言 ,鳜鱼是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品种 ,且发病的死亡率很高。1 车轮虫病病状 :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丝、鳍条和体表上 ,破坏鳃组织 ,使鳃丝失血肿胀 ,数量多时 ,鱼体烦躁不安 ,影响食欲 ,粘液增多 ,游泳失去平衡。时间长了易并发感染细菌病。此病鳜鱼终生都会发生 ,尤以苗种培育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病毒、细菌、寄生虫、生物毒素几个方面介绍了水产品可以传给人的生物性致病因子及注意事项。作为常识了解相关知识,可以使人们更安全地食用水产品,促进水产品的消费和流通。  相似文献   

15.
第四讲对虾传统单养技术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1池塘整修收虾之后,将池水排净,维修闸门,夯实堤坝。1.2清淤清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水彻底排干,机械清除污泥和杂草,沉积物较少的滩面可采用曝晒、翻耕等办法,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排出。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高压水泵进行反复冲刷,排出污泥废物。1.3消毒、清除敌害虾池经过清淤清,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清除一切对对虾生存不利的生物。此类生物包括捕食性生物(鲸鱼、虾虎鱼、马跌等)、竞争性生物则、型虾虎鱼、青鳞鱼、白虾等)、破坏性生物(凿石蛤、船蛆等)、致病生物(细菌、真…  相似文献   

16.
一、疾病流行情况 根据上海、天津、重庆、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海南、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对17个养殖种类的77种病害监测,九月份的病害发病率、死亡率因地因品种而异。17种养殖品种中鱼类11种、甲壳类4种、爬行类1种、贝类1种;77种病害种类中病毒性疾病 11种、细菌性疾病39种、真菌性疾病1种、原生动物疾病12种、后生动物疾病12种、寄生虫感染疾病1种和藻类疾病1种。 本月份致病原仍以细菌生物为主,但病毒性、细菌性等致病原疾病总体比上月轻,病害所造成的损失也相对比上…  相似文献   

17.
《淡水渔业》1973,(6):5-6
一、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影响鱼苗成活率的因素很多,如疾病引起死亡,敌害生物侵袭,浮头引起死亡等等。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途径,就是要预防和消除可以引起鱼苗死亡的各方面因素。我场  相似文献   

18.
河蟹育苗敌害生物的防治在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然严格要求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不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的生物因子,并严重影响幼体的成活率,因此对于幼体生物敌害的防治,不能不引起重视。生物敌害主要有菱形海发藻、聚缩虫、水蜈蚣、华鳔蚤和摇纹幼虫等。一、菱...  相似文献   

19.
一、鱼类病毒病的发生特点一是养殖品种不明病因的疾病增加;二是疾病种类、复合发病多,往往是同一片池塘可同时发生不同的病害,造成控制难度大;三是病程时间长,发病面积广,一些病害全年均有发生;四是一些疾病在局部地区暴发性频率增加,病害控制难度非常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二、病毒及鱼类病毒病的主要特点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病毒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小颗粒,  相似文献   

20.
正病害问题一直是影响刺参人工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防治病害往往不得不施用药物,而药物不规范使用则会对苗种质量和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甚至诱发药源性疾病,进而加重病情。为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现从改进育苗技术、优化池水生态环境、科学使用投入品、生态防控敌害生物等方面入手,总结并完善了一套既能保证刺参苗种质量安全和水体生态安全,又能有效防控病害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