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时期,伴随社会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林业为例,越来越多的森林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为林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就我国森林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传统森林抚育技术显然已经无法迎合时代发展需求。故文章以云南省腾冲市为例,简要分析当前森林抚育技术体系现状,进而提出一些针对性解决办法,用以推动林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中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森林一直都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开发森林产业的同时也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本文从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出发,对森林抚育经营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森林抚育的重要措施,为日后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和措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盛 《花卉》2020,(10):238-239
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森林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森林抚育工作就成为了重中之重,针对森林进行抚育经营不仅可以保护整体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林业经济整体水平。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有限,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在管理体系、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环保意识以及物种多样性上都存在不足。为了提高我国森林抚育经营水平,本文就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森林抚育技术的原则、发展方向以及完善措施进行进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实施"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社会各界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尽管当前阶段我国的林业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我国森林的培育水平。加强森林抚育间伐的管理力度对于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论述森林抚育间伐的主要作用,列举了森林抚育间伐期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森林经营中森林抚育间伐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健沣 《花卉》2019,(6):214-214
通过森林抚育的形式,能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培育与发展,进而在迎合社会用林需求的基础上,完善森林群落结构。本文重点分析了森林抚育的意义与相关技术方法,并浅要分析了森林抚育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希望对森林抚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花卉》2020,(2)
森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的主要手段,科学的森林抚育措施对森林的培育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对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提高森林效益、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现实意义。在森林抚育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手段解决,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森林抚育经营的必要性,以及国内森林抚育经营的现状,并针对森林抚育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改进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场的森林抚育,不仅能够促进林木的增长,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林木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整体森林质量,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了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相似文献   

8.
森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景洪市在当前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提高森林抚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陈积标  覃健珍 《花卉》2022,(6):126-128
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工作任务艰巨,必须要做好全面严格控制.在森林抚育实践中受到认知盲区、缺乏科学知识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的影响,存在抚育管理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现针对国有林场森林抚育管理,展开具体的论述.首先,概述了国有林场森林抚育问题研究的意义.其次,结合实践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再次,提出国有林场森林抚...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后,森林抚育技术措施需要顺应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合理应用先进森林抚育技术以及经验,强化森林培育,推动森林树木的健康生长,这样就能够促进森林抚育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我国森林抚育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林业资源现状,阐述了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希望对提升我国新时期森林抚育技术以及措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南建军 《现代园艺》2022,(3):186-187
樟树市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已有9年,通过对森林抚育项目的严格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技术跟踪培训、严格工程监管、加强检查验收及兑现项目补助资金等一系列规范化操作,同时加强档案管理,积极开展效益监测,创新森林经营模式与林下经济等多种经营相结合管理方式,森林资源得到显著增长,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做到了林业资源持续增长和林区经济发展和谐统一,从而使樟树市林业单位和广大林农实现了从"要我抚育"到"我要抚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淳化县是渭北黄土高原林业重点区域,也是我国植树造林示范县。根据淳化县森林抚育工作的基本现状,首先详细分析了森林抚育实施的重点,包括材林抚育(幼龄林、中龄林、大直径木材)和生态公益林抚育(定株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然后针对目前森林抚育工作的不足提出应对策略,包括完善公益林抚育方案,优化森林抚育保障制度,监督森林抚育成效,最后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个方面概述了森林抚育工作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应该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的潮流,结合科学合理的先进技术和相关经验,加强森林培育,促进林木生长,以促进森林抚育经营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我国林业资源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森林抚育经营的意义,以期促进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和措施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那泽群 《花卉》2021,(4):234-235
森林抚育间伐就是通过人工干预方式,对森林树种结构进行调整,以此提高养分供给水平,提升林木对外界的防御能力,从而改善林木品质、缩短生长周期。但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森林抚育间伐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林木成活率。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林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结合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和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几点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田晓霞 《花卉》2020,(12):238-239
近几年,国家日益重视环保,为全面推进山西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提高森林生产力,促进森林安全,维护森林健康,森林抚育逐渐成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现阶段的山西晋北地区森林抚育经营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解决该区域森林抚育经营问题的措施,进而提高山西森林抚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罗珍林 《花卉》2021,(2):247-248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经济活动数量增加,类型多样,部分经济活动给环境带来污染,这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并且,我国森林抚育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导致森林资源的数量明显减少。为此,必须要对森林环境予以充分的关注,对森林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文简要介绍了森林抚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森林抚育技术措施,探究了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2012年第二次森林资源规划(二类补充调查)、2016年新疆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场、资源监测、林业有害生物、森林抚育等调查工作为例,介绍了"3S"技术在博州精河国有林管理局林业管理中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程学忠 《花卉》2017,(4):91-92
现阶段我国林业建设事业发展不断进步,种苗种植成活率逐年上升的同时人为因素导致的种苗死亡率也在持续下降,这与林业种苗种植技术的有效运用有着直接联系。但林业事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而如何进一步优化种苗种植技术也是当前林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林业建设发展,本文就林业种苗种植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普及,林业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在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努力建设科学完善的林业推广技术,才能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林业相关部门应明确林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和理念,科学把控推广原则,并确定完善的建设目标,合理设置岗位,重视培养相关人才,同时做好基础建设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环保背景下,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建设,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为改善环境质量,要加强森林面积。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我国林业资源现状为依据,从森林抚育经营的意义、森林抚育经营的具体措施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为全面提高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