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在蚕茧生产中,常因某种原因需要推迟收蚁。冷藏浸酸蚕种的再冷藏技术,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前,不少人对此进行过研究,对白死卵的产生,对再冷藏的天数有不全一致的论述。为方止或减少白死卵的发生,有人还提出冷藏蚕种浸酸后蚕卵的保护时间以及再冷藏天数的限度。本试验通过冷藏蚕种浸酸后保护不同时间,再冷藏不同天数,调查孵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即时浸酸种再冷藏期限与孵化成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现行大面积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夏秋用一代交杂种为夏芳×秋白和洞庭×碧波。夏季用种如果采取复式冷藏的方式,可能会对蚕种场产生以下不利的影响;第一、蚕种场会因资金周转时间过长而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第二、夏用品种因含有多化性血缘,经过较长时间的保种后,春制种在冬季浴消时的淘汰比例高的已达1 5%~2 0 % ,即使是秋制种冬季浴消时的淘汰比例也在8%~1 5% ,蚕种的损失和浪费较大,生产成本增加;第三、会因贮藏时间较长,卵内养分消耗较多而不利于大面积的稳产高产,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甚至威胁供种单位的信誉。由于越年夏用种有上述…  相似文献   

3.
<正> 冷藏浸酸是蚕种人工孵化技术的重要手段,处理不好,将影响蚕种孵化与蚕儿的抵抗性。为此,1984年我们根据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冷藏浸酸种再冷藏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冷藏浸酸种浸酸后再冷藏处理,目前生产中规定,最长不超出7天,为研究再冷藏7天以上对蚕种的影响,经两年试验发现,中间温度保持6小时以上,再冷藏7~25天,蚕种实用孵化率一般都在97%以上,死卵率最高不到1%。并据蚁蚕饥饿死亡调查结果分析,冷藏后对幼虫的饲养成绩不会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历年来冷藏浸酸种需要冷藏50天才能浸酸,即使是秋用品种也需冷藏40天,否则孵化率不高。由于农村出库时间基本一致,有时一天出库数量能达10万张之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出库量,冷库往往难于承受,即使能按时出库浸酸.但在蚕种配发上难以做到品种之间、批次之间的搭配完美。针对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我们在“短期冷藏种接触高温冲击浸酸试验”基础上,于1991年着手研究短期冷藏种(没有达到生产规定的冷藏日数)出库浸酸、浸酸后再冷藏试验。1992年我们又做了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1991年、1992年均是采用宿迁场春繁秋用的苏5×苏6及反交。  相似文献   

6.
中短期冷藏浸酸种随时孵化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中短期冷藏浸酸种采取提早出徊,在出库后进行高温冲击(33—38℃,3—4小时),然后浸酸,可使实用孵化率达90%以上,养蚕成绩正常。  相似文献   

7.
夏秋蚕种浸酸后再冷藏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我场生产供种的情况是:面广,除本省八个地区外,还有四川、河南、山西等部分蚕区。二是数量小、批次多、时间长。今年复秋蚕种5090张,计发种196次。从6  相似文献   

8.
蚕种浸酸处理,是提高蚕种孵化率,满足秋季蚕种有效供应的关键技术。试验表明,冷藏浸酸种在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刺激下进行常温浸酸,能起到促使孵化的效果,而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蚕种的孵化率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区历年来,家蚕种的保护处理方法,主要是将产卵后的蚕种经过定时定温保护、冷藏到一定的天数,然后出库浸酸才发种.经多年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有利有弊,其弊端是:1、由于我区蚕区分散,养蚕批数多,蚕种出库时间不一,养蚕季节必须天天将蚕种出库后浸酸,比较繁锁,费时费工,而且生产成本提高;2、因计划不周或气候变化等原因影响,推迟要种或减少要种造成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蚕种因超冷藏期而报废: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我省1990年全年发种量已达到401万多张。其中秋用冷藏浸酸种(以下简称冷浸种)为230万多张,占全年发种量近60%。今后还将以较大幅度逐年递增。我省现有蚕种冷库9座。蚕种冷藏能力已基本上达到饱和状态。特别是冷浸种,不仅要通过入库冷藏,还要进行浸酸处理和整理装盒。其技术性较强,工作量较大。此外,浸酸劳力不足,生产房屋和浸酸设备也跟不上。由于蚕种浸酸数量猛增,有些库有时计划日浸数量达数万张之多,而且有时比较集中,冷库就难以做到按各县(市)用种计划进行浸酸和供种。  相似文献   

11.
张梦麟 《北方蚕业》2002,23(1):48-49
蚕种市场的激烈竞争,必然要求蚕种质量的不断提高.蚕农对蚕种质量的要求,在省定"四率"标准的基础上,不仅要求孵化率高,还希望孵化齐一,即孵化的整齐度要好,最好一日孵化率就能达到90%以上,这样既避免了收蚁分批多给饲养与管理带来的烦琐,又避免了收蚁次数多而增加遗失蚕,降低产量,浪费财力、人力.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冷库生产实践,就冷藏浸酸种孵化整齐的问题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对预定冷藏100日的蚕种,设定冷藏55日、60日、65日、70日、75日、80日、85日、90日、95日、100日(对照)后分别出库,并用三种盐酸标准浸酸,进行常规催青,调查实用孵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比预定出库日期提前30日~35日的蚕种,可提高提前出库蚕种的实用孵化率,实用孵化率达到90%以上,在生产上对调剂蚕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1960—1961年越冬保种期間,115南及九白海品种曾发生白死卵和化烏死卵等现象,而直接影响到制种场和繁殖站的飼养計划及蚕种生产計划,我系曾就这些問題进行对“115南”的死卵原因調查,其結果认为“115南”白死卵的发生与制种处理过程各环节有关,如蚕种保护溫度、浸湯溫度、入库时刻等措施,处理适当是可以减少白死卵及化烏死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蚕种生产中,秋用种入库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解决缺种问题,有关资料提出了对已超过即浸和冷浸施行适期,在自然室温(24—25.5℃)中保护30日以内的蚕种,采取较长时间冷藏再进行浸酸促使孵化的方法.但其实用性如何,怎样才能提高孵化率达到生产实用水平.我们结合生产,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生产所用的秋用蚕种 ,多为当年制种经冷藏、浸酸等技术处理后的冷藏浸酸种 ,其孵化率的高低 ,除蚕种本身的内在质量外 ,还与蚕种的冷藏保护、浸酸技术处理的效果密切相关。为探讨秋用蚕种的入库冷藏时期、浸酸与孵化成绩的关系。笔者于 2 0 0 2年对蚕种的冷藏保护、浸酸处理进行了试验和调查。现将试验及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方法1 1 供试蚕品种菁松×皓月 (正反交 )、夏芳×秋白 (正反交 )。1 2 试验方法1 2 1 制种当日的蚕种 ,每个样抽取 0 .5张 ,按同品系、同品种、卵面基本一致的重复取样 ,共抽样 4 8个 (其中 :菁松×皓月 30…  相似文献   

16.
即浸种浸酸刺激不足导致蚕种不孵化和部分孵化,将这些蚕种进行人工越夏、冷藏,再浸酸,这些蚕种的实用孵化率均可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现行家蚕品种冷藏浸酸种的冷藏时间与孵化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瑞安 《蚕业科学》1989,15(1):63-64
<正> 江苏省现行蚕品种有苏5、苏6;苏3秋3、苏4、7532、75新等。其中苏5、苏6为春秋兼用品种。其它几个品种作夏秋季使用。现就这些品种的冷藏时间与孵化率的关系简报如下。 一、苏5、苏6品种 该对品种1974年秋开始饲养,克蚁制种量原有17张左右,现逐年有所下降,约13张上下。苏6孵化较好,苏5孵化较差。苏5的催青积温268°F,苏6催青积温263°F。近年来本种从春用品种发展为春秋兼用种。从蚕卵解除滞育角度看,春用品种  相似文献   

18.
秋用蚕种,不是越年种,而是春制种。秋季气候变化异常,用种计划也不断的改变,推迟或提前发种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蚕种生产场家,既要保证大面积按计划随时用种,也要兼顾生产,维护信誉,确保蚕种品质,促使蚕卵孵化率高、孵化整齐,蚕儿体质健康。故对春制种进行短期冷藏后,经过人工孵化法,达到蚁体强健,孵化齐一,孵化率高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事实告诉我们蚕种场既要满足用户用种,又要协调生产,解  相似文献   

19.
张秀梅  丁农 《蚕桑通报》1992,23(3):55-57
室温浸酸早在1947年日本小针喜三郎首先在即时浸酸时采用。由于不需要加温装置,操作简便孵化良好,10余年来我所不论是春制蚕种还是早秋制蚕种;即时浸酸或冷藏浸酸;各种试验种或农村小批量用种都采用室温浸酸。现将多年来实践所得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种与冷藏浸酸种催青早出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方华 《蚕桑通报》1992,23(4):25-26
1991年春期长期低温多雨,日照少叶质差,桑叶大幅度减产,蚕儿食桑不足,蛹期又遇上高温影响,导致生种的大量发生。尤其是芳山、蓝天二个品种更为明显。我县三个场,饲养芳山、星明原种共16666g,120个对交批,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种发生,其中41个对交批更为严重,占总饲育批的34.1%。毛种入库时因生种多直接挑选淘汰的毛种就有3072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