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地区近30年的降雨量,模拟洛阳地区3种不同的降雨年型,利用防雨旱棚研究旱地农田N、P、水的耦合作用及其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欠水年土壤水分很低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土壤中水分和养分,也会产生激励作用,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措施进行转变的。在正常年份和丰水年,N1和水为顺序加和作用类型;而N2、N3和水为协同作用类型。P的增产效应相对较低;N的增产效应和土壤水分紧密联系;P肥的增产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欠水年>平水年>丰水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地区近30年的降雨量,模拟洛阳地区3种不同的降雨年型,利用防雨旱棚研究旱地农田N、P、水的耦合作用及其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欠水年土壤水分很低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土壤中水分和养分,也会产生激励作用,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措施进行转变的。在正常年份和丰水年,N1和水为顺序加和作用类型;而N2、N3和水为协同作用类型。P的增产效应相对较低;N的增产效应和土壤水分紧密联系;P肥的增产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欠水年>平水年>丰水年  相似文献   

3.
旱地地膜冬小麦播前底墒对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多年定位试验与人工创造播前底墒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地膜冬小麦产量与播前底墒有显著相关性,随底墒的提高,地膜冬小麦籽粒平均增产40.8%,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提高夏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肥料单施或配施对小麦产量影响顺序为MNP>NP>MN>N>M>MP>P>CK,不同肥料间具有明显的正交互效应。化肥配施可显着提高旱地小麦的水分生产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最佳,可使小麦耗水系数降低51.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5.6%,氮肥、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8.3,6.0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提高1.9g/kg、0.05g/kg、21.3mg/kg、16.8mg/kg和34.0mg/kg。  相似文献   

5.
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地影响了氮肥的作用,只有在水分配合条件下,氮肥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发挥。水分和氮素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产量,也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品质。冬小麦水氮高效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在拔节期,这个时期施氮可以增加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据陕西省长武县旱源冬小麦肥料实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的水肥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量,水分复铉氏墒复率一产量关系密切;施肥方式、种类和数量均直接影响水分利用和底墒利用率;注重肥料配合施用,适当施有机肥、N肥和P2O5能明显改善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N、P2O5比例对土壤水分利用表明,N肥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2O5则有利于提高底墒利用率和增加对土壤深层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的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枯水年型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冬小麦产量达2188.5kg/hm2,较对照增产17.95%;水分利用效率达0.78kg/m3,较对照提高22.26%。  相似文献   

8.
宽幅匀播技术优化了作物群体结构,使小麦显著增产。为了给大面积推广宽幅匀播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以常规条播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的光合效应。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灌浆期,旱地宽幅匀播冬小麦旗叶叶绿素SPAD值较常规条播高3.1~6.3;盛花期较常规条播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提高13.4%、气孔导度(Gs)增加34.84%、胞间CO2浓度(Ci)降低16.05%、蒸腾速率(Tr)提高8.47%。宽幅匀播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冬小麦光合特性,使小麦叶片能更有效利用胞间CO2,提高光合和运输能力,从而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集雨补灌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勇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104-105,117
试验结果表明:集雨补灌显着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增大。无论是干旱年份或正常年份,集雨补灌的最佳时期均为拔节期,此期补灌12.24mm,较其它时期等量供水的供水效率提高2~6倍,表现出需水关键期有限水分供给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黑色液膜覆盖旱地冬小麦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在枯水年型条件下,在5,10cm土层中,黑色液膜处理抽穗期的日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高2.9℃,0.4℃;黑色液膜处理在10~20cm的土壤容重和0~20cm的平均总孔隙度分别较对照降低3.1%和增加1.90%;黑色液膜处理在小麦拔节~成熟期0~100cm土层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0~200cm土层总耗水量的47.9%,水分利用效率达到0.78kg/m^3,较对照提高22.26%;黑色液膜处理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达2188.5kg/hm^2,较对照增产17.95%。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覆盖材料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北旱地4个主要冬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氮素累积总量,子粒氮素累积量在施氮量180.kg/hm2时最高,再增加氮肥用量子粒氮素累积量降低;施氮明显增加了收获时茎秆氮素的残留量。不同品种间氮素累积量差异显著,其中小偃22最高,其后依次为陕253、小偃503和陕229;小偃22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高于其它几个小麦品种。不同器官相比,开花前氮素主要累积在叶片中,茎秆的累积量在开花期达到最大。不同部位氮素转移效率为叶片穗茎秆;叶、茎、穗氮素转移效率存在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15N示踪法对旱地冬小麦施肥与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芳  于振文 《土壤肥料》1997,(2):30-31,38
在半湿润易旱区的旱地条件下,应用^15N示踪法进行了冬小麦施肥与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小麦的吸氮量,但氮素化肥用量过多会影响小麦对土壤氮的吸收;有机肥与氮素化肥配合施用,较多地运行籽粒,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文中还分析了亩产500kg 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13.
水肥条件对小麦、玉米N、P、K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水、N是影响作物N、P、K吸收的重要因素。通过对 6个水分等级和 5个N肥等级相互搭配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水、高N处理不利于小麦N吸收 ,而玉米是耐肥作物 ,相同灌水条件下 ,玉米的吸N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灌水条件下 (W 0、W 1处理 ) ,玉米子粒吸N量很低 ,变幅为 0~17.3kg/hm2,并且不受施N量的影响 ;而小麦子粒吸N量仍达 36.6~154.2kg/hm2。小麦与玉米吸P量的变化趋势与吸N量的变化趋势非常接近。但是 ,作物的吸K量随灌水量增加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在玉米上表现尤其明显 ,并且作物的吸K量主要存在于茎秆中 ,因此 ,在当地推广和宣传秸秆还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水氮藕合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水氮互作下,其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增加;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状变化;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以处理W1200N200最高,单位穗数和籽粒产量以处理W1200N250最高。试验结果为晋南地区冬小麦的施肥和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北典型区域旱地冬小麦农户施肥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明确我国西北旱地小麦施肥现状,在西北旱地冬小麦典型种植区选取3个区/县连续4年进行农户养分投入调查。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调查区域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氮肥投入农户31.7%适中、 21.0%偏高、 41.9%很高、 1.7%偏低、 3.7%很低;10.6%的农户磷肥投入量适中,偏低和很低的分别占41.7%和9.6%,偏高和很高的占28.3%和9.8%;钾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1.5%,偏低的2.1%,很低的88.3%,偏高的2.9%,很高的5.2%。氮、 磷、 钾肥的偏生产力(PFP)分别为21.7、 36.2和88.9 kg/kg。在肥料投入总量中有机肥分别占氮肥总量的3.1%,磷肥总量的2.3%,钾肥总量的53.8%。作基肥投入的氮肥占96.2%,磷肥占100%,钾肥占100%。显然,氮肥施用过量,磷肥偏多和不足并存,钾肥重视不足, 化肥偏多、 有机肥偏少, 基肥偏多、 追肥偏少问题是目前西北旱地小麦养分投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表明,旱地冬小麦根系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中,约占0~60cm土层总根重的60.7%;根系生育规律以根重变化表示在0~20cm土层中,呈逆变态,表现为快、较慢、慢的生长过程,20~40cm土层呈突变态、较慢、快、慢的生长过程,40~60cm土层呈稳定状态,表现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不同肥料处理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是:氮肥有增加表层根系的作用,平均日增加4.05g/cm2,影响深度达40cm;磷肥利于根系下扎,可达80cm土层以下;氮磷有机肥并施显着增加根重和生长量,有利于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旱地冬小麦根系下扎深度为220~240cm,吸收利用土壤水分能力范围在180~210cm。  相似文献   

17.
旱地麦田水肥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用微区隔离遮雨棚法研究结果分析回归得出,氮肥用量、磷肥用量、供水量与冬小麦产量之间关系。固定肥料用量,在试验供水范围内水分和小麦产量呈近似直线关系;固定供水量,施肥量和小麦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氮肥用量和供水量之间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磷肥用量与供水量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大田不同降雨年份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果是降雨多>降雨中>降雨少的年份,在蓄墒期、生育期降雨量为355、411和523 mm的低、中、高降雨年份,冬小麦达最高产量时的氮、磷肥用量分别为每hm2施N 64.5 kg、P2O552.5 kg;N 27.5 kg、P2O5105.0 kg和N 192.0 kg、P2O5157.5 kg。  相似文献   

18.
本质素对土壤N、P转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造纸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对土壤N、P转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可减缓NH4+向NO3氧化,且随其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显著.木质素与磷酸二铵混合施用效果最佳,其次为硫酸铵>尿素.在30℃温度下培养27d,施用量为2%和5%的木质素可分别减少施尿素土壤N2O释放83%和96%;而施磷酸二铵的土壤则分别减少83%和93%.施用木质素可促进难溶性P的溶解,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玉米盆栽试验中施用木质素的根系较发达、粗壮,平均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高于不施木质素的处理.木质素用量为50μg/g和200μg/g时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2%和18.8%.  相似文献   

19.
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技术是密植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其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了给该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冬小麦普冰151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冬小麦旱地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常规条播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旱地膜侧宽幅匀播冬小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膜侧沟播和常规条播,折合产量为5 902.8 kg/hm2较对照的增产率为24.54%。表明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集雨保墒效果好、抗旱作用显著,又利于密植和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肥管理对冬小麦灌浆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河北省衡水市中国-加拿大合作研究试验站,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冬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粒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灌浆时间和强度,子粒的灌浆过程可较好地用Logistic函数描述。小麦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有利于加快其发育进程,促使早抽穗灌浆。灌浆期适宜的水分状况可延缓小麦的灌浆进程,由于较大灌浆速率持续的时间较长,增加千粒重的潜力较大。小麦的群体密度是影响收获粒重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穗密度的增大,灌浆速率和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的干粒重下降,这主要与施氮的增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