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荒漠化”新释贾翠萍多年来,曾有许多学者对“荒漠化”进行定义、描述,说法不一。在我国,由于传统和习惯的原因,Desertification一词被译成“沙漠化”,而其实际含义为荒漠化。沙漠化是指沙质荒漠化,仅为荒漠化的一种类型。1992年6月,在巴西里...  相似文献   

2.
沙漠化孰荒漠化?──关于DESERTIFICATION汉译名之我见李禄康(林业部国际合作司,北京100714)本刊1994年第一期发表了北京林业大学王礼先教授的文章,题目是“全球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该文以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谈判为背景介绍了全球...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态脆弱度的灰色评判法建立了沙质荒漠化的干扰-应变关系,进而求算了不同荒漠化程度样地的生态脆弱度,结合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特征指标对东北西部沙质荒漠化地区土地荒漠化作出评价:该区的土地沙质荒漠化可分为强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微度沙漠化、潜在沙漠化五个级别,各等级及其相应的生态脆弱性、植被群落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等指标可用于中小尺度的荒漠化土地评价图的绘制,其可作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荒漠化、沙漠化定义的内涵、外延及在我国的实质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荒漠化是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全球性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法国两位科学家分别于1949年和1959年提出了荒漠化和沙漠化两个具有不同涵义的名词。从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之后,引起了对荒漠化和沙漠化定义的长期争论。联合国也曾多次对荒漠化概念作了修改和补充,于1994年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上作了最后确定、我国对荒漠化和沙漠化概念的解释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派。本文除对上述观点进行综述外,本着和国际接轨的原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界定了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内涵、外延,并指出这些概念在我国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5.
防治荒漠化 建设内蒙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被列为影响全球环境的十大问题之首。其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落后,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前灾难。 1现状与危害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曾经是内蒙古的真实写照。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土地经营利用活动,导致一些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我区是全国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达65.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0%。其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5%。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6.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  相似文献   

6.
当前,荒漠化日益严重,运用生物材料治理土地荒漠化是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方法。榆树作为沙区的适生植物,是防治沙漠化的主栽树种,沙区引进和扩繁榆树新品种成了当务之急。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找到了一种榆树新品种快速繁殖的方法,简单易学,且成活率可以达到90%~100%,称为榆树“插皮反带接”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7.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发生在非洲的严重旱灾造成了空前的灾难。这一悲剧迫使国际社会更加密切地关注全球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一词得到广泛的使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赋予荒漠化以新的内涵、1994年《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又从成因和发生范围方面对“荒漠化”给予了更加明确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能源短缺与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过度樵采是人为因素之一。据研究,由于樵采所导致的土地沙化面积占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的31.8%。即:我国相当一部分沙漠化土地是人工"烧"出来的。干旱地区一个5口人的家庭每年因生活能源需要破坏天然植被1.8公顷。我国广大荒漠化  相似文献   

9.
浅谈河西走廊土地沙漠化的根源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河西走廊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发展现状,根据有关土地沙漠化理论和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河西走廊土地沙漠化的表现形式,分析和评价了流动沙丘(地)、固定、半固定沙丘(地)、戈壁、重盐碱地、潜在荒漠化土地等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的特点。提出了河西走廊土地沙漠化主要成因和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地沙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我国有27.3%的国土面积被荒漠化(其中沙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7%),且目前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告别黄沙,还我山川秀美家园”已经成为无数沙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沙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发展迅速而引人关注。我国北方沙漠化的发展速度尤以近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2.
阿拉善沙漠化防治及沙产业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潜在的沙漠化危害,以及沙漠化对地方经济、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制约,提出了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并将荒漠化的防治和发展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沙产业,采取长期和近期相结合的治理对策,从而为阿拉善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是新疆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6.9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绿洲面积仅6.25%,荒漠化土地面积占58.88%。全区植被稀少,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干旱、沙尘暴为主的各类自然灾害频繁。沙漠化不仅制约着吐鲁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全区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设和保护好吐鲁番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吐鲁番的生态安全和全疆生态改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昌市荒漠化土地现状的综合分析表明,金昌市是一个沙漠化土地扩展的地区,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并分析了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和有关技术、政策问题,提出了今后防治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河北省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沙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64%,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南方荒漠化两大类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北方、南方荒漠化的两大类型:沙漠化与石漠化的地理分布及成因,并就我国石漠化与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沙棘》2000,(1)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已实际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为 2 62 .2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2 7.3%。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在依靠科技防治沙漠化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就。众所周知 ,荒漠化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 ,荒漠化地区人民生活困苦。有些地方因荒漠化严重 ,一些人不得不成为“生态难民”。每年 ,我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高达 540亿元。 50年前 ,我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据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主任慈龙骏博士介绍 ,近 50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依靠科技防治荒漠化工作 ,…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沙漠化(沙质荒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发展迅速而受到广泛关注。荒漠化过程使土壤的风蚀——风积作用加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乃至丧失了土地生产潜力,并使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给周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9.
榆林沙区荒漠化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已被列入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及《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中,正式概括为: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可见,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退化,而它的成因则是在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为不合理活动所引起的。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对现代沙漠化过程的成因类型做过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94.5%由人为因…  相似文献   

20.
资源监测队的前身是造林治沙设计大队,成立于 1963年,先后参与完成了我区哈腾套海、鸭鸡山、苏木山、红山等国营林场造林总体设计,乌盟北部 8旗县等防护林规划,巴盟五原县等旗县农牧林水综合规划;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以及一、二、三期规划,直接指导了我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开展;开展了对全区各盟市、旗县造林质量的检查,平原绿化达标验收等工作; 1994~ 1995年完成了全区涉及 48个旗县的沙漠化普查, 1999年完成了全区荒漠化 (沙化 )监测,为我区防沙治沙和防治荒漠化摸清了底数,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