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芒花粉的生活力及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先后采用了花粉离体萌发法、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了芒离体花粉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在离体萌发法中,离体花粉在培养5 min后即开始萌发,培养30 min后花粉管平均长度达到了145.77 μm。芒离体花粉的平均初始萌发率为82.6 %,但花粉生活力下降很快,室温保存90 min的花粉其萌发率已下降至3.0 %。因此利用离体萌发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测定芒花粉生活力的变化规律。而利用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的芒花粉初始生活力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分别为84.6 %和86.6 %,但这两种染色法不适合用于跟踪测定花粉生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大叶相思花粉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相思花粉为研究对象,对其贮藏温度(-20℃,5℃,室温)、贮藏时间(7 d,15 d,30 d,365 d,2 190 d)以及活力检测进行研究。使用花粉离体萌发法,I2-KI染色法以及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新鲜的和贮藏的大叶相思花粉进行活力检测。结果表明:大叶相思新鲜花粉萌发率最高为96.09%。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以及花粉管条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在-20℃下贮藏的大叶相思花粉,其萌发率显著高于在5℃和室温条件下贮藏的花粉的萌发率。在-20℃贮藏365 d后,大叶相思花粉萌发率为53.37%,贮藏2 190 d后,花粉萌发率为12.57%。在5℃和室温下贮藏的大叶相思花粉,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萌发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I2-KI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检测大叶相思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大叶相思花粉适当的贮藏和检测方法有利于提高相思育种效率,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台湾桤木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探讨台湾桤木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及台湾桤木花粉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台湾桤木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萌芽法及TTC染色法、I2-KI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沉淀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台湾桤木花粉离体培养的适宜培养液为:10%蔗糖+100mg/L硼酸;最适培养温度为25℃。过氧化物酶沉淀法是快速测定台湾桤木花粉生活力的适宜方法。【结论】蔗糖和硼是台湾桤木花粉萌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大豆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方法测定大豆花粉活力的问题,选取‘绥农4’、‘吉林47’和‘CK-P’为研究对象,通过蔗糖、琼脂、硼酸、温度单因子正交试验筛选出的培养基进行离体萌发,比较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3种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不同。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容易操作,因这种方法较离体萌发法简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成本低,所需时间短,常用来观测大豆花粉活力。TTC法染色效果与I2-KI染色法接近,没有差异,也可作为检测大豆花粉活力的方法。离体萌发法测定大豆花粉活力的方法和很多因素有关,与I2-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有显著差异,且其培养基的配制繁琐,所以用I2-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来测定大豆的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储藏芍药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培养基萌发法为对照,采用I2-KI法和TTC法对长期储藏于室温、4℃、-20℃条件下的芍药花粉生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芍药花粉活力和萌发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萌发率下降速度较快;室温下,花粉储藏七天萌发率降为0,I2-KI法和TTC法与对照间呈极显著相关;4℃和-20℃分别储藏六个月和九个月花粉萌发率降为0,4℃储藏四个月内和-20℃储藏七个月内的花粉用I2-KI法测定生活力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银杏花粉生活力测定及贮藏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银杏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蔗糖、硼、钙对其萌发率的影响,优化了培养基配方;并比较了3种不同的染色法对银杏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效果。结果表明:培养5d是进行花粉萌发率测定的最佳时期,蔗糖对银杏花粉萌发至关重要,在培养基中添加3%蔗糖可有效提高花粉萌发率,达到50%左右;硼和钙对银杏花粉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硼60mg/L+钙100mg/L。TTC染色法测定的银杏花粉生活力与离体萌发法测定的结果可以相互代替和印证,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测定银杏花粉生活力的染色法。4℃冰箱干燥保存利于保持银杏花粉生活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离体培养萌发法为参照,从TTC法、I2-KI法、过氧化物酶沉淀法和醋酸洋红法4种方法中筛选出适宜快速测定肉果秤锤树(Sinojackia sarcocarpa L.Q.Luo)花粉活力的方法。结果表明:肉果秤锤树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的最适条件为23℃培养下15%蔗糖、0.01 mg/m L硼酸,萌发率达84.85%;过氧化物酶沉淀法、TTC法、I2-KI法和醋酸洋红法测定的萌发率分别为78.45%、0、100%和37.01%。过氧化物酶沉淀法测定结果与离体培养萌发法的测定结果最接近(p0.01),是简单快速测定肉果秤锤树花粉活力的最适方法。本研究筛选出的花粉离体培养萌发条件和花粉活力快速测定方法,可为进一步开展肉果秤锤树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辣椒花粉生活力最佳测定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张子学  孙峰 《种子》2002,(1):32-33
研究结果表明:I-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沉淀法和培养基离体萌发法等5种方法的适用测定现采花粉的生活力,而要测定贮藏花粉的生活力只能用TTC染色法和培养基离体萌发法。不论对何种来源的辣椒花粉进行生活力测定,以离体萌发法所得结果最为直观,稳定,是测定辣椒花粉生活力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紫花鸢尾花粉萌发及贮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紫花鸢尾的花粉为试材,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萌发的作用,同时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花鸢尾花粉在200 g/L蔗糖+ 300 mg/L H3BO3 + 200~300 mg/L CaCl2的液体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为81.55%。(2)干燥条件有利于紫花鸢尾花粉的贮藏,且硅胶为适宜的干燥剂。(3)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紫花鸢尾花粉生活力下降,但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花粉生活力下降速度变缓,在-196℃下保存270天后的花粉萌发率为84.21%,与新鲜花粉生活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条件对贵州小桐子花粉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亚军  贺红早 《种子》2012,31(5):88-90
为了实现贵州小桐子花粉的长期贮藏,实现小桐子的高产、稳产,采用TTC法测定花粉活力、培养液培养测定花粉萌发率,研究了室温(20℃)、室温干燥(20℃)、低温(4℃)、低温冷冻(-20℃)及超低温真空冷冻(-80℃)5种贮藏条件对小桐子花粉活力及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室温贮藏和20℃室温干燥贮藏条件下保存的花粉活力及花粉萌发率仅能维持20d和30d,4℃低温可以贮藏60d,-20℃低温冷冻可以贮藏180d,-80℃超低温真空冷冻条件下贮藏360d后,花粉活力可以保持48.62%,花粉萌发率还可以保持45.33%,完全可用于花粉贮藏和种子小年时的人工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11.
枣不同品种开花结实及花粉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枣22个品种开花类型,12个品种的花粉发芽率,5个品种的花粉萌发动态,9个品种的花粉贮藏和10个品种自花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脆枣、辣椒枣、葫芦枣、福枣、扁核酸、骏枣、赞皇大枣、红颜、无等、稷山圆枣、晋枣、绵枣、尖枣、临猗梨枣、长红、酥枣是昼开型;湖南鸡蛋枣、冬枣、束鹿糖枣、月出、尖头灰、屯屯枣是夜开型。其中脆枣、辣椒枣、葫芦枣、福枣、骏枣、赞皇大枣、红颜、无等、稷山圆枣、晋枣、绵枣、尖枣、酥枣、湖南鸡蛋枣、束鹿糖枣、月出、尖头灰、屯屯枣皆为首次报道。供试枣品种间花粉发芽率有很大差异,为1.52%~74.95%,平均发芽率为34.28%,变异系数为14.74%,其中冬枣最低,辣椒枣最高;花粉在散射光下培养与黑暗条件下培养对花粉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花粉-12℃干燥器贮藏极显著地好于2℃干燥器贮藏和室温干燥器贮藏;-12℃干燥器贮藏条件下,贮藏6d、10d的花粉发芽率分别是新鲜花粉的88.04%、59.88%。花粉发芽动态试验表明,花粉发芽率和花粉管生长曲线呈单S型,培养5.5h花粉发芽率不再变化,7.5h花粉管停止生长。供试枣品种的自花结实坐果率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识北沙参的花粉粒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利用离体培养法测定花粉粒活性,并对培养条件(蔗糖的质量分数、硼酸的质量浓度和氯化钙的质量浓度)进行筛选,同时与碘-碘化钾(I2-KI)、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和亚甲基蓝等花粉活性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建立测定北沙参花粉活性的最适宜方法,利用离体培养法进一步检测保存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对北沙参花粉活性的影响,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粒的大小形态等特征。结果表明,亚甲基蓝法适于北沙参花粉粒活性测定,I2-KI法和TTC法不适合。北沙参体外萌发的最适培养基是20%蔗糖+0.1%mg·mL^-1硼酸+0.1%mg·mL^-1氯化钙,萌发率可达72.9%。北沙参花粉在湿度15%~52%,25℃条件下活性最好,4℃、-20℃的低温或大于60%的湿度都会导致花粉活性降低。北沙参花粉粒形态为超长方形,具3个狭长萌发沟,表面为网状。  相似文献   

13.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牧草生长发育过程对水热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迈阿密模型定量估算陕北农牧交错带七县区牧草自然生产力。并与牧草现实生产力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牧草现实生产力仅为自然生产力的30.80%。基本掌握了该区牧草生产力状况和特点,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战略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花粉是植物有性生殖遗传物质传递的载体,其活力直接影响遗传物质传递的效率,花粉正常萌发是保证受精作用顺利进行的前提,人工模拟柱头中的花粉萌发环境,是检测花粉活性最可靠的方法。本研究以郁香忍冬离体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15%~45%)、硼酸浓度(100~300 mg/L)、不同培养温度(9℃,12℃,15℃,18℃)及贮藏方法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郁香忍冬花粉在30%蔗糖+100 mg/L硼酸溶液中,12℃条件下培养,萌发率最高。花粉短期贮藏的最佳方式为冷冻(-20℃)贮藏,冷藏(5℃)次之,而室温条件不适宜郁香忍冬花粉贮藏。该结果可为忍冬属植物人工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快速准确鉴定苎麻雄性不育种质,本实验室在长沙地区对收集到的15份苎麻雄性不育种质进行了花粉活力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染色法鉴定不同苎麻种质花粉活力有较大的差异,I2-KI、TTC,醋酸洋红染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采用培养基培养花粉萌发法则可以清楚的看到花粉管的伸长,因此对于苎麻来说花粉活力鉴定最好的方法是蔗糖培养基花粉萌发法。15份种质中,当培养基含有10﹪蔗糖浓度时共有11份雄性不育种质有萌发率,20﹪蔗糖浓度时共有12份雄性不育种质有萌发率,蔗糖浓度在30﹪时,所有品种的萌发率都是0。因此苎麻花粉培养所需蔗糖浓度为10%-20%。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酸枣花器官研究、花粉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测定了不同的酸枣类型花器官结构、花粉形态及花粉萌发率和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的酸枣类型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蜜盘直径、雄蕊长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花序花朵数一般在2~9个;单花雄蕊个数为5个;蜜盘颜色一般有淡黄色和黄绿色2种。(2)酸枣花粉比较小,通常在18.86~26.19 μm,以近球形为主,萌发孔以三孔沟居多。(3)不同的酸枣类型花粉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酸枣4的萌发率最高,为32.54%;TTC法和I-KI法测定的花粉生活力显著高于离体培养法,测定值误差较大,故离体培养法更适合酸枣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造成万寿菊雄性不育系结实率低的原因,对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万寿菊自交系V-01花粉萌发适宜温度、花粉活力日变化和适宜贮存条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万寿菊雄性不育系S-261、S-17-06-29、S-0191不育株柱头的可授性;水溶性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花粉在柱头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万寿菊V-01适宜萌发温度介于25~30℃之间;V-01花粉活力日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11-13时采集的花粉萌发率最高;4℃干燥贮存是最适宜的花粉贮存条件。(2)万寿菊柱头形态呈‘γ’状时有可授性,可授性可持续3天。(3)万寿菊花粉授粉到柱头上1 h内即可萌发,授粉后2 h,花粉细胞达到花粉管内。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通过低温(3℃~5℃)干燥处理花椰菜完全开放的花和不同大小的蕾,利用花粉活力测定、花粉萌发观察和杂交结籽率检测等手段分析了低温保存对其花粉活力及授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开放花的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91.3%和45.6%,授粉效果也最好,每角果平均可收获11.3粒种子。3℃~5℃干燥储存8 d后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显著降低,储存16 d后花粉杂交结籽率显著降低,不适合作为花粉供体;开花前1 d和2 d的蕾,3℃~5℃干燥储存8 d的花粉活力分别为88.3%和85.2%,萌发率均为32.4%左右,授粉杂交结籽率分别达到9.8和8.3粒种子/角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及萌发率逐渐降低。3℃~5℃干燥储存32 d的花粉杂交结籽率仍可达到8粒种子/角果。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杂交一代制种和组合测配的花粉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