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贵州锦屏进行的中蜂越夏及秋繁试验表明,4框以上的群势越夏较为安全。越夏期间每框足蜂约需补喂白糖1.5公斤。越夏后,蜂群群势约下降1/3左右。蜂群在越夏期间飞逃的主要原因是缺蜜及巢虫危害。当地中蜂在秋季大流蜜初期发生分蜂,分蜂群势均为8框足蜂以上,7框左右不分群。为控制不同起繁群势的蜂群在秋季大流蜜初期正好繁殖到7框左右,不致因分蜂影响秋冬蜜的采集,应分期起步秋繁。根据本试验所建秋季起繁群势(x)与达7框群势所需繁殖天数(y)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推算,在起繁群势为1~5框蜂量时,最适的秋繁开始期,1框群为7月31日,2框群8月10日……蜂群的基础群势每增加一框,则秋繁开始期应相应推迟10~11天。  相似文献   

2.
中蜂过着群体生活,每群每年普遍都要分出1群乃至几群,这就是中蜂的分蜂性,也是它的天然属性即生物学特性。每年春季,中蜂经过一二个蜜粉源群势很快就会复壮,复壮了的群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分蜂情  相似文献   

3.
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群势越来越小 的现象很普遍,本刊 2004 年第 11 期发表了 《中蜂活框饲养后为什么群势越来越小》的文章,其中列举了 6 条原因,本人认为都未说中要害。 读了本刊同期龚凫羌、宁守容 2 位老师写的 《中蜂应激性疾病诊断与防治》一文,结合饲养中蜂的经验教训,本人认为中蜂与意蜂相比,中蜂是一种应激易感型的蜂种,尤其是野生的或仍饲养在老式蜂桶中等未驯化的蜂群应激易感者较多。 应激易感型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多数会发生应激性疾病。读了 2 位老师的文章,我认为更好理解中蜂改为 活框饲 养群势 越来 越小 的原 因。 文中…  相似文献   

4.
笔者经过多年对中蜂的饲养发现,两个同样群势的圆桶中蜂群,把其中一桶人为地强制改换为蜂箱活框饲养,在相同的蜜粉源条件下繁殖,经过一段时间,两群蜂群势的对比相差悬殊。我建议在春季原有土法饲养蜂群想改为活框饲养的蜂友,请不要在春节前后蜂群开繁时过箱,最好是等待当地的分蜂季节收捕圆桶的自然分蜂团,充分利用自然分蜂团造脾、采集和蜂王产子的积极性。因为分蜂时每个圆桶一般能分出2~3群,而在春节前后改活框的就很难达到土法原群分出的群势。 中蜂可利用自然分蜂团过箱@郭成志!江西省乐平市西门庞公村西头,江西乐平333300…  相似文献   

5.
中蜂分蜂漫谈四川省邻水县凉山中心校(635313)邹小红中蜂自来就爱分蜂。有的分蜂性强者5框左右也闹分蜂。这不但影响了群势的恢复,而且影响了蜂蜜产量。怎样分蜂才能既增殖群势又不误蜂蜜产量?就几年来的尝试谈一点陋识,望同行指正。一、自然分蜂与人工分蛛的...  相似文献   

6.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20,40(3):38-40
<正>中蜂喜分蜂,难养成大群。若饲养在郎氏10框活动巢箱中,则空间过大、利用率不高。在流蜜期,弱小中蜂群难形成无子蜜脾,取蜜只能提出子脾摇蜜,损伤蜂、削弱群势,影响后期产蜜。若用框式隔王板,中蜂又难以养成10框蜂的群势。因此,有的地方把郎氏巢箱10框改成8框,用来饲养中蜂。现在赣、浙各地的中蜂场,用8框巢箱饲养中蜂的人较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1,62(7)
第一关,春季繁殖分蜂关,由于中蜂喜好结半球形蜂巢,我们就顺着中蜂的习性,让蜂群在蜂桶中繁殖,把从桶中分出的第一群养在活框箱内,利用活框巢脾摇蜜,然后把桶中随后分出的小蜂群用土法养起来,不取蜜,到越冬时就是个强群了。  相似文献   

8.
龚老师:你好! 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养12箱中蜂,后因患病而夭折.现已年届退休,为老有所爱好、有所乐趣,2007年春从农家购入中蜂5群(旧式圆桶分出).夏季分蜂7群,飞逃2群,现有蜂10群.分出群收入蜂箱,少者4框蜂,多者8框.  相似文献   

9.
一次制止盗蜂的尝试上海市杨浦区离休干部费起充10月底,一技黄花进入花尾,各箱贮蜜充足。两中蜂群较弱(4框)。一意蜂群特强(12框),大多数采集蜂失业。11月1日晨,两群中蜂成为意盗蜂袭击的目标,中蜂已无抵抗者。怎么办?我采取的第一措施:缩小盗群和被盗...  相似文献   

10.
李家勤 《蜜蜂杂志》2011,31(4):31-31
我从《蜜蜂杂志》上看到方耀斗先生发明的组合蜂箱(即无下梁浅框)养中蜂的资料后,立刻改箱做新框进行由中一式箱、框向浅框过渡的试验。2009年秋,同时将二中等群势的蜂群移入试验箱内;2010年春加入浅框,并用比平时快的速度撤去老框,始终保持蜂多于脾,  相似文献   

11.
中蜂分蜂性较强 ,群势普遍小于西蜂。什么群势为弱群 ,什么群势为强群 ,怎样的群势最有利于蜂群增殖等 ,还缺乏较为定性的标准。加之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复杂多样 ,纬度、海拔差异都很大 ,中蜂品种又多 ,模糊的群势标准 ,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这就需要有一个较为定性的、适应范围较广的、操作性较强的群势标准。一般地 ,无论何种蜂 ,其群势划分的标准我认为都是富余哺育力的有无和多寡。下面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饲养的中蜂为例 ,来论述中蜂的群势。1 中蜂的极限群势中蜂优质蜂王的最高日产卵量约为 12 0 0枚 ,计算方法 :封盖子总数 (…  相似文献   

12.
中蜂实行活框饲养,人工分蜂比原自生自灭的自然分蜂优越多了。但人工分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在原场进行人工分蜂,分出群真正闹分蜂热的青壮年蜂并没有觉察到人工为其分了群,结果都飞回原址原箱,分出群剩下的只是少量刚出房不能飞的幼蜂,造成原群蜂消极怠工,新分...  相似文献   

13.
本地地处大巴山区,四季分明,蜜粉源丰富,如没极端气候干扰,中蜂一年四季都在产卵繁殖.中蜂群势小,一般5~6脾蜂算是强群,二三脾蜂在分蜂季节也会出现分蜂.养小群没收获,不如不养.一群蜂能连续分出三四群,甚至更多,这充分体现出中蜂强大的繁育能力.采用中蜂小群人工繁殖,扩场快、易操作.  相似文献   

14.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3,33(4):23-23
为了中蜂安全转运,根据中蜂的生物学特点,在转运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工作。1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调整群势:总的要求是,群势要均衡。群势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调整之后要蜂脾相称,最好蜂多于脾;箱内要适当空间,强群不能超过7框蜂。巢内要有够用的贮蜜:中蜂怕穷,在蜜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盗蜂,因此每脾应有0.5kg贮蜜为好。但蜜也不可留得太多。  相似文献   

15.
“中蜂过箱后群势变小”是一个人们经常提到的老话题。中蜂最大的群势有多大?据杨冠煌、段晋宁、肖洪良等人80年代前后在湖南沅陵考察,其中1群仓蜂群势估计有15~20框。另观察了5群立式木桶中饲养的蜂群,其平均群重为3.03kg,约合12框足蜂。“中蜂过箱...  相似文献   

16.
<正>本地地处粤西山区,蜜粉源十分丰富,中蜂群一年四季都在繁殖。一般维持四五脾蜜蜂算是强群了,二三脾蜂的群势也会出现分蜂现象。任其自然分蜂,几天内连续分出三四群,到最后分出的蜂团  相似文献   

17.
黄坚 《蜜蜂杂志》1994,(4):14-15
养蜂体会谈(二)浙江省蜂业协会会员黄坚1一次性快速分蜂法具体做法是:在早春油菜后期,将出现分蜂怠念的蜂群进行分蜂。根据本场蜂群群势和生产发展的需要,拟定分出群数,一般可分次分出。准备好巢箱和继箱,在每个强群中抽出一张带有蜂的正出房或已封盖的子脾,用装...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盗蜂,最怕的是意蜂盗中蜂,俗话说:中盗意盗不了,意盗中不得了。2014年3月底,我地油菜花进入花尾,各箱贮蜜充足。我有2群中蜂较弱(4框),相距100 m左右一养意蜂的有5群蜂,其中有一特强群(12框),大多数采集蜂"失业"。4月1日早晨,2群中蜂成为意盗蜂袭击的目标,巢门已攻破,中蜂已无抵抗者。怎么办?我采取的第一措施:缩小被盗群巢门,盗势未  相似文献   

19.
正在40多年的中蜂饲养中,分蜂逃跑不计其数,令人头痛。活框饲养后飞逃现象明显减少,但是人工分出的群群势发展缓慢,远赶不上自然分出的群。自然分出收捕组成的群,出勤采集兴奋积极,缺点是收捕困难多且难度大,弄不好就飞逃得无影无踪。我在人工分群的实践中摸索出让分出的群与原群的外勤工蜂数量相当,又能很快消除"分蜂热"的方法,现撰稿奉献给热爱中华蜜蜂的朋友们,不妨一试。1自然与人工结合分蜂法在自然分蜂季节里,只要排查到造有王台的蜂群,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1月7日,阴雨近月的天气在中午终于露出了太阳。我顾不上吃饭抓紧时间开箱检查仅有的5箱中蜂,还好有4群属中强群势,满框蜂都在8框(中一式框)以上,越冬完全没问题。但有1群因9月份失王,经过多次努力在急造王台成功后群势很弱,变成了“碗碗蜂”,虽然箱内存蜜较多越冬饲料没问题,可这么少的蜂量能否度过3个多月的寒冬我心中完全无把握,于是我当机立断从他箱中选了1框卵虫蛹脾补充到这个“碗碗蜂”群中,心想只要这张脾中的封盖蛹出房后,起码可为这群“碗碗蜂”增加1/3的蜂量,如果天气允许再补1次封盖蛹,那么这群“碗碗蜂”越冬就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