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的特点,因此,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港口航道疏浚工艺的可持续化发展。普通的疏浚工艺会导致污染物扩散,影响周围水质。本文从港口航道疏浚工艺对周围生态性影响入手,阐述了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融入环保生态理念的意义,总结了环保理念下港口航道疏浚工艺分析,旨在为规范港口航道疏浚工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舟山虾峙门航道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并对施工前后海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得出本次航道疏浚对附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对底栖生物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对海域水质、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等影响不大,而且是短期的,随着疏浚工程的结束海域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疏浚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河道治理未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平衡问题,因此对河流生态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分析传统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河道整治理念与方法,提出必须在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适度整治。介绍了基于和谐理念的河道整治工程范例,同时讨论了河道整治工程的生态型工程材料。新型生态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能力、良好的柔性及整体结构,选择适宜的新型生态整治工程材料,既能满足河道治理标准,又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河道整治工程虽解决了防洪和灌溉等主要问题,但因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且受传统工程材料的局限,对河流生态系统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文章以沩水河道综合治理为例,讨论河道治理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介绍了三个河道整治工程范例,同时介绍了生态型工程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能力、良好的柔性及整体性,且便于施工经济合理,较为适合河道治理项目,可推广提倡。  相似文献   

5.
胡宏唯 《河南农业》2016,(35):30-31
运输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水路运输行业中,由于航道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航道疏浚工程中施工技术的讨论,提出了一些解决航道问题的方法.只有做好了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工作,才可以保证水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为此,需要不断地探究关于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港口航道由于承载着众多的内外商贸往来,要确保通航畅通,做好港口航道的疏浚工作很重要,其工程量较大、施工时间较长等特点,而且会对原来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重的话还可能在疏浚港口航道的情况下会使岸滩的地貌发生改变。所以在进行港口航道的疏浚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要科学的处理港口航道疏浚管理成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河道水流特性主要包括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分布、动水压强等,水流特性与河床的边界条件密切相关,而河床边界又是联系河道水流与生态系统的载体与纽带。本文从河道水流特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河道水流特性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了水生生物生长状况的变化所导致的水流环境的变化。论述了河道中的局部建筑物(闸坝工程)在除害兴利、造福人类的同时,给河道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河道的渠化和改道造成生态环境多样化的减少乃至消失。从河道水流特性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给出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及措施。本文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格宾和雷诺护垫是一种新型环保生态材料,应用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既能够整治河道,又避免两侧河堤沿用原来浆砌石、混凝土护岸等施工工艺,对河道两岸起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功能。文章介绍格宾和雷诺护垫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材料参数及要求,施工方法及要点以及在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流经城市的河流岸坡整治工程中,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能力,而淡化了河流的人文生态功能,破坏了天然河流的生态循环,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河道的治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因此,对河道岸坡的治理不但要关注它的结构稳定性,还要考虑生态健康、人文景观协调等生态学内涵。本文以建华河为研究对象,以工程实地调查为基础,以边坡稳定实验研究为手段,在综合河道岸坡稳定性研究成果上,提出河道整治方案建议。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并对类似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河流岸线被侵占填埋及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量剧增,河流形态及其生态系统显著恶化。为维系河流健康生命,对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广受各界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目标,并从修复手段入手,系统阐述了当前河流生态修复的工程类技术(底泥疏浚、河流形态修复、生态补水技术等)和生态类技术(水生生物处理、生物膜、微生物修复、土地处理技术等)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河流生态修复的近自然治理理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针对当前生态修复理论的不足,从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需求角度,提出了近自然治理理念指导下的河流生态修复原则,即:综合治理和多种措施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河流生态修复多目标统筹和兼顾美学的工程技术设计,以期为未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发展与工程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6-13537,13580
[目的]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及后续生态修复的新型环保疏浚关键问题。[方法]针对目前环保疏浚重点集中在底泥污染物去除,对疏浚后水生态修复重建工作关注不够的问题,分析筛选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生存、生长控制因子,并提出生态疏浚方式。[结果]在分析疏浚目的、效果及影响等基础上,从生态保护及利于后续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筛选出水深和基质两类因子为底泥环保疏浚的优控因子,提出可结合底泥清淤重塑水下地形的新型疏浚方式。[结论]该研究为后续生态修复构建所需合适的水深及基底等条件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消落区对库区水土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它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性的特点,它对水、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查消落区的类型、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从消落区水、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了消落区在水、土交互作用下对水、陆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消落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蒙河拓浚工程是淮河治理的国家重大工程之一,通过蒙河拓浚等工程措施,使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河道达到设计行洪能力。该工程也是安徽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之一,通过分析拓浚工程对湿地公园维管植物、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监测和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以有效发挥湿地调洪蓄水、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湿地植被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崇庆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70-172
湿地作为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内部环境已发生变化,尤其是土壤中营养元素等环境因子;而植被作为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部分,其分布变化通过促进或抑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循环,进而影响整个盐沼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通过对植被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研究的综述,以期为湿地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描述鄱阳湖中部的采砂分布,分析其对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2011年7月28日的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5用于采砂相关船只的识别,2009-2011年7-8月的Terr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像用于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Before-after-control-impact,BACI)方法用于采砂影响评价。Landsat TM 5影像解译结果发现鄱阳湖中部的两个采砂区和90余艘船只,MODIS Terra反演结果显示在采砂区及其下游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剧增,BACI评价结果揭示采砂是导致此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紧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通过调查消落区的类型、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从消落区水、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了消落区在水、土交互作用下对水、陆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等技术来建立消落区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密切相关。在室内设置5个试验组,种植常绿型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同时引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鲫(Carassius auratus)来模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结构。通过构建多营养层级淡水生态系统,探究了不同水生生物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几种淡水生态系统中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螺、蚌、鱼的存在极大地减少了水体中蓝细菌门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蓝细菌过度繁殖。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在草、草-螺-蚌组中较高,而在草-螺、草-螺-蚌-鱼组中较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各系统间微生物群落丰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水生生物的引入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直接因素,而营养盐浓度的变化主要依赖于水生生物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变化的间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獐子岛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于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2010—2012年夏季的Ecopath模型,分析了3个时期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结构和功能变化,模型由23个功能组构成,基本覆盖了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全过程。结果表明:2010—2012年夏季獐子岛海域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生物营养级升高;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猎物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123升至0.139,捕食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112升至0.165,许氏平鲉的捕食重叠度指数平均值从0.063升至0.185,大泷六线鱼的捕食重叠度平均值从0.062升至0.132;该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由2010年夏季的11.1%升至2012年夏季的14.4%;3个时期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循环指数(FCI)值均大于0.1,再循环率较高,系统净生产力(NSP)值较高,杂食指数(SOI)从0.136升至0.172,联结指数(CI)从0.203升至0.224,平均能流路径(MPL)从2.555升至3.486。研究表明,獐子岛人工鱼礁区海域生态系统处于尚未稳定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9.
刘玉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42-643,645
综述了沉水植物对磷营养盐的吸收、转移和释放机制。指出不同沉水植物对磷营养盐的吸收机制不同,且其对磷营养盐循环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并最终导致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设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急剧增长,信息导航工作尤为重要。对在建设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过程中,如何获取网上信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