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南疆地区 中棉619无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无膜棉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适宜无膜种植的棉花品种(中棉619)、株行距配置、不同生育期栽培管理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装,提出了新疆南疆地区中棉619无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无膜)、各生育时期管理、催熟、收获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普遍应用的地膜覆盖植棉方式对原棉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利于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棉花生产。总结了近些年南疆小海子垦区无膜植棉的表现,结合其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提出该区域无膜植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当地棉花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新疆南疆植棉区无膜种植的机采棉品种和相关育种资源材料,2019―2020年在南疆植棉区对13个供试棉花品种(系)进行筛选比较试验。通过对农艺性状、皮棉产量、纤维品质、丰产性、稳产性及理想指数等的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南疆植棉区无膜种植的机采棉品种2个——新陆早77号和新陆早51号,以及较优的相关育种材料2个——抗病早熟6号和冀丰1187,其中抗病早熟6号综合表现突出。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南疆实现无膜植棉和适用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治理由棉花覆盖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探索了适宜山东省德州市的无膜春棉绿色栽培技术。主要从精细整地、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查苗定苗、中耕培土、合理化学调控、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当地春季棉花裸地栽培和地膜污染防控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棉田残膜污染,以中国工程院喻树迅院士育种团队培育成功的不用地膜种植棉花新品系中棉619为供试材料,通过无膜机械直播栽培在湖北省荆门地区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中棉619特早熟(生育期95天左右)、秆矮株型紧凑,适宜麦后直播和大田机械采收;在荆门地区麦后直播无膜种植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4773.0 kg/hm~2和1870.5 kg/hm~2。并介绍了中棉619在荆门地区麦后直播无膜栽培的技术要点,以期为中棉619在江汉平原植棉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疆早熟棉免地膜栽培技术生产试验示范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通过早熟棉免地膜种植方式来彻底解决地膜对土壤和机采棉原棉污染问题,在南疆多年多点的免地膜栽培技术试验基础上开展了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挥早熟棉花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发育时间短的优势,能解决南疆棉花无膜栽培条件下生育期偏长的问题;播种滴水出苗技术能大幅提高免地膜栽培方式下田间出苗率;同时结合苗期化调和水肥管理等综合技术来提高南疆棉花免地膜种植产量具有可行性。继续研究示范推广此项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机采棉生产发展、提升机采棉品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治理冀中南棉田地膜污染,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高效复种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冀中南棉花无膜栽培的技术方案。本文从棉田备播、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概述了其在当地的良好示范表现,为当地棉花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岳普湖县机采棉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品种选择、严把播种关、水肥一体化运筹、全程化控、适时打顶、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南疆的机采棉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棉113于2019年引种到北疆,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示范种植,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达到400 kg甚至更高,机采条件下多地多年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超过30 mm,断裂比强度超过30 cN·tex-1.介绍了中棉113作为机采棉在北疆引种示范以来的特征特性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为新疆棉...  相似文献   

10.
祁杰  董合忠 《中国棉花》2023,(10):39-41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主要采用春棉品种、一年一熟、早春播种、地膜覆盖、精细管理、人工多次收花的栽培模式在中低产田种植棉花,虽然棉花产量较高,但用工多、投入大,吐絮分散,难以集中采收,且残膜污染严重。在多年试验基础上,用无膜晚播短季棉替代早春覆膜春棉,改精细管理、分次收花为轻简管理、集中收获,建立了短季棉无膜轻简栽培技术,省工节本,纯收益高于覆膜春棉,推广应用前景好。简要总结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集中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为黄河流域棉区发展短季棉无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北疆早熟优质机采棉生产的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地准备,种植模式,田间水肥、化控、植保综合管理,脱叶催熟,机械收获及地膜回收等,旨在为北疆早熟优质机采棉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选用新陆中48号,使用无人机喷施化学封顶剂“摇钱素”(质量分数20%的矮壮·甲哌钅翁 水剂),以人工打顶为对照,探索化学封顶剂对新疆南疆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打顶相比,喷施“摇钱素”封顶的棉花株高增加17.1 cm,单株结铃数增加1.1,衣分高1.2百分点,籽指高0.22 g,衣指高0.62 g。喷施“摇钱素”封顶的棉花666.7 m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纺纱均匀性指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均高于人工打顶。可见,无人机喷施“摇钱素”封顶可有效抑制棉花顶端优势,降低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不会降低产量和纤维品质,可替代传统人工打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疆棉花耕地连作障碍突出、肥水管理粗放、全程机械化比例偏低等因素导致的棉花生产成本高、棉农植棉效益下降等问题,分析了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和轻简化转型升级的途径,总结了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机艺融合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精量精准播种、种植模式、深松、水肥药一体化、化学调控、无人机飞防、化学脱叶、机械采收、秸秆还田与残膜回收等各项技术,以期为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先导和引领示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新疆南疆地区棉花种植存在施肥用量过大、氮磷钾配比失调、滴灌肥配方不合理及溶解性差、微量元素及生物刺激素肥料随水滴施效益低等问题, 建立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和叶面水溶肥为主体的绿色施肥技术,并遵循当前新疆机采棉高产、高效、轻简化种植发展方向,结合多年多点试验和示范成果,制定该技术规程。本规程规范了新疆南疆地区以绿色施肥技术为核心的播种、水肥管理、化学调控、化学打顶、机械采收等棉花栽培技术,建立了新疆南疆地区棉花绿色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围绕典型的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从4道籽棉清理前后、轧花前后、3道皮棉清理前后等环节取样、测试,探讨棉花品质指标(含杂率、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在新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之...  相似文献   

16.
棉花“干播湿出”技术在新疆库尔勒推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用水日益紧张,无法提供充足的春灌和冬灌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近几年在新疆库尔勒植棉区示范推广棉花“干播湿出”播种技术在轻度盐碱地上应用表现出明显的节水、保苗、缓解用水紧张、避灾的效果,但在重度盐碱地上示范推广表现出缺苗、死苗、僵苗等现象,对棉花取得高产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该技术在新疆库尔勒的推广现状,总结了其关键性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为该技术在新疆库尔勒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侯殿亮 《中国棉花》2021,48(1):37-38
根据化学封顶技术在新疆昌吉机采棉种植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机采棉种植技术,总结出机采棉化学封顶技术要点、群体技术指标及其配套技术,为机采棉化学封顶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刘永川 《江西棉花》2010,32(4):52-53
新疆喀什地区是国家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如何强化棉花加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切实提高棉花质量,对于推进喀什地区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者依据从事棉花质量检验和监督检查情况分析,提出如下质量状况分析和对今后棉花质量管理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产上应用的各类抗虫棉均采用混系繁殖技术育成,个别品种(系)在抗虫性、株型、叶型,铃型等性状上与群体不尽一致。与常规品种相比较抗虫棉苗期长势偏弱,株型偏紧,不同品种(系)抗虫棉其综合表现也不尽相同,根据近几年的试验及大田种植观察,为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和棉铃虫的综合防治,对抗虫棉的栽培管理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密度抗虫棉大多表现为个体偏小,果枝上仰,株型偏紧等特点,需要通过提高群体获得高产,密度比较结果显示,抗虫棉的密度一般应比同类常规品种增加5%~10%,春播密度应达到5 5万株/hm2左右,麦(油)棉春套抗虫棉以6万~6 5…  相似文献   

20.
<正>A new cotton transform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by Ge and colleagues at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nd this work was published in a recent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Ge et al.2023;https://doi.org/10.1111/jipb.13427).This method is a milestone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