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7年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以早熟玉米品种华美1号、登海518和中熟玉米品种登海605、郑单958为材料,分期播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2种熟期玉米生育期均缩短。6月17日播种比6月10日播种的早熟夏玉米产量略降低,播种期再推迟,早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中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和气温日较差均降低,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均减少;气象因子对早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土壤温度>日均温>降水量,气象因子对中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气温日较差>降水量。生产上,鲁南地区中熟夏玉米适宜播期在6月10日左右,早熟夏玉米品种适宜播期在6月10日至6月17日,夏玉米在麦收后应及早播种,为实现高产和子粒机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种植业十分重视,特别是玉米的种植与发展。人们都知道,玉米的种植对于气候条件有着相应的要求,水分、温度、光照等条件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来说尤为重要。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着手,深入探究了气象服务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黑龙江西部富裕县玉米的主栽品种吉单66多年来表现较好,为进一步探索气象因子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研究出玉米产量预估模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以玉米品种吉单66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其生育期内气象因子及玉米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有效穗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与产量相关性很强;从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看出,6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和8月平均气温、9月降水量对玉米吉单66产量影响大,相关性强,其中9月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4个气象因子为正相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2种玉米产量预估模型。经过对比分析,2种产量预估模型均比较精准,适用于吉单66玉米品种及其他黑龙江西部玉米品种产量预估,为今后黑龙江其他地区产量预估模型的建立及农业气象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6年大田试验和气象数据资料,研究了年际气象差异对西南丘陵区玉米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丘陵区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西南丘陵地区雨热资源丰富,但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降水量波动最大,积温波动最小,且玉米各生育阶段降水、积温和光照配置也有所不同。积温是该区玉米生育前期形态建成的主要限制因子,花前积温、花后日照和降水共同调控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而后期产量形成是各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花后日照直接影响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产量构成(穗粒数、千粒重),从而调控玉米的产量;花后积温和降水则通过影响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最终产量产生影响。因此,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播期,适当提高生育前期积温,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源器官的形态建成,为花后光合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减少花后降水量,提高花后日照时数,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籽粒充实度,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6.
黑龙港流域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确玉米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区域最适播期。通过调整播期来改变玉米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对于抵御阶段性不良气象因子的胁迫并最终实现高产目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至2010年在黑龙港地区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不同阶段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1)由于年际间气象条件的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非简单地随播期变化而变化。(2)在试验设定的高密度条件下,产量提升主要受千粒重的制约,穗粒数次之。(3)产量性状与不同生育阶段的多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穗期、抽雄吐丝阶段的光照条件对穗粒数以及产量有影响;苗期、营养生长阶段气温日较差与产量显著正相关;抽雄吐丝前后的温度条件影响穗粒数;生育期总降水量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升。该地区在调整播种时间、改进栽培措施时,上述关系应是考虑的重点。生产中可适当早播晚收,选用适宜的中晚熟品种,既可避开生育前期及籽粒形成阶段不利气象因子的影响,又可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充分利用该地区生育后期丰富的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7.
利用奉贤1981—2019年逐旬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及1982—2019年黄桃产量数据,分析了黄桃产量的变化趋势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并通过采用单要素指标及相关分析法着重分析2003—2019年黄桃全生育期各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构建了奉贤黄桃产量的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黄桃产量以2003年为界,由波动上升转为上下波动,2003—2019年产量变异系数为22.9%。黄桃果实膨大—成熟期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大,其次为花芽分化期、萌动—开花坐果期,落叶—休眠期较小。膨大成熟期气温(日照)在4—6月与产量呈正相关,而在7—8月为负相关,降水(湿度)影响与气温基本相反,其中7月下旬的最低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均与产量呈显著相关;花芽分化期气温除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外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且上年10℃终日及10、20℃有效积温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花芽分化期各旬降水量(降水日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波动大;落叶—休眠期的干旱及暖冬带来的蓄冷量不足可能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建立的基于气象因子的黄桃产量最小二乘偏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为黄桃生产及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9.
澄城县地处渭北高原东北部,春玉米是澄城县主要农作物之一,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文章对澄城县近几十年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而列举出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以便为澄城县春玉米生产规避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降水量与积温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肇州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和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内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与生育期内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对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间降水量和积温进行二元线性回归拟合表明,可以用二元回归方程Y=10267.62+7.57x1-4.58x2,对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间降水量和积温的关系进行描述,对各变量进行偏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都表明降水量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要大于积温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对肇州地区而言降水量对气象产量起正向的促进作用,积温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揭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机理,以‘吉单27’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佳木斯市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通过调整播期改变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条件,分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抵御阶段性不良气象因子的胁迫并实现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构成要素与不同生育阶段的多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日均降水量为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通过影响秃尖比、穗粒数和株粒数重影响产量;吐丝至乳熟期温度为限制因子,该生育期随着日平均气温、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低温度的升高,秃尖比减小,穗粒数、株粒数重均增加;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日照时数与秃尖比呈显著负相关,此期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秃尖比减小;乳熟到成熟期,日均相对湿度影响穗粒数、株粒数重的提升。‘吉单27’在佳木斯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日均降水量,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低温度成为玉米产量提升的限制因子,在试验设定的密度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下,产量提升主要受穗粒数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灾害评估是一项新型研究课题,特别是多年生果树作物,由于实况调查观测资料极少,许多自然灾害机理尚不明确,评估工作难度很大,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仍然处于探索和研究的起步阶段。进行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可为果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果业管理部门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对果树生产的危害,制定救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原理,确定了天水渭北旱山区、渭河河谷川区和关山区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区,影响梨树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构建了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天水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影响梨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以初春3月干旱、伏期7月干旱和花期4月低温冻害最为严重。评估有灾(包括小灾、中灾、大灾、特大灾)年份18年,评估准确率94%。其中,中灾和大灾评估准确率达100%,评估准确率较高,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可为多年生果树气象灾害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1—2012年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生长季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其与生长季(6—9月)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的关系,统计了2001—2012年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夏玉米总产、单产和种植面积,同时利用河南省不同纬度18个台站2001—2013年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6—9月不同气象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近年来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干旱、渍涝和风灾;玉米总产的增加主要在于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一直处于5550 kg/hm2;玉米生长期,特别是灌浆期(8月)遭受阴雨寡照(低温)、高温干旱是造成玉米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倒伏导致减产主要是在玉米灌浆中后期(8—9月)遇到大风灾害性天气。加强在玉米抵御自然灾害性天气能力方面的研究,是提高玉米单产和全面提升玉米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气象条件极大地制约着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的生长状况,为了从气候条件适宜角度评估牧草长势年景的优劣,利用若尔盖湿地天然草场牧草1983—2013年近31年(2002年缺测)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得到能够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程度的气象适宜度指数,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5月、6月和7月牧草产量气象适宜度线性和生长曲线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牧草产量气象适宜度估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牧草产量的演变趋势;各月气象适宜度产量线性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生长曲线模型;与干重模型相比,鲜重模型精度较差。受牧草产量观测资料精度的限制,6、7月牧草产量估算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各时间段降雨量、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及其定量关系,根据逐月气象数据,将2012—2019年的降雨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按照时间段分别分成13组,对降雨量、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的各组数据与天然草地鲜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最高,3—7月总降雨量与鲜草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839,P=0.009<0.01),3、4月的降雨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2—7月平均气温与鲜草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840,P=0.009<0.01),2月的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日照时数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元回归定量分析显示,3—7月的总降雨量每增加1 mm,鲜草产量增加289.693 kg/hm2,2—7月的平均气温每增加0.1℃,鲜草产量增加144.93 kg/hm2。降雨变化对鲜草产量的变化量影响较平均气温的大。 相似文献
16.
南通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南通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2009年南通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分析3个试点的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生育期的平均温度及整个生育期温度与籽棉产量、单铃重有极显著相关,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中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棉花的产量越高。适宜的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降水量过多过少都会对棉花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花铃期的降雨量与皮棉产量有极显著负相关。花铃期降水量越多,则棉花的产量越低,这是因为雨水过多棉花脱落增加,结铃数下降所致。各生育期及整个生育期的日照时数与棉花籽棉产量、单铃重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花铃期的日照时数与皮棉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总之,南通气象条件与棉花产量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光照是影响南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3~2017年江苏省35a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相关灾情数据及国民经济数据,本文选取灾害损失最大的强对流、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和雪灾五种气象灾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省主要气象灾损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江苏省暴雨洪涝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集中于7月份,高值区主要位于淮北大部、里下河地区及沿江苏南西部地区;强对流灾害主要出现在春夏季(3~8月),分布区域集中在江苏沿海和里下河地区,以盐城和南通地区最为严重;干旱灾害发生持续时间长,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范围分布较广,总体呈现出东南轻西北重的趋势,大值区位于沿淮淮北东部地区及宁镇扬丘陵地区;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灾害影响范围具有典型的沿海大于内陆的特征;雪灾主要发生在冬季(12~次年2月),1月最多,发生的高频区域呈无规律零星分布。本研究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口两项指标来表征气象灾情的演变,结果显示累计死亡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总体下降了83%。直接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1998年之后经济损失约为之前的1.38倍。总体而言,气象灾害损失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年以来的地区灾损率大致在0.1%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综合分析气象因子与盐城市水稻产量的关系及各个年份的丰歉指标,利用同异分析法对盐城市2001-2009年度水稻全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2001、2002和2004年为丰产年份,2005、2008和2009年为平产年份,2003、2006和2007年为歉产年份;并与对应年度的水稻平均产量表现对比,其结果非常接近。同时也验证了同异分析法在研究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陇东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最适宜播种期,为当地玉米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18—2020年开展的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区域联合试验—西峰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陇东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每推迟10 d,玉米全生育期天数缩短5.5 d,播期对于春玉米全育期天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出苗时间、苗期生长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时间和苗期生长阶段所需时间均缩短;玉米全生育期天数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影响较小。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的单株籽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SD2、SD3大于SD1、SD4播期。适当晚播种,抽雄前降水量充沛,抽雄后气温高、积温多有利于百粒重及单株籽粒数的增加,从而增产。陇东春玉米适宜播种期宜选择在4月下旬—5月上旬,此时气象条件配比最有利于春玉米生长发育,可最大程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气象信息员作为农村基础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是农村防灾减灾基础单元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变气象灾害防御中的强政府、弱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了气象信息员在基层防灾减灾中发挥的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情收集、气象需求反馈、组织群众避灾、科学普及宣传及防灾减灾意识这6 个方面的作用。调查表明:气象信息员在预警信息传播环节发挥作用最大,其次是科普宣传和信息反馈,再次是组织群众避灾方面,但其在灾害防御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因此,要通过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气象信息员服务认证制度,加大气象信息员灾害防御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提高农村基础单元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