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综合评价香榧营养品质,本试验以浙江省8个不同地区共32份香榧生籽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包括宏量营养素、矿质元素及维生素E在内的38项营养品质指标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建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以评价其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香榧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宏量营养素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微量营养素中钠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脂肪与蛋白质、淀粉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多数氨基酸间表现为极强的正相关,亚油酸与金松酸、硬脂酸与油酸两组脂肪酸在组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组间表现为较强负相关。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磐安县、东阳市与诸暨市3个地区宏量营养素指标评分较高;微量营养素评分较高的为柯桥区、嵊州市与松阳县,整体综合评分在0.403~0.528之间。本研究结果为香榧营养品质评价及产品分级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海洋生物资源,营养价值高,资源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了构建南极磷虾粉品质评价体系,为南极磷虾粉品质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通过检测15项南极磷虾粉品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筛选品质评价指标,应用概率分布分级品质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确定品质评价指标权重,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南极磷虾粉品质判别函数。结果表明:1)南极磷虾粉品质指标之间离散度有差异,变异系数在8.89%~84.46%;2)从15项指标中选择6项作为南极磷虾粉品评价指标(蛋白质、脂质、盐分、赖氨酸、生育酚、挥发性盐基氮);3)建立了南极磷虾粉品质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和评分标准;4)建立了南极磷虾粉品质判别函数,判别率较高。该研究构建的南极磷虾粉品质评价体系为南极磷虾粉品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用于南极磷虾粉的品质定性判别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构建及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构建番茄综合营养品质指标,分析其对水肥供应的响应,该文以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按照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番茄盆栽试验,监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 6项单一品质指标,根据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熵权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番茄单一营养品质评价指标权重,次序为:番茄红素糖酸比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通过近似理想解法,构建番茄果实综合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番茄综合营养品质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对水肥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水肥因子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主效应表现为: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当其他因素为中间水平时,番茄营养品质随灌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交互作用表现为,灌水量与施氮量、磷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表明灌水量、氮肥用量过高不利于番茄综合营养品质的提高,合理增施磷肥和钾肥可有效提高番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寒地沙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寒地沙棘种质资源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筛选果实品质优异的沙棘资源。以22份寒地沙棘种质资源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10项品质指标,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果实品质综合得分并排序。不同沙棘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分布在9.339%~62.528%之间,其中糖酸比变异程度最大,果实横径变异程度最小。各个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6.053%。根据3个主成分得分和相应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建立了沙棘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较高的是‘小柳树’、‘侍丛’、‘向阳’、HS-12。系统聚类分析将22份沙棘种质资源分为3类,分类结果与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小柳树’、‘侍丛’、‘向阳’、HS-12为寒地沙棘优异种质资源,研究结果为沙棘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桃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了给桃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研究测定了北京市郊栽培的水蜜桃、蟠桃、油桃3个品系的19个品种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等主要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桃多个品质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经主成份分析后将许多相关的随机变量压缩成几个综合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多个品质指标分成了5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单果重、硬度、水分含量、固酸比和风味5个具代表性的指标;又通过“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水蜜桃品系中晚蜜、绿化9号和北京38号的表现性较好;蟠桃品系中以瑞蟠1号和碧霞蟠桃品质较优;油桃品系中品质最佳的为瑞光19号。这一结果与感官评价所得结果有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烟叶品质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模糊概念,其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烟草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应用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模型,从烟叶香味、化学成分、燃烧性及农药残留等方面选取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2003年重庆市烟叶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烟叶样本武隆2和酉阳1的隶属度远大于其它样本的隶属度,分别为0.695和0.630,说明两样本烟叶的品质最好;巫山2等多数烟叶样本的隶属度在0.1~0.2之间,样本烟叶品质次之;巫山1等烟叶样本的隶属度在0~0.1之间,样本烟叶品质相对较差。应用F分布法确定k次抛物线分布函数作为烟叶品质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函数,充分体现了烟叶品质评价本身的特点,而通过构建模糊综合一加权平均模型,可充分获取信息,对多样本进行比较排序,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不同品种蓝莓果实品质特性,确定代表性品质指标,建立蓝莓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蓝莓品质合理评价和优良蓝莓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以26个高丛蓝莓品种果实为材料,测定其11项品质指标(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糖酸比、维生素C质量分数、花色苷质量分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6个蓝莓品种的11项果实品质性状中糖酸比、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单果质量和花色苷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3.67%、32.25%、30.84%和28.48%。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花色苷质量分数和果实硬度可作为评价蓝莓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建立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依据各品种的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得分排名前10位的蓝莓品种依次为‘大果蓝金’‘莱格西’‘公爵’‘日出’‘维口’‘蓝片‘早蓝’‘蓝丰’‘爱国者’‘红利’,研究结果为大连地区蓝莓品种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瓜幼苗亚适温弱光耐受性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南瓜亚适温弱光耐受性综合评价体系,选育适宜我国冬春季设施栽培的南瓜品种,本试验以30个南瓜种质为材料(包括15个印度南瓜种质和15个中国南瓜种质),采用自然低温结合人工遮光处理方法,测定生长和生理指标的胁迫耐受系数,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系统聚类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胁迫耐受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亚适温弱光胁迫处理后,30个南瓜种质各指标的胁迫耐受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将各指标综合成4个独立指标,聚类分析将30个种质按弱光耐受性聚为4支,隶属函数分析筛选根部干重、根部鲜重、EC值、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作为亚适温弱光耐受性鉴定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南瓜幼苗亚适温弱光耐受性预测方程(R~2=0.965,平均估算精度95%);利用该体系对30份南瓜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共获得4份亚适温弱光耐受性较强种质,分别为印度南瓜贝栗-2012D14、日南-99A17、中国南瓜黄皮小南瓜-2013D02-3和柿饼南瓜-5Bb040。本研究为南瓜亚适温弱光耐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侵蚀红壤肥力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对 6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不同侵蚀程度的红壤退化试验小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进行了测定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6个试验小区的红壤肥力退化进行排序和评价。通过对 16项土壤参评因子和 4项参评因子评价结果的比较 ,得出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过氧化氢酶、微生物碳量 4项肥力因子已基本上反映了土壤肥力退化的综合状况 ,并建立了红壤肥力退化程度的评价指标方程 ,从而大大地简化了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马蔺苗期耐镉性分析及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马蔺苗期耐镉特性,筛选耐镉性快速鉴定指标并建立耐镉性数学评价模型,本研究通过盆栽砂培试验,以16份马蔺种质材料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镉(Cd)浓度处理(0、50、100、200、300mg·kg-1),胁迫40d后测定马蔺种质材料的8项形态和生理指标,即株高(PH)、叶绿素(Chl)含量、地上干重(DWS)、根系干重(DWR)、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各单项指标的耐性指数作为衡量耐镉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镉胁迫处理下马蔺苗期的8项形态和生理指标转换成3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综合指标分析,得到不同种质苗期耐镉性综合评价值(D值);通过对D值聚类分析,将16份马蔺种质材料分为3个耐镉群体,其中强耐镉材料6份,中等耐镉材料7份,弱耐镉材料3份;进一步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耐镉性预测回归模型:D=-1.414+1.076DWS+0.744SP+0.266SOD,筛选出显著影响马蔺苗期耐镉能力的3个单项指标(DWS、SOD、SP);ML018、ML019等6份强耐镉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收、忍耐和转运能力,可作为Cd污染土壤修复的备选植物。本研究为马蔺种质资源评价及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控制采后香菇在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并提高其贮藏品质,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2、4、6和8 kJ·m-2) 短波紫外线(UV-C)对新鲜香菇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剂量UV-C处理对香菇色泽、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香菇表面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延缓了香菇色泽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总酚含量,并且有利于POD、SOD、CAT和PAL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抑制了PPO活性,同时可以保持较高的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蛋白质的降解,而且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其中4 kJ·m-2 UV-C处理效果最佳。综上所述,UV-C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香菇褐变,延长其贮藏期。本研究结果为香菇的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WD40蛋白质为真核生物中一种常见蛋白质,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多种生物过程,在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分析黑果枸杞WD40蛋白质家族成员,本研究以黑果枸杞青色期、转色期和成熟期3个发育时期的果实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结合Nr、Nt、Pfam、KOG/COG、Swiss-prot、KEGG及GO 7个数据库和NCBI网站,对黑果枸杞WD40蛋白质编码基因进行筛选注释。结果表明,共得到77个黑果枸杞WD40蛋白质家族成员,黑果枸杞WD40蛋白质结构域组成多样,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黑果枸杞WD40蛋白质家族成员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黑果枸杞和拟南芥WD40蛋白质共建的系统进化树可分为五个亚家族;WD40蛋白质家族成员编码基因随果实发育的表达模式表明,黑果枸杞WD40蛋白质家族成员可能参与了其果实花青素的变化调控。本研究结果为枸杞WD40蛋白质的分离及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金银花AP2转录因子参与低温的应答机制,本研究基于低温下金银花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金银花AP2转录因子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蛋白基序以及进化分析进行鉴定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个DREB基因和1个RAV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金银花中共筛选了34个AP2转录因子,不同转录因子之间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表明其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的功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仅有2个AP2定位于叶绿体,其余均定位于细胞核,符合其作为转录因子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特性;所有AP2的磷酸化位点均依次表现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根据AP2中所含有的AP2数量以及序列同源性,可将34个AP2分为四个大类,20个AP2属于ERF亚家族,3个属于DREB亚家族,RAV亚家族仅有1个,其余10个属于AP2亚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DREBRAV基因均能响应低温胁迫,且不同低温处理时间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本研究为阐明金银花AP2转录因子响应低温胁迫的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60Co-γ和电子束2种射线的不同剂量对新鲜香菇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鲜香菇的硬度、呼吸强度、电导率、感官品质等指标,筛选2种辐照射线的最优剂量,并对比分析最优辐照处理下香菇细胞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60Co-γ射线中,2 kGy剂量组香菇硬度降幅为37%,呼吸强度为10.81 mg·kg-1·h-1,相对电导率为0.268%,均小于其他剂量组;电子束射线中,3 kGy剂量组香菇硬度降幅为38%,呼吸强度为10.39 mg·kg-1·h-1,相对电导率为0.241%,均小于其他剂量组。综合感官分析可知, 3 kGy电子束组和2 kGy 60Co-γ射线组香菇的保鲜效果分别优于同类射线其他剂量组。显微分析可知,与2 kGy 60Co-γ射线相比,3 kGy电子束辐照能够较好地保持新鲜香菇的菌丝形态,延缓其进一步降解,从而延长其贮藏期。本研究探索了辐照在香菇保鲜过程中的可行性,为推动电子束辐照技术和60Co-γ辐照技术在香菇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采收期坛紫菜的营养和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对不同采收期坛紫菜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坛紫菜蛋白质、总糖、粗纤维、灰分和脂肪含量随采收期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坛紫菜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末水紫菜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4.62 g·100g-1,二水紫菜含量最低,为30.87 g·100g-1。以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为标准,蛋氨酸(Met)为各采收期坛紫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共检出13~16种脂肪酸,均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均检出12种无机元素,包括Na、Mg、K、Ca 4种常量元素和Mn、Fe、Cu、Zn、As、Se、Cd、Pb 8种微量元素。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坛紫菜加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菌糠原料及其所制备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与其对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以香菇菌糠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下(350℃和750℃)制备菌糠生物炭(LS350和LS550),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理化性质与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吸附前后的菌糠和菌糠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吸附剂比表面积增大,芳香化增强,草酸钙(碳酸钙)组分增多,这些理化性质是引起生物炭吸附性能差异的重要原因;批量吸附试验表明,香菇菌糠和菌糠生物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与Redlich-Peterson模型。由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香菇菌糖、LS350和LS750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 785.65、6 986.74和13 118.43 mg·g-1,LS750的吸附量最高。吸附机理表明,香菇菌糠和菌糠生物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过程主要包括氢键作用、π-π共轭作用、静电引力、阳离子交换等机制。以香菇菌糠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对阳离子染料孔雀石绿具有高效吸附性能,且可重复利用,可为菌糠生物炭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北方粳稻耐盐碱相关性状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北方粳稻耐盐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适宜苏打盐碱地种植的水稻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混合盐碱胁迫处理,测定了50份北方粳稻材料的28项表型指标,以各单项指标耐盐碱系数作为评价水稻耐盐碱性依据,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其耐盐碱相关性。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将盐碱胁迫下28个单项指标转化为8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0.665%。依据参试材料耐盐碱综合评价值进行聚类分析,将50个参试材料划分强耐盐碱型、耐盐碱型、中间型和盐碱敏感型四类。强耐盐碱类型包括松98-131、SR-824-14、长白9号3个材料,D值分别为0.68、0.63、0.6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产量、生物量、经济系数、根直径、分蘖期叶面积和齐穗期干物重对耐盐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水稻耐盐碱鉴定的综合指标。本研究结果为水稻耐盐碱育种提供了技术和种质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8.
铁线莲品种耐热性分析及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南方夏季高温对铁线莲生理生化的影响,筛选耐热品种并建立耐热性评价体系,于2015年5-8月,以20个铁线莲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高温半致死温度及高温胁迫下植株热害指数(HII)、相对电导率(REC)、萎蔫程度(WD)等10个生理生化指标性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个品种可以分为耐高温、较耐高温、高温较敏感和高温敏感4个类型,其中罗曼蒂克、如古和浪子耐热性较强;高温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耐热性评价的指标;建立了以HII、REC、叶绿素(CC)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6个指标为变量的铁线莲耐热评价模型。本研究结果为铁线莲品种栽培适应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耐热型铁线莲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