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控释肥料由于可控的释放养分,一次性使用便可以满足作物4个多月生育期间对养分的需求,实现了肥料的高效利用,在大田中得到重视和应用。在课题组前期袋培番茄营养基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日光温室番茄养分吸收规律,在基质中添加不同用量的控释尿素和控释氯化钾,氮钾比例为1∶1.5,呈4倍关系递增,设置4个全生育期营养基质配方处理(A、B、C、D),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KT)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的袋培基质养分变化及其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控释肥用量的增大,番茄植株的长势与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处理C的应用效果最佳,基质EC值稳定,试验末期速效氮磷钾含量略低于初始值;与CK比较,处理C株高提高21.75%、茎粗提高59.46%、生物量提高75.12%、产量提高226.36%,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实品质提高;与CKT相比,处理C的肥料用量少,基质养分残留少,养分损失少,产量提高24.48%,肥料利用率高。结果说明,在生产中,控释肥不仅可以提高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养分利用效率,而且增加产量,实现轻简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以腐熟中药渣、腐熟菇渣、泥炭、蛭石、珍珠岩以及45%的缓释肥(15-15-15)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复配成6种栽培基质,选取进口泥炭作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理想的番茄育苗基质配方。结果表明:腐熟中药渣:泥炭:腐熟菇渣:蛭石:珍珠岩以5:1:1.5:2:1(体积比)并添加2 kg/m345%缓释肥的基质培育的番茄在株高、茎粗、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等方面均优于其他配比的育苗基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表明该配方的基质可推荐作为番茄育苗的专用型有机营养基质。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土壤和鸡粪为基质,堆肥腐熟后用于日光温室栽培,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人工营养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量为60.32kg hm-2的处理最佳,其基质的理化性质最好,番茄产量最高,为60520.49kg hm-2,比对照(土壤栽培)增产25.4%。另外,成本比常量氮肥施用量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戈壁日光温室番茄基质生产中保水剂的合理添加提供技术依据,以酒番6号为试材,设置正常灌溉水平下不添加保水剂、添加90 kg/hm2凹凸棒、添加90 kg/hm2高分子树脂3个处理;定植后7 d减量灌水15%水平下不添加保水剂、添加90 kg/hm2凹凸棒、添加90 kg/hm2高分子树脂3个处理,研究了添加不同保水剂对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溉水平下,与对照不添加保水剂相比较,添加90 kg/hm2凹凸棒和90 kg/hm2高分子树脂处理的番茄产量提高5.67%~5.85%,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83%~12.50%、11.88%~38.61%、1.98%~2.20%、7.74%~13.47%、5.70%~5.89%。减量灌水15%水平下,添加90 kg/hm2凹凸棒和90 kg/hm2高分子树脂处理的番茄产量提高8.65%~15.48%,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0.50%~37.24%、70.14%~84.86%、15.83%~18.38%、8.64%~15.5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3.36%~17.75%。表明添加保水剂可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表明,正常灌溉水平(4 500 m3/hm2)下,以添加90 kg/hm2高分子树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水肥耦合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有效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将堆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和黏土等拌制成一种抗旱促根的基质,研究水肥耦合效应对\  相似文献   

6.
控释氮肥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施用传统营养液、控释氮肥及控释氮肥配合营养液进行基质栽培番茄,探讨了控释氮肥与营养液配合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氮量控释氮肥配合磷钾营养液(UL2)较传统营养液(NS)果实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较施用等氮量速效氮肥配合磷钾营养液(UL1)果实产量显著增加了22.0%;当底施肥料替代全部营养液氮、磷、钾时,等氮量控释尿素(CRU2)较等氮量速效尿素(Urea)果实产量显著增加了28.1%,且高50%,施氮量控释尿素(CRU3)较传统营养液果实产量无显著差异;UL2较UL1糖酸比显著增加了29.6%,且番茄果实硝态氮含量较NS显著降低了50.0%。因此,控释氮肥在基质栽培番茄上较速效氮肥有显著的增产及提高品质的效果。与传统营养液相比,等氮量控释氮肥配合磷钾营养液的施用可以保证产量和品质,既简化了营养液配方,又降低了番茄果实中硝态氮含量,提高了食用安全性,可以在基质栽培生产上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肥耦合对加气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为探求北疆地区水肥耦合对加气灌溉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该研究设置2个灌溉水平分别为4 950和4 050 m3/hm2、4个施氮梯度分别为280、250、220和190 kg/hm2以及2个加气水平分别为掺气比例15%和0%进行完全组合设计。结果表明,加气灌溉使加工番茄产量显著提高2.32%~10.02%,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12%和6.19%。加气提高了加工番茄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各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处理为灌水4 050 m3/hm2,施氮250 kg/hm2。研究可为提高新疆加工番茄水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是我国工厂化生产的主要食用菌之一,其栽培每年产生的大量菌渣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为了提高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效率,以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原料,配制成4种复合营养基质,分别为:A(全菌渣),为对照(CK);B(菌渣∶草炭=3∶1);C(菌渣∶草炭=1∶1);D(菌渣∶草炭=1∶3)。研究杏鲍菇菌渣与草炭不同配比的袋式栽培营养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日光温室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渣比例从25%增加到100%,袋培营养基质的EC逐渐增加,容重逐渐降低,基质速效养分显著增加且对初期植株根系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在4个处理中,B、C、D处理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A处理,其中C处理(菌渣∶草炭=1∶1)小区产量最高,为46.17 kg,较A处理增产1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6.1%。综合比较,在本试验条件下,杏鲍菇菌渣与草炭比例为1∶1是适宜日光温室番茄袋式栽培的最佳营养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合作906’为试材,采用醋糟基质桶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和用量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对栽培基质化学性状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实验设0、1/4、1/2、3/4倍4个Hoagland营养液浓度和600、900、1 200 mL/次3个用量,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番茄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醋糟栽培基质的pH值降低,变化范围在6.79~6.29之间;基质的EC值增大,变化范围在1.50~2.77 mS/cm之间。醋糟混配基质中只浇清水不能满足植株生长需求,1/4倍Hoagland营养液900 mL/次用量对番茄植株生长最有利,且开花期对营养液需求增大,但1/2倍浓度、900 mL/次施用量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最高,又以1/2倍浓度1 200 mL/次处理产量最高。结果说明,醋糟混配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水肥管理方式为:营养生长期浇灌1/4倍的Hoagland营养液可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并在开花期略提高营养液的用量,结果期可用1/2倍的Hoagland、900~1 200 mL/次施用量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花卉栽培基质配方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荆延德  张志国 《土壤通报》2004,35(5):588-591
基质栽培是工厂化无土栽培的一个重要分支。结合牡丹品种胡红牡丹的生产实际,采用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14种栽培基质配方进行了优劣等级的划分。首先确立胡红牡丹的农艺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接着用聚类分析得出基质配方的优劣等级,最后就各优劣等级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绣球菌渣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绣球菌渣废弃物带来的潜在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探讨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本试验将绣球菌渣与草炭、珍珠岩进行复配,研究不同绣球菌渣复合基质理化性质的差异,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成苗栽培后产量差异,探讨不同基质配方对黄瓜幼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绣球菌渣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均在适合黄瓜生长的范围内;配方(绣球菌渣:草炭:珍珠岩=1:1:1)与对照(CK,草炭:珍珠岩=2:1)相比,出苗后20 d,幼苗根冠比、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9.84%、25.89%、56.67%,且根系活力是CK的1.79倍;单株果数和产量分别提高17.82%和10.80%,绣球菌渣最佳使用比例为33%。本研究结果为绣球菌渣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选择北京市顺义区代表性日光温室进行田间试验,设置0、90、180、270、360、450kg·hm^-2 6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设施滴灌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0~360kg·hm^-2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高;当施氮量超过360kg·hm^-2时,番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番茄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为450kg·hm^-2时,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最高,风味较佳。随着施N量的增加,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当施氮量大于270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360kg·hm^-2为0—10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的拐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0-360kg·hm^-2施氮量呈线性相关。结合北京郊区土壤肥力状况,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270-360kg·hm^-2,在当前农民习惯施氮量450kg·hm^-2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20%~40%,可以达到设施番茄高产、优质,且环境风险较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木薯渣为主要原料的黄瓜无土栽培基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炭︰蛭石=2︰1为对照,并以木薯渣为主要基质材料,与蛭石、菌糠和草炭按不同体积比混合,通过研究不同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作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黄瓜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T1(木薯渣︰蛭石︰草炭=2︰1︰1)和T4(木薯渣︰草炭=1︰1)复配基质的p H呈弱酸性,且其他理化指标均最接近理想基质。使用复配基质栽培黄瓜后,T1和T4处理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等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结合环境和经济因素方面考虑,在生产上推荐使用草炭比例更低的T1(木薯渣︰蛭石︰草炭=2︰1︰1)作为黄瓜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SC)的垄高参数,于2018年在冬季日光温室内进行甜椒栽培试验。试验设置土垄(SR)、标准垄(NR)、矮标准垄(NRs)和土壤沟嵌(SE)共4个处理,以探究栽培垄高度对根区温热特性、垄侧土壤缓冲能力以及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高温时段,起垄高度越高则根区温度越高,相同垄高的NR处理比SR处理白天平均温度高1.07℃;夜间低温时段,NRs处理根区温度最高,比SR处理根区温度高1.77℃;12月27-31日连续5 d观测表明,各处理根区昼夜平均温度在17.03~18.55℃。起垄高度对甜椒的株高和茎粗有显著影响,起垄越高,甜椒植株生物量越高,NR处理的地上和地下干鲜重均为最优。但是,NRs处理的甜椒产量更高。与SR处理相比,NR和NRs处理甜椒产量分别提高43.0%和50.9%。综上所述,在相同水肥条件下,起垄高度对根区温度的改变在1.52℃范围内,NRs处理能够提高夜间根区温度;虽然高垄(NR)能够促进甜椒植株生物量,但适量降低垄高(NRs)更有利于甜椒产量的提高。因此,垄高10cm的SSC可通过提高根区夜间温度,从而提高SSC的生产性能,更适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短缺、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和质量低下等问题,探究合理的水分调控与种植模式,以缓解草畜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采用2年大田试验,研究3种种植模式(O:红豆草单播;A:红豆草+无芒雀麦混播;B:红豆草+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与4种水分调控[灌水上下限以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θFC的百分比计,W0:充分灌水(75%~85%θFC);W1:轻度水分亏缺(65%~75%θFC);W2:中度水分亏缺(55%~65%θFC);W3:重度水分亏缺(45%~55%θFC)]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特征、干草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4—9月)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且该变化趋势W2、W3较W0、W1明显,单播较混播明显,4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垂直分布上,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3种种植模式中土壤含水量均属于中等变异,且表层与60—100 cm土层变异系数较大。(2)随着水分亏缺加剧,单混播牧草产量均逐渐减小,WUE先增大后减小,W1较W0处理牧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且WUE最高;A和B种植模式2年平均总产量分别较O提高16.01%和12.74%,2年平均WUE分别较O提升18.64%和11.19%。(3)适宜水分亏缺提升了牧草品质,混播模式较单播牧草品质改善。A和B种植模式较O种植模式2年平均ADF分别降低4.40%和2.73%,NDF分别降低2.82%和2.02%,CP分别降低3.53%和7.24%,但W0与W1水分处理,O与A种植模式CP差异不显著。A和B种植模式较O种植模式2年平均Ash分别提升18.50%和16.58%,EE分别提升23.19%和20.37%,RFV分别提升4.87%和3.20%。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轻度水分亏缺下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混播是河西走廊地区人工草地高产优质高效的适宜水分调控与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量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林的适应性管理对固碳潜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应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FORECAST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型,通过外业调查、查找相关文献资源等方式收集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林分的生物量积累、林分密度、光响应曲线及土壤养分方面的数据。模型经过校准和检验后,模拟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处理(采伐茎干,采伐剩余物留在林地)对杉木林长期固碳效果最好;FR处理其次(采伐茎干,清除地上部分采伐剩余物),而WH(全树采伐,清除所有采伐剩余物)和SB(采伐后,火烧采伐剩余物)固碳效果最差。该研究可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沈升法  项超  吴列洪  李兵 《核农学报》2020,34(8):1848-1854
为给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的甘薯实生系筛选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122份甘薯品系,进行密度25株·m-2、生育期60 d的基质栽培(T1)与密度5株·m-2、生育期90 d的大田常规栽培(T2)的对比试验,测定单株重、单株结薯数和典型薯块的单薯重、直径、长度等产量性状以及干物质、胡萝卜素、花青素、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含量和熟薯食味等品质性状,研究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与大田常规栽培90 d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T2相比,T1除了花青素含量差异较小外,块根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均明显下降。在产量性状上,2种栽培方法间的单株重、单薯重、单株结薯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薯块形状呈弱正相关。在品质性状上,与T2相比,T1微型薯的花青素、胡萝卜素、干物质、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含量和食味均存在劣变型、稳定型和优变型3种品质变化类型,但2种栽培方法间的薯块品质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利用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可以进行微型薯的薯肉色、干物质含量和食味品质筛选以及单株重、结薯数、典型薯块重量和形状的早熟性筛选,为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菌渣还田的响应,为实现设施瓜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草菇菌渣为材料,在山东省莘县进行了田间试验,以常规鸡粪还田为对照(CON),设置5个菌渣(FR)还田量,研究菌渣还田对设施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微生量碳(MBC)、氮(MBN)的影响。[结果] 5个菌渣还田处理的菌渣使用量分别为15,30,45,60和75 t/hm~2)相比CON增加了SOC和TN。SOC分别增加了12.0%,11.2%,21.6%,33.1%和31.7%,TN分别增加了3.1%,6.3%,19.9%,29.4%和26.4%。除FR_1以外,其他4个菌渣还田处理相比增加了MBC和MBN,MBC分别增加了16.1%,19.9%,36.8%和50.7%,MBN分别增加了3.3%,37.7%,40.4%和60.9%。相比CON,高量菌渣还田处理增加了MBC/SOC和MBN/TN。相关分析表明,MBC,MBN与SOC和T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菌渣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微生物碳、氮。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随着菌渣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菌渣还田是提高设施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