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并有效利用印度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D值评价等方法对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分析,筛选可用于评价鹰嘴豆资源的农艺性状及综合表现良好的种质.结果 表明: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47%(播种至开花期天数)~ 85.26%(...  相似文献   

2.
邵千顺  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19,31
[目的]对鹰嘴豆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及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通过5个产量相关因子研究鹰嘴豆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质种质资源。[结果]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百粒重,其次是粒型;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型,其次是单株粒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48%;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鹰嘴豆在欧氏距离1.059 2处划分为4类,第一类百粒重最大,即籽粒较大;第二类株高最高,产量居中;第三类各性状都相对居中;第四类株高最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大。[结论]该研究为鹰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鹰嘴豆种质资源是鹰嘴豆育种的重要基础,开展鹰嘴豆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选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106份鹰嘴豆种质资源,对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鹰嘴豆资源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单株生物学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材料间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别,单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106份材料在欧氏距离5.5划分为4类,第Ⅰ类包含2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72份材料,第Ⅲ类包含6份材料,第Ⅳ类包含1份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别有15对和7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有7对和3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偏相关.6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14;,第一主成分反应粒重,第二主成分反应产量.[结论]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伊朗鹰嘴豆种质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为鹰嘴豆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引进的133份伊朗鹰嘴豆种质为材料,分析其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D值评价,筛选出可用于鹰嘴豆种质综合评价的农艺性状指标及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结果】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03%~96.33%,秕荚数变异系数最大,以播种至开花期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2个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838~2.0716,平均值为1.8570,其中,单荚粒数、百粒重和播种至开花期天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秕荚数、单株一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7000。133份伊朗鹰嘴豆种质分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Ⅰ和Ⅱ类群各包含1份种质,其中第Ⅰ类群具有高产、中晚熟特性;第Ⅱ类群具有大粒、晚熟、高杆特性;第Ⅲ类群包含6份种质,该类群具有晚熟、高杆特性;第Ⅳ类群包含14份种质,具有小粒特性;第Ⅴ类群包含7份种质,具有大荚、花期长、高产特性;第Ⅵ类群包含2份种质,具有花期一致、花期早的特性;第Ⅶ类群包含102份种质,具有大荚、矮杆特性。整体来看,12个性状中大部分性状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其中,在极显著相关的性状中,以播种至见花期天数与播种至开花期天数间、单株一级分枝数与有效分枝数间及单株产量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前6个主成分(PC1~PC6)的累积贡献率为91.3798%,PC1的主要因子是实荚数和有效分枝数;PC2的主要因子是生育期相关性状;PC3的主要因子是产量和单株产量,为产量因子;PC4的主要因子是见花至开花期天数,为花期因子;PC5的主要因子是单荚粒数;PC6的主要因子是秕荚数。综合评价D值大于0.5000的种质有26份,其中综合评价D值大于0.6000的种质有6份,说明这些伊朗鹰嘴豆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伊朗鹰嘴豆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初步筛选到26份综合表现较好的鹰嘴豆种质,可作为我国鹰嘴豆种质创新基础材料。实荚数、有效分枝数、播种至开花期天数、单株产量、见花至开花期天数、单荚粒数、秕荚数和株高8个性状可作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中亚特色种质资源中期库(乌鲁木齐)保存的110份鹰嘴豆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筛选优异种质,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和育种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4.038%~23.950%,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异最大,粗脂肪含量变异最小;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205~2.040,淀粉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主成分分析将7个品质性状综合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779%。聚类分析将110份鹰嘴豆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综合表现最好,该类群蛋白质、粗脂肪、淀粉、可溶性固形物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综合评分F值范围为0.383~10.965,其中Desi类型和Kabuli类型的鹰嘴豆F值均值分别为7.396和7.175,根据F值筛选出5份综合表现好的品种,分别为‘品鹰1号’‘木鹰1号’‘2009-132’‘诺胡提’和‘引K158B’。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球茎甘蓝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并为地方品种的改良、利用和创新奠定理论基,以17份球茎甘蓝为研究材料,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球茎甘蓝的13项农艺性状和6个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62~1.29;隶属函数值为0.15~0.67,均值为0.43,C5的隶属函数值最低。在营养品质方面,总糖、抗坏血酸、粗纤维、可溶性蛋白、硝态氮、亚硝酸盐含量在各种质资源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6个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0.18~0.69,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异程度最大,粗纤维含量的变异程度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球茎甘蓝的总糖、抗坏血酸含量远高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聚类分析将17份球茎甘蓝资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8个代表性指标,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为C15>C16>C9>C1>C4>C6>C11>C17>C7>C2>C8>C3>C14>C12>C10>C5>C13。筛选出的指...  相似文献   

7.
利用蚕豆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和8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到的57份江西省蚕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地方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总荚数与蚕豆籽粒的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农艺性状聚...  相似文献   

8.
9.
一、机构和任务 尽管在本世纪上半页,印度有关植物遗传资源的工作得到了加强,但大量的工作还是在1976年印度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NBPGR)成立后开始进行。委员会总部设在位于新德里的印度农业研究所内,12个地域站分设于不同的农业气候带:焦特布尔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和我国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利用18个SSR标记和3个SCAR共显性标记,分析了177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种质资源,旨在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遗传和育种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有种质中共得到等位基因51个,平均每个位点为2.42个。177份种质资源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24~1。聚类分析的结果将资源划分为5大类,大部分旱黄瓜被划分在第1类中;多数的华南类型和加工型黄瓜被划分在第2类中;Concombre vert long和西双版纳本地山黄瓜被单独划为第3类;另外,1个收集于韩国和2个收集于美国的种质,分别为韩3,Burpless Hybrid,Muncher为第4类;大部分华北类型种质为第5类。欧洲温室型没有单独被划出来。在育种上,有利于鉴定有价值的优良亲本的亲缘关系,为现阶段黄瓜育种实践中减少杂交组合选配盲目性,提高品种质量及育种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鹰嘴豆在4种不同的灌溉水平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株高、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单株有效荚果数及其构成因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各因素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鹰嘴豆籽粒中蛋白质、棕榈酸、油酸含量呈减少趋势,亚油酸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VB1、VB2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以初花期和盛花期各灌水一次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佳,产量达6 007.56 kg/hm2,品质也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的国内外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群体结构差异,据此评估其重要程度及价值,为中国豌豆资源研究策略和方向的正确选择、国内外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1对豌豆多态性SSR引物,对来自国外五大洲66个国家和中国28个省(区、市)的1984份栽培豌豆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采用Structure2.2软件完成资源群体结构剖析、推断参试材料的合理组群数、确定每份参试材料的适当群体划入及其相关参数计算;利用NTSYSpc2.2d软件估算其遗传距离,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绘制三维空间聚类图;采用PopgeneV1.32估算种质群的等位位点分布等参数,利用FstatV2.9.3.2进行种质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通过对国、内外栽培豌豆资源群间SSR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重(NE/NA)、等位基因丰度(AR)、基因多样性指数(GD)、Shannon's信息指数(I)的比较,发现除等位基因数(NA)外,国内资源的其它5个遗传多样性指标全面高于国外资源。在21个SSR基因位点中,国内、外资源群在7个位点间存在等位基因种类的差异。群体结构分析将1984份世界栽培豌豆资源划分成三大组群。组群A包含96.49%的国外栽培豌豆参试资源,可代表典型的国外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B的资源88.18%来源于陕西和内蒙古,可代表中国典型的春播区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C的资源52.05%源于中国秋播区,47.44%源于中国春播区,可代表中国秋播区和除陕西、内蒙古外的春播区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CA作图分析也明确显示世界栽培豌豆资源群体中存在3个边界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基因库I、II、III),且与三大组群的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精确对应。【结论】国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整体上超过国外资源,国外资源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平均高于国内资源。群体结构分析侦测到世界栽培豌豆资源中存在A、B、C共三大资源类群,类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与PCA做图分析显示的3个边界明显的基因库间存在着精确对等关系:"类群A"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类群B"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I",而"类群C"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II";基因库I由国外资源富集而成,基因库II由中国陕西和内蒙古资源富集而成,基因库III由中国秋播区资源和陕西、内蒙古以外的春播区资源富集而成,由此得出世界栽培豌豆由3个基因库构成的结论。国外栽培豌豆种质资源构成了"基因库I",国内栽培豌豆种质资源构成了"基因库II"和"基因库III",表明国内、外资源均很重要,但国内资源甚于国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肃省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SPSS 17.0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国内外引进的41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17份大豆种质资源中有363份在甘肃中部地区能够正常成熟,折合产量最高为3901....  相似文献   

15.
对33份不同来源的菠菜种质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份菠菜种质材料间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9.07%~78.97%,单株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性状在不同材料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33份菠菜种质分为2大类群,进一步分为6个组群,各组群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其中,第Ⅲ组群小尖叶、武平菠菜、汝阳大圆叶和第Ⅵ组群大尖叶、黑叶菠菜形态学优势明显,可分别作为选育高产植株和小型植株的优良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棉花种质资源纤维品质性状多样性,筛选出高品质种质资源,为棉花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新引进的120份国内外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种植的方法,利用田间表型结合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纤维品质的品质性状整体状况及形状间的相关性,结合分子标记手段,分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结果】120份资源上半部平均长度均在33 mm以下,其中31份棉花样品马克隆值属于A级范围,断裂比强度最小为24.08,最大为38.4。共检测到9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58个多态性位点。供试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其品质性状大致相同。【结论】12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PSP25523-1、苏联棉5系、苏联棉28系和鄂抗棉7共4份材料纤维品质优良,可以作为优质亲本改良新疆棉花。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学术词汇表(AWL)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指出研究AWL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接着回顾了AWL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最有影响力的Coxhead的AWL及学者们对它的验证与运用,最后指出AWL的研究对我国的科研和教研具有的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92-11994
[目的]研究鹰嘴豆的组织结构。[方法]通过植物制片方法,对鹰嘴豆的根、茎、叶和种子等器官进行切片,制作成永久装片。[结果]鹰嘴豆根为四原型构造;茎中韧皮纤维和髓部发达;根、茎中以网纹导管居多,也有螺纹和孔纹导管;叶中栅栏细胞组织1-2层,海绵组织细胞3~5层;种皮表皮细胞1列,栅状,上端有1条光辉带,子叶细胞中有不定形的草酸钙结晶。[结论]首次报道了鹰嘴豆的组织解剖结构,可为鹰嘴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资料,其组织结构特征可作为鹰嘴豆生药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