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苗用型大白菜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分别随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各试验因素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施氮量(X_2)种植密(X_1)施磷量(X_3)施钾量(X_4)。交互效应表现为,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种植密度与施磷量呈正交互作用,且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效应大于种植密度与施磷量的交互效应。种植密度或氮、磷、钾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中等种植密度配施中量氮、磷、钾肥,有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确定‘泸糯8号’高产高效栽培适应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运用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低于11.25万株/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1.25万株/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施氮量低于纯氮187.5 kg/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7.5 kg/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无显著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杂交糯高粱的穗粒数、千粒重、倒5叶叶面积、茎粗均显著减少(小),株高则显著变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杂交糯高粱的穗粒数、倒5叶叶面积、茎粗均随之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则是先增加后减小。当施氮量超过纯氮150 kg/hm2时,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得出,处理A3B3即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肥量为纯氮187.5 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华北集约化农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累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施氮量为309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氮量为291 kg/hm2。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施氮量为213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氮量为199 kg/hm2。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年限的增加,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施氮量最高的N4处理(小麦季施氮量375 kg/hm2、玉米季施氮量300 kg/hm2)与种植第1季相比,第2季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56.06%,第2季玉米收获后增加62.0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00~2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总量的比例明显增加。小麦季和玉米季施氮量均为150 kg/hm2时,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利用率最大,分别为46.61%和37.51%。综合考虑氮肥用量对作物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风险,提出华北集约化农区小麦施氮量应控制为250~300 kg/hm2,玉米施氮量应控制为150~200kg/hm2,以保证作物高产,防止过量肥料氮累积,减少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垄作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垄作种植方式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小麦的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的贡献率降低,小麦植株内的氮素积累量增加,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增加。低氮(0~66 kg hm-2)条件下,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淋洗损失的可能小,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体内不会累积大量硝态氮。施氮量在165~264 kg hm-2时,60~100 cm土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出现硝态氮下移趋势。种植方式影响小麦的氮肥利用效率,垄作种植小麦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平作小麦。垄作种植麦田60~80 cm土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而平作种植麦田8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种植方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大于施氮量的影响, 但施氮量对氮素收获指数、籽粒产量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2种种植方式在施氮量为纯氮165 kg h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平作小麦氮肥利用率为35.75%~36.41%,而垄作小麦为45.32%~47.25%; 但2种种植方式的小麦都是施氮量为纯氮264 kg hm-2时获得最高产量, 平作和垄作小麦的最高产量分别达8 078.31 kg hm-2
8 212.27 kg 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郴州烟区栽培措施对烤烟新品系‘HN214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开展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留叶数互作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方面看,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节距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茎围、腰叶长、腰叶宽、叶面积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各项农艺性状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留叶数是影响株高、茎围、节距、腰叶长的关键因子。从产量方面看,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随留叶数的增加先减少再增加。综上,推荐的最优栽培措施组合为种植密度55 cm×120 cm、施氮量150 kg/hm2、留叶数18片/株。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2017—2018年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置112.5、150、187.5 kg/hm2 3个种植密度,0、180、240、300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花后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及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花前趋势相反;冬小麦群体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然而千粒重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以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减小施氮量降低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负面影响。因此,适宜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40 kg/hm2与种植密度150 kg/hm2相匹配是获得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夏玉米品种农单902为研究材料,于2013年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设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共5个水平)和施氮量(300,375,450 kg/hm~2共3个水平)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性状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同一施氮量下,随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但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逐渐减小,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后干物质贡献率及产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密度对果穗秃尖长、穗粒数的影响最大,对穗行数的影响最小。同一密度下,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除拔节期)、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及3个产量构成因素都是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量375 kg/hm~2最高。本研究条件下,以种植密度6.75万,7.5万株/hm~2,施氮量375 kg/hm~2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最为协调,获得了最高的产量,分别为12 797.3,12 425.5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北玫葡萄果实品质、叶片养分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贵阳市开阳县葡萄园进行了不同梯度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北玫葡萄的产量指标,产量最高增产120%,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甜度极显著升高,总酸度降低,但当施氮量超过285.0 kg/667m2后产量和品质反而下降,北玫葡萄种植的产投比也在该施氮水平下最高。另外,施氮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葡萄叶片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综合来看,施氮量在不超过285.0 kg/667m2时,施氮可以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但继续增加施氮量反而降低葡萄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种植模式(马铃薯燕麦间作)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方面的影响,进行3种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燕麦单作和马铃薯燕麦间作)和4个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的裂区试验设计,旨在揭示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以及种植模式和施氮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贡献程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间作系统中氮素的运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各施氮处理马铃薯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D)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表现为施氮作用的影响要高于种植模式。施氮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间作增加幅度大于单作,施氮对产量的贡献程度要大于间作,与对照相比,单作施氮处理产量分别增加1.73%,10.29%,3.97%;间作施氮处理产量分别增加8.68%,31.23%,15.33%;施氮水平与间作种植模式交互作用下,马铃薯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施氮间作产量低于单作,可能是由于两者间的种间竞争作用所致。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间作优势明...  相似文献   

10.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这一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特就施氮量与密度对绵杂麦168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施氮量与密度各5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在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产量又有所下降。在基础地力中等水平的情况下,在低用种量(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下,在施氮量为150~300kg/hm2情况下,种植绵杂麦168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和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获得适宜安徽沿江棉区的机采棉最佳施肥量,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以棉花品种'中915'为材料,设计氮磷钾3因素4施肥水平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等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各施肥处理皮棉产量为834.83~144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播种量对‘鑫麦296’干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设计75、150、225、300、375 kg/hm25个播量条件,对5个播量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结果表明,150 kg/hm2播量条件下,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生产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量最高,且与其他播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量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其中收获期的穗部干物质量和花后各时期整株的干物质量也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鑫麦296’的产量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播量水平条件下产量变化趋势为150 kg/hm2>75 kg/hm2>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本研究可以为不同品种小麦的播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氮素对滨海盐土棉花产量、品质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滨海盐土花后棉株生物量、生物量累积特征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于2010年和2012年在江苏滨海盐土设置了氮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0~600 kg·hm-2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棉株总生物量累积越多,而皮棉产量2010年和2012年分别在施氮375 kg·hm-2和300 kg·hm-2时达到最大;成铃数在施氮300~375 kg·hm-2范围内达到最大;铃重和衣分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300 kg·hm-2)差异不显著。在300~375 kg·hm-2施氮量范围内纤维比强度最高;高氮有利于上部、顶部果枝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的提高和马克隆值的优化,但显著降低中下部果枝棉纤维比强度,导致中部纤维马克隆值变劣、下部果枝纤维伸长率下降,说明高氮对中下部果枝棉纤维品质的形成利弊各半,适量高氮可提高上部及顶部果枝产量、品质。在滨海盐土条件下,利于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适宜施氮量为3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施钾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为调控钾肥合理施用,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增产潜力,开展了施钾量对马铃薯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积累影响的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主区,施钾量为副区,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和‘川芋117’,试验设置0、112.5、225、337.5、450 kg/hm25个施钾水平,测定了不同生长期株高、冠层覆盖率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氮磷钾含量、产量及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施钾量和品种均对株高、冠层覆盖度、各器官氮磷钾积累和分配及产量有明显影响。施钾量增加有利于株高和冠层覆盖度增加。2个品种均在225 kg/hm2氮磷含量和氮磷积累量最大,但随施钾量增大,钾素在块茎中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较空白对照,2个品种下降幅度分别为34.1%~45.7%和26.5%~59.1%。2个品种产量均在225 kg/hm2时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29263 kg/hm2和32922 kg/hm2,较对照增产80.3%和55.6%。结论表明,施钾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黑芝麻新品种‘赣芝8号’在红壤旱地上的合理氮肥用量,笔者研究了6种氮肥用量(0、60、90、120、150、180 kg/hm2 N)下‘赣芝8号’的产量、植株性状、氮肥农学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芝麻产量影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均以N120的产量、单株蒴数、每蒴粒数最高,其产量高达 1172.22 kg/hm2。而N0处理表现最差,其产量仅为672.78 kg/hm2。收获指数与产量的表现不一,与N0相比,N60、N90、N120、N150、N180的收获指数分别增加了15.99%、14.91%、38.82%、25.68%、17.07%,其中以N90处理的收获指数最高。在氮农学效率方面,表现出N120处理较高,为4.16 kg/kg。通过方程拟合发现,‘赣芝8号’获得高产的合理施氮范围在80~12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17.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别设置3个密度水平(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和5个氮肥水平(0、75、150、225和300kg/hm 2),对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时,高粱的产量达到最高。在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高粱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异较大,千粒重变异较小。密度主要是通过单位面积穗数,氮肥主要是通过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的构成。施氮量与高粱产量是非线性关系,氮肥在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调控更加明显。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在高密度处理比低密度处理要高,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50kg/hm 2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控制氮肥用量是增加高粱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建议晋杂23号在汾阳种植时宜采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生长、产量、钾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一定程度提高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起到较好的壮苗效果;在K2O 300 kg/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与对照相比,马铃薯块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K2O 225 kg/hm2以上用量时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在K2O 300 kg/hm2以上用量时显著提高,而施钾一定程度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钾素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显著下降,钾素吸收利用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K2O 225 kg/hm2时达最大值。建议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钾(K2O)用量以225~3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氮、磷、钾肥对食葵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寻求最佳施肥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采用“3414”设计通过3年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肥与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效应函数,结果显示:3种肥料对食葵产量影响排序为钾>氮>磷,对百粒重和单盘粒重影响排序均为钾>磷>氮,氮、磷、钾肥对产量、百粒重、单盘粒重的单因素效应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因素互作中,PK互作的产量最高。最高产量的施肥组合为氮肥61.5 kg/hm2、磷肥35.0 kg/hm2、钾肥50.1 kg/hm2、产量2309.0 kg/hm2,产投比13.8;最经济产量的施肥组合为氮肥57.5 kg/hm2、磷肥34.9 kg/hm2、钾肥47.9 kg/hm2、产量2307.8 kg/hm2,产投比14.3。最经济产量施肥量较少,肥料成本低,产值低,收入高,产投比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